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277章

1640四海扬帆-第277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元定老家在新宁,与香山县仅一江之隔。他在海南解决了官位,此番接任香山知县从资历上讲算是顺理成章。

    虽然在明末程序已不重要,但守序观念很正统,他还是喜欢按部就班的官僚游戏。看得出来,蔡元定本人也很喜欢做官的感觉,尤其是在家乡附近当父母官,简直是衣锦还乡。功名利禄,士人最爱。

    原香山知县和县丞得知自己卸任,十分高兴,收拾行李家财,向西而去,直奔海南岛。按惯例,守序给原知县分了一座庄园。

    士林中仁义的口碑很重要,仁义从来无关道德,而是依托于资源多寡,直接体现资源分配的能力。在这个时代,仁义就是品牌,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投靠。

    香山于宋朝建县,县城在石岐山以东的仁山。香山县城在明朝改筑砖城,城墙周长扩展至636丈,因是海防重地,各种墩台敌楼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曾经是国战的战场,南宋最后的海上行朝短暂驻跸香山县,与元军隔水道对峙。崖山战后,张世杰阵亡于香山。

    因航道太窄,风向不利,宋军水师在香山的战绩不好,连输两阵后继续向西漂泊。文天祥的名篇《过伶仃洋》便是写于香山附近。

    守序驻足于南宋朝廷控制的最后一座县城北门下,连续下令。

    “张鹏飞,接管香山岛前山军营,收编本地海防军。”

    前山营最多时有千余守军,明末海防颓废,杜永和的兵撤走,只剩下本地守军300人,主要用来监视澳门。

    “蔡元定,召集本地士绅开会,加固香山城防需要他们出钱出丁。”

    “再派人去澳门,让科蒂尼奥来见我。”

    科蒂尼奥几个月前出使澳门,现在仍驻在那里。

    澳门要塞很坚固,但他们多数炮口冲着南海,对陆地防御力量不强。澳门总督曾经修筑了一条对陆城墙,在明朝严令下被迫拆除。这几年他们偷偷摸摸又增筑了不少炮台,没有连贯城墙那么扎眼,统治广东的南明和李成栋都无力再干涉。

    海南明军进驻香山,澳门对陆的形势马上紧张起来。守序此行的目的是获得广东的钱财和人口,对澳门没有兴趣,也不想与葡萄牙人发生误会。资源不多,得尽量用在北面。

    各人接令,正要去办事,守序叫住蔡元定。

    “季通,找几个人,把《过伶仃洋》刻在城墙上,再刷一层红漆。”

    蔡元定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遵命,大统制。”

    守序喜欢这种仪式感。

    此次北上,守序带来500艘海船,其中200艘较小的船留在海南岛,另外300艘早在八月前已陆续驶入广东,停泊在香山附近的海湾。这些船大多是空船。

    海船队在香山等待合适时机,一些准备工作宜早不宜迟。

    首先是江船。珠江是中国除了长江之外,船最集中的地方,沿海沿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

    守序先在香山征集150艘珠江内河船,从1500明军中抽出600人,押运3万石大米增援贺州,这批粮食是小袁营撑过明年春黄不接的救命粮,万万不能有失。守序为此从雷州府乐民守御千户所抽调守将曹君辅,负责这次的补给船队。

    接着卸载4万石粮食,运进香山县城。香山县与香山守御千户所同城,有很多当年防倭留下的军事设施,仓库军营大多空置,略加修缮即可临时使用。

    杜永和在李成栋死后,全部精力都花在广州城防上。明军增筑炮台,造大炮,积蓄粮食火药准备大干一场。杜永和手握南明最富庶的地区,广州军队不太缺粮食,也不缺军火。

    守序这次只卖给他3万石粮食,寥做补充。3万石粮食只是进入广东的敲门砖,这两年在广东投入的资源,他就没想着做生意来收回,有些时候武力更简单。

    刚收编的本地明军并不可靠,海南明军只剩900,还能抽调一些随海船进入广东的联邦水手海员。这些军队和武力并不熟悉珠江地理,守序需要带路的地头蛇。

    海南明军的朋友,潭江口的王兴和珠江口的陈奇策较为独立,请他们参与不合适。守序还是从香港请来老朋友,海盗汪汇之。

    见面后,老汪给守序一个熊抱。

    “大统制,你让我带上全部兄弟,这次又有什么大生意?”

