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纳妾记II >

第19章

纳妾记II-第19章

小说: 纳妾记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胳膊靠在自己身边,睡得正香,那床杯子盖在两人身上,难怪自己睡得这么熟,没像前两晚那样冻醒过来,原来郭雪莲用被子盖了的。

    侧过脸,朦胧的晨曦里,郭雪莲长长的眼睫毛轻轻扑闪了一下,嘴角微微上翘,似乎在做一个甜甜的梦。

    杨秋池醒转过来后,怀里的小黑狗已经察觉,也一骨碌爬了起来,这一下,将郭雪莲也惊醒了,睁开眼,发现杨秋池正侧头瞧着她,不仅大羞,低声道:“老爷,您醒了……”

    杨秋池故意板着脸道:“嗯,让你自己盖被子睡,你又拿来给我们盖,你这小妮子铁了心想抗命呀?”

    郭雪莲吃了一惊,见杨秋池嘴角含着笑,这才知道他是开玩笑的,羞涩一笑:“奴婢见老爷抱着双肩很冷,所以……,所以就擅作主张了。”

    “行了!你惦记本老爷,懂得体贴老爷,老爷我其实很高兴的。起来吧,咱们该出发了。”

    “嗯。”郭雪莲爬了起来,将被子叠好放在了独轮车上。杨秋池将小黑狗放下,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小黑狗也前腿弓后腿蹦,张大嘴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郭雪莲道:“老爷,您还是把身上的衣袍换了吧,要不然……”

    “对,这身衣袍太好了,有些惹眼,而且咱们到了黄州,说不定将这衣袍当了能换些银两过日子呢。”

    郭雪莲服侍杨秋池将锦衣换下,从独轮车的包裹里找了一套粗布衣袍给他换上。自己也打扮了一下,——按照男装打扮,找了些锅底黑抹在脸上,一张俏脸又脏兮兮的看不出相貌了。

    杨秋池拿了条围巾将她脖颈围上,免得别人看见她没喉结,察觉是女子,多惹是非。

    收拾停当,这才推着独轮车继续朝黄州前行。

    这一路上,小黑狗也随时观察沿路有无小动物出现,指望着能再抓到些什么兔子、野鸡之类的。只可惜,走了一天,除了时不时见到路边倒毙的饥民和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逃荒的人之外,依旧没发现一只动物。上次煮兔子的肉汤杨秋池留着的,强迫郭雪莲一个人喝,让她尽快恢复体力,而自己和小黑狗只喝清水,没什么东西吃。

    郭雪莲拗不过杨秋池,只得喝了肉汤,心中更是感激。随着体力的渐渐恢复,郭雪莲已经能走一部分路了,走累了当然杨秋池就用独轮车推她走。一直到深夜,才找地方歇息。

    既然上次都依偎着一起睡,这一次歇息,杨秋池也就不坚持让郭雪莲一个人盖被子睡了。找不到村子,便找个背风的地方,两人盖着被子和衣相拥而卧。

    如此星夜兼程,又走了一天,还是没找到吃的,肉汤也喝光了,饿得直打晃的时候,又遇到一帮子人看中了杨秋池的小黑狗,持械打劫,杨秋池也不客气,以小黑狗为前锋,三两下打趴一地,挨个搜身找吃的。这一次运气好,竟然找到了一小袋硬邦邦的黑荞麦面。杨秋池大喜,却也不忍心全部拿走,说见面分一半,便只拿了一半的荞麦面。

    有了这一小袋荞麦面,每餐掰一小块熬成几乎能照见人影的面糊糊喝下去,倒也灌了个水饱。小黑狗似乎也知道没什么山珍海味给它吃了,所以只好跟着灌面糊糊。

    靠着这一小袋黑荞面,后面几天的吃的也基本有了保障,而两三天的调养后,郭雪莲已经基本能行走了,这样杨秋池也节约了体力。经过数天的日夜兼程,靠着黑荞麦的支撑,他们终于平安地来到了黄州城。

    ( )

