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355章

1640四海扬帆-第355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暹罗纳雷王的主力部队进入清迈,与缅军和本地守军作战。

    元军曾三次征伐清迈王国,第一次到西双版纳停下,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半途而止。清迈军队反过来攻入云南,元朝无可奈何,最后招抚了事。

    联军继续向西北清莱进军。

    1660年1月,暹罗军包围清迈城,联邦与老挝联军在帕尧和清莱全线展开。

    缅军在清迈驻军不多,且主力都位于清迈城中,清莱和帕尧以本地守军为主。

    帕尧没什么难度,联军摆开加农炮一顿小轰,高元爵等人的部队拉开火绳枪战线,排枪压住城头,老挝勇士就爬梯子登城了。

    战后,联军屠城,杀光男性贵族和军官,居民士兵全部掠卖为奴。

    老挝将领很诧异,杀光了贵族如何统治?

    蔡元定没直接回答,只是说联邦雇佣军和征召兵就等着战利品发财,制止不了。

    接着是清莱城。

    景线、清莱和清迈都是历史上泰北王国的都城。

    清莱府军民抵抗顽强,城上轻型火炮和火绳枪反击火力密集。

    意大利旅行家弗里德里希曾访问缅甸,他的报告说缅王莽应龙的盔甲、长矛、火剑是二流货色,但火绳枪一流,莽应龙有8万杆火绳枪,枪手奉国王之命练习射击,枪法很准。

    8万之数有所夸大,但缅甸确有极多火枪。

    没节操的荷兰人向南洋各国大肆贩卖燧发枪,1642年荷兰人把300至400杆燧发枪以6个八里亚尔银币一支的价格卖给一个苏门答腊的路人,英国人也在干这种事。

    伴随火枪和贸易,欧洲式的外交关系也被南洋诸国所熟悉,当然本地诸国同样熟悉东亚传统的外交模式,他们在两边处理事务游刃有余。

    在明鞑两军都在用原始的贴腮射击鸟铳时,缅甸等国装备直托火绳枪,并已经开始换装燧发枪,领先了一大步。

    仅在清莱府这座边境城市,城头还击的火绳枪就超过1000杆,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联军分兵向北,先占领湄公河边的古都景线城,削除清莱府外围,包围清莱府城,强征当地壮丁挖掘围城壕沟,搭建营帐,与鞑靼人在中国大陆做的事没什么差别。

    蔡元定成功带到清莱府的大炮有46门,行军途中损失了6门。这些炮架好了射击阵地,围城初期打了几炮压住缅军,随后便停止射击。

    蔡元定未打算将弹药全消耗在攻城上,带到清莱到弹药每门炮不过100发,火药补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得省着用。

    按东南亚的习惯,当战争停下来,变成一系列小规模冲突后,会穿插着个人决斗。

    守军出城立起栅栏,老挝军同样处理。

    两军不停有勇士出来向对方挑战,守军没有大象,老挝军接受对方骑士挑战,也接受剑手挑战,甚至有立靶子比赛枪法的。

    蔡元定和高元爵很无语,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决斗只是虚张声势,娱乐性质大于军事作用。

    不过老挝盟友很看中决斗,联邦军队也不好打断。

    联邦士兵每天搬着小板凳看老挝勇士和缅甸勇士决斗,不亦乐乎。这种欣赏很快发展成赌博,士兵纷纷在两军斗士下注,让蔡元定不忍直视。

    决定性战斗不在清莱,而在清迈,纳雷王亲率3万军队包围清迈城,反正不缺粮,蔡元定喝着茶等清迈打完。

    软弱的缅王平达格里未给清迈派来有力援军,这场战役毫无悬念。1个月后,纳雷王攻破清迈,从缅甸人铁蹄下解放泰族古城。

    蔡元定向暹罗借来缅军守将的首级,高元爵用明军习惯把首级高高挑起,向城内示威。让清莱守军明白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绝望的战争。

