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63章

秀才的逆袭-第263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兴凡遵从任思齐的指示只在太湖发展,骚扰附近太湖周边各县,没有试图攻打苏州这样的重镇或截断大运河这条动脉,所以游击军声势虽大,也只是限于太湖中,并没有引起满清的足够重视。

第四百五十二章 缴获

    此刻在太湖中有两大势力,一个是任兴凡的游击军,另一个就是吴日生的义军,除此之外其他的水匪湖盗先后被游击军或剿灭或收复。

    刘良佐船队刚进入太湖,立刻就引起了太湖中人的注意,消息很快送到任兴凡跟前。任兴凡定下计策,派遣数股归附自己的水盗前去投奔刘良佐。

    太湖方圆八百里,波涛起伏、辽阔非常,远非运河所能比。要想安然穿越太湖,没有熟悉太湖水性的人引导根本不行。所以水盗们来投让刘良佐大喜过望,着意安抚了他们,赏赐银两,对水盗的首领许以参将副将的官职,便在水盗们的引领下往太湖进发。

    因为害怕苏州的清兵,刘良佐下令船队载着劫掠的物质沿着太湖西岸向南行驶。百户李金献策有功,被刘良佐提把为千总,负责统率八百骑兵在沿着湖岸行军,刘良佐还没有昏聩到用船只装载战马。可是毕竟年龄有些大了,长时间的行军使得他很是疲累,便在李金的劝说下乘坐舒适的船只在湖中行军。

    两万多人水陆并进,数日后,到达湖州长兴湖面,此处已经是浙江的地面,突然从芦苇丛中划出数以百计的小船,每艘船上都满载着明军,呐喊着杀将过来。刘良佐大惊,慌忙下令船只靠岸,谁知道脚下的船只突然漏了,大量的湖水涌入船舱,坐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湖中沉去。这时刘良佐才意识到那伙投奔自己的人不是水盗,而是敌人派来的细作。

    刘良佐的属下大多数是北方人,根本不熟悉水性,至于他新携裹的两万人虽然都熟悉水性,可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百姓,看到大批敌人来袭,都吓蒙了,一个个的只顾跳入湖水逃跑,又哪里敢抵抗。

    刘良佐自己倒是会水,他在水中扑腾着向岸上游去,只要能游上岸回到和自己的骑兵汇合,就将是龙回大海、倦鸟入林。

    怎么回事?刘良佐便游着便往岸上望去,震惊的发现岸上的骑兵正奔驰着往远处去了。

    “快回来,我还在这里啊!”刘良佐大声的喊叫着,可是他的心腹他的班底,就那样的弃他而去,不管不顾的离开了。

    。。。。。。

    任兴凡坐在一艘大船之上,指挥着对刘良佐军队的围剿。在派出的细作的协助下,轻而易举的弄沉了刘良佐主力手下乘坐的大船,刘良佐连通一千手下都沉入湖中下了饺子,所抢劫的数十万银两大量的物质统统归了游击军。

    “将军,逮住刘良佐了。”一个浑身**的手下爬上了甲板,向任思齐报告着好消息。随着他的话语,淹晕过去了的刘良佐被几个士兵弄上了甲板。

    。。。。。。

    刘良佐大败,狼狈逃到常州的消息很快由常州知府宗送到了南京,此时的南京已经被清廷改为了江宁。

    听到这个消息,豫亲王多铎气得摔碎了手中的青花茶盏。倒不是多铎沉不住气,而是此刻的他归心似箭。早在六月底,朝廷下令撤兵的旨意已经传到了江宁,内院大学士洪承畴被授予“招抚江南各省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俗称江南总督,和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一起正在赶往江宁的路上。

    江南的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八旗勇士根本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都盼望着早日回到北方避暑。西路军的阿济格上个月就奉旨返回了北方,这让多铎简直心急如焚。

