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30章

生于望族-第130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大太太面露惊喜:“当真?!这可真是太好了!”然后笑着对于老夫人与蒋氏道:“我家四叔往北疆赴任去了,四弟妹带着孩子进京,因行程有些紧,家里已经备好了船。先前明敏侄儿就跟我提过,你们家雇的船因故不能出海,若是不嫌弃,不如就跟我四弟妹他们一起走吧?家里备的船大,再坐上几十个人都不成问题,况且四弟妹是官眷,一路有官兵护送,倒比外头雇的船更可靠些。”

    蒋氏眼中一亮,正要答应,猛地顿住,看了于老夫人一眼。后者微笑着点头:“这自然是好,只是不知四太太愿不愿意。”罗大太太笑道:“她向来喜欢热闹,一定是愿意的!”罗二太太也道:“等四弟妹到了家,请她过来与老太太和大太太见个面吧?大家说说话,也好亲近亲近。”

    罗大太太看了弟媳妇一眼,笑着对蒋氏道:“我家四叔从前在平西驻军所做过官,听说离你们那儿也不远,只是不知从前是否见过。”蒋氏摇头:“我一直在京中,并不曾见过。”于老夫人道:“听说过的,罗千户剿灭了太平山匪,咱们家就挨着太平山呢。”又望向文怡:“聂家人兴许见过。”文怡微笑着点点头:“听舅舅说是见过,只是不知详情。”心想原来罗明敏的四叔就是当年剿灭山匪的罗千户,倒是巧得很,这么说来,柳东行与罗明敏当年也曾参与了剿匪之事,大概也是托了这位罗四老爷的福吧?想到自家与太平山民的关系,她更觉得,这世上的缘分真是有意思。

    众人又再聊了一段时间,便有人来报,说四太太与两位小姐进了大门,正回院梳洗,不一会儿,便过来了。

    文怡有些紧张地摒住呼吸,看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清秀****面带温和的笑容,一手拉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柔声道:“我来迟了,怠慢了贵客,请恕我失礼。”说罢便上前见礼。

    于老夫人身边的如意轻轻扯了看蒋氏的袖子,蒋氏想到罗四太太是五品诰命,倒还算体面,便带着笑上前将人扶起:“四太太不必多礼,你一路辛苦了吧?”

    罗大太太暗暗松了口气,见旁边的二太太没动作,眯了眯眼,便笑着上前亲热地拉着罗四太太和蒋氏说话,又让众人坐下,接着便是四太太的两个小女儿上前行礼。

    顾家几位小姐自然也要行礼拜见四太太。轮到文怡时,罗四太太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笑意更深了些,上前一步将文怡扶起,仔细打量了几眼,方才柔声道:“这位九小姐,我瞧着倒是觉得面善,心里更觉亲近呢!”

    文怡心下讶然,抬头望向她,见她目光柔和,笑意融融,心中的紧张消散了几分,低头露出一个微笑。

    (猜猜这位罗四太太会做什么?求粉红票~~~)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四太太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四太太

    屋里的气氛很是和乐融融。原本罗大太太就把场面维持得很好,新来的罗四太太也非常会做人,温柔知礼之余,出手大方,说话知趣,想到进京时与这样的人物同船,倒不是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因此于老夫人与蒋氏都不觉得她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只当作是客套。

    罗大太太倒是有几分诧异,但很快便笑道:“这又是怎么说的?难不成你先前见过顾九小姐?说来你们从前在平西待过这么多年,顾九小姐的舅家就在平阴,两地离得挺近的,莫非从前真的见过?”

    罗四太太笑道:“原来顾九小姐的舅家是在平阴呀?是哪一家?兴许真的认得。不过我与顾九小姐还是头一回见呢,只是方才一打照面,我就觉得眼熟,大嫂不觉得,顾九小姐与我年轻时候的模样有些相像么?”

