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权倾帝凰之永夜 >

第370章

权倾帝凰之永夜-第370章

小说: 权倾帝凰之永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先民重人伦,婚礼很受重视。《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华夏先民对昏礼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昏礼称得上是“礼之大礼”。

    人伦之礼,先讲男女有别,然后才能夫妇有义;在夫妇之义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父子有亲,父子的恩义扩展开来,升华到君臣之礼……故此,昏礼乃伦礼之本。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华夏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华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是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的。而天成大陆上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却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年征战以及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洪流中湮没无踪。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原先,天成大陆古时的昏礼,也是与华夏周期的昏礼一般无二的,但是后来,在悠悠历史的发展中,天成大陆上的昏礼逐渐产生了些变化。但其变化程度,却又与华夏后期的昏礼变化大同小异。

    虽然天成大陆上的许多礼制早已湮灭在历史洪流之中,不复存在,但如今天成大陆上各国的婚礼程序,却依然是遵循的这“六礼婚制”。分述如下: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纳吉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纳吉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份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而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仪式中,有一部分是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新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但是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选在春天“亲迎”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了后来,“亲迎”也就不那么讲究了,只要男女双方商定好季节,想哪个季节“亲迎”都行。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当初冷晴与朱梓陌成婚,根本原因是因为冷晴与朱梓陌都不愿刘如云抱憾而终,所以才有了冷晴与朱梓陌的婚事。

    既然冷晴与朱梓陌是因不愿刘如云抱憾而终才决定的成婚,这婚期自然要赶在刘如云驾鹤西去之前,仅此一条,时间上就不足以让朱梓陌去准备那诸般繁琐的婚制仪式了。

    因此,当初冷晴与朱梓陌成亲时,虽然大婚当日的排场摆得非常足,朱梓陌给冷晴安排的嫁妆也均十分贵重,可是这古礼的“六礼婚制”却是一条也没有做到。

    而炎子明与燕清秋之间的婚约,看似是两国联姻,本该是极其隆重的喜事,但是在“六礼婚制”上,却也消减了一半——

    “纳彩”虽是“六礼婚制”的第一条,但是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却没有这“纳彩”的程序。毕竟炎子明与燕清秋的婚约,是赤冰国当朝皇后派人与燕国当朝皇后私底下商定的,知道这一层的人并不多,无非是这两国皇后身边的几名心腹以及从中办事的人知晓罢了。

    既然是私下里商定的,又是两国皇室联姻,男方不需要备礼去女家求婚,这明面上的“纳彩”,自然也就省去了。

    在炎子明与燕清秋这一桩婚事上,无论是赤冰国还是燕国,都各有各的心思,因此,在确定了炎子明与燕清秋的婚约后,两国均是在第一时间直接发布昭令昭告本国百姓:赤冰国的储君要与燕国的皓月公主结亲了……

    其次是“问名”。炎子明是赤冰国储君,燕清秋则是燕国当朝天子与皇后捧在手心里宠着的皓月公主,如此身份显赫的一对既定夫妻,根本无需媒人从中问询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这些自有燕国皇后派人送去赤冰国皇后手中。如此,自然也不需要“问名”了。

    再次是“纳吉”。这一条仪式虽然没有全部省掉,但也省略得七七八八了。

    从古自今,天家定姻亲,从来没有八字不合的说法。就算定亲的两人八字再不合,凭天家的手段,也能给定亲的两人弄成百年姻缘、儿孙满堂的天作之合!

    因此,既然私下里已经确定了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的婚约,无论是赤冰国还是燕国,哪一国都不会再锱铢必较、一本正经地去做那个测算、占卜的事。至多就是按照“纳吉”的礼仪,在婚约初定之际,赤冰国送了一堆价值连城的金银玉器去燕国,权当做定聘了。

    “亲迎”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是两国联姻,赤冰国娶、燕国嫁,又因无论是在国力还是国土面积、百姓数目上,赤冰国都要强过燕国数倍,因此,完全就不存在身为赤冰国储君的炎子明去燕国“亲迎”燕清秋的说法。

    也正因此,这才有了燕昌帝燕天携其皇后陆熏之手,在燕皇宫的鸢和殿前,亲送燕清秋出嫁那一幕。

    如此一样样地算下来,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的婚礼仪式,别说与同朝的皇子王孙相比较了,就算是相较一般的世家贵胄来说,也是十分草率、从简的——“六礼婚制”也就“纳征”和“请期”是照着仪式全部做了的。(未完待续。)

第五章 武林大会2

    咱们言简意赅地说完了这燕国章氏一门的太老爷章承,接下来咱们要说的,就是章氏一门如今的当家人,玉荣夫人的相公,章承之子——现任燕国户部尚书的——章启诀。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简而言之,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农、商,统筹国家经费等。是个有着实权中的实权的职位。

    而无论是在炎黄那渊源流传的历史上,还是在这异世的天成大陆里,每朝每代,几乎所有当过户部尚书的官员,都是捞油水捞得那叫一个脑满肠肥啊!更有甚者,捞油水捞到简直堪称富可敌国的地步!

    为何会有如此屡禁不止的贪墨现象呢?只因这户部尚书的位置,实在是权利太大,油水太足,没有点毅力的人,委实受不住如此诱惑。

    于是,这些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便一个接一个地踏上了贪墨的歧途。

    当然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绝大部分贪墨的官员,最后都没能逃过律法的制裁,为他们的贪婪而付出了相应的惨烈代价!

    咱们话说回来。

    张启诀其人,他虽掌管着燕国的国库,掌管着燕国经济,手握实权,但因其为人沉默寡言了些,又活得并无什么特别的出众之处,以至于连那些自小就生养在燕国京都东林的百姓,都有许多人不认识他们这位在京的父母官的。

    但张启诀,却是燕国开国至今,乃至整个天成大陆上,迄今为止,将户部尚书一位坐得最稳妥、最受燕国当朝天子燕昌帝燕天器重与信任的一位户部尚书!

    张启诀之所以能稳坐这极容易让人起贪婪之心,从而误入歧途的户部尚书之位,与其父章承乃是燕国当朝天子燕昌帝燕天的老师一事完全没有半分关系。这一切,只因为张启诀为人十分克己守法,为人本份到连利用手中职权捞油水这种饱胀自身荷包的机会,都不要!

    也因此,同为户部尚书的张启诀,在面对户部尚书一职带来的巨大诱惑时,因其牢牢地把持住了为国为民的本心,并没有成为这庞大贪墨队伍中的一员。

    而这燕国一品诰命夫人玉灵夫人,就是这章承的小女儿,张启诀的幼妹,玉荣夫人的小姑子。并且,玉灵夫人的夫家,是同样手握实权,拥有任免官员之权的燕国现任吏部尚书……

    如此一来,等于就连这章氏一门的姑爷,也是燕国的权臣之一啊!

    尽管章氏一门为人均十分低调,从不做舞权弄势、欺压百姓之事。尽管就连许多自小就生养在那燕国京都东林的百姓都不认识章氏一门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章氏一门在燕国朝堂上手握实权,且权势滔天这一点!

    撇开有如此有权势地位的夫家不说,单论这玉荣夫人的娘家,那可是燕国自开国以来,燕国所有王族中屹立最长久、地位最崇高、最有权威、最有势力的南明王府!

    综上所述,这玉荣夫人的生活环境有多复杂,可想而知。也因此,同为生在如此复杂环境中的炎子明实在太清楚,这玉荣夫人,绝不像她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谦和。

    再则,尽管炎子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