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13章

生于望族-第113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狈模样,事后走得也急,只怕还不知道呢。单从她平日所接触到的消息来看,外面对于文慧带发清修之事并不清楚,大概族人们也知道事情轻重,没敢说出去吧?那文娴的婚事,应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没说成的。

    仔细想来,东平王世子到顾庄来作客的事,反倒更惹人注意些,会不会是有人向盛国公府说了什么,对方知道顾家有意将文娴许给东平王世子为侧室,因此便没答应这门亲事呢?

    文怡默默思索着,那边厢,文慧已经在冷笑着反驳文娟了:“少把罪名往我身上推!人家为什么要答应娶五姐?一个女儿要许几家人呢?!你当我啥都不知道么?!”

    文娴平日里从身边人的闲言碎语和段氏的明示暗示中,对这件事也有几分了解,因此一听到文慧这么说,便立时红了眼睛,又羞又愧,抬袖遮了脸低头转身就跑。文娟急了,丢下一句狠话:“你自己坏了名声,就要中伤五姐,真是无耻至极!我要告诉太太去!”便也跑了。

    文慧冲着她的背影冷哼:“那你就告诉她去!我怕谁呀?!”呸了一声,扭头往椅子上重重一坐,满面怒意。

    文怡没功夫继续跟她麻缠,起身便要走人。文慧却忽地伸手拉住她,一双大眼又是委屈,又是气愤,狠狠盯着她不放:“你就这么讨厌我么?!明明是关心我的,偏又要说些难听的话来气人!”

    文怡默默扭开头:“六姐姐误会了,我真没有……”

    “没有什么?!”文慧瞪她,“没关心我么?!少说废话了!你若是个无心的,就象五姐十妹那样,恨不得离我远远的,好避了嫌疑!可你十天半月就往庵里跑一回,还比着往日多送东西过去!你当我不知道么?每到月底时,我那里用度不够了,这里又七拖八拖不肯送银子去,是庵主送米面菜蔬过来接济的。我都打听过了,那是你送来的东西,而且跟从前送来的东西比,要精细许多。我又不是糊涂人,又怎会不明白你的用意?!”她眼圈一红,掉下泪来,抬手一把擦掉,却还是止不住泪水:“我这几个月,什么坏事都经历过了,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知道还有一个姐妹没把我当成是污秽之物,避之唯恐不及,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文怡心道从前自己跟庵主与如真师父不熟,不好献殷勤,如今来往多了,手头也有了银子,方才会送些精细之物过去,真的不是因为文慧。庵主送东西给她,多半是因为物伤其类吧?但此时她见文慧哭得那样,也不好实话实说,只能含含糊糊地道:“你既然高兴,方才又为何对我如此无礼?我祖母是你长辈,我弟弟也是你的兄弟,你那话实在是冒犯他们了,叫我如何不生气?!”

    文慧忙忙擦去泪水,拉着她的手,可怜兮兮地道:“我不知道那些话说错了,你告诉我,我以后再不说就是……”

    难道她不知道那些话有什么问题么?!文怡实在是头痛,往外头张望一眼,见祖母还在东暖阁里,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是走不得的,只好折回来道:“姐姐往后说话注意些吧,当心一时不慎,便得罪了人!你哭成这样,还不快擦擦,叫人看见还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文慧破涕为笑:“那我帮你解释就是。”说罢叫了丫头送水盆手巾等物上来侍候她洗脸。文怡认得她身边侍候的两人就是从前的大丫头,一个叫踏雪,一个叫寻梅的,后者还曾经在清莲庵的东小院门口遇见自己经过,便猜想会不会是因为这个,才让文慧误会了。她心下暗叹,默默坐在一旁等候。

    文慧洗完了脸,又让丫头们重新上了热茶,方才把人都打发走了,对文怡笑道:“我的性子就是这样,有时候说话是直率了些,但都是好意。你跟我相处久了,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往后也别跟我生份,有了空闲,就来寻我说说话吧。如今祖母病了,小七又闹别扭不肯跟我们回京,我一个人在家实在闲得慌。有了你,好歹能解个闷。”

    文怡闻言又是一阵气恼,深吸一口气才勉强笑道:“我在家也有许多事做呢,要照顾祖母和弟弟,还要料理家务,连学都没空去上了,哪能日日有空闲?”顿了顿,“其实五姐姐一向待你很好,她不去看你,也有她的难处,你何必说话这么难听呢?”

    文慧一听,脸色就沉了下来:“你这人莫非是个烂好人?方才她们说得那么难听,你明明都听见了,却还要帮她们说话,你果然是在气我么?!”

    文怡皱眉道:“十妹妹一向说话直些,但她年纪还小,许多事她也不知道内情,误会了也是有的。可方才五姐姐一句重话都没说,反倒是六姐姐处处针对她,这事儿倒是你不对呢!她与你同是长房的女儿,本就是一家的姐妹,原该比旁人更亲近的。六姐姐若是能在口舌上厚道些,又怎会吃这么大的亏?!忠言逆耳,你不爱听就算了!”说罢起身就要走。

    文慧忙拦住她,又是咬牙,又是跺脚:“你真真是气死我了!看来你们相处的时日要比我更久,所以你才处处为她们说话!你怎的就不为我想想?十丫头那些话难道就不难听么?!为何你只让我谅解她,却不去劝她谅解我?!”

    文怡愣了愣,心下倒有几分愧意:“不是我不劝她……她能知道什么呢?不论是她,还是五姐姐,在家里是个什么境况,你不知道么?她们是真的有心无力……不象我,在家倒可做一半的主儿……”

    文慧愣了愣,想起文娴文娟两人,一个是有后娘,一个是有嫡母,便有些讪讪的。

    房中一阵沉默,文怡有些不自在地扯开了话题:“六姐姐方才说……七哥不愿意回京?是因为什么缘故?”