    众人闻言都朝她与文怡脸上看去。平心而论,她们的长相并不相似,文怡是清丽中带了几分温雅,眉间却隐隐透着坚毅,罗四太太则是从头到脚都透着柔美,五官也是温婉类型的,眉间有一抹哀愁,只是淡得几乎看不出来。文怡个子高些,身量苗条,而罗四太太却是个娇小瘦弱的人。若说她们有什么地方相似,那就只有一点,就是给人的感觉都很温柔平和。

    不过在场的人自然不会如此煞风景地把这个事实点明,罗大太太回答了罗四太太的问题,还笑着打趣她:“四弟妹,你这么说可有些不厚道,你都多大岁数了,顾九小姐这么水葱一般儿的美人儿,你也好意思说人家象你,莫不是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呢”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罗四太太故作不服气地道:“我是真觉得象才这么说的,即便我如今老了,年轻时候也是一朵花儿,与顾九小姐有几分象,也是有的,我已经很厚道了,至少没说自个儿长得象顾六小姐”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文慧也自觉脸上有光,弯了弯眉眼,坐得更直了些。文娟在旁撇了撇嘴。

    蒋氏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女儿美貌,比人家夸奖自己美貌还要高兴,笑呵呵地道:“四太太真是个风趣的人。”

    罗二太太弯了弯嘴角:“可不是么?面上瞧不出来,其实四弟妹最会说笑了。”

    蒋氏微微皱了皱眉,看了她一眼,脸上的笑意稍减了几分。

    于老夫人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地笑道:“见礼见了半天了,大家都坐下吧,四太太想必也累了?”罗大太太闻言忙招呼众人坐下。

    接下来的话题便一直围绕着罗四太太母女此行的经历,何日出发,何日经过何地,何日偶遇某位官眷,打算在归海休整几日,等等。当罗大太太听说四太太的两个女儿在路上又晕船了,病了几日,便连忙拉起两个侄女的手,摸摸她们的小脸,有些爱怜地道:“可怜见的,怪不得都瘦了。回头叫管家请大夫来瞧瞧,好生养一养吧。放心,咱们家这回找的海船又大又稳,比你们先前坐的那船强多了,绝不会再晕的。”

    两个小女孩一般年纪,都只有七八岁大,粉雕玉凿的,只是小脸尖尖,瘦小得让人心生怜意,偏又乖巧得紧,听了罗大太太的话,便娇声道谢:“谢大伯母侄女儿不怕晕船”居然是异口同声。

    众人听了都喜欢,罗大太太自然更喜欢了,笑眯眯地抱过她们,让丫头拿果子来给她们吃。

    罗四太太见女儿们欢喜,也不拦着她们,只是嘱咐她们要注意礼数,不要吃得太撑,然后便向大太太致谢:“劳大嫂子费心了。”

    罗大太太摆摆手,又带着几分关切地问:“你身上如何?这两年可有再犯老病?我瞧着你气色还好,路上没事吧?”

    罗四太太微笑着点头:“没事,我好着呢,就是偶尔吹了风,会咳几声。南边儿冬日暖和,我倒觉得身子比从前结实些了。”

    罗大太太叹了口气:“可惜,这大冬天的,你还要上京里去,不然留在家里多住些日子也好。归海虽比南海冷,但比京城可暖和多了。”

    文怡自从方才与罗四太太说过话,便一直安静地坐在边上,默默地听着别人的对话,心中盘算着要怎么讨前者欢喜,这时候听到罗大太太的话,便有些诧异地问:“四太太身上不好?”

