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392章

生于望族-第392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婆子松了口气,文怡看得分明,心中更为警惕,只是面上分毫不露:“原来如此,那真是太不巧了。表妹的病情不要紧吧?这寒冬季节里,真是最容易感染风寒了,小姑母也要多多保重啊。”

    “放心,我会的。”苏太太笑说,“你们小夫妻也别大意,仗着年轻便不把这点风雪放在心上,年轻的时候不保养,等年纪大了,就要受苦了。”又命丫头给文怡倒酒。

    文怡笑着谢过她的提醒,眼角留意到,这一回那丫头倒酒时,把酒瓶子写了字画了花的那面露出更多,还特地在她眼前多停留了一阵子,方才退下去。

    文怡心念电转间,忽然道:“表妹卧病,我心里着实担心,不知能不能前去探望问候一声?”

    那婆子又紧张起来了。文怡心中疑惑,方才她看得分明,这婆子似乎不希望她问起苏英华,这是为何?

    苏太太笑道:“你这孩子真是有心,既如此,我便带你去她屋里看一看,只是她病得厉害,你别靠得近了,免得过了病气,那我就没法安心了。”那婆子欲言又止,似乎想要劝阻她,但听到后来,又放松起来。

    文怡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索性顺水推舟,答应下来,又陪着苏太太吃席。柳东行那边继续与苏大人高谈阔论,说笑如常,似乎完全不知道这边席上发生了什么事。

    酒足饭饱,苏大人要带柳东行去书房喝茶闲谈。苏太太身边的婆子起初有些担心,但一听说他们去的是书房,便松了口气。接着苏太太要带文怡去看女儿,她忙忙跟了上去。

    文怡在苏太太的带领下去了后院,那显然是千金小姐住的地方,布置得精致华丽,但那几架子书本与大案上的两叠厚字帖又给这间屋子添了书香气息。房中暖香怡人,十来个清秀丫环内外侍立,排场十足。

    苏英华在卧室里休养,听说文怡来见她,只是由丫环扶着坐起身,草草行了一礼,为自己的失礼而赔罪。隔着一重纱帐,文怡看不大清楚她的容貌,只是心里隐隐有些失望。那年她在顾庄上遇见的温雅少女,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无论是气度还是容貌,都与她记忆中的模样差距甚远。

    她们只是寒暄了几句话,苏太太身边的婆子便对女主人说:“表少奶奶远道而来,很快就要与表少爷一道上任去了,太太不如和表少奶奶多说说话吧,小姐身子不好,还当多多歇息才是。”

    苏太太笑着点头:“你说得有理。行哥儿媳妇,咱们走吧,让英儿好好歇着。”又回头交待那婆子:“大夫一会儿就来给英儿看诊了,你留下来听听他怎么说,一会儿来回我。”那婆子连忙应下。

    文怡扶着苏太太离开了苏英华的闺房,转回正院上房坐下。苏太太笑道:“叫你见笑了,英儿的身子弱,一年到头总要病一两回,其实也没什么要紧,偏要叫我们做父母的操碎了心。”

    文怡笑着安抚了她几句,她又说:“罢了,其实我对行哥儿和你也是一样心疼的,只是从前离得远,不好时时照应。今儿你们南下,明明路程紧,却还记得绕道来看我,我很高兴。”

    文怡忙道:“您对相公一向疼爱关怀,相公时时记得的,既然路过,又怎能不来看望您与姑父呢?”

