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6章

我哥是诸葛亮-第6章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均见她脸色,知道她的心思。笑着说道:“大姐,别急,你平时最疼小均了,我哪能不想着你呐。”

    诸葛英立刻高兴起来,说到:“什么好事想着大姐?”

    诸葛均端起茶碗问她:“你喝过这茶,感觉怎么样?”

    诸葛英没太在意这事,有些不明就里。和她一起来的管家李福林确眼前一亮,插嘴说到:“这茶是你们生产的?”

    汉朝时茶叶生产技术很低,主要是阴干茶,品质不高。喝茶还要煮茶,色香味均比不上炒茶。

    隆中盛产茶叶。隆中茶属是绿茶,后世为国家名茶。

    隆中茶现有炒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杀青,杀青完成后,吹风冷却,以保持叶色明翠。经适度揉捻,转入炒二青,出锅后,仍以吹风冷却。再经锅炒干燥。翠峰型绿茶二青后,则在特制的整形焙灶上,用手工以〃揉、搓、扎〃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紧直的外形,然后烘干。

    炒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润而绿;香高味厚,回味甘甜。翠峰则以外形紧直,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其特点。

    尤其是隆中白毫茶更具特色:外形银直略扁,身披白毫,银绿映翠,香嫩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几天前,诸葛均就已经仿制出了隆中茶,至于如何销售,黄月英提出,一客不烦二主,干脆交给叔父经营。诸葛军认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开销售更为稳妥。她同意这个意见。

    诸葛均详细的对李管家介绍了隆中茶的特点,李管家大喜过望。

    由于大姐家商业规模太小,与她商量后,决定交给她和二姐家共同经营。

    请来二姐后,她也十分高兴,和大姐都同意为弟弟购买粮食和兵器。

    签订了购销契约,在诸葛军家里盘亘了一日,两位姐姐带着一箱香皂,各自离去。

    许昌丞相府。曹操端起一杯茶,饮了一口,只觉入口馨香,鲜爽回甘,不禁向碗中望去,只见茶丝细扁,银绿映翠,汤色银绿映翠,以前从未见过。就向侍者问到:“此茶如何称呼,从何而来?”

    侍者躬身答道:“此茶购自荆州,名唤白毫。据说是一个叫诸葛亮的人发明的。”(诸葛均担心有人打生产技术的主意,所有技术都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反正没人敢去刘备那里打诸葛亮的主意。)曹操一听来了兴趣,诸葛亮的大名,他已经听说多次了,他现在还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到底有多大才能还不清楚,徐庶的才能他是知道的,据说诸葛亮比徐庶更高。能够发明这么好的茶叶,起码说明诸葛亮在奇嬴技巧方面有一定长处。相传他投奔了刘备,这刘备自己是一定要剿灭的,那么和诸葛亮也一定会打交道的。想到这里,就吩咐侍者叫荀彧前来,探讨一下征伐刘备的事情。

    诸葛亮见到李四,看完了黄月英的家书,吩咐手下安置了流民。写了回书交给李四带回。

    在刘备集团中,他的日子现在还不太好过,主要是因为刘备对他太好了,与他朝夕相谈,倍加信任。无形中冷落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心腹们,使得诸葛亮遭到了敌视,表现突出的就是关羽和张飞,他们经常对诸葛亮冷嘲热讽。

    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自然心胸开阔,不与他们计较。可是心里也有些郁闷,自己现在无处展示才能,在刘备集团中树立不起威望,只能耐心等待机会。

    这天,刘备召集众人,谈论解决粮食的问题。新野是刘表为抵御曹操而借给刘备的。但是他怕刘备乘机做大,只给他2000人的给养,最近刘备安置了大批流民,新野地方小,还要养活刘备的军队,粮食十分紧张。

    刘备望向帐中诸人,大家都有些为难。张飞故意说到:“此事何须为难,诸葛军师大才,他自有办法解决。”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刚要开口说话,帐外有人报告。

    刘备传他进来问到:“什么事?”

    小校报告说到:“启禀主公,城外有人送来了大批粮食。”

第十章 大管家黄月英

    众人走出大帐,只见阵阵微风中,大队车马卷起一片烟尘,打头一辆车上插着一面小旗子,上书一个黄字,诸葛亮一看领头的,是黄月英叔父家的一个管事,叫黄七。

    众人将黄七让进大帐。黄七跪下给刘备行礼:“小民参见刘皇叔,见过各位大人。”

    刘备经过诸葛亮介绍已知此人来历,问到:“你家黄老先生可好?”对于黄承彦他还是知道的。

    黄七说到:“谢刘皇叔惦念,我家老爷安康。”

    刘备又问到:“你家主派你前来是?”

    黄七说到:“旬日(10天)前,家主接到军师传信,说皇叔仁义,收留大批流民,粮食紧张,叫家主筹集粮食捐献给皇叔。现在市面上粮食价格虚高,还难以购买,只好各处凑集。因此,迟至今日才筹集到1000石(约和现在62000斤),连夜就送来了。”

    刘备十分高兴,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是自己现在也就不到4000人,怎么也是半个月的军粮。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众人见诸葛亮早有准备,并且无偿捐献,总算对他增添了一些好感。

    随后,诸葛亮又提出了一些针对当时情况的办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刘备看着诸葛亮,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散了大帐,回到自己屋中,诸葛亮看了黄月英的家书,又详细询问了黄七所知道的情况。黄月英几次在家书中对诸葛均大加赞许,这封信中也是如此,心里很是纳闷,尤其是得知购买军粮的钱全部是自己家里出的,更感到惊奇。自己的弟弟自己是十分了解的,平时喜欢些奇赢技巧,怎么自己一离开家,他就表现如此出色。看来自己对他还是了解不够。

    诸葛亮写了回书,在信中对弟弟加以称赞,鼓励他继续努力。又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情。交给黄七带回。

    诸葛均带着教导队训练完毕,回到家里,却见到泠儿和黄小婉站在院子里。黄小婉已经来家里多次了,现在也不拘束了,见他回来,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他也回应道:“婉儿,几时到的,我叔父呐?”