    罗四太太对她和气地笑了笑:“没什么,不过是些老毛病,没什么要紧的。”

    文怡还想再问,但又立时记起罗明敏是跟着萧老大夫学过几年的,虽然学的是兵法之类的东西,但从柳东行那手医术来看,他应该也学过医,若是罗四太太身体有恙,他自会想办法为她医治,更何况以归海罗氏的名头,请上几位名医来家,也不是什么难事,便不多说,只道:“四太太多保重,好生调养。您身体康健,家里人也能安心。”

    罗四太太笑了:“顾九小姐真是个心地良善又会疼人的姑娘,你放心,我好着呢。”

    文怡红了脸,微微低下了头,罗四太太却笑着看她,只觉得越看越喜欢。不管别人怎么说,她还是觉得这姑娘象自己,想起侄儿罗明敏方才在路上简单提起的几句话,她便对文怡更添了几分亲近。她轻声将文怡召了过来,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再看了几眼,才问:“我听说你如今跟着祖母过日子?你祖母多大年纪了?身子可好?”

    文怡恭敬地道:“祖母去年才过了六十大寿,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偶尔有些小毛病。”

    罗四太太点点头,又柔声道:“你舅舅家我也认得的,从前我们老爷还在在平西驻军所时,常常到平阴去,我也跟那里的官眷来往过。你舅母娘家姓秦是不是?我记得她是个极和气的人。你那位大表哥,也是个有名的才子呢,他那妹子的性情也是极讨人喜欢的,任谁在外头提起,都赞不绝口呢不知如今可都嫁娶了?”

    文怡忙回答:“大表哥在九月刚娶了亲,娶的就是舅母娘家秦家的小姐。大表姐也已经开始说亲了。”

    罗四太太闻言叹息:“可惜了,我本来还想做个媒呢。”抬头再看文怡:“你常常去你舅舅家玩么?平日都喜欢做些什么?”

    文怡正想回答,忽然想起柳东行的嘱咐,便临时改了口:“家里离平阴有些远,因此只是逢年过节或是有人过寿时去拜访,不过因为舅舅送了小女一处田产,就在平阴县城外不远的西山村,正挨着舅舅家的温泉别院,因此见面的机会并不少。小女平日在家,除了陪伴祖母,便是跟着闺学里的老师学点功课,再来,也就是闲暇时帮祖母抄些**,或是到庙里施舍些银米,为先父母祈福。”

    罗四太太眼中一亮:“西山村?我记得,明敏先前好像在信里提过……”顿了顿,笑道,“你喜欢抄佛经么?年轻的女孩儿喜欢这个,倒是少见。”

    文怡低头道:“小女也不懂什么,只是觉得抄经时心里会变得平静,且又能练字。祖母年纪大了,不爱动弹,也不喜欢身边太过吵闹,小女在她跟前抄经,也可多陪陪她老人家。”

    这时文慧插嘴道:“九妹妹,你这个嗜好可真古怪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太喜欢拜佛念经,也是件奇事。况且抄经有什么趣?坐得久了,身体都要僵掉呢你还是多到外头走动走动的好”

    文怡顿了顿,挤出一个笑:“六姐姐多虑了,我也不是成日坐在屋里抄经的,家里的事还要我花心思去照管呢,我也常到别的长辈家里走动,偶尔还会到家庵里走走,不会僵掉的。”

    文慧还要再说,于老夫人飞快地截住她的话:“抄抄**,也可修身养性,这原是好事。六弟妹有个好孙女呢,我老婆子可羡慕得紧,你们几个丫头,什么时候能耐下性子,陪在我身边抄抄经?”

    文慧听了笑出声来,忙上前撒娇:“祖母,这还不容易么?您什么时候想我们姐妹了,只管吩咐一声,别人我不知道,但我是一定会陪足一整天的”

    文娴忙在旁附和,文娟咬咬唇,笑着说:“正好,咱们此行上京,路上还要好多天呢祖母要是喜欢,孙女儿这就吩咐底下人去备纸笔,抄上十篇八篇**如何?祖母喜欢哪一篇?”

    于老夫人假作生气的模样:“你们几个丫头,祖母不说,你们还想不到要来陪祖母吧?”

    姐妹三人忙齐声否认,罗大太太在旁笑眯了眼:“老太太真有福气,孙女儿个个都孝顺乖巧”这便将方才的话题混了过去。

    她们在那里热热闹闹的,罗四太太却没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