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主法兰西 >

第483章

我主法兰西-第483章

小说: 我主法兰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瞬间,腓特烈二世的偷袭计划失败,反而需面对双倍于己的奥地利士兵。

    若仅仅是波西米亚战事的不顺,腓特烈二世还不会停止战争,毕竟他还有数万后备军,而且手还有半个波西米亚,然而,这时却传来了荷兰失利的消息。

    荷兰是腓特烈二世用来制约法兰西的工具,而今迅速溃败,这才是对他所有战略的最大打击。为了防止腹背夹击的局面出现,他只能提出和谈请求。

    和谈并非单方面能促成的,特别它已经不是如今已呈败局的普鲁士能推动的,因此,腓特烈二世并未立刻向奥地利和法兰西提出,而是打算在军事最后一搏。

    普鲁士的西路军在3月15日之后便几乎失去了战略价值。卡尔?威廉?斐迪南虽是一位勇敢且合格的将才,却也难以对付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他被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散兵在森林中整整拖延了五日,最终只能退回黑森卡塞尔。正当他探知荷兰事件、打算直扑莱茵兰时,腓特烈二世的命令到来,他不得不回军波西米亚。

    此役,普鲁士西路军损失超过一千人。损失虽小,但气势损失却大,在情报不明的情况下,卡尔?威廉?斐迪南才不敢强行进军。

    拉法耶特侯爵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分兵战术,将散兵们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只允许在夜间偷袭,而不允许正面攻击。他这一安排除了是因为在北美了骚扰比作战更好、打击士气与直接伤亡更适合作为散兵的主要功能外,也是为了能多点开花,全面阻截数倍于己的普鲁士军队。最终,他赌赢了,散兵只伤亡了五十人便逼退了普鲁士军队,其结果连他都没有想到。

    3月24日,路易回到阿纳姆,同时,莱茵军团和拉法耶特的人也到达了此地。

    荷兰虽然已经被完全控制,但各大城市仍然需要驻军,阿尔卑斯军团便负责在乌德勒支、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驻军,以维持法兰西的统治,与此同时,路易也授意荷兰政府扩编“自由共和军”。

    荷兰的执政是孩子,摄政是投靠法兰西的约瑟夫?巴达维,但路易仍然不放心,将小亨利任命为荷兰“自由共和军”的指挥官,并令荷兰议会授予其荷兰陆军少将的军衔,借以掌控荷兰军队。不过,军队的数量必然有限,作为控制荷兰诸省的最重要手段,路易开始强行收拢各个城市、各个省份的财政,以使原先相对独立的各个省份再也无力独立自治。

    正当了路易在对荷兰进行压制时,东线的波西米亚占据也发生了变化。

    三月底四月初,奥地利军队发动了企图夺回布拉格的攻势。

    奥地利以劳东元帅的十万人为主力,一字排开平行推移,其后方还有拉西元帅统帅的九万人。普鲁士方面,腓特烈二世有八万,后方还有卡尔?威廉?斐迪南率领的原西路军和萨克森军队共七万人。

    十九万对战十五万,前线则是十万对八万,奥地利在兵力并没有太大优势。然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却是普鲁士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奥地利赢得了战略的胜利。

    战斗开始之初,腓特烈二世并未做好准备。他早就预料到奥地利会在近期展开反击,并也以召回卡尔?威廉?斐迪南的西路军来做应对,同时,他也希望在奥地利展开反击之前先行发难。然而,他还是慢了一步,在卡尔?威廉?斐迪南的援军到来前,奥地利便开始反击了。

    腓特烈二世虽然慢了一步,但并非是全无准备,他早已经想好了防守布拉格的战术。

    数十年前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当时因作战不利而不得不退出波西米亚的腓特烈二世犯下了一个误,他贪图已被占领的波西米亚北部土地,而分兵把守各处要隘,结果,当他的普鲁士主力撤走后,奥地利军队便轻易收复了失地。那一次的战略失误,使得他丧失了一万名士兵。

    今次,腓特烈二世占领的波西米亚土地比当年的还要多,他的贪念也未比当年有多少减少,可是,他吸取了当年的教训。为防止过度分兵所带来的不利局面,他一方面只分了一小部分人把守交通线的据点,以确保后勤,另一方面则干脆进行掠夺和强行征收,直接从布拉格等被占领地区的城市、农村获取食物和物资。因此,当奥地利人反击时,他的八万大军几乎全集中在布拉格一带。

    战争依靠的是纪律,普鲁士陆军论纪律完全在奥地利陆军之,而腓特烈二世又是欧洲数一数二的战术家、战略家,他虽然只有八万人,却完全可以发挥出超过这个数字的战力。

    四月初,腓特烈二世探知奥地利兵分两路,一路为劳东元帅统帅的十万人从正面攻击,另一路则是拉西元帅统帅九万人由侧面绕道。

    奥地利若只是一路来犯,那腓特烈二世还能凭借着布拉格的城墙和八万普鲁士士兵抵挡,如今奥地利分兵来犯,腓特烈二世也只能集中兵力阻击一路,但若如此,布拉格必然失守。最后,腓特烈二世选择迎战由侧面袭来的拉西元帅的奥军,放正面的劳东元帅攻城。

