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362章

1640四海扬帆-第362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丝绸、瓷器、古玩、家具等摆上拍卖场,所获用于充抵军费。

    鞑靼总兵许龙嘴里骂个不停,汪汇之的人他打哑,剥光衣服,赤条条捆起,正如自萨尔浒战役开始后被俘明军诸将的待遇。

    汪汇之想剐了许龙,就像鞑靼人每天都做的事情。

    慕容鹉拉住他,“大澳主,我们与他们不一样。”

    汪汇之咬着牙,“我有500多个兄弟命丧此人之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我的规矩。”

    慕容鹉摇摇头,“大澳主,我们不是野蛮人,而且元首非常讨厌这些令人厌恶的酷刑。”

    见慕容鹉搬出守序,汪汇之只得压下怒气,“你说怎么办?”

    按慕容鹉的想法,最好是先审判,走个程序,证据足够枪毙许龙1000次。不过既然守序已经答应汪汇之,慕容鹉心里暗叹,“一死而已,斩首算了。”

    汪汇之勉强接受,他把许龙押到南山。

    海风阵阵,许龙被杀,首级用于祭奠海上的亡魂。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明军联合水师指挥官杨彦迪攀上凌卫号战列舰的舷梯,来到旗舰的甲板。

    战舰上的气氛是轻松的,初战告捷让士兵们卸下很多心理重担。

    舰艏的露天厕所烟雾缭绕,有20来个水兵在抽烟。临近战区,舰上烟火管制很严,那边是舰上唯一的吸烟区,不值班的人经过允许后,可轮流过去吞云吐雾。

    值班陆战队士兵持枪立正敬礼,杨彦迪举起右手还礼。联邦陆军在包括武器和军礼、军制等方面深深影响着联合作战的明军。

    杨彦迪是广东明军水师军衔最高的将领之一,按联邦和海南不成文的规矩,海军对他的接待标准大约是准将级。守序从未制定过联邦军衔与明军官职级别对应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两军在常年联合作战中自行摸索的。

    值日军官领着杨彦迪,沿着木梯下到主炮甲板,守序的司令舱位于船尾。

    穿过横跨两舷的舰队大会议室,是守序的卧室。船上空间宝贵,守序的吊床位于两门24磅舰炮之间,战时包括床在内的家具都要拆掉的。

    办公室在战舰最尾部,杨彦迪推门进去,就像他想象的一样,玻璃舷窗大开,光线射进来,舱室内亮堂堂,比会议室好多了。

    办公桌和墙上有大比例的广州府地图,第2师师长路德维希。菲尔霍夫、舰队司令格伦维尔。科林伍德、2个旅长,几名战列舰的舰长和舰队参谋部围拢在守序的大办公桌前,讨论作战计划。

    军官们都没戴军帽,杨彦迪也取下自己的军帽夹在腋下。

    科林伍德:“根据侦察报告,鞑靼人在虎门修筑大量岸防工事,没有全部完工,从工地涉及的规模看,如果建成将是不小的麻烦。”

    守序:“现在呢?”

    科林伍德笑了笑,“问题不是太大。”

    菲尔霍夫右手食指重重点在地图上:“我的骑兵在登陆战中没有用处,我建议从新安开始,本师主力单独沿陆路推进。”

    守序:“海军进入珠江需要多少陆军支援?”

    “1个团足够。”

    “陆军?”

    菲尔霍夫:“那我将留下1个营守卫新安县,1个团随战舰行动,另5个营和骑兵沿珠江左岸向广州进军。”

    “从新安至广州,河汊众多,你的炮兵怎么办?”

    “骑炮兵和6磅步炮随军行动,重炮连用平底船运。”

    “各位有不同意见吗?”

