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123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23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吉让车骑将军张达用兵出战刘武周,张达推辞说兵力太少不可前往,李元吉却硬逼他出兵,张达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带着八千士兵出了晋阳。

    张达领着人马走到离敌营还有五十里左右时,忽然一声巨响在四周响起,接着杀出队人马,为首之人骑着一匹踏雪乌骓,脸黑如锅底,直如杀神一般的向张达军冲击而来。

    张达战意本就不高,忽然遇袭之下,更是人人无心恋战,四散而逃,张达见此,因心中对李元吉很是忿怒,遂不再抵抗,领兵投降了敌将。

    这位忽然杀出的刘武周将领,是为与李隐有数面之缘的尉迟恭,他的所骑的那匹踏雪乌骓,还是李隐所赠的,此次刘武周大举南下,自是少不得让善战的尉迟恭同行了。

    尉迟恭接受了张达的投降,将他带回了黄蛇岭面见刘武周,刘武周对其十分的重视,因为他知道张达在并州为将数年,与许多官员都有交往,可为南侵的一大助力。

    五月初二,张达带领刘武周袭击并攻陷了榆次。榆次就在晋阳的东面,离晋阳不足百里,旦夕可至,所以晋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无比震动。

    五月十日,刘武周包围晋阳,李元吉一面率数万唐军抵抗,一面派快马向长安求援。

    大唐在晋阳的人马,并不比刘武周少,而且晋阳城无比坚固,若是李隐、李世民或是其他的人镇守晋阳,又怎会怕了他刘武周?

    然而这时的李元吉显然已吓破了胆,所以急忙忙的便派人向长安求援了。

    刘武周毕竟只有数万人马,与动辄十几万人的薛举、李轨、朱桀等人相比,兵力要弱了许多,故而在长安许多人的眼中,只是将其视为梁师都一类的人物,所以当这消息传来之时,并未引起长安官民的多大重视。

    不少的人甚至将之视为是一次立功的机会,身为文官的太常卿李仲文,更是立即向李渊主动请缨带兵救援晋阳,李仲文即李密的堂叔,是李家入关中的时侯,投靠李秀宁归唐的。

    李渊同意了李仲文的请求,命他为行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一起领兵三万出潼关后北上救援。

    就在并州风云变动之时,王世充的篡位之谋已进行得差不多了。

    东都的道士桓法嗣将《孔子闭房记》一书献给王世充,称身为相国的王世充应取代隋作天子。王世充欣喜异常,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

    王世充又网住各种飞禽,将布帛写上字系在鸟颈上,自称受命于天而放掉。有人得到这些鸟献上,也拜官封爵。

    段达以皇泰主的名义下令,给予王世充特殊的礼遇,王世充上表三次推让。满朝文武百官劝他称帝,在都堂设座位。

    苏威这时已年老体衰,在江都之乱后到了洛阳,王世充依旧任他为纳言。

    苏威这时上朝已难以支撑,王世充因为苏威是隋朝的重臣,想利用他向大臣,百姓炫耀,每次百官劝进,必定以苏威为首。待接受殊礼的日子,将苏威扶到百官之前,然后自己面向南坐定接受拜见。

    王世充命令长史韦节、杨续等人及太常博士孔颖达制订禅代的礼仪,派段达、云定兴等十几个人进宫禀告皇泰主道:“上天的旨意不是永恒不变的,如今郑王功高德重,希望陛下遵从唐尧、虞舜的做法禅位。”

    原盘坐榻上的皇泰主不禁并拢双膝,撑着矮桌气愤地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隋运未亡,这种话就不应提起,如果上天的旨意已经改变,也用不着什么禅让!各位不是祖辈旧臣,就是身居三公高位,既然你们说出这种话,朕还能指望什么!”

    皇泰主神色严峻,在朝的各位大臣都流下冷汗,遂不敢再提,皇泰主下朝后,对着太后流泪不止,他已知自己只能拖得一时,最终仍是逃不过王世充的魔抓的。

    不久后,王世充又派人对皇泰主道:“如今海内尚未安定,需要立一位年长一些的人作君主,待到天下安宁,一定公开恢复陛下您的帝位,决不违背原先的誓言。”

    五月初五,王世充见准备得差不多了,也不管皇泰主同不同意,对外声称奉了皇泰主之命,隋以禅位于郑,然后派他的兄长王世恽将皇泰主软禁在含凉殿,虽然这以前有王世充三次上表辞让及皇泰主下敕书敦促劝进的事,实际皇泰主都不知道。

    王世充派遣众将领带兵清理宫城,又派术士用桃汤、苇火在宫中举行除凶祈福的仪式。

    五月初七,王世充用全套皇帝车驾进入宫城,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郑,随即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明。

    随后,王世充立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玄恕为汉王,其余兄弟、同族十九人都封为王。奉皇泰主为潞国公。

    又任命苏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张仅为司空,杨续为纳言,韦节为内史令,王隆为左仆射,韦霁为右仆射,齐王王世恽为尚书令,其余原隋朝官员,也一并授予官职。

    至此,隋朝的统治终于算是彻底的从这片土地上抹去了。

    王世充这登基的过程,与李渊相比可就差了些,李渊整个禅让的过程,各种礼数做得十足,让人无法挑剔,而王世充却显得粗暴了许多。

    事实将会证明,如此做法是很让人诟病的。

    之后,王世充又任命国子监助教陆德明为汉王的教师,命汉王王玄怨到他家中行拜师礼。

    陆德明觉得是耻辱,吃了泻药巴豆散,卧床说有病,王玄怨进屋跪在床前,陆德明当着王玄怨面泄痢,从始至终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第222章 兵败雀鼠谷

