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80章

秀才的逆袭-第280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据了苏州之后,任兴凡分兵夺取昆山各县,与马良在嘉定会师,联兵一处开始攻打常州府。

    常州的绿营兵大部分都被洪承畴的命令招去,去增援南京去了,明军的攻势如同沸汤融雪,所过之处根本遇到多少抵抗。二月十五日,任兴凡和马良联军打下了常州府,生擒满清知府宗景,未等大军进发,常州各县纷纷杀掉清军委派的官吏,献城而降。苏松常三府彻底光复,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治下。

    李率泰带领三千八旗骑兵沿着运河而上,在丹阳遇到了正在攻打阎应元的马得功等绿营兵。马得功弃镇江而逃之后,又担心会被清廷处罚,便带军在镇江一带流连,观望着形式。其时若是他连夜赶往南京的话,肯定能即使增援洪承畴,可是马得功被崇明军惊天动地的火炮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和明军对阵。

    当常州各地的绿营兵纷纷奉命增援南京时,却被驻守在丹阳的阎应元卡在了运河上。马得功便带兵与他们汇合,借机把指挥权抓在自己手中,其手下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多人。丹阳位于运河要道,若不打下来,就无法通过运河运送后勤,丢弃丹阳不顾的话,又害怕被阎应元尾随攻击。所以马得功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这时南京陷落的消息还未传来,马得功早已被八旗兵的威势吓破了胆,根本不敢生出背叛的心思。为了弥补丢下镇江的过错,他开始带兵对镇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阎应元手下虽然是一镇新兵,可是经过了数个月的训练,其战斗力要比原来江阴的乡兵好的太多。丹阳又是一座很小的县城,拥有五千的兵力防守这么一座小城自然不在话下。

    任凭马得功如何攻击,在阎应元的指挥下丹阳自嵬然不动。

    李率泰赶到丹阳之后,对丢了镇江又拿不下丹阳的马得功全无好感,喝骂了一番之后,强行带走了马得功手下的骑兵,渡过运河去往南京去了,留下马得功继续攻打丹阳。

    李率泰虽然原先也是汉人,可是其家投降满清太早,早已被满清贵族当作自己人,新投降的马得功地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只能暗叹一声倒霉,带领着手下继续攻打丹阳。

    李率泰带领手下一路晓行夜宿,也不携带补给,全凭就地劫掠,速度很快。可是他收到南京求援的消息太晚,等赶到南京城外时,只能看到城墙上飘扬的大明旗帜,以及严阵以待的贾元胤骑兵。

    贾元胤手下的骑兵是崇明军唯一一支骑兵,深受任思齐重视,其武器装备不再八旗兵之下,人人一支三眼火铳更是弥补了其远射能力的不足。突袭拿下南京外城更使得这支骑兵士气高涨。

    面对奔波了数百里的李率泰骑兵,修正了多日的崇明军骑兵怡然不惧,哪怕对方的数量是自己的两倍。

    在贾元胤的带领下,一千五百骑兵向着立脚未定的八旗骑兵展开了冲击。就在南京城下,两支骑兵展开了一场厮杀,贾元胤带兵浴血奋战,到底还是不敌人数战力都在己方之上的八旗兵。任思齐派出了两支步兵出城作战,这才逼退了李率泰手下的八旗兵。

    一番交战,手下的八旗兵也死伤惨重,锐减到不足两千人,李率泰万般无奈,只能带兵远离南京,可是附近各府县都已被明军攻陷,或者举义重回明军治下,李率泰带兵想进城休整也不可得。贾元胤带领轻骑如跗骨之蛆的跟在了李率泰的身后,每当李率泰带兵回击时,他就撤退,总是抽冷子给李率泰骑兵来一下。

    整个江南好像全是清兵的敌人,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会有小股的明军从山峦间密林里突然出现,给正在休息的八旗骑兵来一下,搞的八旗兵们疲惫不堪。而一次次的袭击使得八旗兵人数锐减,当李率泰带兵回到丹阳时,其部下骑兵竟然只剩下一千五百来人。

    虽然丹阳依然没有打下,可是当看到城外清军营地时,一千多八旗兵还是松了一口气。

    马得功殷勤的接待了他们,为他们准备了开水,准备了酒肉,以及温暖的营地。疲惫奔波数日的八旗兵们酒足饭饱躺着温暖的床铺上酣然大睡时,却没有注意到阴险的毒蛇正在冷冷的窥视着他们。

    二月二十五日,绿营总兵马得功举兵反正,趁夜袭击李率泰八旗骑兵,斩杀八旗兵一千五百人,生擒汉奸李率泰。至此,整个东南地区除了杭州外,再无满清的军队!

第四百八十五章 继统之争

    捷报频频传来,大都督府内一片欢腾。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攻占了南京,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四郡之地,乃至太平、广德、宁国、池州各府,崇明军所过之处,百姓纷纷积极响应,绿营兵望风丧胆纷纷请降,整个南直隶江南各府都归于崇明军治下。

    满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匆匆带军自武昌而回,却在芜湖被刘肇基死死挡住,茅十八率领舰队沿江而上,击溃了满清的水师,勒克德浑只能无奈的沿着陆路撤回武昌。

    “形势一片大好,一片大好,我大明中兴有望啊!”陈子龙激动的热泪盈眶。

    “属下恳请大都督立即上表朝廷,恭迎圣驾还都南京。”陈子龙转身向任思齐行大礼,郑重请求道。

    大厅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眼睛都看向了任思齐。

    “哼哼,不知道陈大人说的朝廷是指福州的隆武还是绍兴的鲁王啊?”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李彦直率先站了出来,向陈子龙发出疑问。