    黄小婉现在的脸色红润,已经没有以前的苍白了,大概是锻炼的结果,听她说过,现在她家里也改为三顿饭了。她说到:“下午我就来了,父亲已经走了。”

    这时黄月英招呼他。他说洗了脸就过去。

    来到黄月英屋里,黄月英说到:“小均,你哥来信了,信里夸奖你了。”

    他见她眼角湿润,显然哭过。大概是信中诸葛亮说了什么话,让她感慨了。于是说道:“嫂子,想二哥就去看看他,这里离新野也不远(大约53公里)。”

    黄月英摇摇头说到:“家里这么忙,我哪里走得开,再说了他也没有让我去,估计也不方便。”

    诸葛均想想也是,目前的状况,诸葛亮是不会希望她去的。就不再劝。

    她拿出账本说到:“今天叔父来了,说让咱们增加一些产量,我考虑了一下,可以先增加两成,人手就不增加了,让工人们加加班,多给一些工钱就是了。”

    他听得想笑,嫂子还真有资本家的潜质,知道如何剥削工人。就说到:“你看着办就行了。”

    黄月英真是个人物。这些天,他观察了一下,她将四个老家人提升为管事,自己只是指挥他们,并不事毕躬亲。整个家里被就她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忽然想到,如果蜀国让黄月英来做丞相会不会更好些?

    黄月英说到:“那行,就这样办了。”她用手抹了额头上几根散落的头发,接着说到:“你找的那些工匠,安排到山坡上去吧,独自建一个院子。这整天叮光乱响也太吵了。”

    他想想也是,就说到:“行,你就安排吧。”

    这时,阿秀进来说到:“二奶奶,三少爷,吃饭了。”

    饭桌上,诸葛军好奇地问黄小婉,:“你怎么说服你家改吃三顿饭的?”

    她放下筷子,轻声说到:“也没去说服他们,我就说你们家吃三顿饭,我父亲就同意了。”停顿一下又骄傲地说到:“我说什么他们都会答应的。”看来在家里是宝贝到极点了。”

    她接着说到:“后来,我父亲说,家里的开支增加了两成。不过他们夸我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说完,笑了起来。小模样真是好看。

    泠儿轻哼了一声,说到:“还是你好啦,家里都宠着你,我在家里就没人疼,他们整天忙,没人陪我玩,幸亏你来了,不然,每天烦闷死了。”

    黄月英笑道:“也没见你闲着,整天缠着人,我都烦死了吶。”

    诸葛军十分享受这样平淡而温馨的家庭生活。可是战争的阴云,已经渐渐笼罩在荆襄大地上了,自己得加紧准备了。这样的日子,享受一刻是一刻吧。

    想到这里,他说到:“明天我休息,陪你们玩。”

    回到自己房中,他想着明天就什么也不干,就陪她们玩:“要安排些什么节目哪?”

第十一章 自家的隆中对

    早晨起来,诸葛均和三女来到院子里,跳广场舞。

    今天他换了一首歌:“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即使你不理解我也没关系因为你的心我能够读懂…三女都很喜欢这个曲调,歌词文采斐然,意境纯洁,她们也喜欢,可是直接唱情呀、爱的,还是让她们面红耳赤。好在,诸葛均是在前面领舞,三人又站成一排,谁也看不到别人的表情,还不算尴尬。

    泠儿只是觉得有意思,三哥可真会乱编。

    黄月英对他也是见怪不怪了,他现在经常说一些新词,也接受了。

    黄小婉却觉得害臊,小脸通红,心头如小鹿乱撞。她很喜欢来这里,每次回到家里,不几天就又想来诸葛家。她很喜欢泠儿,可是心里也总有诸葛均的影子。脑海中经常浮现出那张亲切而英俊的面庞。这丫头大概是恋爱了。

    汉朝女子15岁按照法律规定,就可以结婚了,如果女子30岁不结婚还要受到罚款的制裁。黄小婉已经快15岁了,恋爱太正常了。

    诸葛均来自后世,认为女子怎么也得20岁以上才能结婚,心里根本没有什么想法,与黄小婉谈笑,表现自然轻松正常。

    吃过早饭,四人聚集在黄月英的屋子里,玩起了猜灯谜,一人出题三人猜,轮流进行,按照约定,猜不中的,要在脸上贴纸条。三女都是文学高手,自然喜欢这个题目。

    黄小婉首先出题:“小狗身上长满了嘴。打一个子。”

    三人各自在纸上写答案。

    答案是“器”。这个谜题诸葛均能猜中,他为了活跃气氛,就故意写错了。就在自己脸上贴了一张长长的纸条,然后做了个滑稽的鬼脸,惹得三女一齐嬉笑。

    黄月英出第二个谜题:“一人拉弓卧草中。打一个字。”

    答案是“夷”。这个答案他就真的不会了,泠儿也没猜中,各自贴了一张纸条。

    一轮轮下来,诸葛均满脸都是纸条,三女娇美的脸蛋上也被贴得乱七八糟,几人相互看着,一齐大笑。

    接下来,三人又玩成语接龙。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