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48章

秀才的逆袭-第248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愿再搭理这个废物,洪恩炳抄起长柄关刀,快步向着城墙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招呼手下的士兵集合。

    城外来了一支军队早就使得全城大惊,可是城内的军户们大多去了城外的田里劳作,此刻仍在城内的只有二百多士兵。不过其中大半都是洪恩炳的亲兵,战力倒是不俗。不过亲兵们也都匆匆从房屋里出来,一个个的衣衫不整。六月的天气,又是刚过正午之时,烈日当空,除了辛苦耕作的农户军户,谁愿意没事在外面瞎晃,当然是呆在屋里纳凉了。

    看着聚在身边的一百多个亲兵,洪恩炳的心稍稍放下。城池本就不大,连同城墙上守军,二百多人守的过来。

    跑到城头上时,洪恩炳惊讶的发现城外的明军已经顺着船只搭成的浮桥越过了护城河,刚一伸头往外看,一个弹丸尖啸着从他耳边飞过,慌忙缩回头来。

    “总兵大人,明军好像在砍吊桥的绳索。”一个亲兵向他报告。洪恩炳扭头四下看去,聚在城头的士兵二百多人,其中弓箭手只有十余名,根本无法压制城下的明军火枪手。

    虽然说攻城战中守城的一方占有极大的优势,但那也要双方实力相差不太多。而现在城外的明军有五千余人,城内的守军才两百多人这城如何守得住?

    要是外出干活的军户士兵们在城中就好了,一千多人足以守住这座城堡,而现在恐怕只有尽快逃走了!

    只是瞬间的功夫,洪恩炳判断出来了危险的局势,立刻带着手下百余名亲兵往东门方向冲去。他要趁着明军攻打西门时,从东门逃将出去。

    既然主将要逃走,城头其他的守军顿时也做鸟兽散,少部分人跟着洪恩炳往外冲,大部分却各自逃回自己家中。亲兵们受到洪恩炳的供养自当为他效力,自己这普通的军户跟着搀和什么,祖辈都居住在这堡中,又能逃向哪里?

    匆忙回到守备府,牵出马厩里的战马,对妻妾的哭喊充耳不闻,带着两个儿子上了战马往外冲去。城中战马有二十余匹,部分亲兵跨上战马,跟在了洪恩炳的身后。

    就在洪恩炳还未逃到东门时,“轰轰”的炮声响起,西城门被轰了个稀碎。

    命令东城城头守军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催动着战马就要往外冲,然而还未等洪恩炳催马跨上吊桥,惊愕的看到对面的护城河外突然出现千余名明军士兵,百十名火枪手排在最前,枪上的火绳已经点燃。

    “砰砰砰。。。”连续的响声传来,洪恩炳就觉得胸口一痛,一头栽下了战马。

    一轮火枪射击,射杀了带头的汉奸洪恩炳,吓得他的亲兵们纷纷退回了城中。东门外的明军趁势冲进城中,主将既死,众亲兵也不愿再抵抗,纷纷缴械投降。

    没有费多大波折,马应魁就攻下了城堡,手下无一伤亡,仅仅一个爬上吊桥砍绳索的士兵脚崴伤。

    入城之后,马应魁下令,把凡是剃了头留辫子的守军统统处死。既然他们选择了剃头,就是打算投降异族做汉奸,不杀不足以震慑后来者。

    洪恩炳的亲兵全部剃了头,就是普通的军户士兵也剃了大半,马良感觉杀戮太多,劝说马应魁只杀了洪恩炳的两个儿子和一百多亲兵。剩下的百余名普通军兵侥幸逃过了性命。

    马应魁把洪恩炳的家眷从守备府中统统赶出,对这些妇孺倒用不着斩尽杀绝。然后以守备府为镇将行辕,这里是第四镇以后的办公地点。

    整个城中居住了五百多户百姓,总人口加起来有三千余人,都是军户以及他们的家属,另外还有大批的军户居住在城堡外面。

    经过商议之后,马应魁下令把城内所有军户和他们的家人都驱逐出城,拿出一批缴获自守备府的银子作为他们的安家费用,每户发下来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有了这笔银子,他们可以在城外重新建造房屋。从洪恩炳的家中查抄出来一万余两银子,足够付给军户们的安家费用。

    而对这些军户们来说,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得以保留,家中的财产也没有损失,还有十两的安家费,只是从城中搬到了城外居住,倒也没有什么不满的。

    胡家港城堡占地一里见方,内部有校场,有仓库马厩,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能容纳五百余户军户居住,挤一挤的话自然也能安置第四镇的五千士兵。不过第四镇士兵可不会全部都驻扎在城堡之中,其中一半要由马良带领前往淀山湖。

    金山卫、淀山湖、吴淞城是崇明控制松江府的三个支点,至于繁华的县城府城,以崇明的兵力现在无力攻占,因为满清绝对不会允许松江府被崇明占据,即使占了府城也绝对守不住,弄不好就是第二个扬州。

    攻下胡家港城堡的第二日,金山卫参将侯承祖前来祝贺,顺便邀请崇明军一同增援松江府城。当得知一半的崇明军会留在胡家港城堡时,侯承祖长大了嘴巴半天都无法合拢。

    马应魁耐心的向侯承祖解释,之所以崇明军暂时留在胡家港,为的是给前往府城的大军留下一条后路,方便崇明自海上进行支援。

    见崇明军不愿把城堡归还金山卫,侯承祖只能无奈的回了金山卫。他之所以前来讨要这小小的城堡,因为隶属于城堡的还有一千余军户,以及属于他们的上万亩田地,这可是一笔庞大的财富。见了崇明军的威势,侯承祖知道这笔财富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对于隶属于胡家港城堡的军户,马应魁和马良商议过决定,所有的军户统统改作民户,以后不需要再服兵役,他们耕种的田地则统统分给他们,以后只需要每年向城堡缴纳赋税即可。