    苏太太笑道:“我知道你们的孝心,管不叫你们白来。我看你们夫妻俩身边侍候的人也不多,跟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不能比。康城那地方,素来繁华,若是排场略差一些,别的官就要小瞧了你。正好我这里有一对婢仆,还算伶俐,便送了你们,你们带在身边侍候吧。”说罢便给丫头打了个手势。那倒酒的丫头立时便退了下去。

    文怡愣住了。她此前已经得了柳东行的话,有了心理准备,不论苏太太送什么东西,都会收下的,但却从没想到对方会送“人”

    而接下来更叫她吃惊的是,被丫头领进门的一名丫环打扮的少女与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若是她的记忆没出问题,看那眉眼分明就是她曾经见过的苏家嫡长女苏英华,以及苏家独子苏厚华

    这是怎么回事?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五十六章 逃脱计划

    第三百五十六章 逃脱计划

    苏太太的侍女守在门边放风,苏英华与苏厚华姐弟俩默然侍立一旁,苏太太则含泪向文怡说起了缘故:“老爷刚上任不久,就发觉郑王府有异动,又担心贸然上告,无法取信于人,因此便派了人去打探消息,结果一时不慎,叫王府的人察觉了。郑王亲自找上门来,请我们老爷代为掩饰,因他提起东平王府也参与其中,我们夫妻不敢妄动,只得虚与委蛇,寻机上报。”

    文怡想起蒋瑶之父在密信里提及的情形,以及罗明敏的话,心里也猜到了几分:“这也是人之常情,那到底是一位藩王,圣上亲子,若没有确凿的证据,如何取信于人?既然打草惊蛇了,那为了能将消息传出去,保全好自己,也是应该的,不然郑王府的罪行岂不是无法大白于天下么?”

    苏太太哽咽道:“不但我们老爷是这么想的,当时青州府衙三司长官,俱是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明言。但那郑王实在狡诈,他不相信我们真心归顺,便派了许多爪牙潜入各家府第,不论是外院还是内宅,都安插了人手,日日监视,一有异动,便暗中将人监禁起来,甚至暗下杀手。我也不怕告诉侄媳妇你知道,知府衙门与布政司衙门里都有辅官因此被郑王府的人害了,对外头只说是急病而死,连家人都被送走,生死不明……”

    文怡吃了一惊:“他居然敢这样大胆?那可是朝廷所派的官员他就不怕惊动了京里?”

    苏太太摇摇头:“不过是辅官罢了,比不得主官要紧,他这边把人害了,京里过后再派人来补缺,不知为何就成了他的心腹。至于其他不愿顺从的官员,他也一概将人全家软禁起来,再让亲信人手代为办理公务,连送入朝中的奏折与各衙门往来文书,均办得妥妥当当、滴水不漏。京城里的人又如何知道青州已经有了变故呢?”

    文怡仍然不敢相信:“即使他在青州一地能只手遮天,又焉能做得滴水不漏?不说这一地官员出身籍贯不同,各人又有各人的亲朋戚友,只需有私信或是故交前来,岂不是极容易被发现?”顿了顿,她试探道:“若是有哪位官员的亲朋前来探访,那郑王府又能如何?”

    苏太太叹道:“被郑王府暗害或囚禁的官员其实并不多,多数人因为家人受制,只能受其胁迫,继续如常办理公务,否则仅凭郑王府几个幕僚,又如何能将这一府公务办理妥当?就算有私信或是亲朋故交来访,只要本人不泄露消息,是不会发现端倪的。你方才也看到了,我见你们小两口,身边不就有人‘侍候’着么?老爷的书房外头还有一个呢”

    文怡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心蒋瑶,她既然去了锦南,自然不同于过路的亲朋戚友,是要长住的,可别露了馅才好。要知道,蒋舅老爷可是真真切切地泄露了消息呢

    苏太太又道:“本来,若郑王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我们夫妻暂且虚应故事。眼下时近岁晚,我打算以给姐姐姐夫送年礼的名义,派几个家人上东平府,途中悄悄转道京城送信,把这个惊天之秘报上去。谁知道那郑王居然……”她咬了咬牙,“居然……”居然还未说完,便已泪流满面。

    苏英华脸色白了一白,深吸一口气,平静地对文怡道:“郑王担心家父不是真心诚服,又想借机与东平王府拉近关系,便向家父提亲,要迎娶我为侧妃,明年开春就要过门。”

    文怡猛地站起身来:“什么?”她转向苏太太:“这如何使得?”身为进士之女的文娴尚且不愿为藩王侧妃,更何况是正三品大员之女苏英华?况且苏家也是世宦人家,又是皇家姻亲,怎肯受此奇耻大辱?