    守序笑道:“大澳主,你带来多少船?”

    “大小船160艘,2000多兄弟。”

    “不够,还有没有办法再弄一些船?”

    汪汇之:“你在香山征集了300多艘船,杜永和在广州钉封了1000多艘江船海船。广州船再多也经不起你们这么折腾,想再搞船,官府的名义就不好使了。”

    “官府的名义不好使,意思还有别的办法?”

    “办法是有,但恐怕得动刀子。”

    “大澳主请说。”

    “珠江里的势力,除去官府和我们,还有四大海盗集团。红旗海盗,白旗海盗,四姓海盗和民。民太麻烦,周家兄弟和李尝荣态度暧昧,先不去管。红旗海盗被李元胤招安,驻防在肇庆和三水。还剩下白旗海盗和四姓,这两家在李成栋进广东时扯旗造反,人多船多,差点打下你脚下的香山县和新会县,把珠江以西的几个县抢的够呛。李成栋的兵在陆地击败了两家海盗,现在他们抢不了东西,势力大不如前,但剩下的人和船都不少,分散藏在附近的海湾岛屿上。”

    “能不能招安这两家海盗?”

    汪汇之:“只凭我的实力不够。”

    “你需要什么?”

    “船,枪,炮,钱。”

    “这些我来提供,只要你在40天内给我找来人船,越多越好。”

    “好,我能问一下招募他们用来做什么?”

    “抢劫。”

    “你要抢杜永和?”汪汇之感觉很诧异,海上有传说,守序最近与广东官府生意做得不亦乐于,关系很不错。

    “不,这些地盘很快就不姓杜了。汪澳主,还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南洋对你的话吗?你和曹君辅不用去辽东,在老家就能见到真鞑。”

    “当然记得,前几年我在东莞和李成栋做过一场。如果不是你来信劝阻,我也会与四姓海盗一样,和他拼到底了。”说起李成栋,汪汇之有些唏嘘。

    “汪大澳主,那只是开胃菜。”

    “此话怎讲?”

    “最新的消息,尚可喜与耿继茂的南征大军到了江西南安大庾岭下,梅关已经丢了。鞑靼东江兵加江西绿营兵,近3万人全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明军前线守将阎可义病亡,罗成耀无力坚守。汪澳主,你很快就能在广州见到数万辫子兵。”

第14章 运粮贺州

    守序与汪汇之继续在珠江三角洲布置。

    押运粮船队的曹君辅刚刚驶入肇庆府境。

    曹君辅每天乘快船来回巡视缓慢行进的粮船队,穿梭在如林的帆桅中。站在船头,身上亮闪闪的四分之三甲成了他的名片,每经过一处,大声招呼士兵,与他们开着玩笑。曹君辅用这种方式提醒士兵们,自己随时与他们在一起。

    在士兵和船夫面前,曹君辅总是一脸镇定的表情,可暗里他一点都轻松不下来。

    珠江水系复杂,沿途有不少危险的航行段。冬季枯水期,为确保粮食安全,很多时候只能在白天行船,夜晚就要寻找江湾河汊下锚休息。每到这种时候,曹君辅都是船队里最紧张的那个人。

    沿路水匪盗贼多如牛毛。从香山至贺州,又要经过三四个军阀防区。海南冬季依然要对黎区用兵,能派出的兵力有限。守序尽力给他抽调了600人,在香山重镇只留下900,其实这让曹君辅压力颇大。

