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218章

1640四海扬帆-第218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西班牙舰队的拦截,打破来原定的时间计划,守序被迫在台北多休整了近一月的时间,这就错过了合适的风期。区区400多海里的航程,舰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岱山岛。期间曾被迫多次驶进温州、台州等地近海岛屿候风。

    这一年新来台北的移民中有很多来自浙东的军户,他们熟悉闽浙沿海的航道、季风和洋流,为舰队提供了引水导航。而北上支队又是由台北性能最好的船和最熟练的水手组成,这才能顺利抵达舟山群岛。

    一年多来的建设,舟山群岛除了舟山本岛外,岱山岛、大衢山岛和泗礁山比去年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眼前的炮台和光秃秃的山岭显示明军修理地球的动作还是比较快的。

    舰队停泊在了岱山岛南的高亭港。海湾与近海的岛屿围起一片宽约120米,长约1公里的锚地。岱山本岛遮蔽了北风,比较安全。

    高亭港是岱山相对最完善的港口,这里是沈廷扬的地盘,驻扎有沈通明部和张鹏飞部,加上他今年招募的军队,岱山岛如今有2000多守军。闽浙前线崩溃后,很多明军溃军流落海上。这些小部队失去了建制、补给和地盘。他们带着家属飘荡在海上,像沈廷扬一样的官员通过提供粮食营地,很容易就能吸引到他们投奔。

    守序花这么大代价来舟山当然不是来走亲戚串门的,他第一个目的是还钱。

    去年为了凑粮食,守序跑遍了浙江沿海,到处借钱。东南诸位明将,舟山总兵黄斌卿、温州总兵贺君尧、定海总兵王之仁、总督杨文骢、诚意伯刘孔昭和远在金华衢州等地的张鹏翼、朱大典、贺君尧、蒋若来都借了一部分钱。其中最多的是杨文骢,他提供了5万两。

    活着的人好办,挨个还钱就是了,但很多债主已经死了,只能还给他们的后人。

    张鹏翼的弟弟张鹏飞及两个侄子。

    朱大典长孙,锦衣卫指挥同知朱钰在金华被围前带着祖父的求援血书去了福京,并不在城内。朱大典的幼子也被部将救了出来。

    还有蒋若来次子蒋传也从金华突围而出。

    因为沈廷扬为人宽厚,于海上诸多军事势力间最为中立,这些损失大部分实力的明朝将官们都依附在了岱山岛。

    守序看了看,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明军离海近,多数人都来得及上船撤离。损失惨重的是金华衢州两地守军。金衢两地是守序通过杨文骢的渠道借的,债务余额不是很多。朱大典的5000两是最多的一部分了。

    “各位,我对你们家人的遭遇很遗憾。请放心,我有债必还。”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北风卷起的大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高亭港内,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更严重的结果是把士绅百姓推到建州那边。打粮让明军变成无根之水,慢慢走向灭亡。可若是不打粮,现在就要灭亡。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守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对张鹏飞道:“耀羽将军,你的老上司曾仲含如今巡抚粤西,他手下的兵不多,希望你能去帮他。”

    张鹏飞点头道:“曾公相招,我一定会去。我回去整顿军兵战船,待天气好便出发。”

    张鹏飞原本只有几百兵,大哥张鹏翼有些部下从衢州突围,来岱山投靠了他。以此为骨干,张鹏飞又收拢了些其他部的败兵,实力增长到2000人。张镇不愿打粮,现在的粮饷只够他维持两个月,另寻一处地盘是当务之急。守序早与他商量好这件事,现在说出来是给其他总兵们看的,我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其余总兵羡慕地看着张鹏飞,海南岛可比舟山宽敞多了。曾樱原本只想招他的登辽水师旧部,守序在舟山把范围稍微扩大了一些,金华突围出来的朱大典蒋若来的部属也一并撤去琼州。他们的兵少却精,可堪一用。

    王朝先与守序虽是初次见面,却顾不上含蓄,直接问道:“国主可有办法安置我等?两广我也想去。”

    守序露出为难的表情:“我只是代曾中丞传个话,这事做不了主。王总镇若是想去,不如先让人带封信过去,曾中丞同意了再动身?”

    从舟山到琼州,回信得到明年的南风期,黄花菜都凉了。王朝先失望地坐下。

    王之仁道:“国主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贺君尧苦笑道:“国主总不会白送粮食给我们吧?”

    白送那是不可能的。守序看了看这几个军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强悍的军人为了争夺舟山那一点点资源,迟早会兵戎相向,自相残杀。

    守序叹了声气,“兴国公,你的兵比较多,都集中在长涂山岛也不是办法。我跟大衢山岛的登州兵说说,让他们把那里让给你驻扎。”

    金士英、杨羹卿的兵守序这次也打算全部撤到琼州,没必要和这些无家可归的明军抢夺这一点点地盘。舟山群岛他将只保留泗礁山。

    沈廷扬道:“兴国公去了大衢山岛,两座长涂山岛就全部留给贺总镇。”

    贺君尧吐了口气,他的地盘也能稍微扩张一点。

    秀山岛则给了王朝先。

    沈廷扬名义上是鲁监国政权的浙江南直隶总督,可如果没有他与守序的关系,没有南洋来的粮食,没有海贸渠道,他不可能指挥调动这些军头。

    “各位将军,在岛上要鼓励军民屯田,只有我们自己种出粮食才能作为长久之计。”

    屯田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但岛上但出产肯定不够。通过这些总兵的走私渠道和战船售卖蔗糖,收购生丝也是个补充。能到多少量也不好说,还需要别的办法。

    当黄斌卿再次问起沈廷扬时,守序站起身,取出一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