    苏太太含泪愤然道:“老爷不肯,郑王便去信东平,让姐姐姐夫来当说客。姐姐居然写信跟我说,郑王妃姚氏家世平平,又不识大体,所出独子也身体虚弱,资质平庸,等我们英儿过了门,再生下子嗣,那日后郑王得登大宝,便册封我们英儿为正宫皇后。有东平王府为后盾,不愁郑王会亏待英儿”

    文怡忍不住道:“东平王妃怎可说这样的话?表妹难道不是她嫡亲的外甥女么?”

    苏太太冷笑:“他们夫妻眼里都只有权势了,哪里还顾得上骨肉亲情?他们与郑王府勾结,约定等日后郑王登基为帝,便将东平、泰城、归海一线全数指给他们为藩属,官员派遣与税赋皆自理,朝廷不得干预。郑王无亲妹,东平王府已有世子妃,又无郡主,他们是想借我的英儿来联姻呢做梦,我家女儿自有父母,为何要听从姨夫意愿婚嫁?”

    文怡又吃了一惊。东平王好大的胃口别的倒罢了,归海是天下至繁至盛之地,兼为东西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一旦落入他手中,朝廷每年税赋所得便少了三成以上而且归海在他辖下,东江下游的百姓都要受其所制,东江以南的广大领土必然也逃脱不了他的染指……郑王真真是利令智昏,居然肯答应这样的条件,东平王根本就是想割地为王,得陇望蜀若真让他得了手,只要好生经营几年,京城里那个宝座说不定也要归了他

    想到这里,文怡就不由得急了:“东平王府既是这个意思,就靠不住了,姑母是打算让相公与我悄悄把表弟表妹带走?”

    苏太太重重地点了点头:“老爷与我倒不要紧,就怕两个孩子会被郑王所困。自打听说行哥儿要往这边来,我们夫妻就商量过了,先是用探亲送年礼的名义,让厚儿的贴身书僮假扮成他,带着礼物北上东平,厚儿则暗中留在家里,扮作小厮,英儿也同样扮成丫环,藏在针线房里,再由她的侍女扮成她装病,鱼目混珠,等你们来了,就以赠送奴婢的名义把孩子交给你们带走。只要他们姐弟平安无事,老爷与我好歹与东平王府有亲,郑王不敢对我们如何的。”

    文怡担心地道:“就怕他一怒之下,会对姑姑姑父不利。况且如今东平王府又……”

    苏太太冷笑一声:“当初他们提亲的时候,我们夫妻都是明言反对的,姐姐也心知肚明。我们反对,不是因为郑王谋逆,而是因为不愿女儿为妾。就算郑王知道我暗中把英儿送走,也只会以为我们夫妻是不满亲事,不会想得太多。如今青州布政使告病,整个布政使司都无人办事,青州知府又无能,若是连按察司都无人主持,他还想要瞒过朝廷?再说,他们还以为厚儿正在北上东平的途中呢,在东平王府发现真相之前,我们夫妻是不会有事的。”

    文怡忙问:“那等他们发现了,姑姑姑父又如何?”

    苏太太又冷笑了一声:“发现就发现了,到时候,英儿厚儿早已成功脱逃,我们夫妻随他处置就是我倒要看看我那亲姐姐,为了多一点藩地钱财就牺牲亲外甥女的亲姐姐,是不是连亲妹妹的性命也甘愿舍弃”

    文怡眉头一皱,苏英华已含泪跪倒在母亲面前:“为了女儿,连累父母身陷生死危难之中,叫女儿如何心安?况且女儿若是逃走,郑王府知道了,必会派人追赶,又连累了表兄表嫂。倒不如舍了女儿,让表兄表嫂只带着弟弟,女儿便是真的进了郑王府,也不会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