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344章

1640四海扬帆-第344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当兵的拿了钱当场就花掉,喝酒赌博玩姑娘,洗衣补鞋全外包,军队就像一座移动的城市,朝廷通过军队向市场投放白银,军队大营是高价值目标,超过普通府城。

    联军一共收获50万两白银,这只是报上来的数字,各路军兵肯定还有自己的收获。守序没指望这时代的军队能做到缴获归公,那些钱就留给士兵自己吧。

    剩下的战利品主要是人力资源。

    在会战和后续的追击阶段,不包括廉州之战李来亨的战果,联军一共俘虏6万4千人,基本全是壮劳力。

    击毙耿藩都统连得成、正白旗副都统阿密达,俘虏尚藩都统许尔显,击毙俘虏3个绿营总兵、7个副将及以下541名文武官员。

    陆军对俘虏大体做了甄别。

    参与过新会吃人、化州屠城两战的鞑军官兵全部押送石碌矿山,其余分送各处农场种植园。

    随军民夫送后江种地。

    商人留在雷州,允许赎身,只要家里凑够钱就释放。

    明军将战线推回漠阳江,追击的军队在恩平停下。

    雷州大败后,北京命令平、靖二藩移师保守,禁止野地浪战。

    两军重新进入相持状态。

    明军收复的高州、信宜、阳春、阳江、恩平等地屡经拉锯,人民损失惨重,户口不足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春耕在即,明军中的动员兵得回家生产,兵力不足很难维持广阔的战线。

    明军在漠阳江留下前哨部队,主力带40万人畜撤回雷廉,海边各路明军也各有收获。

    恩平以西没搬完的人口搬下次再搬,明军在恩平至茂名的内陆地区创造一片广阔的无人区。

    更多人口未来几年将陆续转运至后江。

    林同文、李君常开发后江十余年,移民修筑河堤,开凿运河,在后江府初步完成水利建设,这批移民过去充实土地,后江粮食产量不久将能迎来爆发增长,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战线稳定后,陆军第1团和锡克骑兵团留下部分士兵,主力返航本土,归建陆军第1师,他们是1师的种子部队,这些经历过实战的老兵将成为1师骨干。

    2团、2个胸甲骑兵中队和2个炮兵连主力返航后江,向陆军第2师报道。

    南归部队的火炮、器材留在琼西。

    骑兵战马每次海运都有损失,就不折腾了,琼西畜牧条件挺好,战马也留在琼西大营。

    9团扩编为琼州混成旅,下辖9、10两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1个步行炮兵营,1个猎兵营,其余辎工医分队若干。

    近卫营为基干加强1、2两团部分老兵,扩编为近卫团,下辖老近卫营、青年近卫营,近卫卡宾枪骑兵营,近卫乘骑炮兵连,近卫山地步兵营。

    这两支部队的步兵兵源不难获取,技术兵种先搭起架子,后续慢慢补充。

    琼州已成为大后方,本地驻军很少了。

    琼州府城、黎区琼中有900军队,海口所有戎大帅的2500水师,其余城池只有少数治安力量。

    海南岛人口120万,周鹿卿控制的这座大岛将大部经济转向琼州混成旅与分舰队。

    雷州府三县出产用于供给贺、金2镇。雷州各城堡保留100守备队,其余士兵中堪战的充实野战部队,老弱转为动员兵。

    其余地区仍由防军各部支配,少数常备军加动员兵的组合,这些动员兵其实很多也是曾经的战兵,只是因为经济力量不足才转而从事生产。

    没有足够的钱换装燧发枪,明军武器依然是冷兵器加火绳枪、劈山炮、佛朗机的组合,但海康一战缴获了大量鞑军武器铠甲,守序将这些武器全送给明军,至少让他们装备齐整率大幅跃升。

