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86章

秀才的逆袭-第186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样的沙场悍将,任思齐不由得恭恭敬敬,姿态放的很低。

    “末将任思齐拜见侯爷。”任思齐双手抱拳,深深的躬下身子。虽然任思齐现在也是总兵,也算爬到了武将的巅峰,可是黄得功可是拥有侯爵之位。

    在大明,对爵位控制很严,非军功不得封爵。所以哪怕到了南明乱世,弘光朝新封的爵位也就是江北四镇军阀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几个人而已。

    在大明,爵位分公侯伯三级,可是哪怕最低级的伯爵也是非常难得,所有爵位都是超品,地位比一品大学士还要高。所以在黄得功面前,任思齐这个总兵根本不够看。

    “哈哈哈,任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快快免礼。”看到任思齐年轻的不像话的脸庞,黄得功一愣之后哈哈大笑。

    大帐之内,其他的黄部将领也都议论纷纷,面带鄙视的看着任思齐。主要是任思齐也太年轻了。二十岁的年纪,就爬上了总兵的高位,肯定不是靠战场厮杀而来的。这让黄得功部下这些沙场老将们如何服气?(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争执

    任思齐置身黄得功大帐之中,能感觉到两侧从黄得功部下传来的蔑视的眼神。

    “你一个小小的总兵,见了侯爷为何不跪?”

    还未等任思齐直起腰来,黄得功身侧一员将领厉声呵斥道。

    想让我下跪!任思齐心中一哑,直起来腰,就见说话之人位于大帐左侧首位,应该是黄得功帐下一员重将。

    “敢为阁下是?”任思齐微笑着问道。

    “靖南侯帐下总兵田雄!”这名脸上有一道刀疤的将领哼了一声,答道。

    “原来是田总兵,”任思齐对他拱了拱手,笑道:“我之所以不跪,是有缘由的。因为我是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啊。”

    “嗯?”听闻任思齐竟然是秀才身份,田雄就是一愣,帐中其他将领也都脸上露出愕然之色,就连黄得功都吃了一惊。

    秀才虽然是最低级的功名,可也是士大夫的一员。黄得功属下都是大老粗,都是农户或者是普通军户出身,自然知道秀才的尊贵之处。

    在乡下,秀才可是被普通农民尊称为秀才老爷的啊,并且拥有见官不跪的特权。要是一个普通的秀才也还罢了,可任思齐可是以秀才的身份高举总兵之职啊,其地位自然远在普通的武将之上。

    要知道在大明以文御武已是传统,就是再高的军职在普通的文官面前也要低声下气。而任思齐允文允武,前途将不可限量!

    听闻任思齐的秀才身份,田雄不敢再要求他下跪,但又抹不开面子,便在那里低声咕哝着。

    “秀才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年轻就当上了总兵,不知走了谁的门路,真他娘的没天理。”想想自己从军厮杀了几十年才当上了总兵,而任思齐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不知走了什么****运竟然也是总兵,和自己平起平坐,田雄心中就觉得格外不爽。

    见到田雄如此无礼,跟着任思齐身后的李行久勃然大怒,身子往旁边挪了一步,指着田雄厉声怒斥。

    “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对我家将军无礼,快向我家将军道歉!”

    任思齐曾经挽救过平岛百姓,又允许平岛父老搬到岱山来,对李行久可是有着大恩。况且这一年多来,跟随着任思齐身边,李行久见证了岱山军在任思齐带领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李行久的心里,任思齐简直就像神一样高达,如何允许田雄对咱家将军的蔑视。

    “王八蛋,你又是什么东西?”听闻李行久竟敢喝骂自己,田雄勃然大怒。任思齐有着秀才功名那还罢了,他的下属竟然敢骂自己,这让田雄如何能忍。

    “飕”的一下拔出了腰刀,快步向李行久逼来。李行久也不示弱,拔出身后背的倭刀迎了上去。

    任思齐皱了下眉头,抬眼望向黄得功,就见黄得功抱着双臂,津津有味的看着场中情形。

    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吗?任思齐在心中哼了一声。

    田雄抢前两步,挥刀向李行久劈砍过来。刀势雄浑,大开大合,钢刀带动的风声直有千军辟易之势,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大将。

    面对如此势大力沉的劈砍,李行久并为慌忙,等刀势劈下之际,身形微微一转,倭刀竖起刀面压着田雄钢刀刀面,身子借势一转,转到了田雄身侧。

    田雄刀势用老,欲要变招横砍,谁知钢刀却被李行久的倭刀封住,根本砍不出去,更要抽身退步重新发起攻击,就觉得脖子一寒,李行久的长刀已经架到了自己脖颈之上。

    若是两军对阵沙场厮杀,李行久也许不是田雄的对手,可单打独斗的话,田雄可就不是个了。若论个人武力,在岱山军中除了山田风太郎,就是茅十八也不是李行久的对手!

    “有种你就杀了老子,看看能否走出这个军帐!”感受着脖子上刺骨的寒意,田雄虽然吓得要死,却还强撑着说着硬话。

    看到如此情形,帐中其他黄得功部下将领马得功等人鼓噪了起来,纷纷拔出武器围了上来。

    引任思齐来营里的李顺看着帐中纷乱的情形,脸上露出焦急之色。

    黄得功却眉头皱起,不满的看了田雄一眼。比武输就输了,却输不起,真是丢自己的脸!

