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338章

生于望族-第338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也是好的。”

    文怡微微红了脸,想说东行出门去了,却又听得外头丫头们在叫“大爷回来了”,忙向祖母告别,转身出门迎上去了。

    卢老夫人看着孙女与孙女婿在窗外亲亲热热说话的模样,面上露出了欣喜之色。赵嬷嬷捧着一盏热参茶从外头走进来,见状笑道:“老夫人这会儿该放心了吧?小姐跟姑爷亲密着呢,用不了多久,您就要抱重外孙啦”说罢又将参茶递过去:“喝一口吧,您上了年纪,还喝什么酒呀?大太太也是的,明知道席上有老人,还挑那样的酒。”

    卢老夫人瞥她一眼,伸手接过茶喝了两口,才道:“那酒有什么?不过比咱们家庄子上自酿的果酒略强一些,是你太小心了。”又将视线转回窗外,见文怡与东行已经手拉手回正屋去了,便微笑道:“我如今也没什么可愁的了,只盼着他们小夫妻恩恩爱爱、和和气气的,东行在外头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说到这里,她又收了笑容:“你可曾听底下人议论过些什么?每日出门采买的人,可有听到外头说东行的闲话?”

    赵嬷嬷今日没到侍郎府去,不知其中缘由,听得十分讷闷:“谁说姑爷的闲话了?外头人都夸呢,这一回北疆大战,出了好几位立下军功的年轻小将,其中除了先前便大受好评的小傅将军外,便数咱们孙姑爷小柳将军名声最响亮了,前儿我去李家送节礼,听到他家下人也在议论这个呢,说是连禁军里的将军们,对咱们姑爷都是十分欣赏的。我在那里听着人家的好话,别提有多长脸了”

    卢老夫人听得好笑,瞪了她一眼:“你就知道哄我高兴”想了想,又觉得那所谓的传言极有可能只是学士府自己传出来的,兴许是看见东行有了出息,便在那里酸呢。她撇撇嘴,对赵嬷嬷道:“以后学士府那边再派人来送什么礼呀帖子的,一概都不要收这种面上情,宁可不要。咱们家又不缺他这一门亲戚”

    赵嬷嬷应了,心里却越发讷闷,眼珠子一转,决定回头向文怡问个明白。

    文怡听了赵嬷嬷的话,心中有数,便笑说:“也没什么,是今儿在侍郎府遇上五姐姐,说起外头有人非议相公杀敌时下手太狠了,不过是有人心存嫉妒罢了,也有可能是二叔的对头生怕二叔依仗相公得了好处,才故意编排的,成不了什么气候。嬷嬷只当没听见就是。”

    赵嬷嬷响亮地拍了一下大腿:“我就知道柳姑爷跟三姑太太一向看孙姑爷不顺眼的,别瞧他们如今笑脸迎人,好象十分亲近似的,心里必定十二分不是滋味。做侄儿的有了出息,做叔叔婶婶的不为晚辈高兴就算了,居然还在那里造谣伤人,真叫人看不起不行,我得把这事告诉大家伙儿去,若是真碰到有人传这种话,定要骂他个狗血淋头”她气冲冲地转身走了。文怡吓了一跳之余,倒担心她年纪大了,生气太过会伤了身子,忙叫了一个小丫头跟上去侍候。

    回到房间里,柳东行一边洗着手,一边笑个不停:“你家嬷嬷真是个爽利人。”

    文怡嗔他一眼,将擦手巾摔了过去:“你少笑话人了。嬷嬷是在为我着急。”

    “我知道。”柳东行擦了手,随手丢开,上来搂住文怡道,“我是真心为你高兴,有这么一位老人真心疼你。”

    文怡笑说:“你也有位嬷嬷真心疼你,我也真心为你高兴。”忽然听到秋果掀帘子进门的脚步声,忙挣开他,走到妆台前整理头上的簪子。

    柳东行看着秋果进来收拾了水盆手巾,又出去了,便有些无趣地道:“偏你小心,在自个儿家里跟我亲近些,都扭扭捏捏的,只怕叫人看见了。”

    文怡在镜中瞥了他一眼,顾左右而言它:“方才你往朱家去了?朱大人今日在家?”

