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10章

秀才的逆袭-第210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的多铎,兴奋的再也无法入眠。不愿呆在帐篷之中,多铎转身出了大帐。

    站在帐外往南方望去,透过重重夜幕仿佛能看到扬州那巨大的城墙。

    也许不必等到红衣大炮到来,扬州就能拿下。到时谁都能饶恕,唯有那支敢于袭击自己的明军要一个不剩的统统杀光。不,谁都不能饶过,我要让整座扬州城的百姓为死去的八旗勇士殉葬!(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各方动向

    第二天一早,多铎便传下军令全军拔营往南,逼近扬州城十里扎营。

    同时命令贝勒尼堪统率一万余蒙八旗兵疾驰往南,压向仪真,逼迫逃往仪真的明广昌伯刘良佐投降。

    另派降将李成栋为使节前往高邮方向,劝说提督李本深及总兵杨承祖降清。李成栋李本深杨承祖原本都是兴平伯高杰的部下。高杰死后,三人统率着高杰的部下。其中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高杰的儿子兴平伯世子以及夫人刑氏都在李本深军中。多铎在李成栋出发前许诺,只要李本深等肯归顺大清,各自官职统统不变,仍统率原有部队。高杰世子仍封兴平伯,当然是大清的兴平伯了。

    最后命令恭顺王孔有德带领所部四下搜集船只组建水军,伺机沿着运河而上,夺取明军控制着的扬州城外码头,在那里聚集着大量的船只。可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多铎知道那支前来袭营岱山军就掌控着大量的战船,他们势必不会容许清军沿着运河逼近扬州城。所以多铎在让怀顺王耿仲明协助孔有德的同时,又拨给了孔有德两万多投降的绿营兵。孔有德耿仲明二人出身东江皮岛,手下还有许多士兵来自登州水营,对水军并不陌生。

    清兵大军十万逼近扬州,在西北两面扎营,站在扬州城墙之上,依稀能看到十里之外的清军庞大营盘。

    另有几百人一伙的清军骑兵数股,在扬州城外纵马驰骋,呼啸往来。最嚣张的一股清军纵马直奔护城河边,对着城墙上哈哈大笑,然后在城上明军反应过来前又策马离去。城墙上的明军看的是目瞪口呆、骇然变色。

    站在城头极目望去,四下里烽火处处、硝烟四起,那是清军在烧杀抢掠。

    明末的扬州已经极度繁华,四野里人口稠密。清军骤然前来,总有四周乡村的百姓来不及逃入扬州城中。

    看到清军的嚣张模样,扬州城墙上的明军无不心惊胆战,但也有勇气可嘉者。总兵刘肇基就积极向史可法请令,带兵出城击杀清军,营救百姓。史可法一开始还有些心动,和幕僚商议后断然拒绝了刘肇基。

    刘肇基不忿,又抗不得史可法的命令,便来找任思齐商议。在营中诸将中,任思齐因为有伯爵爵位又兼手下兵马众多,已成为诸将隐隐的首领。在刘肇基看来,只要任思齐肯向史可法去说,史可法应该不会驳回他的面子。

    可是让刘肇基惊讶的是,任思齐竟然也赞同史可法的命令,这还是一天前立足未稳就悍然攻击清军大营的那个肃虏伯吗?

    “伯爷,难道咱们就任凭清军嚣张不成?”刘肇基气鼓鼓的叫道。

    “刘将军莫急,督师大人下这样的命令是有道理的。”任思齐微笑道,虽然清军营地位于西北两面,并未在他驻守的县城外扎营,因为县城之东即为运河,孔有德的水军还未成型,当然不敢来城外嚣张,可是任思齐也听说了清军的动向。

    “刘将军您想想,城外的清军都是骑兵,咱们扬州可没多少骑兵啊,派出的兵少了不够人家打的,派出的士兵多了,人家根本不肯跟你作战,你撵又撵不上,若是离城墙太远又担心会被从大营里出来的清军包围。所以这仗可打不得呀。”

