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261章

1640四海扬帆-第261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冰河气候对岭南地区造成的影响不是那么剧烈,这里的降水略有减少,依然足够农业生产。南流江和北流江的水位与往年相比,变化并不大。至少在这会,郁林州的人民还能维持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原饥荒,白骨遍野易子而食,对郁林人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未遭兵火,经济尚可,老百姓有一定的购买力。船队此行带了400万斤盐,在船埠镇就地发卖。

    在封建社会,食盐实际上是一种人头税,而且比真正的人头税更容易收缴。盐商就像朝廷的包税人,通过盐商发卖食盐,比通过官吏和各级政府机构层层剥削的正赋税收成本更低。所有封建王朝,不管是通过钱粮正赋还是通过商品专卖,最终都是把小民生活逼迫到刚好饿不死的边缘,从小民身上压榨赋税,或是供养宗室贵族,或是用于国防等用途。

    南明失去中央朝廷权威,这种人头税自然也收不上来了。各地的大小军阀都有自己走私的渠道。官盐的价格完全来自朝廷在武力基础上的垄断,现在这种统一垄断已不存在,食盐趋向于垄断竞争市场。

    秉承联邦一贯的行事风格,尽量不把事情做绝,在生意上的利润需要分享。赚多赚少,守序不会让生意伙伴亏损。因此张时杰与地主的交涉堪称顺利,他在郁林州城与梁士奕把酒言欢。

    事情很快就谈妥,这次定的盐价是0。005两白银1斤,400万斤食盐值2万两白银。梁士奕单独吃下其中一半,剩下交由本地商人向南宁等地发卖。

    广西有许多缺盐的地区,尤其是山中的土司。“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这首诗说的就是左、右江道,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常会陷入无盐可吃的境地,而少民地区通常会有银、马等出产,只要有本事把盐运进土司地区,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张时杰回到定川镇,他只带回了250人,一半的军队。

    张时杰报告道:“副总兵贺虎臣带另外250人先过鬼门关,到北流县征集船只。”

    提到贺虎臣,守序笑了。

    贺虎臣原是吴淞总兵吴志葵的亲将。几年前在南京惠湘的小院,守序见过他收拾高进忠手下几个辽兵,身手很好。

    弘光元年,登辽水师和吴淞水师在黄浦江得胜港与吴胜兆、李成栋决战失败,几近全军覆没。战前,除了有同死之心的正妻,吴志葵把家眷交给贺虎臣。贺虎臣提前下船,带亲兵护卫吴志葵的妾室和幼子走小路去了金山卫,又经岱山岛辗转到了台湾。

    贺虎臣赋闲了一段时间,正逢台北府征兵,重操旧业,带着他的兵进入台北警卫部队服役。

    吴志葵等人的妾室家眷一群妇女小孩没有生产能力,吃完了随身携带的钱后,只靠女人教书织布,日子过的很是辛苦。贺虎臣等人将大部分军饷都拿出来接济她们。时间长了,一边是气血充盈的军人,一边是寡居的妇人,都是乱世中漂泊他乡的浮萍,互相产生感情顺理成章。

    这件事当时在台北府惹来不少闲言碎语,引起台北府的注意。对急需人口的联邦来说,女人守节寡居是资源闲置,极大的浪费。

    在台北有家有业的军官才值得信任,贺虎臣在福州之战中立下战功,台北评议会本就在考虑解决他的个人问题。见贺虎臣与丁夫人相处很融洽,梅登大笔一挥,将丁夫人配给了贺虎臣。

    直接而粗暴的做法在台北府士林中惹来不少争议,评议会的鬼佬才不管那么多,正妻守节可以,妾室不行。以贺虎臣为开端,一批阵亡明军的妾室在台北府限期再嫁了,一时间舆论大哗。

    台北府起用的中国幕僚立场完全站在评议会这边,与民间一通大吵。因为战争损失人口,国家禁止女人守贞的极端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其实屡见不鲜,宜兰知州周鹿卿下场,连写几篇文章参与骂战。

    守序等双方骂累了才出面。总体上,守序支持了台北府的做法,略作了一些修改。阵亡官兵的眷属不同于一般守寡的民妇,台北府不支持她们守节,但也不做强迫。女人单独养家很艰辛,撤到台北的明军眷属很多是与丈夫的袍泽属下同来的,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大部分女人,尤其是妾室都会选择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这其实对大家都好。台北府登记了阵亡将士留下的遗孤,官兵娶妻的条件便是赡养孩子。遗孤从小长在眷村,他们是军营的孩子,也是台北府未来最好的兵源。

    引导,而非强迫。守序退了一步,算是挽回了台北府岌岌可危的名声。就是可怜一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贺虎臣,身处舆论中心,一度压力很大。守序将他从台北调到海南,也算是避避风头。

    黄鹤鸣比张时杰晚回来。

    张时杰只关心盐,这次卖盐所得的2万两白银会充入远征军的金库,由他们带走。

    黄鹤鸣要谈的生意就多了,在郁林州城多滞留了几天。

    黄鹤鸣报告道:“梁士奕答应派北流知县配合我们,可以钉封部分民船,不要钱。”

    “哦,他这么大方?”

    “梁士奕的基本盘在南流江,北流江只有北流一县,那边的船估计对他作用不大。”

    鬼门关挡住了航路,船不可能翻山越岭。军队行动所需准备的东西太多,守序不可能同意将一只没有机动手段的军队派去战场送死。因此筹集船只就成了当前的要务,

    明朝军阀当然不会有雷锋,守序问道:“他是不是提了别的生意?”