    文慧撇撇嘴:“谁知道呢?问他他也不肯说!不过我看他呀,八成是因为脸上留了疤痕,才不肯回去,生怕叫人笑话!他从小儿就是这样,且慢慢劝吧。”

    文怡问:“没有管用的药么?王老太医前些时候隔几日就到你们家来一趟,我不信连他都没法子!”

    文慧道:“那老头子不过是名头响亮,其实没什么真本事!小七吃了他几个月的药,脸上的疤也没消去。倒是先前柳东宁那个哥哥送过他一匣子药膏,还管用些。只是药已经用完了,那人又在京城忙着考武举,哪里有空为他配?小七这才闹了别扭!”

    文怡顿时心跳得飞快:“你说谁?谁考武举了?!”

    (真不容易……某人终于有消息了……求粉红~~)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零二章 祖孙探病(三)

    第一百零二章 祖孙探病(三)

    文慧没听出文怡神色有异,浑不在意地答道:“就是他那个哥哥,叫什么柳东行的!上回跟着三姑姑和柳东宁一块儿来过咱们家的,你怎么忘了?”说罢忽然记起一件事,便抿嘴偷笑:“说来你跟他还差点儿订了亲呢,你连这样的大事都忘了么?”看向文怡的目光中便带了几分打趣。

    文怡干笑几声,支唔道:“你忽然提起,我一时没想起他来……只是他出身恒安柳氏,是书香人家子弟,怎的忽然跑去考武举了?不知……是否考中?”她与柳东行早在几个月前便断了联系,竟对此事一无所知,但仔细回想,以他的脾气,倒还真有这么做的可能。

    文慧随手拣了块点心,漫不经心地道:“听说是考中了武举人,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法子,竟然得了军中大人物的推荐,不必回乡,直接就在京里考,柳家上下无一人知道。后来中举名单出来了,柳家人才晓得他去考了武举,听说把柳姑父气得不轻呢!三姑母到我家去找母亲说话时,还曾骂了他一顿,说他胡作非为。难怪他们这样生气,柳家从来都是书香传家的,忽然跑出个舞刀弄枪的武人来,不是叫人笑话么?”

    文怡心中冷笑,自然明白柳姑父和三姑母为何要生气,不过是担心柳东行从此脱离了柳家桎梏,声名鹊起,会对他们不利么?她现在倒明白柳东行这么做的用意了,不管是行商还是行医,都没法让柳东行彻底摆脱二房的控制,倒不如结交几位军中将领,获得他们的赏识,然后参加武举,只要得了功名,他在族中行事便少了几分顾忌,而柳姑父官位再高,也只是文官,无力插手武事,也没法拦着他在军中出头。只要他争气,将来无论是夺回柳氏宗长之位,还是分家另立,都有了希望。

    文怡暗暗为柳东行这一计叫好,只是想到他不过十八岁年纪,就中了武举,若是日后再中了武进士,便是正牌子武官了,是否要上战场呢?!虽然眼下边疆还算太平,可依据她重生前的记忆,再过大半年,边疆便会有大战了,接下来几年,年年都有些大大小小的乱子,直到新君登基的第二年年末,方才稍稍平定下来。若柳东行参军,想要出人头地,是一定要上战场的。文怡立时又为他担心起来。

    文慧没注意到文怡的沉默,犹在那里嘟囔:“我听说他功课不好,可又听说他在康城书院读了几年书——康城书院不是只收才学出众的学子么?这些传言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呀?!——不过既然人人都说他功课一般,可见他考文举是没有出头机会的了。他还算有把子力气,又会点儿武艺,敢去考武举,倒是个有胆气的,不会死心眼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他弟弟可强多了!柳东宁除了嘴上功夫利害,会作点诗呀词的,还有什么本事?偏柳姑父与三姑母都只会宠着他,倒说柳东行不好!”

    文怡醒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带着几分私心,谨慎地探她口风:“六姐姐这是怎么了?你与柳表哥不是很要好么?记得他在这里做客时,对姐姐可是千依百顺的,那天族人相聚,要处置姐姐,他还曾帮你辩解过呢!”

    文慧一听便柳眉直竖:“哪个跟他要好了?!我呸!一个绣花枕头,只会说甜言蜜语哄人的,事到临头就不顶事了。原是我有眼无珠,只当他是个有才又待人有礼的,没想到他那般无用!”越想越气,便跟文怡诉起了苦:“九妹妹,你不知道,那日我一时不慎,把小七气跑了,知道他不见后,我急得不行,到处去找他。那柳东宁一再安慰我,说小七断不可能偷跑出去的,又说会帮我找小七回来。结果呢?他做了什么?!我跟小七在****险,救我们的可是景诚表哥!”

    文怡心道救你们的不是柳东行么?她分明听人说起,当时救人的应该是柳东行与东平王世子,只不过有两房族人一味捧高后者,只是文慧作为目击者,理应清楚内情才是,此时此刻听她所言,莫非是忘了这件事?虽然文怡心里有些为柳东行不值,但也暗暗松了口气。

    文慧还在那里抱怨:“后来族人来寻晦气,柳东宁要为我说好话,那他就说吧,为何还要把小七拉下水?!为了这件事,小七一直在生我的气,直到我去庵里,他都没理我一理。昨儿晚上我回来时,特地去看他,他虽然肯跟我说话了,但也不象往常那般亲近了。这都是柳东宁害的,若不是他走得快,我定要好生教训他一顿!”

    文怡垂下眼帘,小心地道:“若他果然是这样的人,那就不值得相交了。六姐姐也不必与他生气,七哥是你亲弟,便是有再大的气,时间长了,也就好了。”

    “这话说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