    见无人发表异议,守序道:“那就照这个思路指定作战计划,我们水陆并进。”

    军官们走出会议室,其中有人认识杨彦迪,点头致意后关上舱门。

    “彦迪。”

    杨彦迪靴后跟一碰,立正抬起右手,“元首。”

    守序未强制在明军中推行条例,但这不妨碍他们自学,元首笑了笑,“坐吧。”

    给杨彦迪倒了杯酒,守序开口道:“你的战船和士兵我打算配属给沿陆路开进的第2师,有问题吗?”

    “没有,元首。”

    “很好。”守序把玩着手中的铅笔,“我找你来,主要是申明军纪。你们不是海匪,而是中国的政府军。”

    “是,元首。”

    “所以,第一,绝对禁止无差别屠城屠村;

    第二,可以在占领城市中搜缴战利品,但禁止无纪律的乱枪,你们是正规军,即便是抢劫,正规军也应该是有组织的,有纪律的;

    第三,绝对禁止大规模无差别强奸,士兵们可以获得女人,但那仅限于反抗的敌人家属,明白吗?”

    杨彦迪额头上冒汗了,“元首,官兵们都穷怕了,好不容易……”

    守序打断了杨彦迪,“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回去告诉军官们,谁要是管不住手下的兵,我一定会惩治他。”

    军纪是大陆攻略的核心问题,守序希望明军能有个王师的样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是官兵、海盗、匪徒、流寇的奇怪混合体。

    杨彦迪:“是,元首……”

    “行,还有什么问题?”

    “我有个疑问。”

    “说。”

    “元首,书上说兵贵神速,我们占据了新安县,难道不该扬帆直入珠江吗?郑藩在南京城下惨败,与他们在镇江城下耽误太久有直接关系。”

    守序:“逆风逆流,珠江并不好进,我们得等大潮水与合适的侧风。”

    “我昨天去珠江上查探了敌情,鞑靼人正在抓紧修筑虎门炮台,俘虏供述,尚可喜从广州各地拼命抽调援军,我担心耽误时间太长,我们会重蹈南京的覆辙。”

    守序靠在椅子上,轻松第道:“彦迪,我们与郑藩不同,我们有强大的地面部队。哥特人攻陷罗马城时,曾经对罗马人说,草长起来越密,割起来也就越省力。尚可喜调集全省援军,这正好替我们省去以后的麻烦。”

    杨彦迪从位置上站起来,“我明白了,元首,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回去布置军队。”

    明军水师总兵离开司令舱,守序捧着茶杯,推门而出,走到船尾的游廊上。

    舰队四周,围拢着上百条渔船,那些都是来自珠江两岸各个村庄村民和渔民。

    百姓向军队售卖鲜鱼、蔬菜、活禽和鸡蛋,这些新鲜食材是保障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资,联军公平买卖,一手付钱,一手拿货。

    守序轻啜绿茶,满意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军中暂时禁止士兵强割百姓发辫,现在还不是时候。

    良好的信誉让为联军服务的百姓越聚越多,这是很好的开始。

    远征军以新安县城为后勤基地,舰队暂在港口锚泊,储备物资。

    第2师派出1个营接替陆战队防务,卸下所有骑兵部队。

    由于迁界禁海,县城以北一片荒芜,新安县原本有一万户百姓,如今只在县北部丘陵地区还残留有2、3000户人。

    3个猎兵连支援近千明军向北拉开警戒线,与东莞和惠州绿营接触。绿营和八旗武器库中,除了红夷大炮,没有任何武器射程比得上图温南线膛枪,有猎兵射手掩护下,明军在小规模交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为陆军主力行军打开安全的通道。

