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41章

秀才的逆袭-第241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銮果断的答应了投降。

    六月十二日,清兵进军塘西,直逼杭州城下。弘光帝再也坐不住了,重施旧计,试图逃到郑鸿魁的船上,再逃向福州。

    马銮护卫着弘光出城,却没有往海边而去,而是直奔清军大营。弘光知道大事不好,哀求马銮不果,下了马车再不肯前行。马銮命令属下拖起弘光,可是慑于皇帝威严,他属下的士兵均不敢对弘光无礼。没办法,马銮和陈洪范二人一人抬着弘光的头部一人抬着弘光的双腿,硬生生的把弘光从马车上拖开。然后又马銮背负着弘光前往清营。

    弘光哀求不果,狠狠的咬在马銮后颈上,直咬下一块肉来,鲜血从马銮脖子上不断流下,湿透了整个后背。

    弘光被俘,方国安自知大势已去,率领属下军队退过了钱塘江。马士英虽然是个奸臣,却比儿子有骨气的多,也跟着退到了江东。

    六月十四日,清军不费灰之力占领了杭州。博洛趁势派出使者招降浙东各府和避居在这一地区的明藩王。

    避居在江浙一带的明朝藩王有潞王朱长淓,居萧山的周王,居会籍的惠王,住在钱塘的崇王,以及居住在临海的鲁王。

    除了鲁王以路远,辞疾不至以外,其他各王都赶到了杭州,然后被博洛协同弘光一起送到了南京,后来随着多铎的撤军被押送回北京。

    杭州陷落,弘光被俘,标志着南明朝廷彻底被灭,整个中华大地彻底沦陷。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监国

    整个六月,不时有明军士兵越过长江,逃到崇明岛,带来了各地纷纷投降的消息。

    满清的兵力不足以占领江东庞大的地区,清军的主力也只是沿着京杭运河进兵。多铎往各地派出了招降使者,苏州常州松江各府县先后投降。

    江南百姓们已经默认了改朝换代的事实,并没有反清的意愿。“东南诸邑,一时帖然,犹若不知有鼎革之事者”。常熟、太仓、松江、吴淞等地的残余明军或是投降,或是逃入崇明岛。

    在博洛攻陷杭州,俘虏了弘光帝之后,浙江各府绍兴宁波也都纷纷降清,偌大的江南好像就剩下崇明岛一隅还打着大明的旗帜,这让岛上有识之士无不心情深重。

    每日都有零星的明军士兵逃入崇明,然后陆续有一些明朝高官也乘舟来到了崇明。

    淮安巡抚田仰和总兵张朋翼等人原来随着刘泽清逃到了大海,本打算乘船逃往南方,遇到飓风被迫回返。停驻在黄河口外庙湾海口。

    和对前途绝望萌生了降清念头的刘泽清不同,田仰与刘泽清部将张士仪、张鹏翼、王朝先等人都不愿投降,他们带着水陆军数千、船只千余艘向南驶去。因田仰、张鹏翼等人素与崇明乡绅沈廷扬交善,他们便来到崇明岛上岸。

    另外撤退到崇明的还有下江道荆本彻,监军道王臣缙等。

    对这些来到崇明的官员,任思齐热情款待,不过这些人原来都是朝廷高官,却是不好安排,只能先闲置起来。

    可是田仰等人却不甘寂寞,竟然生出拥立义阳王的主意。

    义阳王朱朝埔是避居崇明的藩王,岱山军占据崇明之后对他也不甚在意,北方沦陷之后,数以十计的明朝藩王逃到南方,对这些蛀虫一般的东西任思齐也不愿多做理睬。

    可是如今,不理睬却是不行了。

    “都督,天子蒙尘,京都沦陷,天下板荡之际,正需要拥立一位宗室来凝聚人心啊。”沈廷扬亲自前来劝说任思齐。

    说到这里,提一下岱山军众文武对任思齐的称呼,被封为肃虏伯时,大家都称他为伯爷,后来升为肃虏侯时又称呼他为侯爷,现在任思齐刚被弘光封为越国公,任思齐拒绝了大家称呼他为公爷。才二十来岁,被人爷爷的称呼让任思齐颇不舒服。于是强制让所有人称呼他都督。越国公,左都督,太子太保,这是任思齐的爵位、官职、荣衔。任思齐觉得被称为都督,比什么公爷太保要舒服的多。

