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398章

生于望族-第398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这边多派人,再跨地行事。你来了正好,咱们就借你的力,踩过江去,在康城站稳脚根,看他们还怎么拦我们”

    柳东行沉着脸,稍稍改变了原本的计划:“这个没问题,你们尽管多派几个人来。那几个郑王府的爪牙想要借我的船过江去,想必也是打算借我的手潜入康王府的地盘,咱们就让顺水推舟,给他们行个方便,顺道给康王府的家伙报个信,至于是什么信,咱们再斟酌,好叫他们狗咬狗,内斗一番,给死去的兄弟们出出恶气”

    胡金全阴阴一笑:“行啊,小柳兄弟,那咱们兄弟在康城的营生,可就都靠你了你尽管吩咐,可千万别客气啊”

    且不提几位通政司中人如何商议,第二天一早,文怡便将备好的年礼交给秋果、“荷香”等人,再派谷旺等两名小厮与一名家丁跟随,让他们与雇好的车行“搬工”一同上路往顾庄去了。

    等将人送走,文怡又命人整理好行李,柳东行便过来陪她一同上船。

    郑王府派来的王大等一干人早就盯住了柳家人的动静,见他们上了船,便急急也跟着上去了,到了船上,又装作是整理杂物,暗中留意柳东行本人,就怕他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看到他只是往四周随意张望几眼,再看看天气,并未留意四周的船工,那几个人心里都暗暗松了口气。不一会儿,舒平跑过来找船老大,几个“船工”慌忙躲了,过了一会儿才重新冒出头来看他说些什么,发现他只是嘱咐一些谨慎小心的话,都暗骂不已。

    船终于开了。文怡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渡头,回头问润心:“大家都如何?可有人身体不适?”

    润心摇摇头:“大家都没什么要紧,只是莲心略有些头晕,吃过大*奶给的药,已经好多了,正在舱房里歇着呢。”顿了顿,“大*奶,可是船上来了什么人?”

    文怡抬头看她:“为什么这样问?”

    润心道:“若不是船上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大*奶为何要让荷香扮作那位苏姑娘的模样躲在舱里?如果只是为了将苏姑娘悄悄送走,也用不着让荷香扮成她呀。奴婢想,大*奶这么做,定是要瞒过什么人,那人多半就在船上吧?”

    文怡笑了:“我素日看你是个聪明人,果然不假。这件事你且放在心里,等到能说的时候,我就告诉你。眼下你且别问,也别告诉人,若有别人问,你就想个借口打发了。总之,如今苏姑娘还在船上就是了。”

    “是,奴婢明白了。”润心屈膝应了,这时柳东行大踏步走了进来:“娘子,咱们果然没猜错”润心见状,连忙避了出去。

    文怡忙问:“那几个人在船上做什么了?”

    柳东行笑了:“我家娘子真聪明,只听我一句话,就猜到是那几个小子有了动作”他凑近了文怡小声道:“他们在使劲儿跟咱们家的下人攀交情呢,还寻借口跟护卫咱们上任的那几个士兵搭话,有说是老乡的,也有说是认识同一个朋友的,什么理由都齐全了。最可笑的是有个攀老乡的,想要学学当地土话好取信于人,结果叫人当场揭破那土话学得不正宗,被人笑话了。那几个士兵都不是蠢人,大概是看出点什么了,也不再搭理他们。”

    文怡眼珠子一转:“他们这是想……借攀交情,以图后事吧?”

    “十有**是这样”柳东行皱皱眉头,“看来他们跟我们过江,还真是有所图谋呢,正好,我们的本意就是要将他们控制在手心里,该用什么法子让他们上钩呢?”

    文怡抿嘴一笑:“既然是姜太公钓鱼,自然是要鱼儿自行上钩了。他们要跟士兵与仆役攀交情,为的是日后能接近我们吧?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如何?”

    柳东行一挑眉:“计将安出?”

    文怡在他耳边嘱咐了几句话。

    今日东江上风平浪静,柳东行雇的两艘大船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到达了江对岸。康城的码头极长极大,他们上岸的地方,不知是故意还是不走运,已经是码头一端较偏僻的地方了。岸上只有寥寥七八个做苦力的男子在等候雇佣,见有船靠岸,都纷纷围了上来。

    柳东行这一行人带的婢仆人数本就不少,此前也没发生过人手不足的情况,不知怎的,今日忽然有几个丫头婆子因为晕船而身体虚弱,没力气搬运行李了。文怡特地派人到前头,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件事告诉了柳东行。

    只见柳东行眉头一皱:“那就让没事的人多走几趟,把东西搬下来吧,装好了车再走,总不能劳动正儿八经的将士。岸上不是有雇工?问问他们是什么来历,若是可靠的,便雇来使唤也行。”

    文怡听了这话,便叫上丫头婆子们,陪自己下船去了,岸上已经有人备好了车轿。待她们走了,舒平才叫了几个雇工上船,问明白姓名住址,便让他们去搬行李。

    几个假装在忙活的“船工”见状,对视一眼,便由其中一个小个子打头,上前赔笑着问舒平:“舒管事,您找这些人做什么呢?”

