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247章

生于望族-第247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各样的消息接踵而来,文怡听得头晕眼花,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叫人喘不过气来。

    柳东行明明跟她说过,不会寻求出征立军功的机会,为什么名单上会有他?

    他在军中既无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多少人脉,虽有一位曾经显赫过的萧老大夫为师,但又不敢声张,顶多就是认得一位游击将军,几个将门子弟,再添一位罗四叔而已他还要靠这些人的支持,方才获得了考武举的机会,可那也就仅此而已他参加会试的成绩,弓马骑射与兵策地理等等加起来,也就只考到了二甲第七名,排在他前头的人,还有一半没能轮到上战场呢朝廷又为什么会选中他?

    不是说……多半会被派到各地驻军所去填补空缺的么……

    文怡只觉得眼前发黑,暗暗心疑:难不成……柳东行是注定了要出征的?前世如此,今世也如此。可前世他虽平安回来了,却落得个残疾毁容的下场……

    更可怕的是,这一世已经有那么多事发生了改变,倘若柳东行也受到这些改变的影响,使得他此行北上,遇到前世本来不会遇到的危险,又该怎么办?

    文怡忽然间产生了一种迫切的渴望,盼着能向前世的段可柔问个清楚她当初告诉自己的话,都是真的么?她说柳东行破了相,是破到了什么程度?她说柳东行残疾,又是哪里的残疾?

    文怡还在后悔,前世在顾庄时,为什么对外界的事如此漠不关心?她只记得这一年里边疆发生过战争,也记得朝廷后来是打赢了的,还记得领军的人好象是姓郑,但除此之外,其他的细节她便几乎一无所知了。如果她当时对这些事稍稍多关注一些,现在是不是就能安心一点?至少,若她记得北疆哪个地方发生过大战,还可以提醒柳东行一声……

    她脑子里乱糟糟的,脸色苍白得象一张纸。冬葵见状十分担心,连声劝她到床上躺一躺,又安慰她不要担心。她怎么可能不担心?只恨自己行动受限,没法亲自去见柳东行,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让赵大一家去外头打听而已。

    冬葵只好叫人请了赵嬷嬷过来。赵嬷嬷进屋后,把其他人都赶了出去,方才悄声对文怡道:“小姐别慌,你那梦里不是梦见过这个事儿么?姑爷会平安归来的,只是要提醒他小心一点,别让自己伤着就行了。”

    文怡忍不住掉了眼泪:“不是这样的,嬷嬷,早些年就因为那个梦,祖母与我想了那么多法子,重振家业,如今亲事也定下了,按理说,事情变得这么厉害,那个梦早就作不得准了我不但怕他会在战场上受伤、破相,或是身体有了残缺,更怕他连性命都保不住”

    赵嬷嬷忙道:“怎么会呢?小姐的梦不是一直都挺准的么?男人嘛,破个相有什么要紧?他都已经定了亲事了,也不怕找不到媳妇儿。至于残疾,不是嬷嬷多心,嬷嬷总觉得那段小姐说的话信不过,若是身体真的有了残缺,朝廷又怎会派他官职?小姐不是说,在梦里说亲的时候,姑爷是当着官的么?就算真的有伤,也必定是极轻微的,不然岂不是伤了朝廷的体面?小姐是关心则乱,才会慌了手脚。姑爷此番出征,必定能平安归来,从此平步青云,小姐也能跟着风光”

    她哪里在乎什么风光不风光?文怡心中暗想,只要柳东行能平安,哪怕是他们一辈子只能平凡度日,她也心甘情愿。

    正伤心间,外头冬葵报说蒋氏来了,文怡忙忙擦干泪痕,将蒋氏迎了进来。

    蒋氏一眼便瞧出她才哭过,叹了口气,安慰道:“好孩子,你是听到消息了吧?别担心,我已经打发人去问了。这事儿真真透着古怪,他在新科武进士中不过是名列二甲第七罢了,排在他前头和后头的人,除了几个高门大户出身的,其余人等都被派了各地驻军所的官职,要上战场的就只他一个而已说不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呢。大军一日未出发,事情就还有转寰的余地,你不能先乱了手脚”她冷冷哼了一声:“若是你们先乱了,有人就要得意了”她是知道柳家嫡庶之争的,头一个怀疑的就是柳姑老爷

    文怡咬了咬唇,摇头道:“伯母,我明白你的好意,只是……若名单未出倒还罢了,名单既然出来了,他……他断然不肯自己退缩的他是个极傲气的人,只怕宁可送了性命,也不会甘做逃兵……”她就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那么担心。至于柳姑父,虽然是朝中高官,但若说他有本事掌控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她是不肯相信的。他要是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拦不住柳东行考武举了。

    她甚至想到,会被派到北疆的将官,何其重要?若非身份极尊贵的人物,也无法参与决策。难不成是太子么?她先前因为帮了太子妃杜渊如一把,使得杜渊如顺利嫁入了东宫,而太子的亲表妹郑丽君却落选了,莫非太子是存心要为表妹出气?只是她区区一介弱女,又尚未与柳东行成婚,若说太子此举是为了报复,又未免太麻烦了些,他要对付她,只要一句话就够了。

    蒋氏见她面上神色变幻,不知在想什么,心中难过,便道:“我的意思不是让他当逃兵,即便是派往边境的将官,也是各有不同职责的,若能分派到押运粮草,或是与京中通信等差事,就比守在前线安全许多。我在京中多年,也曾听说过些小道消息,知道这里头是有门道的。”顿了顿,“不过说起门道,想必李太太与罗四太太知道得更多。罗四老爷就在北疆镇守,你不如去求一求她,看有没有法子,让行哥儿到罗四老爷那边去?一来是两人本就相熟,可以相互照应,二来……淮北比北望城可是安全多了”