第8章 锦衣和馒头

    黄州府是武昌的南面门户,果然布防了大量朝廷军队,进城的盘查也很严格,不过杨秋池他们还是跟着许多逃荒者一起依次顺利地通过检查进入了城里。

    进到城里,杨秋池傻眼了,只见满城都是逃荒的灾民,在街道两边挤着挨着或坐或躺,重重叠叠,只留下一条小路供人行走了。看样子,大家都知道这里有朝廷重兵,相对安全,有当官兵肯定就有吃的,所以四乡八里的灾民都跑到了城里来了。

    杨秋池推着独轮车,带着郭雪莲和小黑狗到处找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但这种地方早就被先到的灾民占据了,哪里能找得到这样的风水宝地呢。

    站在街心,杨秋池心中不仅很是感概,想当年没穿越之前,自己可是堂堂的镇国公,锦衣卫指挥使,可两百多年后,沦落到推着小车满城转却找不到栖身之所。

    杨秋池想起了自己换下来的锦衣长袍,或许能换一点银两吃的,可连走了好几家挂着当铺旗幡的店铺,都是紧闭门户。

    就在他彷徨无计的时候,忽听得远处有人大声叫着慢慢走了过来:“招兵了!白面馒头热水汤,升官发财娶婆娘,愿意当兵的跟我走啊,吃香的喝辣的,左右是个死,饱死也比饿死强啊!”说着,慢慢往这边走了过来。

    杨秋池心念一动,这些天他可是饱受了饥饿的滋味,原来万恶的旧社会还真的很万恶,至少这肚皮饿着让人就不舒服,难怪以前人们见面都要问:“你吃了吗?”生存权真的是第一人权啊,心想着,妈的与其饿死,还不如当兵混口饭吃,有一种冲动就要跟上去,可转念一想,自已要去当兵,郭雪莲怎么办?谁来照顾她?万一她要真的就是冰儿呢?眼睁睁看她饿死?

    这时候,旁边一个老头哼了一声,嘟哝道:“骗人的玩意,今晚一顿饱饭,明天或许就身首异地回不来了!”

    杨秋池支好架子车,陪着笑脸问那老头:“大爷,我到有点心动呢,听你这一说,想请教你老人家一下,这当兵不好吗?”

    “好!好得很!不用自杀,不用等着饿死!今晚去,明天就不用再想下一顿了,好得很呢!”

    杨秋池回头瞧了一眼越走越近的那军官,见他身后跟着的,也就稀稀拉拉十来个人,看样子城里饥民知道情况的还不少,忙蹲下身,低声问那老头:“大爷,我刚刚逃荒进城来,不知道城里的大致情况,您老能跟我说说吗?”

    那老汉上下打量了一下杨秋池,又瞧了一眼他身后的郭雪莲,说道:“这位小哥,多的我也不能告诉你,这招募的兵士,都是饱餐一顿后马上送到前线跟张贼厮杀的,跟张贼拼命,没有几个人能平安回来的!”

    杨秋池点点头,把一颗乱跳的心按捺了下去,等那招兵的过去之后。又问老汉道:“大爷,请问,这城里有吃的吗?”

    “吃的?”老汉有些奚落地瞧了一眼杨秋池,“那就得看你问什么吃的了。大鱼大肉?有,一桌没有五十两银子下不来!馒头?有,一个五十文。大米,有,一斗米六千文,荞麦三千六百文,有钱就去买吧。”

    杨秋池顿时傻了眼,要知道,明朝一斗米大概重12。5斤。也就是说一斤米480元人民币,那一两银子也就能买两斤米!而明朝官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两白银左右。只能买四斤米,不够一个人吃几天的。

    杨秋池道:“我有些东西可以当典,就不知道合适的地方,老人家您可知道?”

    那老汉道:“你要真有好东西,我劝你去知府衙门口那家当铺典当,那里或许还能有所收获。其他的当铺,恐怕都关门了!”