    刘肇基自然知道任思齐说的道理,他其实是打着拉岱山军一起出兵、让任思齐承担擅自出兵责任的主意。

    岱山军火器犀利,只要能哪怕歼灭一伙城外游走的清军,自己就能分润几十颗首级。那可是上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而立了战功后,自己的官职说不定能升上一升。昨日岱山军领取十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让诸将着实眼红。

    可任思齐既然这样说了,刘肇基知道自己的算盘落空,便只能悻悻而回。

    任思齐不愿出兵自然有自己的考量,歼灭一支城外游弋小股清军对局势根本无益。而且清军派了好多股小股骑兵在城外驰骋,未必没打着引诱明军出城的主意。虽然不知道清军为何没有立刻进行攻城,可任思齐也知道他们必然酝酿着更大的动作。现在城外的清军才十万有余,刘良佐李本深等部明军还未投降。也许是清军打算先灭了这些扬州周围的明军部队,再回过头来全力对付扬州也说不定。

    不过清军攻城越晚,对岱山军越有利。因为现在的岱山军正在全力扩充着实力。

    在内运河的码头广场上,一杆大旗高高飘扬,旗下端坐着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文官,正是负责招募壮丁百姓的沈廷扬。沈廷扬做过弘光朝的光禄寺少卿,是正五品的文官,虽然现在不去朝廷任职,可是官身还在。

    在沈廷扬的身侧,几十名来自总兵幕府的职员在忙碌,他们都是来自参谋司、后勤司各司,被临时抽调出来协助沈廷扬。

    在偌大的广场上,聚集着数以千计的百姓,他们都是前来应募的。

    一场战争导致扬州城四门紧闭,也断了很多普通百姓的生计,特别是那些靠着码头以搬运为生的苦力。城门紧闭,再也没有货物供他们搬运,也就挣不到铜钱。可是谁家没有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不干活就没有钱吃饭。

    现在岱山军招募壮丁协助守城,许诺每日给100铜钱,这可比他们在码头上当苦力挣的钱还多一些。上城守城虽然危险,可好歹能挣到糊口的钱,而且岱山军负责招募的人说了,被选上后,除了每日100铜钱以外,还管一顿午饭,若是立下功绩还有赏银。比如杀死一名清军,赏银五十两,杀伤一人赏银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晃花很多人的眼睛,很多自恃勇力者纷纷报名,若是能砍下几个清军的首级,那么这一辈子岂不是就无忧了!

    除了招募壮丁以外,岱山军也招收识字的读书人,以补充幕府里文员的不足,现在事情太多,原来的那些职员根本忙不过来。可是给读书人的待遇可就低多了,每人每日只肯给50铜钱,这种待遇当然招不到那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的,而岱山军也没打算招他们,只是想找一些识些字,能写会算的人而已。

    人群之外,史可法幕僚阎尔梅默默的看着岱山军招聘现场热火朝天的情形。和岱山军的雷厉风行相比,史可法管辖下的文管系统的效率就要低很多,首先他们连银子都没募集足,虽然扬州库房里还有大量的钱粮,可是赏赐给任思齐十五万两之后,银子就所剩不多。而还需要给扬州城内两万多军队下发钱粮,需要个庞大的官僚队伍发薪酬,府库的那些钱粮根本不敢乱动。谁知道扬州要守多久,要是有一天钱粮发不下去,军队非乱套不可。

    可是向富商们募集钱粮又很不顺,到目前为止才募集了一万两银子,这点钱看似不少,却根本干不了什么,因为经过层层官吏的剥夺之后,能用来招募壮丁的肯定不会超过十分之一。虽然招募壮丁工作还未进行,可是从史可法幕下众人争抢这个职位的情况,阎尔梅几乎能看到结果。