    “是,他向我们求购军火,大炮和火药他都需要。”

    军火生意利润是最高的。

    “只要梁总兵掏钱,红夷炮和佛朗机都没问题,火药恐怕他只能自己去想办法了。”

    琼州在囤积火药,为平黎战争和未来的大战做准备,这种时候不可能再向广西内陆出售宝贵的硝石。

    黄鹤鸣不知道平黎战争的事,那与他们无关,但他们知道琼州现在只向广东沿海的势力提供部分火药供应。

    黄鹤鸣道:“我向梁士奕解释了,他说郁林最缺的不是硝石。郁林也有洞穴熬硝,如果没有火药成品,他想找我们购买硫磺。”

    “硫磺没问题,不过这价格肯定就会有点高了。”

    硫磺不是食盐,广西的军火市场上,没有人能与联邦竞争硫磺供应。北中国可以通过朝鲜从日本获得硫磺供应。在南方,除了荷兰人和拥有日本航线的郑藩,联邦是唯一的大宗硫磺供应商。硫磺在有火山的地方到处都是,东印度群岛遍地火山,硫磺在那边根本不值钱,但在全面战争的中国,硫磺是极缺物资。

    “梁士奕说他可以用女人来支付,鹤鸣斗胆答应了。”

    “这……好吧。”守序有些无奈,联邦现在名声在外了,移民太多,男女比例失调,在联邦女人与白银、生丝一样是硬通货。

    黄鹤鸣是与广西贸易的负责人,这点权限必须给,接下来他还要深入左、右江道,向那边的土司购买战马。

    广西现在遍地军阀,军马生意肯定会引来有心人的觊觎,马纲被夺是小事,黄鹤鸣本人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黄鹤鸣知道战马对琼州明军的意义,他向曾樱表示过,为了抗鞑的大业,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黄鹤鸣报告完后,去忙他自己的事了。

    守序看着他的背影。张时杰是战地军官,黄鹤鸣是跑马帮的商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这场战争付出一切。

    军官们有牺牲的决心,作为领袖,守序必须尽量降低他们的危险。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舆图挂在墙上。

    张时杰此行带了2500军队,守序并不打算派出那么多人,有些兵要护卫白银返航。守序只打算派出2000人。

    湖广战场就像一台庞大的绞肉机,2500人和2000人砸下去没有任何区别,无法对战局造成大的影响。兵贵精不贵多,2000人足够应付一般的战事,人少也意味着所需的粮食补给更少,行动更灵活。

    张时杰一旦跨过鬼门关,琼州将很难再持续向他们提供后勤支援,到时只能靠他们自己。

    在琼州守序没有明说,他得寻找避免刺激到官兵战心的方式,告诉他们尽量活着回来。

    广西湖广明军后勤补给极为混乱,军队多处于现地自活的状态,如果一直处于游动状态,远征军的战斗力将很快衰弱。

    守序的手指划过地图,必须给张时杰找到一块地盘。

    注:历史上,张时杰、贺虎臣阵亡在苏松战场,黄鹤鸣最终也成为一缕海上的游魂。

第68章 四封信

    与郁林地方军政势力的食盐生意只是开端,琼州还需要打通一条安全的马盐商路。

    横亘在钦廉与左、右江道之间的是南宁府,守序曾经以为那是陈邦傅的防区,做好被这位大军阀吸血的准备。可就在这个秋收季节,事情有了转机。浔州府庆国公陈邦傅给守序打通马纲商路的计划送上一记梅西式助攻,喂饼喂到嘴里。

    横州守将徐彪、永淳守将李雅、郁林守将梁士奕出自陈邦傅的浔州参将营,他们在去年反击李成栋的战斗中立下显著战功。三将更多是靠南宁府和郁林州本地的义兵收复了失地。现在他们有着很强的独立性,陈邦傅还像以前那样,命令三将上缴今年的秋粮,被他们断然拒绝。

    既然陈邦傅可以拒绝朝廷征缴的税粮,那他下属的武将们同样也可以这么做。守序觉得这件事里面也少不了朝廷中一些大佬的推动,成栋义子李元胤就很可疑。

    郁林守将梁士奕跪伏在地,他还是知道了守序亲临郁林。

    “我愿举全州归附琼州”,梁士奕双手高举,“郁林州版籍在此,请国主收下。”

    守序低头喝茶,“将军还是收回版籍,你与琼州曾阁部同殿为臣,归附一词不太合适。”

    梁士奕没有放弃,“国主,庆国公的兵围住横州城,在南宁大肆屠戮百姓,抢收庄稼。虽然末将和徐将军都有信心打退他的进攻,可百姓何辜遭此大难?我郁林州20余万人,只能仰仗琼州了。”

    守序笑了,放下茶杯,“梁将军,我说了,版籍还是请你收下。请放心,从南直隶到两广,我从不会见死不救。我帮你渡过郁林现在的难关。”

    “张时杰。”

    “在。”

    “带1800人,与梁将军同去兴业县。告诉山对面的浔州军,郁林在琼州保护下。陈邦傅敢踏入郁林,我会带100门大炮把浔州城墙全拆了。”

    梁士奕的眼泪立时就出来了。张时杰搀住他的胳膊,将梁士奕从地上拉起来。

    只比郁林州晚了几天,南宁徐彪、李雅二将输诚的信也到了。他们正与陈邦傅的军队作战,不能亲来拜访。

    守序看罢来信,吩咐文书磨墨。守序口述,文写。

    第一封写给南宁守将。

    南宁府在西江水系,不在一个经济圈,琼州吃掉并不现实。守序不想背负太多责任,他在回信里表示可以供应硫磺和火炮,希望南宁军能保护钦廉通向左、右江的马纲道。

    郁林明军与返回的信使一同出发。

    琼州远征军2500多人分为4部,张时杰率1800人赴前线的兴业县帮郁林州抵御陈邦傅。贺虎臣带250人在北流县一带征集船只,定川埠有250人看守船队。其他人守序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