    可是江南各地因剃发引起的叛乱还未彻底平定,即使多铎再着急,也无法带兵北归。这才是多铎听闻刘良佐败绩如此愤怒的原因。不过此时刘良佐叛逃的消息还未传来,若是听到刘良佐又背叛了大清,估计多铎会气得更厉害。

    其实七月份的形势比上个月已经好了很多。在贝勒博洛、固山额真李率泰等人的倾力围剿下,松江苏州嘉定等地的叛乱已经平定,眼下江南各地就剩下了江阴这一个钉子。

    李率泰已经率军赶往江阴,贝勒博洛也正从松江赶往江阴平叛。

    李率泰和博洛两路大军加起来有八万余人,其中八旗兵就有近两万。可这还不够,多铎决定亲自带兵从江宁出发,赶往江阴平叛,他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平定江阴的叛乱,杀光江阴所有的百姓,以为后来者戒!

    七月十日,多铎只留下少量军队守城,带着一万八旗三万绿营出了江宁,沿着长江水路并进,往江阴进发。七月十二日行经镇江,命令京口总兵马得功率领所部随行,他属下的兵力达到五万余人,船队在江中迤逦数十里。

    在镇江时,多铎听闻刘良佐叛逃常州失守,不禁大惊,要知道常州可是府城,又卡在京杭运河要道之上,其地位远非江阴这座江边小城可比。多铎再顾不得江阴下令全军在镇江进入运河,沿着运河水陆并进往常州开去。

    刘肇基坐镇常州城中,敌情司的细作不断把消息送到常州。七月十日的时候,他已经得到李率泰数万大军快到无锡的消息,无锡到常州只有一百多里,刘肇基再不敢怠慢,下令停止物质的收缴,全军撤出常州。

    这十多日来,刘肇基在常州收缴了大批的物质,运送银两粮食的船队铺满了从常州到江阴的河道,再从江阴进入长江运到靖江,由靖江运回崇明。

    在从崇明出发之前,任思齐已经反复告诫,他的第三镇出兵的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以靖江岛为根基,援助江阴义军同时,依靠错综复杂的河流袭掠各方,为崇明收集粮饷物质。崇明是一座江中孤岛资源短缺,如若没有外部的输血,崇明的二十多万军民根本无法生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集钱粮物质远比援助江阴更为重要。

    而刘肇基也没有辜负任思齐期望,在常州各地,他派出军队攻占了宜兴武进属县,从县府库房里缴获了银两五万两,粮食十万担。在这十多日里,又查抄了投降满清的官绅的家,缴获银两加起来有二十万之多,粮食物质不计其数。

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

    崇明

    任思齐带着沈廷扬、李彦直、陈子龙等人站在码头,为即将出发的茅十八船队送行。

    李率泰率领数千八旗三万绿营已经到了江阴,正在日夜不停地围攻江阴城。而据敌情司哨探报告,在东面,满清贝勒博洛也带着一万余八旗四万绿营离开了松江,正赶往江;西面,满清豫亲王多铎亲自统率六万大军自南京出发,已经到了常州,常州的刘肇基早已带队退回了靖江。

    满清三路大军近二十万以泰山压顶之势压向江阴,江阴的形势岌岌可危,随时都有陷落的危险,必须得立刻派兵援救、并伺机撤出江阴的军民了。就在前不久,任思齐多次派人赶往江阴,劝说阎应元、陈明遇,早日从江阴撤退,可是都为二人拒绝。

    现在江阴的局势如此危险,虽然不明白阎陈二人为何如此坚持,任思齐也不得不派出最为强大的舰队前去救援,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江阴像历史那样陷落,他不能允许江阴八十一日再次发生。独立抗清八十一日,十万军民死的仅剩下五十三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殇,江阴陷落之后,江南之地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百姓举义,富饶的江南成为了满清的后院粮仓,这里的钱粮供养着几十万满清军队,使得他们吃饱了有力气去镇压其他各地的残明势力。所以任思齐必须要近可能的救出江阴的军民,他们是反抗暴清的火种!