    曹君辅提前派出两路人马,分别拜访军将和沿路的好汉,减少经过时的麻烦。

    羚羊峡是最困难的航行段,船队在这里必须停下来,一艘一艘拉纤过峡谷。150艘粮船,用去5天时间。当最后一艘船通过羚羊峡口,所有士兵都忍不住欢呼起来,曹君辅舒了口气,至少海南明军士气比广东友军高多了。

    军人对士气十分敏感,在广东明军那麻木的眼神中,曹君辅看不到任何主动战斗的**。

    除夕夜本应是国人欢度佳节的时刻。尚可喜与耿继茂派人火烧南雄府鼓楼,趁城内明军救火之机,猛攻破城。阎可义病亡后,留在南雄府的200骑兵,6000步兵此战全数阵亡。鞑靼人将府城屠戮殆尽。

    第一线明军覆没后,罗成耀见敌军势大,弃守韶州城,率文武官员和军队南撤。

    粤北二府失守的消息传来,首先被震动的是皇帝。永历不顾广东文武和瞿式耜的反对,于正月初八登船,舍弃行在从肇庆,西上梧州。

    行在没有秘密,两广总督杜永和泣血上奏的题本内容军民都知道了。

    “永和奉诏,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涕泣为臣言:‘上西去,则竟弃广东,付之还虏,诸忠义士随成栋反正者,亦付之还虏,令其杀戮。为皇上画此谋者,亦何其惨也!’”

    杜永和的题本看之让人叹息。都什么时候了,朝廷还在搞党争。广西有不少将领暗中期待皇帝抛弃广东,这样他们又可以控制朝廷大权。广西只有超脱了党争的瞿式耜痛责皇帝弃地的行为。大统制说的好,对某些货色,还是杀了干净了事。

    曹君辅并不喜欢李成栋的部将,可他现在对皇帝也只剩下深深的失望。

    曹君辅是现实的军人,不是读书读傻了的穷酸措大。不是不能跑,打不过肯定得跑,皇帝不能送死。前几年皇帝从桂林,从武冈城及时跑掉,曹君辅是欣慰的。

    可现在不同,尚可喜只是推进到韶关而已,离肇庆还远的很。从韶关出发开至西江干流,沿途尚有数座州县,明军都有设防。而且战略重镇三水县依然在手,战事胜负未分。

    李成栋的部队纵有千般罪过,大明朝现在也只能依靠他们了。而且到现在为止,成栋的部队无人投降,多数军队依然在前线奋战。

    敌军离着还远,皇帝望风而逃,就像杜永和说的,这是将反正将士丢给鞑靼人砍杀,对广东明军士气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曹君辅对此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过了羚羊峡便是两广重镇肇庆,城头飘扬的军旗清晰地标识出明军主要将领,肇庆留守马吉祥和实际控制军权的李元胤。

    李成栋的部队大多被杜永和等人继承,养子李元胤手上原本只有守卫肇庆的那点禁兵。李元胤邀请同是成栋部下的总兵杨大福喝花酒,找来一帮美人歌舞。

    杨大福搂着美女正喝得爽,元胤突然暴起,于席间砍掉杨大福的人头。同时杜永和和张月派兵包围杨大福军营,李元胤提着人头收服了这只部队,才得以成军。

    从封建伦理上说,杜永和夺了本该属于李元胤的位置,并把元胤排除在广州决策层之外,但他不介意肇庆归属,出兵帮元胤成军,做人还是比较全面的,也难怪他能得官兵之心。

    肇庆是座坚城,明朝承平时两广总督衙署长期设在这里。城墙高610米,四城楼四角楼,墩台敌楼等防御设施非常齐全。中国大部分砖石城墙是明代修建,肇庆是少有的例外。这座城墙建自宋代,历经三朝风雨,可见肇庆城所处的位置有多重要。

    如今的肇庆城警备森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