    “彦直兄怎么看?”听了沈廷扬的话后,任思齐闭目沉思了一会儿,问一边的李彦直道。

    “回都督,属下以为沈知府所言甚是。”李彦直两眼发光,声音中充满了颤抖,“现在天子蒙尘,天下无主,若是咱们拥立义阳王为监国,必然能够号召天下忠义之士,获得极大名望。如此大义在手,都督您可效仿昔日曹孟德拥立献帝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咳咳,”见李彦直越说越不像话,沈廷扬忍不住咳嗽了起来,“李司长是把都督比做曹操吗?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也说的出口!”

    “彦直兄慎言!”任思齐也慌忙呵斥道。李彦直翻了翻眼睛,本待反驳沈廷扬,听了任思齐的话只得闭嘴。

    拥立一位宗室为监国吗,这样虽然会获得较大的声望,使得许多心向大明之人归附,可是也意味着在自己头上多了一个顶头上司,哪怕他只是一个傀儡,将来可能也会多出许多变数。任思齐也明白田仰张朋翼等人的心思,拥立义阳王是假,瓜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真。

    若是真的拥立了义阳王为监国,那么势必要建立朝廷,内阁六部一个也不能少,田仰等人自然人人都能在朝中担任一个官职,而自己呢,虽然自己也会分得最大的那块蛋糕,甚至会被封赏王爵也有可能,但是也多出了无数个掣肘。对明朝官员的尿性,任思齐所知甚深,除了内讧之外他们根本做不了什么。

    现在崇明岛上军制官制自成一体,一切都将步入正轨,又何必何须其他人插手!

    “沈知府和彦直兄说的都对,可是你们想没想过,现在崇明初创,一切尚未步入正规。若是贸然拥立义阳王监国,势必会引起满清的注意。到时大兵压境该如何?”任思齐想了想,问道。

    “都督说的有道理,彦直欠考虑了。”李彦直想了想,知道任思齐说的很对。对现在的崇明来说,最关键的是把新募的这批士兵训练出来,若是能训练出五万精兵,则可以出兵攻略松江苏州等地,割据江东,到时拥立宗室也好,自立也罢,都从容的多。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还是都督您高瞻远瞩啊!”李彦直由衷的赞叹。

    沈廷扬又忍不住使劲瞪了李彦直一眼,这夸得什么屁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当年朱升劝诫太祖朱元璋之语,你李彦直还想劝都督当皇帝不成?

    “那该如何对田巡抚他们说?”田仰和沈廷扬是老交情了,想通过沈廷扬劝说任思齐同意义阳王监国,一开始沈廷扬也很激动,现在听任思齐这么一说,也觉得时机确实不成熟。

    “听闻唐王朱聿键已在黄宗周郑鸿魁等人保护下乘船前往福建,唐王肯定会被拥立为监国甚至登基,你可告知田仰等人,可立刻赶往福建辅助唐王。”任思齐道。

    “都督怎么知道唐王会监国!”沈廷扬大惊,若是唐王监国,自己等人在拥立义阳王的话,那岂不是成了两日并立的局面。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那时不等清兵讨伐,明军内部就会先发生内讧。就血缘法统来说,唐王监国比义阳王更加名正言顺。

    任思齐微笑着摇头不语,他不仅知道唐王朱聿键会很快登基成为隆武帝,还知道几乎同一时间鲁王也会在浙东监国,然后唐鲁之间将会发生内讧,南明文武间为正统厮杀,根本没工夫抗清。而清军大兵一到,一切都将灰飞烟灭!(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无题

