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辛亥军阀 >

第7章

辛亥军阀-第7章

小说: 辛亥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光远在一边咳嗽了一声:“现在不是叙家常的时候,三儿我给你介绍两位大才,都是留洋归来的,这位是唐逸升唐先生,这位是赵宝轩赵先生,都是留学美国的,唐先生学的是土木工程,赵先生学的是工厂管理,你好好向两位先生学一学。”说着老爷子将两个引荐给乔宇,只见唐逸升身材不高,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旁边的赵宝轩也不高大,而且还黑黑的,这两个人都有点营养不良的架势,不过乔宇可不敢怠慢,老爹能够引荐给自己的绝对不是庸碌无为之人。

    “两位先生,乔宇有礼了!”

    “乔贤弟客气了,老大人对我们有栽培之情,前段时间老大人给我们来信,说贤弟要办工厂,我们就来看看!”说话的是唐逸升。

    看来还是爹爹疼自己啊,虽然没有说什么,暗中就给自己拉来两个人才,要知道留美学生的质量绝对是很高的,近代历史上留日学生的规模最大,但是也多数不成器,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最热衷的就是造反,而留美的学生比如詹天佑,唐绍仪等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质量明显不是留日学生可以比拟的,不过这两位的很年轻,不是那些留美幼童,但是能够在这个时代进入最先进的国家学习,能力也不能差了。

    乔宇将众人带入自己的办公室,不过办公室很简陋,只有四五把椅子,乔成一见就说道:“爹,三弟,我看咱们还是直接去舅舅家,先给两位先生接风,这里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也委屈两位先生了。”

    “不委屈,我有点问题想要向乔先生请教一下,时间要紧!”

    一直沉默的赵宝轩说话了,不过语气不是很客气,一看这位就是个实干家,不过这种人在眼下的世道混的一定不如意,乔宇心中也就了然了,这两位为什么愿意到四川来帮自己,一边的唐逸升微微苦笑:“老大人,您老也知道宝轩不太会说话,还请您老莫怪,我看您老还是先回去休息吧,我和宝轩一样对于建设这么大厂子的乔贤弟有些问题请教。”…;

    乔光远也知道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有些怪脾气,因此也没有见怪,自己虽然能把人请来,但是能不能留住还要看自己儿子的真本事能不能镇住这两个人,因此老爷子和老夫人连同白宽和乔成都离开了。

    乔宇和唐赵两个人对面而坐,赵宝轩首先发问了:“乔先生,你认为该怎么改变现在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呢?”

    “赵先生的问题太大了,回答起来也太难了,自清朝起中国就已经开始落后了,算起来已经有三百年,中国如今不只是工业落后,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组织方方面面全部落后,想要重新强大起来,需要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希望,不过毕竟有西方工业化作为参照,中国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还是有希望的,不过要有整体规划,先从轻工业开始,然后是重工业,先引进,然后模仿,最后再创新,工厂好建,人心扭转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关键的不是说,而是做,从维新变法开始,中国说的人太多了,做的人太少了,就比如现在的新政,要是真正能把新政的内容落实下去,国家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而不是现在不死不活的样子。”

    赵宝坤和唐逸升都留学美国,学成本事回来,踌躇满志想要一展身手,不过他们实在是受不了清廷那种衙门作风,扯皮拖堂,效率让他们绝望,足足蹉跎了数年,根本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乔光远来信希望他们前来帮自己儿子办工厂,两个人才来到重庆的,他们当年能够顺利出国还是靠着乔光远帮忙,两个人也是存了报恩的心思。

    但是现在一听乔宇的言谈才开始敬佩这位年轻人,现在的中国有几个人能够清楚的看出发展工业的途径?又有谁能说出“中国说的人太多,做实事的人太少。”?这句话正好说中他们在衙门里的感受,推诿扯皮,就是不办实事啊。

    两个人顿时对乔宇刮目相看,赵宝轩又追问了一句:“乔先生以为我们可以效法哪个国家的工业之路呢?”

    “无论西方列强,还是日本人都与我们的国情大不相同,因此上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必然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如果非要说学习谁的话,我觉得美国可以效仿,不过美国没有历史包袱,比起我们要轻松的多,尤其是美洲又是一块处女地,资源最是丰富,足够支撑美国发展工业的了,不过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充足的人口,只要能够调动起这些人的创造力,就足以超越任何国家了。”

    “那又该如何发挥中国人的创造力呢?”这回问话的是唐逸升,乔宇轻喝了一口茶。

    “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育才是治疗中国问题的最好药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唐逸升和赵宝轩都陷入沉思之中,他们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之处,一听乔宇的话更是深受震撼,看来眼前这位年轻人绝对不凡,也是从心底叹服,互相之间又聊了一些,乔宇心说光是你们考我了,我这个,老板也该看看你们的水平了。

    “赵先生,既然你学的工厂管理,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管理好一个工厂呢?”

第九章 纺织厂开工了

    赵宝坤一听问到了自己的专业,顿时也打起来精神。

    “眼下中国的工厂根本谈不到管理,完全靠着那些工头,而这些工头一不懂技术,二没有文化,完全就是一帮流氓,劳动还带着强迫性,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要想高效的进行管理,就要抛弃原本的经验主义,转而用科学管理的观念来进行管理,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按照计件工资,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劳动水平!”