    3天后,陆军第5团开抵东莞城下。

    海上风向转为东北偏东,舰队起锚,目标虎门。

第39章 虎门之战

    大本营认为珠江水文、台风和湿热地区的流行病是比鞑靼军队更大的麻烦,所以他们选择冬季出征,尽量减少军队因痢疾和热病造成非战斗减员。

    珠江干流向东南流入大海,舰队挑选东北偏东风驶入内河。主力舰队驶近虎门,守序举起望远镜。

    两岸的山头上,有千余名看热闹的百姓。

    地主士绅打着阳伞带着仆人,坐在板凳上,吃着点心喝着茶。普通百姓或是蹲在山坡上嗑瓜子,或是在山顶翘首以盼。

    守序向百姓颔首致意。

    这是一个正在上演真实战争戏的舞台,而他是台上的主角。

    舞台中央,十余艘乌艚船和白艚船在海面上燃烧,腾起浓浓的黑烟。

    另有十余艘鞑军战船降旗投降,联军桨帆船接舷靠帮,俘虏弃械蹲地等待处置。其余敌船拼命向上游逃窜,视野里只有一片狼狈的背影。

    那是前卫舰队的战果,没什么难度。

    虎门寨城位于珠江左岸,按计划,虎门之敌由海军对付。

    2师主力超越海军,向东北方向的东莞挺进,实际上已隔绝了虎门鞑兵与广州主要的地面联系。

    大角与沙角炮台位于穿鼻洋两岸,沙角在东,大角在西。这里的水面宽达10里,虽为虎门总口,两岸的炮台除了给后方报警,没有用处。

    海军陆战队派出4个连,登陆艇冒着很虚弱的鸟铳火力和轻型佛朗机火力在两岸的大角、沙角炮台侧后方登陆。

    鞑靼人并不看重沙角和大角,这里的炮台是沙袋竹篮堆砌的临时工事,守军各只有2百余人。陆战队一亮刺刀,不知是哪个部分的绿营兵便弃械而逃。

    鞑靼人造的炮不算差,工艺水平比当年的明军强。陆战队回报,在沙角炮台有1门6千斤大炮,泥模铸造,通长284cm,内膛径15cm,外膛径50cm,炮体前细后丰,食药15斤,炮子15斤。那是1门倍径比较合理,接近20磅的岸防重炮。

    战舰缓慢上行,珠江水面逐渐趋窄。珠江泥沙含量少,江水是绿色的。

    守序走到船艏楼甲板。

    眼前的青山绿水中,上下横档岛当水面中流,上横档岛与东岸的亚娘鞋岛距离400丈,距西岸也是400丈,两处航道位于敌军炮台有效射程内。

    敌军主防线。

    虎门寨城位于亚娘鞋岛东岸,远离珠江主航道,是敌军的后方司令部。

    鞑靼人在正面修筑有4座炮台,东岸亚娘鞋岛有威远炮城,西岸有巩固炮城。

    上横档岛有横档山,山下有横档月炮城,山上有横档炮台。月炮城临江,3面环水。

    虎门炮台群一共有各色红夷大炮近150门,其中有许多发射15斤炮弹的岸防重炮。

    横档岛后方是狮子洋,大虎头岛上有两座山,岛南小山为猪头山,岛北略大的山为虎头山,其上筑有大虎炮台,这座炮台炮口朝东,位置偏避,远离主防线,几乎没有用处。

    横档与威远之间的东航道是珠江主航道,横档与巩固之间的西航道是珠江辅航道,在主航道上,鞑靼人拉起两道很粗的拦江铁锁。

    上横档南面250米的下横档岛无兵驻守。

    虎门炮台参考的是澳门要塞防御体系,葡萄牙人会什么,鞑靼人就会什么,葡萄牙人没搞的,鞑靼人也没搞。

    由于某些原因,葡萄牙人设计炮台时只考虑了海防,鞑靼人照抄之下,也未考虑来自地面的威胁,各炮城背后几乎不设防。

    如果只看海防,虎门炮台是很强大的工事,炮台用条石筑基,砖石和条石的主结构,外覆三合土防炮,虽然有很多地方未完工,但也临时修筑了沙袋炮台。

    整个炮台要塞防御体系,共有约5000守军,由广东水师总兵张国勋统一指挥。

    敌军重炮很多,用木质帆船与炮台对轰有一定风险,后世英夷有蒸汽船,可以在内河很便利地牵引战列舰至合适的射击阵位,守序没有,攻打炮台难度比英夷稍大,不过联军兵力更充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