    既然任思齐反对拥立义阳王监国,田仰等人再上串下跳也终归无用。在崇明岛上,数万军队二十万百姓都只认任思齐,田仰等人随行只有数千军队,而且一应补给都要仰仗崇明岛。

    无奈之下,田仰和张朋翼等人乘船离开了崇明,往浙江方向而去。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下江道荆本彻和监军道王臣缙。征求二人意见之后,任思齐任命荆本彻为崇明同知,王臣缙为崇明通判,协助沈廷扬管理崇明民政。

    与此同时,任思齐在崇明新城设立都督府,由原来的肃虏侯幕府改建而成。

    都督府下设立参谋、后勤、装备、镇抚,敌情,统战,职方七司。

    参谋司主掌作战、训练、筹划等军务。后勤司主掌营房、辎重运送、物质采买、粮饷财物等。装备司主掌全军武器制作,购买,保管,分配等等。而镇抚司则主掌全军军纪,负责对违纪官兵惩罚,负责战场上战功登记核实。敌情司负责派遣细作收集情报探查各地敌情。

    参谋司司长还是李彦直,后勤司司长曹长江,敌情司司长安东尼,镇抚司司长宋立本,装备司长则由刚加入岱山军的陈于阶担任,原司长门罗调任新兵营担任炮兵教官。任命一个异族担任高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不满,任思齐不得不把门罗拿了下来,不过门罗的待遇品级一切未变。

    统战司乃是新立,由新加入的阎尔梅担任司长,划拨李栓子数百名宣传队员入统战司。统战司的职责就是宣传满清暴行,宣传民族大义,联络各地开明绅士百姓,广交朋友,组建抗清统一战线。

    江浙各地,虽然上层官府乡绅都选择了投降满清,可是低下对满清不满心向大明的人还有很多。虽然明面上满清占据了整个江南,可是私底下暗潮汹涌,只待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出抗清浪潮。任思齐知道,这个时机为时不远,但等剃发令一出,江南各地就会风起涌云,那时就是统战司用武之时。

    职方司也是新立,司长由任思齐兼任,主管军队人事,军官任免升降,对军队各级军官建立档案进行管理。

    每一个司下面又设立数堂,堂设主事,堂下设科,构成了庞大细致的系统。

    整个都督府所属官员文吏人数多达数百,人数虽多却绝无冗余。

    都督府设立之后,立刻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各级官员各司其责,崇明岛军政一切步入正规。

    全心投入崇明岛建设发展的同时,任思齐也没忘了岱山。他任命任峻为岱山知县,掌管岱山民政,任命陈忠为县丞,主管商业贸易。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又是到了去日本海贸之时。司马南和陈忠奉命来到了崇明岛,拜见任思齐。现在岱山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任思齐官职越来越高,司马南不敢再像往常那样称呼任思齐为秀才,站在任思齐面前毕恭毕敬。

    “今年的海贸的货物准备的怎么样?”任思齐翻看着手中的帐册问道。

    “回都督,今年陆上局势太过混乱,咱们收购的货物没有以前多,到现在为止,咱们收购的生丝仅有一千五百担,另外绸缎一万匹,茶叶五百担,其他货物若干,能装满三条海船。”陈忠恭敬的道。

    今年的货物肯定比不上去年多,因为去年抢劫了江浙士绅们三十艘海船啊,对这个任思齐是有心理预期的。

    “上面局势虽乱,应该对下层百姓没什么影响吧,他们该养蚕养蚕,该纺织绸缎纺织。他们生产出来的生丝绸缎棉布肯定要卖掉吧。难道那些士绅没忘了去年的教训,今年还想越过咱们不成?”任思齐皱眉道。

    “他们哪里敢啊!”陈忠一哑,“今年有好些士绅托夫人的父亲张敬贤向咱们传话,说愿意以两千两银子每条船的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