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479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479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总兵大人的命令。”众多文武大声说道。

    “汴州知府立刻下达命令,严查各处坊市,捉拿盗贼,安定民心。”一个中年文人出列说道。他叫郑景让,东都洛阳人。原本是歙州司马,前不久吏部传来文书,让其做了汴州知府,算是升了一个级别,这次李信东巡,压力最大的就是他了。

    “还有其他的将军们,皇上距离我们汴州应该还有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汴州方圆百里范围内,所有的盗贼都要给剿灭,不能留半点残余。”张镇周扫了众人一眼说道。

    “是,这个末将亲自领军前往。”王要汉大声说道。他这个王世充的降将,现在被封侯了,当初李信登基的时候,曾经上次诸多王侯黄金、蜀锦等等财物,王要汉心中有种为知己死的感觉,这个时候李信首先巡视汴州,王要汉自然要好生表现一番了。

    “山东诸多盗贼就在附近,距离我们的路程并不远,皇上这次只是带来一万近卫军,加上我们的兵马也不过是四万人,所以汴州城的防御也将是一个大问题,城防方面,诸位将军还是要认真一些,加固、加高,不得有任何漏洞。”张镇周扫了众人一眼,说道:“最近,朝中有人有人建议迁都,皇上并没有任何表示,但是这次巡视汴州,未必没有这个意思,诸位,若是皇上真的迁都汴州,我们的爵位、官位恐怕就要向前进一步了。”

    众多将军听了之后,顿时面色一愣,各个双眼发亮,若汴州真的成了京师,这些生活在京师的人,将会得到许多的好处,金钱、官位等等,都是一等一的,机遇也将比其他人多了许多。

    “哼!老夫可是听说了,有些人来了汴州之后,大肆购买土地,现在有许多人都已经成了土豪了吧!记住了,皇上最不喜欢就是手下文官将军都成为地主了。你们有的是有爵位、有的是有官位,你们当中有的人还经营着商铺,怎么?这些钱财还不够吗?还要去买地?就不要锦衣卫找上门来吗?”张镇周虎目扫过,大堂上顿时有许多人都低下了头。显然真的有人是这么做的。

    “诸位,张将军的话,想必诸位都知道了,趁着皇上还没有来,锦衣卫还没有找上门,该解决的赶紧解决掉。到时候皇上仁慈或许会饶了你们的性命,但是本将军可不会手下留情的。天下还没有统一呢!怎么,这个时候就开始买田地了?也不怕哪一天死在战场上,一身都为他人所得。我劝诸位不如现在多勤练武艺,立下更多的功劳,封侯拜将,皇上赏赐,够你们组建一个世家大族了。”王要汉训斥道。

    “好了,王将军将军,时候也不早了,还是早些下去办事的好,只有十天的时间,事情比较多,不要在这里耽搁了。”张镇周皱着眉头吩咐道。

    随着张镇周的兵马调动,整个汴州顿时沸腾起来,大街小巷都是侦骑的身影,那些游侠、地痞之流,都是这次大军出动剿灭的对象,就算是百里范围内的山贼、盗匪,在张镇周和王要汉两人领军打击下,也很快就烟消云散,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汴州风气为之一清,前所未有的出现太平盛世。(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一章 汴州行

    李信的龙舟行走在黄河之上,每天早上的时候就会靠近岸边,补充所需,一旦有要事,护卫舰队自然会放出小的船只将锦衣卫接到岸上来。

    “皇上,朔方侯来了书信。”沈千秋低着头,甲板之上,沈如燕正小心翼翼的为李信喂着龙眼,身上的衣衫穿的也比较少,沈千秋更是不敢看了。

    “玄霸啊!”李信接过书信,认真的看了几眼,说道:“上次朕登基的时候,册封他为殷国公,表彰其功德,被他拒绝了,这下好了,他现在又找朕要爵位了,还要回京。他的身体真的需要认真调养吗?药王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朔方侯的身子骨虽然以前经过药王前辈调养过了,但是连年大战,说是认真调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次朔方侯说是回来调养,也是有可能的。”沈千秋想了想还是说道。

    “那就让他回来吧!这个殷国公的爵位还是给他。”李信长叹了一声说道:“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听说他为了练武,不近女色,这怎么能行呢?写封信去贵妃那里,让贵妃在京中权贵之家给殷国公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早日绵延香火也是好的。”李信将手中的书信抛在一边,自己站起身来,望着远方浩瀚黄河,心中却是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

    “是。”沈千秋不敢怠慢,赶紧下了大船,命人传旨至长安不提。

    “皇上有心思?”沈如燕等沈千秋走后,站起身来,走到李信身边询问道。

    “哎,我以前经常笑李渊手下的几个儿子生的都不错,可就是不错,造成了今日诸王争夺皇位的事情来,但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日后恐怕也要到我头上来。”李信双手靠后。说道:“玄霸的性子我是知道的,他一心只是想着做一个朔方侯,官位也只是做一个征西将军,为我镇守西北,现在却说要做殷国公,还想着回京师,恐怕是因为贵妃的缘故。”

    “皇上年轻力壮,朝中有此观点的恐怕很少。”沈如燕宽慰道。

    “都是那个老东西,让朕立下了太子,贵妃心中有些担心了。认为朕现在立了承宗做太子,她想着让玄霸回京师,好生的震慑那些家伙。”李信摇摇头,心中也变的沉重起来,虽然事情比较小,但是背后所能代表的事情却让李信不得不重视起来。