    “过节了,自然是在家的。”柳东行有些漫不经心地道,“以前倒也跟他打过交道,只是不熟,便随便聊了几句。”

    “他家可能与罗大家熟些,不知罗大哥去了两个月,眼下怎么样了?”

    柳东行顿了一顿:“是啊,不知道呢?希望他快些回来吧。”随手捏着窗下花几上的兰叶玩弄。

    文怡手上顿了一顿,有些疑惑地回头看他:“怎么了?可是有了罗大哥的消息?”若是在平日,事涉罗明敏,他绝不会露出这般冷淡的态度来。

    “没有。”柳东行笑道,“他们那衙门的规矩,哪能这么轻易泄露自己人的消息呀?不过我听罗大哥提过,**们这种活的,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了,至少说明人还平安。他又不是无名小卒,若真的遇到什么危险,罗家早就有消息传来了。”

    文怡想想也是,便不再多想了,笑道:“方才我跟你提的那件事,你还没答我呢。你认得的同袍里,有几个是尚未成亲的?”

    “这个么……”柳东行想了想,“其实年轻人倒是不少,只是未成亲的却不多。一般人家都不会让儿子年纪轻轻就跑战场上拼命的,若是军中世家,又有给儿子早早娶亲的习俗。我也就是跟京南大营里的人熟些,据我所知,除了傅仲寅傅校尉,便只有连峰、云客心两个是未娶的了,梁光杜楚云他们,全都已经娶妻生子。”

    这几个人里头,文怡只听说过傅仲寅的名字,忙问:“这几位家世如何?小傅将军我倒是听说过的。”上回迎亲时,傅仲寅便是柳东行的伴当之一。

    柳东行笑道:“若是为了你家十妹说亲,傅兄弟是不成的,我听到风声,说是令表姑父瞧上了他,想要他做女婿呢。”

    文怡愣了愣,旋即大吃一惊:“你是说李家姐姐?”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不失为一桩好亲事,“若是真的能成,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呢。”

    柳东行笑说:“我们私底下也是这个想法,不过成不成的,还要看傅兄弟自己的本事。”

    这话说得有些奇怪,文怡要问,柳东行却一脸神秘:“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会子说出来,倒没意思。”

    文怡郁闷地看了他一眼,嘀咕道:“什么了不得的事,非要瞒着我……”又正色问:“那你说剩下的几个人里,有没有跟十妹妹合适的?我觉得,最好是家世不显的人家,本人品行也要好的,倒不必强求什么性子沉稳,能直爽些更好。十妹妹那个人,若叫她正正经经做人媳妇儿,也是为难她,若是个爽直的人,倒比心思重的强些。”

    柳东行想了想,道:“老云是个豁达性子,平日没事时,爱游山玩水,说不定与你妹妹更合适些,只不过他是世家公子,还跟宗室连着亲,身份不低,家里不可能让他娶个庶女为妻的。倒是连峰,虽是寒门子弟,却是实打实用命挣下的前程,他武艺极好,杀敌从不手软,脾气也爽直,不过并非鲁莽之人,行事颇有分寸。”

    文怡闻言一喜:“你可知道他的父母郡望?”

    “听说是嘉川人士,早年祖上也出过一位千总,不过家族已没落多年了。”柳东行道,“他父母早亡,家里只有一位庶母打点家务,据说是个极老实的****。除此之外,在京里就只跟他姑姑家一门亲戚走动,他姑父是东阳侯夫人娘家的远亲,官居兵部员外郎,也算有些体面。”

    文怡心中暗暗欣喜,若是这样的身份,兴许能够让二伯父点头?不过在回报二伯母段氏之前,还要先打听了这位小连将军的性情为人才行。

    就在文怡忙活着打听那位小连将军的家世时,朝廷封赏柳东行的旨意总算下来了。他又升了一级,被任命为从四品宣武将军,调离京南大营,改任康南驻军所驻将,需在三个月内到任。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零七章 喜中有忧