    杨秋池大喜,忙不迭感激答应,根据老汉指点的方向,推着独轮车来到了老汉说的知府衙门前的。

    这门口早已经满是人山人海,似乎在等着什么。杨秋池一打听才知道,却原来这里每天都在布施粥饭,——当然是只可以吊命的清汤白水,虽然有所帮助,却不能阻止许多饥民因此饿死的。

    问了典当的地方才知道,衙门有一处为民典当铺,昼夜开业,杨秋池很快就找到了那典当铺,将自己那价值上百两锦衣递上,里面的掌柜歪着脑袋只瞥了一眼,说道:“典当破衣一件~!一两!”

    “什么?”杨秋池又惊又怒,“喂!你看清楚了,这可是上好的锦衣,价值一百两都不止呢!”

    “哼!行啊。那你去当一百两的地方去!”那掌柜的将杨秋池的锦衣扔了出来,摔在地上。袖袍一拂,转身进了后堂。

    “去你妈的!***存心趁人之危!老子就算饿死了也不卖给你这黑店!”杨秋池气急败坏恶狠狠吼道。

    捡起衣服正要转身出门,一个老者高声道:“这位客官且慢!”走过来低头瞧了瞧杨秋池手里的锦袍,说道:“鄙人乃店铺掌柜,客观这锦衣果然价值不菲,只是这兵荒马乱的,钱不当钱啊。这样吧,这兵荒马乱的,典当东西无非就是想找口饭吃,你这锦衣一套,鄙人也不折算银两了,就直接用食物冲抵,客官以为如何?”

    杨秋池从刚才转了大半天的情况也知道,满城里,除了这一家当铺还正二八经开门营业之外,也就再没有开门的当铺了,而自己典当衣袍,主要的目的也就是换取吃的,点头道:“好啊,说说看,抵偿多少食物呢?”

    当铺掌柜拿过那衣袍瞧了瞧,正要说,忽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如同要炸了锅一般,不知何故,当铺掌柜惊恐失色,抓着衣袍就要往后门跑,却被杨秋池一把扯住了:“喂!东西还没给呢!”

    外面此刻更是乱成了一团,有人高喊:

    “张贼攻城了~!”

    “快跑啊!”

    “张贼冲入城里来了~!”

    如此等等。

    那当铺掌柜早就吓得如筛糠一般簌簌抖个不停,慌乱地连声叫着关门!直到过了好一会,城里的喊杀之声渐渐稀落,这才恢复了平静。

    杨秋池还惦记着自己衣袍折算问题,忙道:“喂!把冲抵的吃的给我啊!”

    掌柜的见房门已经关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好好!客官跟我来!”带着杨秋池来到后堂厨房,指着几蒸笼的馒头道:“客官,我也不想占你便宜,你自己挑吧!”

    杨秋池望着馒头口水直淌:“一两银子买多少个馒头?”

    “二十个!”当铺掌柜的沉声道,“看在老弟也不是普通人的份上,这样吧,翻倍给你,四十个!你也知道现在是闹饥荒——换成旁人,这个价没人会出的!要是客官不满意,小店也不敢强迫,却也不能再抬价买下了。毕竟……,唉!这年代活着就已经很满意了。”

    尽管杨秋池知道,这远远比不上自己那一套锦衣的价值,可是,这兵荒马乱的时代,在满城的典当铺都关门的情况下,能找到买主,某种情况下说,那可是相当幸运的事情了,更何况掌柜的还翻了倍给自己馒头了,杨秋池当然只有答应的份。道:“好!不过我不要馒头,换成等量炒熟的荞麦,行吗?”

    荞麦是粗粮,虽然营养比不上做馒头的面粉,但却更能抵饿,这时候,骗肚子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炒熟的荞麦面可以当干粮吃,又长时间不会坏,这兵荒马乱的时候,确实比四十个蓬松的馒头更方便更适合随身携带。

    掌柜的当然也懂得杨秋池的用意,点头答应,吩咐拿了等量的炒熟的荞麦面用一个长条布袋子装了给了他们。

    杨秋池将郭雪莲叫到一边,取下她腰间裹缠的布带,将装着荞麦面的长布袋子好系在她腰间,穿上粗布短衫,这样既隐藏了吃的,也掩盖了郭雪莲女子婀娜的身形。

    ( )

第9章 神功扛木头

    整理好之后,掌柜又额外给了他们两个馒头,一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