    看着岱山军系统的朝气蓬勃,再想想史可法幕下的暮气沉沉,阎尔梅突然有种感觉,也许能守住扬州力挽狂澜的不是督师史可法,而是肃虏伯任思齐以及他属下的岱山军。(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章 “援军”入城

    一上午的功夫,招募了壮丁三千多,多是码头扛活的苦力。这批人吃苦耐劳,又听招呼,是扩充军队的最佳人选。像那些地痞二流子无赖货色,就是想进壮丁队伍也会被拒之门外。

    有专门的岱山军士进行核查,查手掌上手否有老茧是否干活的苦力出身,然后询问是否愿意加入岱山军,愿意从军的单独编队,一部分用来补充上一仗折损的士卒,另一部分则编入新成立的弓兵营。

    不愿从军只愿意当壮丁守城的也会进行编组,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会被每五百人编为队,每队派一个岱山军的低级军官进行统领,然后每队下又设百人小队,由岱山军老兵带领。

    按照这个进度,一天的时间应该能募集到五千多人,可是其中愿意加入军队当兵的却不到一成。明朝军户的地位极低,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深入人心。扬州又是富裕之地,只要肯卖力气怎么都会混口吃的,没有多少人愿意上阵厮杀。能应募壮丁上城守城已是很多人的极限,不是为了混口吃的谁愿意厮杀搏命。

    阎尔梅回去之后,向史可法报告了岱山军征募壮丁的举动,建议立刻像岱山军那样进行募集百姓。至于粮饷,可以用督师的名义向那些富商施压,量他们也不敢违拗史可法的命令。

    听了阎尔梅的建议,史可法犹豫很久,可就在下午时,一支军队突然自南方而来,带来了广昌伯刘良佐已经投降满清的消息。

    史可法闻听大惊,急忙赶到南城观看究竟。这支从南面来的军队有三四千人,由甘陕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统领,本来已随广昌伯刘良佐逃到真仪。

    害怕城门有失,史可法没有下令打开城门,而是派人用吊篮把李栖凤和高岐凤吊上城头。

    “督师大人,广昌伯,广昌伯他降清了!”李栖凤跪在地上向着史可法磕头,痛哭流涕的叫道。

    “你为何不和广昌伯一起降清?”史可法还未说话,闻询赶来的任思齐冷冷的问道。

    任思齐虽然没有听说过李栖凤其人,可是他这次回来的太过巧合。清军大兵压境,刘良佐数万人不战而降,李栖凤带着数千人竟然能顺利逃入扬州,这事怎么看都有些蹊跷。

    况且要是李栖凤真的忠心的话,为何不早点到扬州,偏偏在清兵合围之时回到扬州?出于慎重的心理,任思齐本能的怀疑起李栖凤的动机来了。

    “这位是?”李栖凤止住悲声,看向了任思齐。

    “在下肃虏伯宁波总兵任思齐。”任思齐淡淡道。

    “原来是肃虏伯爷,久仰久仰。”李栖凤一副肃然起敬的模样向任思齐行礼。

    “伯爷您带领三千勇士夜袭满军大营,斩获数千得胜归来,真乃我大明第一勇士!”监军副使高歧凤也在一旁恭维道。

    任思齐冷笑了一声,并未接话。

    “督师,我对朝廷可是忠心耿耿啊,我是甘陕总兵,和那广昌伯,呸,和他刘贼并非一路。得知刘贼良左投降的消息之后,我立刻率军北上,要是稍晚一步的话,就会被刘贼截住。现在刘贼就在我身后十里,恳请督师立刻下令打开城门,放我属下将士入城!”

    李栖凤一副悲怅的样子,立刻博得了史可法的好感,在大明危难之际,难道有这样忠勇之人肯为国效力。在四方军队纷纷投降之际,有这么一支军队还肯跟着自己,说明自己这督师做的还不算十分失败!

    至于任思齐的想法,史可法根本不以为然。要是李栖凤是奸邪之徒,完全可以直接投降清军,没必要进入扬州危城!而且史可法心里隐隐对任思齐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