    第三百零七章 喜中有忧

    东行的官职果然又往上升了一级,文怡别的倒罢了,却对他将要调职驻守的辖地极为欢喜。

    康南驻军所,位于康城以南不足百里的地方,距离平阳不过是三天的脚程,若是走水路,还要再少大半天功夫,她随东行到那里去,想要回娘家或是与娘家人通信,是很方便的。

    因此东行一接圣旨,文怡便大方地打赏了前来颁旨的小太监,一群宫使眉开眼笑地走了,说了不少好话,连护送宫使前来的禁军士兵,也连夸小柳将军性情亲切大方,体恤下情。

    送走了宫使们,文怡言笑晏晏地宣布家里下人统统有赏,晚饭也要加菜,众人都欢呼不已,唯有东行一人看着那圣旨,若有所思。

    卢老夫人扶着丫头,看了他一眼,默了一默,便对文怡笑道:“我先回屋去歇着了,这把老骨头时间长了不活动,真是要散架了,一会儿你到我那里去,我有话嘱咐你。”

    文怡应了,恭敬送走祖母,回头看见东行的模样,心中疑惑,便走过去小声问:“相公怎么了?可是这旨意有什么不妥?”不会吧?驻军所的驻将,独当一面,可比在京里闲置强得多了。虽说她所熟悉的驻军所驻将,就只有罗四老爷一人,而罗四老爷当时是从五品的品阶,但柳东行做这个驻将,品级并不低呀。太平年月里,也就只有这样镇守一方的武将,才算是好前程。

    柳东行笑了笑:“没什么,我只是没想到会被调到那里去。说来也不是坏事,至少离你母亲家近,往后走亲戚也方便。”

    听到他这么说,文怡倒愧疚起来,她好象一听到他去的是康南,便只顾着自己高兴了,一时忽略了他的想法。想来柳东行从小在恒安长大,认识的朋友熟人又多在京城,这会儿要与亲朋分隔千里,心里想必也不好受吧?她忙道:“是我疏忽了,忘了你的感受。那对你而言可说是个极陌生的地方呢,别说你,我自己也没底了。”

    柳东行笑道:“说什么呢?我在康城也上过几年学,虽没去过康南,但也听说过那里的风土人情,也算是个富庶的地方了,而且又不象康城那样吵闹,清清静静地,山明水秀,原比别处强些。说起来康南这个驻军所,原是为了辖制康王才设的吧?如今没了康王,还留着它,多半是为了护卫康城大港。那一带都是富庶之地,即便是上年闹灾时,那里的百姓也没少过吃穿,民乱闹到平南,也就没法再往南蔓延了,可见那里比平阳平阴要太平多了。我去了,可不是只有享福的份?”

    话虽如此,但文怡听着总觉得有些不对,却又一时想不出哪里不对了。柳东行便拉着她的手往正厅里走:“别想那么多了,我们先把圣旨供起来,早晚三炷香,才对得起圣上的一番好意呢。”

    文怡嗔了他一眼,回头吩咐家人收拾供桌,郑重将圣旨供上去,烧了香,默默祈求皇帝安康,病体早愈,只是一转念,又想起今上大概只能再活上五年左右,不由得暗暗叹息。拜完了起身,一回头,她才发现柳东行不知哪儿去了,问了丫头,却说是出门访友去了。文怡跺跺脚,又叹了口气,径自去寻祖母不提。

    到了西厢房,卢老夫人只略问了两句圣旨供奉的话,便把身边的人都打发出去了,连赵嬷嬷都没留下。文怡心中生疑,也紧张起来:“祖母,那圣旨莫非真有问题?相公听了也是怪怪的。”

    卢老夫人道:“圣旨倒没什么问题,东行升了官,又调了地方驻将,年纪轻轻的,能有这样的前程,在本朝已是少有的英才了。若这样还要抱怨,只会惹人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