    清莱开城投降,蔡元定下屠城令。

    老挝将领强烈质疑蔡元定的决定,蔡元定冷冷地道:“留着这些亲缅的贵族,你我两国别想控制打下的地盘。”

    入侵大国不可能消灭原有统治阶级,只能拉拢分化瓦解,但对小国,**消灭是替换统治最简单的方式,蔡元定不需要本地贵族帮助。

    蔡元定的部队在清莱、帕尧捕捉到近3万战俘,当场卖给商人,这些奴隶将直接向南走,经湄南河谷出海。

    纳雷王没屠清迈城,但他深深了解,占领清迈只是开始。

    缅甸征服清迈上百年,一开始实行的是副王制,先是清迈君主,后是缅甸王子担任清迈副王。

    纳黎萱复国后,缅王阿那毕隆再征服,将清迈划为一省,由阿瓦直接管理。

    对暹罗来说,问题不在于打仗,清迈与暹罗虽同为泰族国家,但两国人民并不友好,缅甸百年统治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亲缅贵族和基层统治力量。

    纳雷王下一个目标是联络马都班的孟族人,伺机攻入缅甸本土。

    在东南亚,守御城池以各地城守自身的力量为主,中央军用于野战和决战,暹罗不可能在北方维持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除非将当地亲缅甸贵族全部清理一遍,否则一旦纳雷王亲征军撤退,清迈仍将成为暹罗的麻烦。

    纳雷王很明白这一点,他思索良久,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派人邀请李定国入境,帮暹罗镇守北境。

    蔡元定送走暹罗和联邦使者,留高元爵守清莱,自率500兵移住景线堡,向北望眼欲穿。

    1660年4月,旱季行将结束。

    景线对岸,湄公河边,森林中陆续走出衣衫褴褛的明军前锋。

    蔡元定泪如雨下。

    明军在清莱府就地安插,将当地上层阶级一扫而空,以最激烈的方式完成统治更替。

    6月,定国杖杀贺九仪,晋藩直属明军解体。

    贺九仪部一分为三,大部投吴三桂,小部投白文选,少数从山林小路逃至清莱。

    定国担心贺九仪部给吴三桂带路,屠孟艮城,南有掸邦拦路,他领兵入缅,寻找白文选。

    注:顾诚在《南明史》中写到这次暹罗联系李定国,“(1661年)暹罗派使者六十多人联络,请定国移军景线暂时休整,然后由暹罗提供象、马,帮助收复云南。”

    暹罗不可能支持定国收复云南,纳雷王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那么做,中文史料这一点不够客观。

    暹罗目的是对清迈的征伐和后续反攻下缅甸,纳雷请定国助其守御清迈。定国最后确实到了暹罗景线,并死在那里。

第29章 孟加拉湾

    南印度,马拉巴尔海岸。

    河流发源自西高止山,流淌到喀拉拉平原上,在很多地方与海岸线平行,最近的地方不过相隔几十米。每当季风季节来临时,海水越过海岸线注入河中,等风过雨起,河水暴涨时,河水再返向大海流去,年年周而复始。

    历史在喀拉拉邦制造了一个巧合,卡利卡特城是瓦科斯达迦马与郑和共同去世地,法兰克与中国航海家在南印度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印度洋、蓝天、椰树、沙滩和披着轻纱的异族女人构成一幅无敌美景,足以让初到此地的人流连忘返。

    印度中部东海岸的高尔康达和西海岸的比贾普尔两个中等强国在北面挡住了强大的莫卧儿人,荷兰与英国大力开拓的科罗曼特尔海岸大部分位于高尔康达苏丹国。

    南亚次大陆最南部的尖角和斯里兰卡属于信奉上座部佛教的僧迦罗人,欧洲殖民者将这片地区称为马拉巴尔海岸,与信奉印度教和天方教的印度其他地区相比,僧迦罗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马拉巴尔海岸原本属于葡萄牙人,北面的科钦是葡萄牙早期的印度大本营,阿尔梅达和阿尔布开克两任印葡副王都曾驻于科钦。

