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49章

生于望族-第49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怡犹自纠结着,却不知此时的太平山天王顶上,柳东行正向萧异磕头辞行。

    萧异叹了口气,道:“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你是个聪明孩子,只是心性偏激了些,几年下来,倒没见你生过什么不好的念头。能教你的我都教了,剩下的就看你的造化,你去吧,今后在外头,不要提起是我的学生,我也不会认你。”说罢扭头过去,径自捣药。

    柳东行郑重向他磕了三个响头,便退了出去,才出了门,就被罗明敏拽到偏僻处,劈头就问:“你忽然要走,是不是跟上回出门时遇见的那几个人有关?!”

    柳东行沉默地扭开了头,罗明敏泄了气,忿忿地道:“这回你叔叔婶婶又要叫你回去任他们使唤了!若你下了山能奔前程去,我也不说什么,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他泄愤地踢开一块山石,忽然想起一件事:“说起来……你已经十八岁了!回去以后,说不定便要定亲,你……”有些迟疑,“你心里有什么打算?”

    “能有什么打算?”柳东行淡淡地道,“这是一辈子的大事,我已经拿定了主意,不会叫他们任意摆布我!大不了鱼死网破!”

    “怕是不行吧?”罗明敏叹息一声,“你叔叔是族长,他开了口,谁会替你说话?闹大了,吃亏的是你。”顿了顿,眼睛一亮,“哎,你说……要是他们夫妻说的亲事你也能接受呢?我记得……顾家那丫头就是你婶娘的侄女儿不是?”

    柳东行皱皱眉,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熟悉的纤弱身影,想起那人眉间的坚毅神色,他不由得眉头一展,认真思索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来。

卷一 望族孤女 第四十四章 苦心相劝

    第四十四章 苦心相劝

    清早醒来,文怡听着窗外清脆的鸟叫声。不知为何,心底生起了一种空虚的感觉。

    她拿不准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当是自己准备要离开西山村回顾庄了,心里不舍,才会觉得不自在而已,便把它抛在脑后,起身梳洗,又叫丫环检查行李,确认没有遗漏,只等吃过早饭,便要出发离开了。

    正在用早饭时,紫苏面带不解地从门外走进来,对冬葵悄声道:“真古怪,不知道是谁在咱们家大门外放了一束零陵香,方才我开门出去时,差点儿没踩着呢。”

    文怡听见,心中一动,抬头问:“什么零陵香?是什么时候放在那里的?”

    紫苏答道:“是一束晒干了的零陵香,绿色保存得还好,不象别的枯黄枯黄,昨儿晚上关门时还没看见。不是半夜里放的,就是早上开门前放的,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怪事!”她出去转了一圈,将花束拿了过来:“瞧,就是这个。”

    文怡看向她手里的零陵香花束,虽是干花,却还保留着几分青绿色,用大红丝线仔细扎好了,颜色配着倒也好看,隐隐散发着怡人的香气,花间还夹杂着几滴露水,大概是清晨沾上去的。她心中一动,想着难道是那人送来的?他是什么意思?!

    想着想着,她不由得有些气恼:那人先前分明是要打算离开了,难道这是在向她道别?!这算什么?!竟是连句明白话也不说了!

    冬葵见文怡面露异色,忙问:“小姐,可是有什么不妥?!”又皱着眉对紫苏道:“昨儿不是你在外头上夜么?有人在门外放了东西,你就一点动静没听见?!”

    紫苏白了她一眼:“别说我,连张叔和连顺两个住在前头的都没听见声音,我是住后院的,哪里就能听见了?!”

    顾家在西山村的小院前年曾经扩建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个后院,文怡平时过来,就带着丫头婆子住在后院,车夫等人住在前院,前院的厢房,同时也是张叔夫妻以及另一名家仆的日常起居之所。这样一来。虽然行事规矩比顾庄要宽松多了,但与先前相比,却更有章法,也堵住了顾庄一些好事者的嘴。

    文怡接过那束零陵香,又将它丢在桌边,淡淡地道:“别光顾着拌嘴了,东西都收拾好了么?别漏了什么,走了再发现,可没法回头拿。”冬葵与紫苏两人见她收了喜色,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却也不敢再闹,双双安静退下收拾各自的东西去了。

    等文怡再叫人进房时,她已经吃完了饭,吩咐道:“差不多时候了,装车吧。”紫苏应声去了前院传话,冬葵看着婆子们将碗筷收了去,便倒了杯茶上来,却发现原本放在桌上的花束不见了,她不由得疑惑:“方才的花呢?是不是哪位婶子收走了?真是的,怎么也不说一声!”

    文怡只是不经意地“嗯”了一声,便捧起茶碗慢慢喝着。

    冬葵猜不出她这一声的意思。正在心下猜度着,忽然前院有人传了话进来:“聂家表少爷来了!”

    文怡换上了喜色:“快请。”然后起身略整了整衣裳,来到门前行礼问好:“大表哥安好?”

    聂珩微微喘着气,脸色倒还红润,嘴边挂着温和的笑:“表妹安好,我正有话要跟你商量,听说你今儿就要走了,忙忙骑马出城来了,还好你尚未出发。”

    文怡心生疑惑:“是什么事?大表哥快进屋说话。”

    不一会儿,两人在屋中坐下,又让丫头上了茶,聂珩方才开口道:“我听说你叫人以顾老夫人的名义放话,愿将去年收获的红薯免费赁给别人耕种,只要对方秋收后上交两成收成,这可是真的?”