    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强大舰队停在码头外的江面上,桅杆林立、船帆遮天蔽日。

    为了这次的救援,任思齐可谓倾尽全力,主力船只如“公主号”、“飞鱼号”悉数派出,船队中的三桅帆船就有三十艘之多,除了茅十八统率的主力水军以外,新成立的步兵四镇就派出两镇同行,骁将杨鼎、陈名扬被悉数派出,派出的军队有两万之多,占了现在崇明岛上军队的一半。

    任思齐等人知道,凭借崇明如今的军力,根本不足以和二十万满清军队抗衡,哪怕是有江阴城为凭。所以此次出兵以水兵为主,目的是牢牢控制住江阴城外的长江江面,从江上支援江阴并伺机撤回江阴百姓。

    茅十八被任命为全军的统帅,统领水步两军,负责援救江阴事宜。统战司主事阎尔梅作为监军随军前往,主要负责和江阴城内的联络,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说服阎应元陈明遇二人同意从江阴撤出。

    “都督,属下去了!”茅十八身穿全副盔甲,对着任思齐抱拳行礼,如此严肃的场合他不再称任思齐秀才了。

    “十八兄千万小心,我等着兄长凯旋的消息。”任思齐微笑着和茅十八话别,该交代的早已交代清楚,此时没必要赘言。

    茅十八“唰”的一声,对着众人行了个军礼,转身向着“公主号”战船而去,十几名亲卫手按刀剑紧紧跟在他的身后。

    “呜呜呜 。。。。。。 ”悠扬的海螺声响起,江面上所有战船扬帆,逆流往长江上游行去。

    “我真应该亲自带兵前去啊!”看着远去的帆影,任思齐喃喃自语。这么大的战役不亲自领兵前去,让任思齐心里很是忐忑。

    “都督您是崇明的最高长官,咱崇明几十万军民可都指着您呢,哪能实施亲力亲为。”李彦直在一边安慰道。

    李彦直说得对,崇明的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有无数的事情需要自己决断,哪能事事亲力亲为,再说也应该培养手下独当一面了。任思齐点点头,笑着对在场众人发出邀请:“我刚得到半斤极品龙井,诸位可愿去府中和我一起品尝?”

    “属下衙门中诸事繁杂,恐怕不能叨扰都督了。”沈廷扬笑着拒绝道,身为崇明知府,崇明岛内所有的民事都需要他处理,每日里忙的脚不沾地,哪里有时间去都督府品茶?

    沈廷扬不去,他属下的崇明县令沙福长沙县令刘万春等文官也不好意思前往。

    “属下倒是有闲暇。”诸文武中只有陈子龙答应前去品茶,陈子龙身为参军负责调派崇明军粮饷辎重后勤事宜,现在船队已经出征,他终于松闲了下来。

    李彦直身为参谋司司长,就在都督府办公,自然一同前往。

    几人从码头回到城中都督府,在花厅中坐下。侍女天草枫端出茶具,开始为众人沏茶。

    天草枫已经十五岁了,身条已经长成,脸蛋像陶瓷一样洁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年龄不大已然仪态万千,她跪坐在茶几之后素色绸衣紧紧勒在臀腰上显露出优美的曲线。

    皓腕如雪,指如削葱根,动作轻盈、赏心悦目,置茶、洗茶,冲泡,天草枫泡茶的动作妙曼如舞蹈一半,看在众人眼中实乃绝佳享受。

    燕子三抄水分茶完毕,天草枫纤手端起茶盏一一奉到众人面前。

    陈子龙一手端着茶盏,一手捻起盏盖,闭着眼睛深深的嗅了一口茶香。

    “一杯入口宿醒解,

    耳畔飒飒来松风;

    即此便是清凉国,

    谁同饮者陇西公。

    不愧是极品龙井好茶啊。”

    陈子龙随口吟道,尽展名士风流。

    李彦直只是一个秀才,却没有陈子龙这样的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