    守序也想整编那些军队,可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只能一步步来。

第16章 重设防区

    海南岛,琼州。

    曾樱已不大管事,很少去督师衙门,府城内的事基本都交给了广东巡抚周鹿卿和子侄,老爷子在郊外与守序比邻而居。

    守序从前线回家,登门拜访。

    曾樱泡好茶,守序向老爷子报告海北情况。

    海北诸州县,除钦州李元胤、廉州李来亨外,其余郁林、化州、雷州等十余个州县自1654年李定国出兵新会始,出兵出丁出粮,连续战斗近4年,期间惨遭大败,定国与各镇粤军共4万人撤出来不到2万,辎重武器损失一空,堪称民贫力竭。雷州一战大胜,将高雷战区从山穷水尽的边缘拉了回来。

    高雷民力支持本土防御作战已是勉强,再支应几百公里外的战线实在力有不逮。明军各镇向东追击到漠阳江流域,获取数十万人口后,陆续撤回各自防区。

    州县文官分派田地,散发种子,督促兵丁、移民投入春耕。有了这批移民新复垦的屯田,如果不出大灾,海北今年将会得到休养生息,明后年可望大补一场。

    明军主力各镇回撤后,守序将雷州缴获的大部分武器分发高雷、钦廉外围明军。

    绿营武器对联邦陆军没用,但对外围这些损失惨重的明军却是救命的大补。有了武器,明军就能招募反清义军和因禁海无家可归,对鞑靼人充满仇恨的百姓。

    守序重新安排海北防务,海北划分为敌占区、游击区、解放区三等,鉴江以东新增解放区、游击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

    高雷巡抚张孝起进驻廉江,将原先驻守本地的赣军残部整编进抚标,有兵1000人。楚军残部合划入钦廉战区同属的熊兆佐、周金汤部。

    小袁营在之前的战斗中也被重创,与杨羹卿合编为练军第三镇,驻遂溪县。金士英练军第一镇驻徐闻,贺虎臣第二镇驻海康。雷州三县,各驻一镇,三镇共有9000兵。其余各堡守备队和屯田兵由雷州兵备道喻萃庆指挥。

    先启玉继续驻化州,他本部有1500人,在电白城外被他控制的其余外省绿营2500人由海南接收,按投降时的表现或是分拆各军,或是带回雷州种地,或是送到矿山。

    海南没有足够财力将外围明军全部整编,这些明军习惯本乡作战,全整编性价比也未必好,剩下的明军按老办法,各划防区。

    汶村王兴、萧国隆守恩平、阳春,向北监视到珠江分水岭,为防区最东翼,与广州鞑军主力对峙。

    施尚义、叶标、罗成基下山重占信宜县及函口、富霖两个山中二千户所,这一路主要在山区,与鞑靼肇庆镇、罗定州协、新兴营对峙。

    在这两部后方,海陵岛张月、张道瀛、吴文献、梁得声重占漠阳四城,负责阳春以南漠阳江干流。

    陆展的地盘扩展到全电白县和小半个茂名。

    吴川李明忠重占茂名大营,将大半县境土地纳入管辖。

    各明军辖区按性质分,漠阳江以西,信宜以南为解放区。信宜以北,漠阳江以东至鞑靼人防线为游击区。

    按文官管辖范围分,高雷以外地区由永历任命的两广总督连城壁监军。连城壁驻阳春县,漠阳四将不大听他指挥,其余各镇对这位老先生还比较尊敬。

    厘定防区是个麻烦事,明军镇将有人互相矛盾很深,以往曾多次兵戎相见,过去近十年,只有李定国曾勉强将他们团结到一杆大旗下。

    守序未照搬原先的县境,综合考虑各将与地盘之间的渊源,以及各自的实力、战功。人多地盘差的,就多给点兵器,尽量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当盟主得赏罚公平,守序借鉴孙可望、李定国的一些做法,但没西营那么严厉,多数镇将比较轻松。外围明军许其屯田自养,战时从各部抽兵,这又有点像八旗早期在辽东的做法。

    曾樱静静听着,等守序说完才道:“海北安稳后,我渡海过去一趟,巡视各防区。”

    守序喜道:“那太好了,我是担心老先生鞍马劳顿,一直不敢相请。”

    “你不用担心,我虽然精力不济,但自觉还熬得住几年,绝不会拖累你们。”

    “老先生……”

    曾樱笑着摆摆手,“尚可喜、耿继茂最近有什么反应?”