    战斗在布拉格东面展开,两路奥地利军队的时差有一天,这是因为拉西元帅为了抢功所致。

    腓特烈二世以八万人迎击奥地利九万人。

    战役最终以奥地利军队低伤亡撤走告终。

    这场战役虽是平手,但由于奥地利未能达到预先目标而实际是普鲁士获胜。然而,腓特烈二世考虑到敌军甚多,因而为了保存实力而撤走。

    最后,奥地利成功夺得了布拉格,波西米亚战局回到了战争开始的状况。

    其实,奥地利若是在腓特烈二世撤退之际追击,那普鲁士完全会因来不及组织起防御而被赶出波西米亚,然而,拉西元帅和劳东元帅互相不和,双方在进入布拉格之后便开始了争功,因此,普鲁士和腓特烈二世才能稳定住北边半个波西米亚。

    第五百三十三章战争中止

    第五百三十三章战争中止

第五百三十四章 重回谈判

    第五百三十四章重回谈判

    4月20日,两线的战火已经全面停止。

    普鲁士正式提出了谈判邀请,奥地利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应允,法兰西也因为得到了想要的而不愿再东刀兵。

    这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发生在1779年3至4月的战争,最终获得完胜的是法兰西。法兰西保住了莱茵兰和佛兰德斯,并且还成功将荷兰完全摧毁。此次战争最大的失利者是奥地利,奥地利损失了许多兵力,也损耗了许多钱财,最终虽然收复了布拉格,却并未收复波西米亚。普鲁士虽然是此次战争的发动者,可这个发动者既未损失,也未得到,战前和战后并未有太大的区别。

    4月30日,法兰西、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再度于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展开中断了的和谈。由于此次战争加入了荷兰,因此,已经沦为法兰西傀儡的荷兰也象征性地派出了外交使者。萨克森虽然是177年和1779战争的参与者,而且也是谈判的东道主,可由于在两次战争中都无所建树,甚至在军事成为了普鲁士的陪衬,因而也如荷兰一样,不过是没话语权的小卒。

    谈判的三方的主要议题围绕着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战争时的疆域变化问题,这里面包括了波西米亚、莱茵兰、佛兰德斯、巴伐利亚等地区的归属。

    波西米亚作为中欧战场,如今是一分为二,分别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据,这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都无法谈,因为他们都想要对方手中的那一部分。莱茵兰和佛兰德斯的问题已经不是大问题,无论在名义还是事实,这两块地区都被法兰西控制着,而且无论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如今都无法提出质疑。巴伐利亚的一部分仍然在奥地利手中,但任谁都已经不再将它当做主要事件了。

    第二个方面是巴伐利亚王位继承的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不算是问题,由于法兰西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大胜,因而法兰西支持的候选人茨魏布吕肯公爵成功被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同意,因此,茨魏布吕肯公爵查理三世也就跃过了他的表兄普法尔茨选帝侯成为了新一任的巴伐利亚选帝侯,而他的表兄死后,他还会成为普法尔茨选帝侯。不过,现在的普法尔茨选侯国只有莱茵河东岸的若干碎片领土,不再是那个雄踞莱茵河两岸的大普法尔茨了。

    第三个方面是荷兰问题。

    普鲁士虽然在巴伐利亚归属一事支持法兰西的提议,但那是因为这并不违反普鲁士自身的利益。荷兰的执政威廉五世是腓特烈二世侄女的,在这层姻亲关系下,腓特烈二世并不承认现在的荷兰执政和摄政,他甚至提出了威廉五世复位的要求。

    腓特烈二世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当年联合奥地利、俄罗斯瓜分波兰,便是因为过人的外交判断能力,而后又采用战争的方式来打压奥地利在帝国内部的扩张,也是因为他看出了势力强大的奥地利会是普鲁士最强大的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因此,他在荷兰一事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荷兰与普鲁士虽在领土并无接壤,但荷兰却是有着海传统和海外殖民地的海强国。腓特烈二世早就有建立海军、扩张海外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资金而未能实现。为保证商路畅通,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在波罗的海航线不被瑞典、丹麦和俄罗斯的海军压制,他便希望能借助荷兰的商船和海军。同时,荷兰的独立也能为普鲁士在西方多一个有着强大银行业的金融盟,以取代不稳定的不列颠王国。

    在感情和自身利益,腓特烈二世都不愿意荷兰如萨丁尼亚那样沦为法兰西的附庸,因此,法兰西和普鲁士在这件事也根本没有办法谈。

    不只如此,奥地利也不在这件事支持法兰西。

    奥地利虽然承认了佛兰德斯属于法兰西,可那是在成为了既定事实后的被迫妥协,因此在荷兰事件中,奥地利便也反对荷兰执政换成一个少女担任。

    不过,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的态度也并不一样。

    普鲁士态度强硬,直接提出了要法兰西撤军的要求。奥地利则显得圆滑一些,他提出荷兰割让马斯河南岸诸省以换取法军撤军的建议。不过,这两个国家的要求、建议是徒劳的,路易并不会如此轻易放弃荷兰。

    三大问题,如今只有这场战争名义的争端巴伐利亚王位得到了解决,相反,由于战争带来了领土和荷兰两大问题,因此,整个形势不但未冷淡下来,反而是愈发激烈,诸国间的矛盾也越发复杂。

    参战的主要三国中,法兰西和普鲁士互相不信任,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世仇,奥地利又和法兰西暗中矛盾。三大矛盾如同一个圆圈般交织在一起,最终,第二次和谈也趋于停滞。

    路易在和谈开始之前便因看出了各国间的矛盾而认为这不过又是一次暂时停止,因而也并不幻想谈判能做到。

    4月30日,法军开始休整,莱茵军团和阿尔卑斯军团全都获得了补充,其主力部驻扎于阿纳姆,形成对德意志地区的绝对虎视状态。与陆军相比,法兰西海军却清闲了很多,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主力舰船都返回了大西洋沿岸的几个港口,荷兰沿海只以巡航舰来巡逻。

    这些都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第三场战争做的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