    “皇上定鼎河山,难道还怕了这些不成?”沈如燕笑呵呵的说道。

    “李渊明知道两个儿子争斗,不,现在是三个儿子争斗了。可是他为什么没有阻止,一方面他是想着平衡,想着自己的权势,实际上。何尝不是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他儿子的缘故,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虎毒尚且不食子,李渊虽然虚伪。可是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的。”李信并没有解释自己的担心,而是摇摇头说道。

    沈如燕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她也是聪慧之人。这个时候也明白李信所言之中,隐藏着许多的风险,这已经不是自己这个外室所能关系的问题了。

    她抚摸了自己的小腹,心中却是在思量着自己月事来的时间,这段时间,她日日承受雨露,不仅仅是面色好了许多,就是身心也变的更加的愉快。忽然她想到了什么,目光中更是露出兴奋之色。按照以前的习惯,自己的月事应该是前几日已经到来,可是到现在已经没有动静。

    “皇上,妾身恐怕是有了。”沈如燕想到了李信所说的事情,自己不求名分,但若是能有一个孩子陪伴在自己身边,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思。

    “是吗?”李信听了之后很高兴,说道:“等到了汴州,朕让人请名医来,为你诊断,若真是有身孕,朕要好好赏赐你。”

    “皇上,你上次说的话可要算数哦!妾身不入皇宫,所生的孩子姓沈。”沈如燕望着李信,目光闪烁着一丝希冀来。

    “朕说的话自然是算数的。”李信想也不想的说道。孩子姓什么在这个时代或许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但是在李信看来,却没有什么,不管是怎样的变化,那都是自己的孩子。若是姓沈,自己日后也就少了一桩麻烦了。

    “谢陛下。”沈如燕也是喜颜悦色。

    “不过,朕日后要给你们沈家留下一道圣旨。”李信面色凝重说道:“数百年之后,若是李氏皇族为所灭,沈氏必须改回本姓,继承李氏的香火。”

    “皇上。”沈如燕面色一愣,没想到李信说了半天,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千年的王朝,李唐最后为他人所灭也是正常的,既然当了皇帝,就要做好这个准备。”李信笑呵呵的说道。

    “你既然有孕在身,那就要多加休息,回去休息吧!”李信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不是所有的开国君主都像李信这样,对前朝皇帝很是不错,留其性命,想那杨坚号称明君,不也是在登基的时候,将宇文家杀的干干净净吗?留下一支血脉,不求日后能光复故国,也能留下传承了。

    且不说,随着李玄霸的回归,使得长安城内的局势有了变化,李信的龙舟很快来到汴州城外,这天汴州城粉饰一新,张镇周、王要汉、郑景让率领文武在码头接驾。

    这个时候,汴州还没有后世那样的繁华,但是舟楫甚多,大唐鼓励经商,南来北往的商贩纷纷云集汴州,或是北上李赵,或者是西进洛阳、长安等等,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汴州码头的重要性。

    不过,今日,码头都被戒严了,张镇周亲自率领大军坐镇码头,等候李信的到来。周围得到商贩虽然心中不满,可是当听说是李信亲自巡视汴州的时候,心中的不满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正午的时候,龙舟缓缓而来,就见李信身边带着一个美貌女子出现在世人面前,码头上锣鼓喧天,钟乐声响起,张镇周等人纷纷上前迎接李信。

    ?李信缓缓而下,右手牵着沈如燕,沈如燕面色羞的通红,但是心中却是更多的是高兴,在古代,无论女子多么得宠,但是也改变不了女子地位偏低,与丈夫在一起行走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落后半步,可是在李信这里却没有这个规矩。这让沈如燕高兴的同时,一颗芳心更是落在李信身上。

    “臣等参见陛下,娘娘,陛下万岁万岁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岁。”

    张镇周率领众多文武纷纷拜倒在地,虽然唐朝拜见天子的时候,仅仅是弯腰就可以了,但是在大事面前,臣子还是要恪守礼节。

    “张卿、王卿,免礼,这位是郑卿吧!免礼平身。”

    李信目光闪烁,目光在张镇周等人脸上一闪而过,但是目光却是落在郑景让身上,在来之前,李信就对汴州的情况有所了解,最后发现郑景让。

    不得不说荥阳郑氏的力量的确是厉害,郑景让并不是世家大族,若是算的话,顶多是荥阳郑氏的旁支,一起做过歙州司马,现在却是做了汴州知府,这是一个不小的提升。当然,更让李信注意的不是郑景让的身份,而是郑景让的母亲,郑景让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在歙州做司马的时候,就因为有一个士兵违背了他的意思,郑景让盛怒之下,将其杖毙,引起了军中哗变,后来他的母亲亲自来到大堂,命人拔了他的衣服,当庭杖责,这才平息了军中将士愤怒。

    “天子附汝以方在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意见汝先人乎?”李信想起了锦衣卫所给予的情报,忍不住将郑景让搀扶起来,说道:“令堂可安好?”

    “家母安好,皇上也知道家母?”郑景让听了李信这句话后,忍不住惊讶的说道。

    “令堂为世之楷模,朕在京中也是听说了令堂的事情。你有今日,你应该多谢你的母亲。”李信环顾左右说道:“郑氏之风理应重奖,传旨下去,册封郑氏为三品诰命夫人,记入当地地方志。着吏部重奖!”

    “臣遵旨。”张镇周十分羡慕的望着郑景让一眼,没想到这个家伙刚一见面,就被李信册封了自己的母亲,这将是千古佳话。

    “臣,臣叩谢皇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