    乔宇听着赵宝坤侃侃而谈,这些东西在后世看来已经属于相对落后的科学管理的基本常识了,不过在这个时代还绝对新颖无比,看来这位的确有真才实学。

    “赵先生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解的很深么?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能够管理好一个工厂!”

    赵宝坤一听乔宇说到了泰勒,顿时一惊,泰勒在美国大名鼎鼎,他的观点也渐渐被人们重视,不过中国还没有人知道这位管理学大家,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一口道出自己所说的根源,怎能不让赵宝坤吃惊呢。

    “呵呵,我在美国呆过近一年,勉强接触一些吧,不过说实话泰勒先生的一些见解我实在是不能苟同,人终究是人,有七情六欲,不是机器,泰勒先生用对待机器的办法,对待工人,固然效率提升上去了,但是也是有严重缺陷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工人,善待工人!”

    当即乔宇凭借着大学管理学课上学到的一点东西忽悠起了赵宝坤和唐逸升,这两个人当即被乔宇远超越这个时代的观点折服,双方一直谈到了掌灯时分,三人才被乔成叫回去吃饭,一个下午的交流,两位留学生已经彻底被乔宇折服,同意在工厂之中办事。

    有了这两个助手,乔宇的压力顿时就轻了不少,唐逸升负责指挥工厂建设,赵宝坤帮助训练织工,制定更加具体的细则,规划厂房,闲下来的乔宇和舅舅白宽马不停蹄的拜见了不少东川豪商,想要将这些人拉进来,不过除了有两家表示愿意入股之外,其余人都处在观望之中,不过乔宇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改变观念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只有让这些然看到了切实的成果,才会热情十足。

    又过了一周,布施特终于将机器运到,连带着还送来了两位工程师,以及二十位熟练的德国技师,双方交接完毕,纺织厂就开始忙碌起来,德国人的确严禁刻板,一下船就到工厂查看,他们对于厂房的设计十分满意,很快机器就开始向厂房内安装,具体事情都交给了赵宝坤处理,一连忙活了一个月终于将这些机器安装完毕,还剩下一些扫尾的工作,然后再调试一下机器,工厂就能开始正式生产了。

    经过和白宽的商量工厂最终定名为利民纺织厂,取利国利民之意,乔宇早就发动四川的报纸给自己的工厂做广告,一时间川民都知道四川也拥有了大型的纺织厂,诸如申报等报纸也为利民纺织厂建设的神速喝彩。

    这个时代对于国货洋货是十分敏感的,提倡国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只有没有国货,或是质量太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洋货,现在四川的纺织市场半壁江山已经被洋布占据,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大型的纺织厂,还是川人自己办的,别提多提气了,每每看到施工不止的利民纺织厂,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乔宇好样的。…;

    算起来前前后后花了足足四个多月,此时已经是1911年2月了,第一份家业算是置办下来了,乔宇心中不激动那是假的,不过还有比他更激动的,白宽老头这几个月明显瘦了一大圈,但是人却更精神了,每天都在工厂和各个商人之间来来往往,没有一点闲工夫。

    开工典礼定在了二月十四号,重庆的大小商人,连同各级官员都兴趣十足,重庆知府钮传善也要亲自驾临,才刚过了早饭的时间,在纺织厂前面的空地之上聚拢了数千看热闹的四川老百姓,白宽特意将选了一个吉时,典礼在上午十点钟正式开始,不到八点钟陆陆续续的约请的各路朋友也都来到了,绝大多数都是重庆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时想见到一个都是困难,不过现在都聚集在了吵杂的广场前,同白宽和乔宇热切的交谈着。

    工厂大门设计的很宽阔,足有二十几米,两边也没有象征威严的狮子,而是栽上了两排松柏,看起来赏心悦目,完全不同于别的工厂那种衙门的做派,引得人们不住的赞叹。

    眼看到了十点钟,又是一阵喧哗,钮传善的轿子分开看热闹的人群开到了工厂门前,乔宇和白宽立即来到轿子前。

    “劳动府尊大驾,小老儿之罪啊!”

    “恕仁老哥你不厚道啊,利民纺织厂顺利开办,是重庆,乃至整个四川的好事,我身为父母官怎么能不来的,大家说是不是啊?”

    钮传善显然心情非同一般,高声喊了这么一句,紧接着大家就都跟着起哄了,一时间热闹非凡,钮传善微微侧身,贴金白宽,说道:“这声势够大的,怕是看热闹的就有几千人吧。”

    “还不是府尊大人赏光么,谁不想沾点光啊!”

    “老哥拿我开涮不是,不过我可要告诉你,你可是要沾总督大人的光了!”

    说着钮传善快步走到工厂的大门之前,这时两个卫士抬着一块一米多长的条幅,恭恭敬敬的举过头顶,钮传善用手一指:“诸位乡亲,这四个大字利国利民,乃是总督大人手书,托我送给白恕仁,乔舜卿两位先生,两位投巨资,开办工厂,开风尚之先,为川地造福,是诸位商人的楷模!”

    没想到一个工厂竟然惊动了堂堂四川总督,真是出乎意料,如今四川总督乃是赵尔巽,后来撰写清史稿的那位,学问是没的说,四个大字也是铁画银钩,气势不凡,不过乔宇随即也就想通了,张謇那种工厂都能惊动皇上呢,自己惊动一位总督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再有其实赵尔巽这也是卖给乔光远一个面子,乔光远做过户部右侍郎,也算是高官了,乔宇不知道的是赵尔巽曾经让乔光远帮过忙,因此才送这么一块匾来。

    这也是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