    现在马拉巴尔要改朝换代了,荷兰人攻陷科伦坡、亭可马里和贾夫纳,完全据有锡兰,向北驱逐葡萄牙,荷兰人下一个目标即是科钦。

    奎隆堡位于奎隆城与特里凡特琅之间,联邦向本地的喀拉拉君主租借了一个小渔村,建起六角双层星堡,这里是联邦在南印度唯一的据点。

    马拉巴尔海岸好一点的海港都被葡萄牙与荷兰人控制,印度公司在奎隆堡外开了两条运河,联通海岸平行的河道与印度洋,沙洲屏蔽了印度洋海浪,内河港变为海港。

    联邦驻印度首席贸易代表菲尔比是这座城堡的主人,身为元老院资深成员,菲尔比在奎隆堡权势堪比国王。

    潘浩搂着他的波斯舞姬,坐在阳台上,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湛蓝的美景。

    从非洲回来后,潘浩暂时住在奎隆堡,他没有与印度公司签长约,经常接一些散活,比如替本地小王公打打仗,抢个敌国公主什么的,日子过得快活惬意。

    午后的悠闲被城堡卫兵打断了。

    “潘先生,参议员请你过去一趟。”

    潘浩放下女人,“稍等,我马上就来。”

    菲尔比的府邸位于城堡最顶层,距离倒是不远。

    “你出身中**队?”

    “是的,参议员先生。”

    “我有个很重要的任务,你的履历很有用处,收拾一下,跟我一起走。”

    “请问是什么任务?”

    “命令来自元首本人,上船后再说。”

    潘浩匆匆离开,满腹狐疑。

    两个小时后,菲尔比与潘浩,还有集结起来的一队士兵登上非洲号武装商船,绕过科摩林角,乘西南风沿印度海岸北上。

    在东海岸马德拉斯,非洲号与英国人互鸣礼炮,1艘3桅英国武装商船加入非洲号。

    东印度公司的旗帜由圣乔治十字与横杠组成,后世灯塔国的国旗抄袭自英国东印度公司旗的可能性很大。

    在孟加拉湾,非洲号与英国人暂时分开,东印度公司的船驶向阿拉干王国吉大港,非洲号停在恒河河口。

    孟加拉湾东侧制海权属于阿拉干王国,阿拉干人有亚洲最好的水手和造船工匠。

    阿拉干位于佛教文明和天方教的分野上,曾经一度被缅甸征服,国王逃到孟加拉,借***的士兵复国,差一点,这个国家也被绿化了。

    阿拉干后来的国王设法摆脱了孟加拉控制,其军队中有许多欧洲人服役,战斗力比较强,阿拉干人甚至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缅王莽瑞体。

    阿拉干把吉大港以南20英里的第安加港租给葡萄牙人使用,但不是租给葡萄牙王国,第安加不是由果阿管理,这片国土由一群欧洲海盗和欧亚混血儿自治,德布里托在下缅甸建的沙廉国当初也是第安加的模式。

    莫卧儿帝国舰队被第安加欧洲海盗打成狗,达卡以下的恒河河岸没有一处地方安全,第安加人动辄登陆,猎取成千上万的居民卖为奴隶,1625年,这群海盗攻陷孟加拉首府达卡,发了一笔巨财。

    阿拉干国王也曾经与第安加发生矛盾,海盗们引诱果阿派出14艘战舰封锁海岸,阿拉干也不甘示弱,从巴达维亚请来荷兰舰队,大打一场。

    打完后日子照过,阿拉干需要海盗挡住莫卧儿人,海盗需要国土。

    现在事情起了一些变化。

    奥朗则布击败其他竞争者,登上莫卧儿帝位,他派出的军队击败孟加拉亲王沙苏查。这支军队由米尔。朱姆拉统帅,战象百头,骑兵上万,大炮上百,步兵数万,规模很吓人。

    非洲号在恒河河口游弋,与3艘印度三角帆船汇合。

    沙苏查带着忠于他的500士兵逃出达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