    文怡听她这一分析,倒是稍稍安下心来,想想确实如此,便有些感激地对她道:“多谢伯母提醒。我这就给干娘写信。”

    只是蒋氏一走,文怡冷静下来,便又改了主意。罗四太太的性情,她是知道的,罗四老爷尚在边疆镇守,若她直接请求他们帮忙,为柳东行讨一个安全的差事,只怕罗四太太就先恼了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打听柳东行所属的京南大营将会被派往何处,还要捎信给柳东行,问问他本人的意愿,最重要的是,这项任命,背后是否有人在捣鬼

    事实上柳东行自己,也在怀疑有人在背后捣鬼。他虽未曾正式进入通政司,但在考武举前,已经与司中相关人士有过默契,若是他的武举成绩不佳,就直接入司,听候差遣;若是成绩好,朝廷就会分派官职,届时他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要再给予通政司方便,必要时会协助司员行事,也就是相当于半个通政司的人,却不入本司编制。最终他考中了二甲第七,按照惯例,会被授予五品武职,那自然就是后者了。

    罗明敏甚至还替他打听过,他会被派遣的地区,不外乎青州、东平府、锦阳、吴丰这四个地方,其中又以青州、吴丰两地离平阳最近,环境也比较好,且又与藩王属地相邻,正需人手,他被派往这两地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当任命下来时,他与罗明敏都大吃一惊。后者立时便回司中打听过了,说是任令原本已经送了上去,不知为何,进了东宫后,却改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因为已经公布了,已经无法再改。

    罗明敏黑着脸将这个消息带了回来,柳东行便皱起了眉头:“莫非……是郑家事泄了?”

    罗明敏吃了一惊:“那可不妙得很我就知道会有后患的。虽说太子更中意娶杜家女为正妃,但郑家毕竟是亲舅家,血浓于水,他必然不满你设局败坏了郑丽君的名声。如今郑丽君已经嫁入东平王府,而执掌兵权的郑家,也难免会被东平王府拉拢,朝中迟迟未能决定领兵人选,不也是受此影响么?太子若执意要寻你出气……”

    柳东行冷笑一声:“便是他知道了,我也不后悔郑家岂是好相与的?若不是女儿嫁进了东平王府,如今领军的人选必然是郑太尉,那国公府一脉的人在军中几十年的经营,就要毁于一旦了更别说郑太尉根本就没有在北疆作战的经验,安知他能不能抵挡得住蛮族入侵?万一有个好歹,江山危矣”

    罗明敏白了他一眼:“你又说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了,我又不是别人,当着我的面,就老实些吧”

    柳东行不由得笑了:“虽说冠冕堂皇了些,却也是正理。阮家镇守北疆多年了,对付蛮族最有经验,只看小阮将军凭着那点兵力,就把北望城守得固若金汤,可见一斑。换了郑太尉,只镇压过几次不大不小的民乱的人,能行么?罢了,咱们且不管这个,这原是宫里的九五至尊要担心的事。咱们眼下要弄清楚的,是我被派往北边,到底是不是太子殿下做的主,若是他,又是为了什么?我当初设局,原是在通政司的局上再做了手脚,除了你与那婢女,按说就没人知道了,而我派去送那婢女的人日前又有消息传回来,说是人已经平安到达了南方,太子殿下断不可能知道我曾做过什么事。若是为了通政司的局,那也是奉命行事,他有怨气,只管找下令的人,拿我出气,却是太可笑了些。看他平日行事,不象是这般小鸡肚肠的人,真要对付我,哪里犯得着如此麻烦?我又算是哪个名牌上的人物呢?”

    罗明敏皱起了眉头。事情又回到了原点: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

    百思不得其解,罗明敏索性先将事情抛开,直接问柳东行:“且不管是谁在捣鬼,这份任命,你是怎么想的?真要去么?”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昔年志向,儿女情长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昔年志向,儿女情长

    柳东行一时沉默下来,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来,眼中闪着灼热的光芒:“去为什么不去?”

    罗明敏张大了嘴:“你可要想好了,既然这份任命明摆着是有人在暗地里做了手脚,那么不管那是太子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可能会没有后招的,指不定你去了北疆,就没办法平平安安回来了饶是如此,你还是要去么?”

    柳东行轻笑一声,问:“罗大哥,你还记得么?我们离开康城学院,赶往太平山寻师时,曾立过什么誓言?”

    罗明敏怔了怔,神情随即黯淡下来:“记得,那时候……我们说过要一起学兵法,练武艺,然后参军,立大功只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他那时候年少气盛,又不知道家里是做什么的,眼里只看见了四叔的威风,也想参军立功,但如今他已经开始接手父亲的差事,执掌家族暗地里的人手,想要参军,无异于痴人说梦。他的前程已经定了,柳东行尚有可能循科举晋身,他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了。

    柳东行正色道:“参军立功,不过是报国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途径。罗大哥如今有了差事,也算是为朝廷办事了,只要好好为皇上办事,你一个人能做的,比一个寻常士兵或军官要多得多。”

    罗明敏怎会不知他是在宽慰自己?听了这话心里也确实是好受了许多,便笑了笑:“我知道了,不过是年少时的宏愿未能得偿,有几分失落罢了,哪里就沮丧起来?我又不是孩子了。”

    柳东行道:“大哥能这么想,我也就放心了。其实……我们那时候都太年轻了,想法固然是一腔热血,但真要做了,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