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辛亥军阀 >

第64章

辛亥军阀-第64章

小说: 辛亥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了么!

第九十六章 四川代表

    乔宇将熊克武和喻培伦赶出了四川,四川之中已经没有能够抗衡他的集团了,而尹昌衡在军事会议上的态度也给他埋下了祸根,蒲殿俊认为尹昌衡不老实,而乔宇也是欲除之而后快,不过尹昌衡显得比较聪明,直接申请要去川边地区剿灭残余的满清势力,乔宇也就批准了。

    不是乔宇不想收拾尹昌衡,只是现在行政体系还没有理顺,不能让别人以为自己行事太过霸道,赶走了革命党,再对尹昌衡下手,容易引起人人自危的局面,不过乔宇也严密主意着尹昌衡,只要他流出一点破绽就一举将他拿下!

    经过几个月的动乱四川的老百姓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往日的厘金关卡全部被清除干净,苛捐杂税也减轻了不少,而且食盐价格已经降到了六十五文左右,还能继续降低,顿时生活就宽裕了不少,很多人越发认可了新政,承认了军政府,除了最顽固的人都开始剪掉大辫子,废止跪拜礼,停止缠足,终于有了一点民国的样子。

    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清朝足足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比起中国漫长的历史并不算什么,不过这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了,美国建国不也才一百多年么,积累下来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因此乔宇在宣布独立的时候也主张剪辫子,去旧俗,但并不是强制施行的,完全凭借自愿,头上的辫子好剪,而心中的辫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了。

    治国就是治吏,身处满清末世一年多的时间,也让乔宇对于吏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清灭亡或者说中国大多数朝代的灭亡都和吏治的恶化有着巨大的关系,正所谓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后世民国由于战乱频繁,吏治的改变并不是很大,相反还几乎全盘将晚清遗留官僚都接纳过来,这些人对于老百姓的盘剥一点不比满清少。

    乔宇现在对内主要的任务就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机尽快刷新吏治,打破满清遗留的地方官僚体系,其实吏治改革很盐政改革差不多,要是不趁着现在做,等老袁一统天下之后,就没有机会了,北洋政府相当程度上承袭了满清的官僚体制,那时候一个省想要改革就会面临中央强大的压力。

    所以乔宇掌控了四川大权之后,迅速参考西方公务员体制制定了公务员录用办法,确定考试选官原则,而且录用的范围也扩大了不少,不再像以往封建王朝将官吏分开,只有官员是要通过考试的,这次将官吏都统一用考试的录用办法,打破以往官员高高在上的状况。

    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待遇标准,以及奖惩制度,经过议会讨论之后,最终制定了四川公务员录用法案,规定在一九一二年元月一号举行全省公务员考试,原有的满清官吏只要经过调查没有贪腐渎职的问题,也可以参加考试,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和其他人员也可以参加,通过考试之后,再进行两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正式成为公务员。

    这个法案公布之后,对于四川的震动远超过乔宇的想象,虽然前世乔宇就见识过中国人对公务员的执着,不过比起现在来说还是差的太多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深处,原本清廷废止了科举,官员的录用更多靠推荐,很多国外的留学生回来之后立即受到重用,但是更多的没有机会出国的读书人就变得比较尴尬了。…;

    正是这些人变得失业了,才会造成他们与满清离心离德,最终导致满清灭亡,乔宇公布了新的公务员录用法案,虽然没有了以往的科举那样神圣,但是门槛却降低了太多,录取的人数大大增加,因此四川上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跃跃欲试,整个四川都好像过年了一般。

    就在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公务员考试之上,乔宇却一直盯着天下大势的变化,汉阳失守,不过北洋军并没有继续攻打武昌,看来老袁已经着手何谈了,而现在南京也被攻克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

    “汪部长,我左思右想还要派您去一趟南京,不然别人我不放心啊!”乔宇正和汪东城探讨派去南京代表的问题,他进过慎重考虑,觉得这是一个扩大四川影响,同时向南北双方表明政治立场的好机会,因此必须派一个能力出众,又有足够分量的人物,最终乔宇就选择了汪东城。

    武昌首义之后,黎元洪当了都督,就多次邀请各省的代表去武汉商讨建立政府的事情,起初重庆独立之后,乔宇就派遣了潇湘和周代本前去武昌,不过这两个人的身份还是稍微差了一些,关键时刻未必能够顶得住压力,因此乔宇决定把汪东城派出去,第一他能力过人,有舌辩之才,而且在乔宇集团之中身份很高,就是面对了黄兴,孙文等人也不至于怯场。

    “都督有命,老汪自当前往,不过都督有什么交代没有?咱们该拿个什么态度呢?”

    “汪部长真是机敏过人啊,要是随大溜潇湘和周代本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发出咱们四川的声音来,这次革命我们和武昌脚前脚后,相差无几,成立军政府还比他们要早,但是由于四川并没有统一,在争取政治利益上就落后一步,而武昌的黎元洪实力有不足,本来是应该在武昌建立联合政府的,但是却被江浙的人占了先机,现在南京也攻破了,各省代表都要奔着南京去,不过南京可是革命党最集中的地方,难保他们不会动用什么手段强迫各省代表,我派先生去,就是让你在关键时刻给我牢牢顶住,坚守原则!”