    舒平早得了柳东行的嘱咐,便露出一脸不耐来:“废话,自然是让他们搬行李了咱们家的下人有好些都是北边来的,一上船就晕,一个时辰折腾下来,哪里还有气力搬东西?没法子,只好另外雇人了。”

    那小个子眼中一亮:“舒管事,我们有几个兄弟跑完这一趟就没活了,都打算进康城找点零散活计干,挣点钱好过年呢。您要雇人,不如雇咱们,力气大,而且又是熟人,总比外头找来的不知根底的强。”

    舒平皱起眉头,似乎在思索,其中一个苦力路过听见,忙对那小个子骂道:“你怎么说话呢?咱们怎的就不知根底了?码头上的人谁不知道我王大力?你要抢饭碗,也瞧瞧自己有没有那个底气”说罢往小个子身边一站,高低胖瘦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任谁见了都会知道该选谁做苦力。

    那小个子心下大怒,心想爷爷可是正儿八经的王府侍卫,怎么就不比你一个臭苦力有底气?只是这话他不敢说出口,就只能死忍着。

    王大力继续向舒平推荐自己,舒平不耐烦了,一挥手:“行了,都一起来吧,别吵了,我们将军不缺那几个大子儿”

    于是“船工”与“搬运工”们就都成了柳东行雇佣的苦力,待行李装好了车,舒平上前付清了工钱,那小个子与同伴们暗暗商量了几句,正要寻舒平说话,便看到王大力插了上来:“管事老爷,俺叫王大力,家住春树街口,您要是觉着俺们兄弟几个老实好使唤,以后再有活计,无论是搬运东西、送信跑腿、采买物件、寻人打听事儿,尽管来找俺,俺定会替您办得妥妥当当的”

    “你说的可是真话?”

    “自然是真的您是老主顾,俺不多收您的钱,您就用不着麻烦去找别人了”

    眼看着他们就要达成协议了,小个子心里大骂,忙一个箭步凑上去:“舒管事,咱们兄弟也……”

    当文怡到达康城驿站,正准备去联系顾氏一族在康城的产业管事赵掌柜时,一张薄薄的纸也送到了柳东行的手里。他看完了纸上的字,微微一笑:“千香楼吗?真是……嫩啊……”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六十二章 狗咬狗

    第三百六十二章 狗咬狗

    文怡从里间走出来,见柳东行手里拿着一张写了字的纸,已猜到几分:“可是那边有消息了?那些人的落脚处已经查到了吧?”

    柳东行笑着收起密报:“确实查到了,而且看情形那里还是个长期据点呢,郑王府恐怕早就在康城动手脚了,只是从前不敢有大动作罢了。好娘子,这事儿能成,都多亏了你的好主意。”

    文怡抿嘴一笑:“我也没出什么好主意,事儿都是你们定下的,我不过就是陪你们演了一出戏罢了。”又问:“接下来你要怎么办?原本你说了想要在暗地里监视他们行动的,可如今牵扯上通政司的血仇,恐怕已经不打算善了了吧?”

    柳东行有些迟疑:“娘子,我知道你信佛,素来纯善,可康城分司的二十几条人命……”

    文怡抬手按住他的肩膀:“相公,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虽然觉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纵容为恶之人的习惯。这些大事你们拿主意就好,只要不是有违天和之事,无论你做什么,我都相信你有自己的道理。”心里却想:若相公真的伤了不该伤害的人的性命,她会多多行善,替他赎罪的。

    柳东行有些感动,其实别人对他的某些议论,他是心知肚明的,知道妻子信佛,在娘家时便多行善事,总担心妻子会因为他杀伤人命过多而心有芥蒂,今日听了她这番话,他心里别提有多窝心了。

    他反手握住文怡的手,郑重地道:“娘子,你放心吧,我做事之前,一定会三思,不该伤的人,我是不会下手的。我会记得,若自己做了错事,娘子知道了就会难过。我不希望让你难过。”

    文怡宛然一笑,伏入他怀中,眼眶隐隐发热,滑落的泪水是咸苦的,可心里却如吃了蜜一般甜。

    郑王府密谍的据点已经查清楚了,第二日,分头行事的王大也前来与同伴会合了。柳东行收到信后,便把这件事通通丢给了通政司,自己专心处理起公务来。他虽然是要去康南上任的,但康南却在康城辖下,无论是康城的大小官员,还是驻军所的前任及下属,他都要见上一见。文怡则通过赵掌柜联系上了冬葵与仲叔,知道他们已经在康城买下了一处房产,忙带人过去察看。

    柳家夫妻各有事忙,一时间也没顾得上留心城里发生的大事。

    城南著名的酒楼千香楼出事了

    就在十二月初一当晚,月黑风高,千香楼打烊后,厨子和小二们回自个儿家去了,第二天凌晨回来上工时,才发现千香楼里里外外都没了人,本该住在酒楼后院里的掌柜夫妻、两个资历最深的小二以及掌柜的几个同乡全都失踪了钱财没少,杂物也没少,只有人少了,偌大的酒楼猛地空了,叫人看了心里都发颤。这件事里里外外都透着邪乎,有人便想起了几个月前发生过的某家小镖局满门被灭的惨案,一时间城南谣言四起。

    谣言流传不到两天,便有人在江边发现了千香楼刘掌柜的血衣,接着又发现那一带的江面曾经结过一层冰,又被人凿破了,泥地上还有数道拖曳重物的痕迹。这下谣言传得更厉害了,人人都在说,千香楼的人是被杀死抛尸入江了。

    谁敢做下这等大案?

    官府的人查到千香楼的刘掌柜刚刚收留了一个姓王的外乡人,据说是他的老朋友,是个船工,为了讨生活才到康城来的,但有人曾经见过刘掌柜对这个姓王的人颇为谄媚巴结,若这姓王的当真只是一名船工,刘掌柜又怎会对他如此恭敬呢?而且千香楼的人都失了踪,几乎所有人的东西都没丢,只有这个姓王的人所带来的行李不见了。难道是这人杀人潜逃了?

    就在官府打算继续追查下去的时候,不知何故,便忽然偃旗息鼓了。案子没再查下去,千香楼也很快被充入官中,又很快被拆掉了。城里记性好的人立时想起了那件小镖局的案子,把这两件案子都视为同一人所为。

    文怡听到别人对这件事的回报,神色没有多少变化,只是念了一句佛,便继续整理起新置的宅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