    明朝军户的地位非常低,能由军户改为民户,让这些人欣喜若狂。

    在城堡中修正了两日之后,马良带着任保全何彬两营连同水军士兵共两千五百余人,乘坐一百多艘战船沿着漕泾河北上,往松江府方向而去,并且邀请金山卫参将侯承祖一同增援松江。既然一开始对侯承祖说是来支援松江举义,自然要做做样子,不过在马良和马应魁看来,松江城中的士绅们肯定不会欢迎崇明军的进驻,以士绅们争权夺势的秉性,他们肯定害怕一旦崇明军入城,意味着越国公的触角伸到了松江。让他们听从任思齐的指挥,这是那些自负的士绅们所不能容忍的。

    侯承祖带着一千余人前来汇合,两军在漕泾镇汇合,一起北上。漕泾河是早年间开挖的运送漕粮的运河,往北直通黄浦江。

    闰六月十八日,两军到达了松江府城,军队在城外驻扎,马良和侯承祖二人入城拜见松江最高官员,前两广总督沈犹龙。

    果然没有出乎事先的预料,沈犹龙和李待问等人对崇明军和金山卫士兵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但是并没有允许两军进入城内,而是以金山卫为东南重塞的原因,让侯承祖带兵回防金山卫。对于马良的崇明军,以苏州义民请求支援的名义,让马良带队赶往苏州,支援义民们夺取苏州的战争。

    据马良了解,本在松江府内的军队还有吴淞副总兵吴志葵和镇南伯黄蜚所部,然而二人均以增援苏州的名义,被松江城内的文臣打发了出去。

    也许在这些文臣看来,松江本地的士兵更加可信,而跋扈的武将不能给他们安全感。

    马良和侯承祖在松江城外分开,带着所部乘船沿着泖河向淀山湖而去。两日后到达淀山湖,驻扎在湖边朱家角。

    淀山湖位于松江府、嘉定府、苏州府三府交界,占地方圆数十里,附近湖荡河流相连,水网密布,是游击战的最佳地。

    马良所部游击军驻扎进圆津禅院,这座寺庙规模极大,有房舍五千多间,最适合军队驻扎。

    闻听一支军队到来,淀山湖附近的士绅们无比惊慌,派出代表前来犒军,送来了数百石的稻米以及大量的美酒鱼羊,来询问崇明军的来意。

    “我们是越国公部下的军队,特来保护青浦县的百姓,免受残忍的清军屠戮。”马良按照同盟会的说辞堪堪而谈,士绅们的代表将信将疑的离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这支崇明军就在淀山湖驻扎了下来,和其他明军不同,这支崇明军军纪严明,基本上没有骚扰百姓的事情发生,并且士兵们还乐于帮助附近的乡民,很快获得了附近百姓的好感,当军队操练时,竟然有许多好奇的孩童去观看练兵。

    在操练军队之余,马良派出同盟会的宣传人员四处拜访各地士绅,了解当地详情。淀山湖位于松江府西,土地富饶,是真正的鱼米之乡,马良来时携带了三万多两的银子,他拿出银子大量收购稻米和其他特产,然后用船运回崇明。崇明岛的粮食储备仅够数月之用,以崇明的土地不足以供养二十万人口,需要源源不断的采购才行。

    按照任思齐的命令,只要清军不来进攻,马良所部就扎根在淀山湖,组建游击区,一边练兵一边打击投降满清的劣绅,收缴他们的家产充作军用,然后借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以战养战,以战练兵,等这两千五百人练好之后,再进行扩军,壮大势力。

    而在胡家港城堡,马应魁做的是和马良同样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打太仓

    ps:卡文中,到现在才码出一章,有些晚了,见谅,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任兴凡的第二镇船队是在闰六月十一日清晨到达浏河口,沿着浏河往西,经过太仓、昆山、苏州直达太湖,太湖将是游击军的一个终点。浩浩太湖,方圆数百里,是最佳的游击地点。

    船队从长江进入浏河之后,第一站就是刘家港,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码头。当年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他的无敌舰队就是以刘家港作为母港,往来于大明和西洋之间。

    曾经的刘家港“官第甲于东南,税家漕户,番商贾客,辐凑而云集;粮艘商舶,高墙大桅,集如林木;琳宫梵宇,朱门大宅,不可胜记,四方谓之天下第一码头。”

    自从明朝中页倭寇之乱以来,朝廷执行了严格的禁海令,再无官方组织的航海之旅,刘家港,这个天下第一码头也渐渐的没落了下来。

    到了明末,由于朝廷禁海,刘家港口亦逐渐萎缩。“天下第一码头”海运千艘、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已不复见,现在的刘家港只是一个普通的村镇。

    在刘家港设立有一个千户所,可是随着港口的没落,千户所也不受重视,军户们已和普通的农夫无异。当第二镇两百余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经过时,除了早晨在河边洗衣服的村妇惊慌的抱着盆子逃走之外,再没有人前来过问。

    永乐年间的浏河,水面宽阔达两三里,能行驶五千料以上大海船,可是到了明末时,水面的宽度只仍然有两里左右,虽然船队中有十几艘三桅海船,但是仍能在河中行驶。

    船队行驶在浏河之中,两百余艘拉出了足有三里多的长度,浏河上往来行驶的船只纷纷靠向岸边躲避。船上的船夫和两岸的百姓惊慌的看着这支打着明军旗号的船队。

    所有船只在任兴凡的命令下一路西行,好不停留。

    根据出发前任思齐的安排,第二镇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攻略太仓州!

    在明清苏州的官场上,素有“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