    见到帐内起了争执,守在帐外的熊二咆哮一声,双手抱住帐前旗杆,咔嚓一声把旗杆折断,双手挥舞着冲入了帐中。旗杆舞动着,把任思齐李行久和黄得功部下将领隔开。

    任思齐所带的其他亲兵也都纷纷拔出武器,和帐外的黄得功部士兵对峙了起来。

    “侯爷,难道你想把末将留在贵军不成?”任思齐面陈似水,冷冷的向黄得功问道,右手摸向腰间,握住了燧发短枪的枪柄。若是黄得功真的敢下令拿下自己,就与他拼个鱼死网破!

    帐中黄得功部下的将领也都看向黄得功,就等着他一声令下,一拥而上把任思齐等人拿下。

    黄得功冷哼一声,缓步走上前来,一挥手重重的抽打在田雄的脸上,把田雄抽的原地打了个转,鲜血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不争气的玩意,输就输了,以多欺少算什么好汉!”黄得功怒喝道,他部下的将领便纷纷放下武器后退了去。

    李顺松了一口气,也退回到原来的位置,田雄捂着腮帮子,看向黄得功后背的眼神中露出了狠毒之色。

    任思齐挥了挥手,李行久倭刀回鞘,熊二也抱着旗杆退出帐外。

    “任总兵部下可真是人才济济啊!”黄得功艳羡的看着熊二高大浑厚的背影。相比李行久高超的刀术,黄得功更喜欢力大无穷的熊二。

    要是放到战场上,熊二可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侯爷过奖了,您的部下才是人才济济,都是英雄好汉。”任思齐笑道。

    黄得功自然听出了任思齐语气中的讽刺,却笑了笑,完全不以为意。

    见识了任思齐部下的实力,黄得功收起了对任思齐的轻视之心。开始和任思齐探讨起军务来。

    根据情报,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号称六十万,已经自武昌而下,到达了九江。而其前锋水军舰队则越过了九江,向安庆逼来。

    经过商议之后,任思齐和黄得功商定,岱山军因为主要是水军,就负责对付左良玉水师,而黄得功大军则水路并发,两军一起逼向铜陵,争取把左军堵在铜陵之西。若是能一战击溃左军那是最好。

    可是左军大军二十多万,而黄得功和任思齐两军加起来才八万,想打赢哪有那么容易。

    可是黄得功深知如今的局势,南京朝廷两面受敌,西有左良玉二十万大军,北则有满清兵南下。相比左良玉军,攻向扬州的清兵更为可怕!

    ps:为了亲爱的读者加更一章。更新不力,从来也不敢求些什么。不过俺以后会努力的,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推荐订阅打赏多多益善。(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九江之变(四千字大章)

    任思齐和黄得功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左良玉已经病入膏肓、时日不久。更不知道左良玉大军之所以要离开武昌沿江而下,并不是要真的清君侧,而是因为李自成带着二十万大军离开了襄阳,向武昌逼来,而左良玉根本不敢和大顺军放对,大肆杀人洗掠之后,放火烧了武昌城,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全军顺江而下。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下李自成,这位大顺皇帝。

    崇祯十七年三月,也就是去年,李自成带领大军攻进了北京,逼得崇祯在煤山上吊。然而好景不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片石大战,顺军大败,仓皇间撤出了北京,逃回陕西。

    今年正月,清兵阿济格部和多铎部两路夹击,李自成在陕西也立不住脚,经蓝田、商州逃进河南南部,因为襄阳、荆州、承天、德安四府还在顺军的控制之下,这里还有大将白旺统率的七万大军。加上李自成从陕西撤出的十多万军队,总兵力还有二十万。

    可是李自成也知道,单凭襄阳四府不足以抵挡满清大军,不足以成大事。要想夺取天下,必须选择更好的根据地。而以南京为中心的江东之地,是天下最富足的地方,若能夺取了江东,以江东的财富人力,大顺必将再起!

    拿定了主意之后,李自成下令集结全部军队,放弃了襄阳四府,全军顺江而下攻打南京。至于拦在路上的明军,李自成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除了满人大军以外,李自成谁也不怕,纵横天下这十多年,几乎所有的明军将领都败在了李自成的手下。对阵明军,李自成有很强的心里优势。

    果不其然,见到顺军攻来,盘踞在武昌的左良玉根本不敢抵抗,还未定顺军攻到,就全军逃出武昌,临行之前下令把武昌屠戮一空,然后一把火把武昌城烧成白地,总之什么也不给顺军留下。

    现在的态势就是,清兵分两路攻明,一路是多铎率大军从潼关出发经归德南下攻打扬州。另一路则是阿济格领军尾随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之后,欲彻底消灭顺军。而李自成带领顺军则放弃了襄阳,二十万大军攻向武昌。武昌的左良玉害怕于顺军放对,则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全军顺江而下,离开了武昌。

    而黄得功和任思齐则带领大军在芜湖集结,试图堵住左良玉大军。

    对天下的形势,不管是黄得功和任思齐其实都稀里糊涂,因为古代信息不发达,千里之外的消息传来时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消息传递的速度根本没有大军行进的速度快。

    黄得功甚至是南明朝廷根本不知道左良玉大军沿江而下的真正原因。而任思齐脑中虽有前世的记忆,可也只是知道一些大事件而已,对具体的事情发展却完全不清楚。例如他知道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知道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清兵打败,最后也不知是死了,还是像传说的那样当了和尚。

    因为消息的匮乏,在黄得功和任思齐二人眼中,此时眼前的敌人就只有左良玉了。必须想法打败左良玉,或者把左军挡住。如此南京朝廷才能缓口气,才能全心力的在扬州抵挡清兵的攻打!

    就在黄得功和任思齐两军在芜湖集结之时,左良玉大军已经到达了九江。

    弘光元年四月一日,左良玉大军到达九江。

    九江古称江州、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