    “当然是隆武了,鲁王虽然监国浙东,并非我大明天子!”陈子龙厉声道,他知道李彦直的目的就是想把水搅浑。

    “隆武帝只不过早称帝了几日,若按血统第一代鲁王是太祖第十子,而第一代唐王只不过是太祖第二十三子,由鲁王即位更为妥当。”李彦直淡然自若的说道。

    “你,你简直是胡搅蛮缠,”陈子龙被气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唐王即位在先,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大明正统。”

    “若论正统的话,在下以为还是桂王即位最为恰当。”阎尔梅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并非是和陈子龙唱反调,只是出于本心说出自己的意见。

    “好了好了,都住嘴吧!”见失态渐渐失控,任思齐连忙发生阻止,“继统之争不是我们该插手的。既然唐王即位,那他就是大明不可争议的天子。我可以写奏章请朝廷还都,不过别人放不放还是两说呢。”

    陈子龙不由得陈默了下来,他知道任思齐指的是福建的郑芝龙。隆武帝之所以能够在福州登基,靠的就是郑家兄弟的支持,可以说隆武朝廷的大权几乎全部把持在郑家兄弟手里。就是隆武帝想还都南京,郑家兄弟会放吗?

    “就是就是,咱们还是先处理好南京的事情吧。现在好多人并不安分呢。”李彦直连声符合道。

    “不安分?”任思齐疑惑的看着李彦直。

    “自咱们打下南京,就有好多人来都督府求见您,都被属下派人挡住了。”李彦直道。

    “是哪些人啊,想见我作甚?”任思齐问道。

    “大多是勋贵后人,官宦子弟,或者士绅名流。他们有的想求大都督发还他们的宅院田产,有的想谋取些官职,在外大都督府内站的一席之地。”李彦直道,“哦对了,也有好多人私下拜访属下,有送银子的,还有送美人的,希望在下能在大都督面前美言。”

    “哈哈哈,”任思齐大笑了起来,“咱们好不容易打下了南京,这么快就有人惦记上了,想来摘果子了。卧子兄,可有人去走你的门路吗?”任思齐笑吟吟的看向了陈子龙。

    陈子龙脸色一变,这些天来他在南京的府邸门庭若市,无数的士绅名流前来拜访,看来已经引起了任思齐的不满。

    “回大都督,”陈子龙连忙站起,“这些日子确实有不少人来属下府上,不过都是昔日好友,复社众人,有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等,大家志同道好以诗论友。

    属下认为,我崇明军新入南京,正需要大量的人才帮助大都督治理地方,侯陈等人才名播于江南,正好为大都督所用。”

    陈子龙也没打算隐瞒复社中人与他的交往,他自认为心怀坦荡没有行任何见不得人之时,既然任思齐问起便实话实说,并趁机向任思齐推荐侯方域等人。在陈子龙看来,侯方域冒辟疆等人都是有名的才子,正应该用以充实大都督府或者治理地方。

    “卧子兄莫急,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不过启用这些人吗,还需再议。”任思齐安抚道。

    “这些人除了高谈阔论、喝酒**又能作甚?一群废物罢了。”李彦直低声说道,惹得陈子龙怒目而视。

    “咱们占据了这么大的地盘,确实需要大量的官吏前去治理,这样吧,先由崇明选拔一批官吏前来,代为治理地方。”任思齐道。

    “从崇明选拔!崇明哪里有这么多的官员?”陈子龙不禁愣了。

    “陈大人难道不知道吗,我崇明官吏一体,连甲长都是从九品官员呢,甲长乡正,加上两县一府六曹,崇明岛有品级的官员不下五百余人,选拔几百名用来治理地方再合适不过。”李彦直得意的道。

    “他们?他们不过是一些小吏出身,有何资格有何本事治理府县?”陈子龙勃然怒道,他自然知道在崇明连一个乡正都是从八品的官员,崇明县衙里有品级者就有百人,他也知道哪些人原本都是扬州的小吏出身,一开始还笑话崇明无人,竟让这些拿不上台面的小吏当官。没想到任思齐竟然真的打算让这些小吏出身的人充任府县,这让哪些十年寒窗辛苦读书的人情何以堪?

    “他们都在县衙府衙当差,熟悉里面所有的勾当,恐怕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人吧!”李彦直冷笑着道,他本人只是个秀才出身,一直以来就在这些所谓的名士身边矮上一截,可是他最瞧不上的也就是这些除了做些八股文章啥都不会的所谓名士了。

    “卧子兄莫恼,只是权宜之计罢了。我只是越国公左军都督府都督,有何资格任免知府知县?暂且先让他们署理一段时间,等朝廷的正式派遣的官员过来,再把他们召回便是。”任思齐安抚道。

    陈子龙默然,你拿我当三岁小孩吗,你的人已经当上了知府知县,再由隆武朝廷派员把他们替换,你会同意?

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思齐要自立

    陈子龙再三请求,任思齐终于同意上奏隆武朝廷,请隆武帝还都南京。然而使者刚刚出发,鲁监国的使者已经抵达了南京。

    来的是任思齐的熟人,还是他的亲戚,现在鲁监国帐下任翰林修撰的张煌言。

    张煌言是张蒹葭的堂兄,也就是任思齐的妻兄,对他的到来,任思齐非常高兴。对这个和郑成功齐名的人物,他一直心存敬仰。

    看着当年那个在杭州拜会自己的小小秀才,如今已经起居八座统辖一方,张煌言感慨万千。

    张煌言是代表鲁监国前来,一是祝贺任思齐打下南京,再就是请求协助鲁监国拿下杭州。正月,任思齐在决定打南京时,曾邀请鲁监国攻打杭州,分散满清注意。

    鲁监国部下大将方国安、马士英、王之仁领兵二万多名于五鼓从朱桥、范村、六和塔三处过江,直至张家山、五云山、八盘岭等处,迫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