    汪东城仔细听着乔宇的话,心中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是能够办好,自己能够在全国的政治人物面前露脸,好处也是不小。

    “都督,你放心吧,我绝对能抗住!”

    “汪部长,这也不是儿戏,民党不少人都是流氓出身,到时候甚至会出现枪口顶着脑袋的时候,不过先生要记住数千万的四川军民就是你的后盾,他们绝对不敢把你怎么样,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满清的大权很快就会落到袁世凯的手中,独立各省不论谈什么问题都避不开老袁,很有可能这天下最终还是老袁来执掌,先生在关键时刻为老袁说几句好话,咱们四川就能够受益无穷!”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比如首都问题,比如国体问题,比如临时约法的问题,都有严重的问题,比如孙文当政就用大总统制,他一看当不了总统了,就给人家袁世凯改成了内阁总理制,这不是拿着国家体制开玩笑么,所谓的法制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本质上来说就是革命党人先蔑视法律,后来袁世凯玩弄宪法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第九十七章 改造川厂

    乔宇和汪东城谈了大半夜,将可能发生的情况都交代了清楚了,汪东城也立即动身,他的第一站就是武昌,要代表乔宇去拜会黎元洪。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运气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黎元洪就是一个运到十足的人物,在武昌首义之前他只是一个高级军官,虽然也算是大官,但是绝对不能说的上显赫,但是稀里糊涂的被推到了武昌都督的位置之上,就成了首义功臣。

    顶着这样的一个名头,不论是孙文,还是袁世凯,或者是更往后的段祺瑞等等都不敢小视这位黎菩萨,他成了总统副总统专业户,先后两次出任大总统,三次担任副总统,就是这样一个运气逆天的人物也有他的苦闷之处。

    黎元洪的困境就是空有偌大的名声,二没有真正的班底,也没有足够的势力,因此就像是一个牌位一般,被人供了起来,真的就应了他的绰号,成了泥塑的黎菩萨。

    乔宇自从被老爹教训之后,就越发看重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了,民国初立,老袁还是有着绝对强大的势力的,要是让老袁当成了出头鸟那就不好了,因此才决让汪东城拜会黎元洪,双方达成一个联盟,既能够让黎元洪腰杆更硬,又能够让黎菩萨顶缸,给乔宇争取到足够的发展时间。

    送走汪东城之后,乔宇就带着赵宝轩,唐逸升,吴恒昌三位留美高材生去四川机器局视察了,四川机器局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丁宝桢,这个人或许有人不知道,但是他发明的一道菜想必所有人都耳熟能详,就是宫保鸡丁,他还杀了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也是一时的风流人物。

    乔宇一行人来到了成都东门下莲池机器局的大门之前,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后世那种齐整的工厂模样,而是显得有些老旧破烂,由于保路运动以来工人不少都逃散了,现在虽然回来大半,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恢复生产,看到工厂的模样,乔宇的心中就是一阵发凉,原本自己甚至想要放弃川南,直接进攻成都,所为的不就是这个兵工厂么!

    不过现在亲眼见到之后,就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走进兵工厂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说四川机器局是兵工厂并不恰当,它更多承担的是维修功能,造出来的火枪也多是马蒂尼这种单发步枪。

    赵宝轩等人看到也是不住的摇头:“都督,说实话这种工厂甚至比不上欧美的一家民用工厂,这些机器都是几十年前采购的,那时这些机器就不是先进的,现在就更差了,动力上还有水驱动呢,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哎,我本以为守着一座兵工厂,很快咱们的武器就能自给了呢,现在看起来就是白日梦啊!”

    “都督,重工业是讲究体系的,全世界能够建成工业体系的国家也就是西方列强而已,就连日本和俄国也有不少欠缺,虽然满清建立了一些官办的工厂,不过差的还是太远了!”唐逸升也在一边感慨。

    几个人又到了几个车间看看工人的生产操作,看完之后就更加摇头了,这些工人都是传统的那种工匠,文化水平很低,对于技术工艺的理解也不到位,生产出的产品勉强能够使用,但是还是十分粗糙,废品率很高。

    乔宇估算了一下就算将现在川厂的产能提到最大,一年也就能生产出一万杆枪,其中还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根本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看来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还要靠着买武器才行。…;

    “从采矿,到冶金,到机器制造,再到生产军工产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现在缺的就是人才,都督要想发展工业必须从人才下手!就说这川厂之中的工人吧,多数都是旧式的工匠,虽然也经过一些外国技师的培训,但是让他们仿制一些东西还行,要是自行设计就不够用了,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基础太差了,咱们缺的就是一大批优秀的理工人才!更缺的是一所真正的理工大学!”吴恒昌也是有感而发。

    乔宇心中思量的也越来越多,他倒不是不知道工业建设的困难,只是实在是不愿错失一战这样一个好时机,中国要是能够抢在一战期间完成统一,就能够通过逐步改革的方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国民也能够少受一些苦,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有一定的军工基础。

    看到川厂这个样子,乔宇顿觉希望有些渺茫,工业体系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中国又是这么一个现状呢!

    在川厂看了整整一个上午,四个人不时讨论,有时争论的还很激烈,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川厂从硬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