    文怡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今春雨水少,我听村里老人说,兴许会有旱情,因此叫人改种了耐旱又长得快的玉米,原本预备做种的红薯就没了用处,只好用这个法子赁出去,一来可以让多一些人种耐旱的红薯,免得真有旱情时没了收成,二来……也是觉得这么多红薯没法处置,赁出去还能收些回来呢。”

    聂珩皱了皱眉,压低声音道:“表妹怎的不事先跟我商量一二?!你虽是好意,但外头难免有人以小人之心胡乱猜度,说你有意夺人田地呢!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文怡笑了笑:“大表哥不必担心,我当初将红薯赁出去时,就想过这一点。因此跟那些农户立下契约,不用他们以田地做抵押,秋收只要二成收成,也可按原价折成银子,若是今年欠收,便顺延一年,只收一分利息。因一户最多只能领走二百斤红薯,在最贵的时候也不过是三五两银子的事,寻常农户手头再紧,至多一二年就能还上了。便是有人传我意欲夺他们田地,也要人家信才成呀?”

    聂珩稍稍松了口气,笑道:“原来表妹早有准备,只是如今有不少人家要农户以田地相抵,才肯借银子、粮种或牲畜,若到了秋收时候,农户还不上,就把田地夺走。世情如此,也难怪别人误以为你也要这么做呢。”

    文怡低头道:“想要给家里添加产业,也是人之常情,只是逼得太紧,也不是好事,须知兔子被逼急了还咬人呢,别家与我无干。我也管不着,大表哥可得多劝劝舅舅舅母,让他们千万别做这样的事才好。”

    聂珩叹了口气:“你也知道县城人家这样做的不是一两户,母亲也有几分动心,虽然叫我拦住了,但舅舅家的事我却不好插手,只能从旁劝说一二了。不过表妹放心,以秦家的家风,便是真夺人田产,也不会闹出事来的。”

    这种事谁又说得准呢?文怡想起记忆中的民乱,她离得远又是深闺女子。知道的东西不多,但也曾听别人说起,是因为旱情导致粮食欠收,农户还不了债,就被城中富户夺走田产、赶离家园,因走投无路,有几个性情暴虐的,便领头烧了债主的家,不到三天就拉起一队人马闹起来了。在那场民乱中,平阴富户十家就有九家遭了殃,甚至家破人亡,只有几家向有仁善之名的,果断舍了家财,方勉强保住了家人性命。

    她不知道秦家在前世那场民乱中是否遭过劫,却知道聂家一定没逃过,舅舅舅母虽平安,大表哥大表姐却不知生死。眼见着事情不可抑止地朝前世的方向发展,她忍不住开口劝道:“大表哥还是不要掉以轻心的好,须知世间人心最难猜测,便是聂秦两家没闹出什么事来,只要有人闹了,底下人一哄而起,谁还顾得上分辨哪家逼死了人哪家没逼死人不成?!宁可眼下吃点小亏,只要仁义的名声传出去了,便是出了事,也不会叫人当成靶子!”

    聂珩怔了怔,若有所思:“表妹,我怎么觉得……你好象笃定必会有人闹事似的?”

    文怡心下一惊,忙笑道:“怎么会?我又不是算命的,哪知道这许多?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再说,行善积德总是好事,从前大表哥身体不好,舅母一年不知在庙里许了多少香油钱、做了多少功德,如今大表哥身子才好了些,哪怕是为了佛祖的恩德,舅母也该多思量才好。”眼珠子一转,抿嘴偷笑。“想必秦家太太也会赞成吧?”

    聂珩微微红了脸,板起脸斥道:“表妹也被小书带坏了,都在胡说什么呀?!”可惜他温和惯了,摆不了架子,才板了一会儿脸,自己反而先忍不住笑了,低声道:“当了你秦姐姐的面,可不能说这样的话。”

    “可见是心疼了,还没过门呢,便护在头里。”文怡笑了一会儿,便正色道,“我虽是玩话,但说的是正经事,大表哥好歹记着,多劝劝舅母。她一向最疼你了,只要是为了你,什么都肯依的。”

    聂珩瞪她一眼,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虽说我自打进了县学,家里的事务就没再插手了,连西南坡的地,母亲也怕我费了心神,转手卖给了表妹,但我若正经劝说,父亲母亲还是能听得进去的。我只当你是为了我身体着想,就不追究你那些古里古怪的话了。”他似笑非笑地瞥她一眼,“且等秋收过后,看看县里情势如何,我再来问你。”

    文怡心中忐忑,只面上还勉强笑着。她知道大表哥一向最聪明,少有能瞒住他的时候,但有些话她真的没法坦白相告。

    聂珩又说了两句闲话,便起身告辞,又道:“既是要行善,索性便多做一些,把名声打出去!三月清明,四月佛诞,都是各大寺庙做法事施舍的好时机,到时候我让父亲母亲多施两日粥,若是真个有旱情,就给佃户减一成租子,省得底下怨声载道的,把我们家当成是为富不仁的人家了。”

    文怡送他出门,看着他骑马远去,叹了口气,回头问:“车可套好了?”听说已经准备妥当了,便让丫头们去取行李。

    过了不到两刻钟,文怡一行两辆马车便出了西山村。一路都有村民行李问好,文怡隔着车帘回应,心下倒是安定了些,不管怎么说,至少西山村是不会闹出事来的。

    马车正要拐上大道,忽然从后头传来了叫唤声:“大小姐!大小姐!”文怡认出是翠花的声音,便命车夫停下,掀起车帘回望,果然看到翠花一路从庄中跑出来,好不容易跑到车旁,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大……小姐……别走……”

    文怡笑道:“别急,你且把气喘过来再说。”

    翠花深呼吸几下,大大地笑道:“大小姐,我是来多谢你的,听说你把阿牛哥家的地接过去了,还答应等他有了收成,把钱还上,就将地还给他。阿牛哥一家子都感激你呢!我真是高兴极了!”

    紫苏从文怡身后伸出头来,做了个鬼脸:“翠花姐,你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