    “耿继茂实力大损,回广州后,以吕应学接替被我们打死的连得成任右翼绿营都统,将分散在各地的留守部队收回广州,征发藩下丁口扩编军队。”

    “他有钱吗?”

    “靖藩从北打到南,克城无数,若是拿出全部家资,几十万两总是有。”

    “那他新练的军队也比不上原先的辽东老本。”

    “是,我们判断,靖藩实力将会下降到绿营等级。”

    曾樱点点头,“平藩呢?”

    “尚可喜在雷州损失一翼藩下绿营,他在广州实力比耿继茂雄厚,暂时能撑住。耿继茂如今只管藩内事,外事基本不问,广东全靠尚可喜和两广总督李栖凤支撑。”

    “他们有什么布置?”

    守序铺开地图。

    “稍等。”曾樱戴上老花镜。

    “李栖凤坐镇肇庆,统一指挥肇庆总兵候袭爵和两营督标兵,并抽粤北韶州、南雄绿营增援。”

    “尚可喜呢?”

    “尚可喜出广州,巡视前线,安抚军心。三子尚之廉在广州重建左翼绿营,另有副都统班际盛增援靖藩都统徐成功,守新会。右翼都统吴进功守高明,北连肇庆。郭虎守新宁。广海协副将王延彦守广海卫,南接大海。又抽调广东水师总兵张国勋进珠江,这支水师满编有6000人,抽了多少兵查不到。我们这边上下川岛的陈奇策、邓耀、李尝荣、周珍周玉的水师在新会被重创,暂时无力闯进潭江和珠江。”

    班际盛是班志富儿子,老班病死后,爵位由班际盛继承。

    “嗯,尚可喜重建防区的速度不慢,前有陆师守城,后有水师策应,他们有多少兵?”

    “肇庆至广海一线超过3万。”

    “有这么多?”

    “看编制,广东两藩兵加本地绿营、随征外省绿营超过10万,我们干掉了3万5,他们理论上还有6万多人,去掉缺额,4,5万总是有,而且他们还可以强拉壮丁。”

    绿营除了少数野战部队兵力较为集中,更多是划分汛地守在各地要害处,打仗都是这个汛地抽十几个兵,那个营头抽百把个人。雷州战败后,尚可喜与李栖凤进一步从各镇协营抽兵,加强到前线。尚可喜甚至抽调了东江地区潮惠饶三镇。因为军队有许多新兵和弱兵,广东鞑军无力再进攻,勉强维持防线。

    “你有什么计划?”

    “各镇陆师以休养为主,在前线与鞑靼人保持接触战,以获取人口为主。”

    曾樱偏着头看守序,“陆师,你又想动水师了?”

    守序一笑,“是。老先生,我们不去前线攻城,也不进珠江。既然尚可喜抽调东边的守军,我们调集水师战船过珠江口,以三门岛为基地,破袭潮惠二府。如果大木想参与,也可以分几个县给他。”

    明军各水师受损较重,守序计划派出戎大帅、前碣石镇苏利、潮州镇郝尧几部,加香港汪汇之,并其他几部明军,到潮惠发发财。

    鞑靼人禁海后,离海50里内是无人区,水师上岸发财不易。但没有绿营机动部队支持,广东海岸边墙就是纸糊的,捅穿边墙,打下几个县,给海上的弟兄们补补。

第17章 藉田之礼

    前线暂无突破,守序在琼山闲居,与家人其乐融融。

    朱徽婧给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