    窦建德原本是与王世充结盟的,但听说王世充自立为帝后,立即与王世充断绝了关系,开始自己设立天子使用的旗帜,出入都像天子一样清道警戒,下达的文书也称为诏。

    窦建德追谥杨广为隋闵帝。隋齐王杨死的时候,有一个遗腹子名为杨政道,窦建德也立他为郧公,倍加尊崇。

    在突厥的可贺敦义成公主派人迎接隋萧皇后和南阳公主到突厥,窦建德派遣一千多骑兵护送,又将宇文化及的首级献给义成公主,通过此种行为,依靠突厥来大壮声势。

    王世充登基为帝后,为了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宫门前的阙楼下及玄武门等几处都摆了榻,行坐没有固定场所,亲自接受奏章上表,有时轻骑简装经过闹市,也不用清道令百姓回避,老百姓只需让开道便可,亲民之举做得十足。

    王世充勒住马缰缓慢行走,对街道上的老百姓大声道:“过去的天子居住于重重宫殿之中,民情无法上达帝听。如今朕不是贪图皇帝的宝座,只是想拯救现实的危难,就如一个州的长官刺史一样,亲自过问政务,并要与官员百姓共同评议朝政,但是怕宫门有所限制,现在便在宫门外设坐位听朝,各位都应当把了解的情况全部讲出来给朕听。”

    于是王世充命令以西朝堂受理冤情,东朝堂接受直言极谏。这使得每天有几百人献策上书,然而这些策书分类既很麻烦,也难以全部省阅,更不用说处理冤案了,如此过了没几天,王世充就不再出宫,将这些事头抛之脑海了。

    王世充每次听朝,都殷勤训谕,然而常常言词重复,千头万绪,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侍卫疲倦不堪,各部门官吏上奏政事,也因长时间听受训示而疲惫。

    御史大夫苏良劝谏道:“陛下话太多,而不得要领,如此这般商议一下就可以了,何必费这么多口舌?”

    王世充沉默了很长时间,也不怪罪苏良,但是他就是这种性情,最终也无法改掉这个毛病。

    五月十七日,李渊考核群臣功绩,以李纲、孙伏伽为第一,李渊于是设盛大宴会,表彰他们二人。

    李渊趁这个机会对裴寂等人道:“隋朝因为君主骄奢,臣子谄媚,而丢了天下,朕即位以来,经常虚心求谏,但是唯有李纲比较能竭尽忠诚,孙伏伽可以称得上正直,其余的仍然沿袭隋朝恶劣的风气,只是俯首贴耳,这岂是朕所希望的?朕视各位犹如爱子,各位应当将朕当作慈父,有什么看法一定要畅所欲言,不要埋在心里。”

    群臣听后,大声称是,李渊于是下令免去君臣之间的礼数,与众人尽兴而罢。当然,谁要是真的以为可以将李渊当做慈父,那他的小命可就有些悬了。

    官场的法则,向来是做君主的可以向臣下以示亲近,而做臣子的却不能得意忘形的主动与君主套近乎,此乃亘古不变之理。

    长安,晋王府。

    李隐这时正泡在浴池之中,靠在浴池边上,双目紧闭,一个娇美的婢女正在以她的一双玉手为李隐按摩头部。

    平定河西回来后,李隐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做,于是就常找些能使自己放松的事情来做。在浴池中泡着澡,让个小婢女给自己按摩,旁边再放上一壶小酒和一些吃食,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晋王,有并州急报传来!”浴池所在的房屋外面,忽然传来了傅鹰的声音。

    李隐睁开了眼睛,不慌不忙的在婢女的服侍下将衣服穿好,然后才走了出去,傅鹰连忙上前,递给了李隐一张纸条。

    李隐接过纸条后,匆匆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冷哼道:“一群酒囊饭袋,也想大败刘武周?”

    原来,纸条上的内容说的是不久前从长安出发,前去救援晋阳的李仲文、姜宝谊的情况,他们这时现在已被刘武周大败,正仓皇南逃。

    李仲文与姜宝谊带兵到了雀鼠谷后,便不得前进,因为刘武周这时已遣将领黄子英饶过晋阳,到此等候多时。

    两军对峙雀鼠谷后,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几次用小部队挑战唐军,但稍一接触,便就假装战败逃走,几次三番这样后,姜宝谊、李仲文都有了轻视之心,当黄子英再来挑战之时,便出动全部兵力追击。

    雀鼠谷中段有一处地方,地形低陷,且有大树乱石阻挡视线,极适合埋伏兵马,当年的“历山飞”甄翟儿寇掠河东,李隐助李渊将其击败时,事先就是埋伏在此处的。

    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常往来于这雀鼠谷,所以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也事先在那个地方布下了伏兵,之前的屡次假装战败,也都是为了引诱姜宝谊、李仲文至此。

    当姜宝谊和李仲文带着全部兵马追击到伏兵之地时,黄子英的伏兵便突然出击,大败唐军,姜宝谊、李仲文两人都险些被对方俘虏,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才杀出一条血路,逃往了长安,但所带去的三万兵马,返回的却所剩无几了。

    姜宝谊和李仲文两人返回长安后,李渊并未对他们多加怪罪,重让两人带军攻打刘武周,但他们两人却已胆寒,迟迟不敢再动身前去刘武周较量了。

    虽已有姜宝谊和李仲文之败,但李渊与其他官员对刘武周仍是不够重视,或许要继续付出一些代价,才会警醒过来。

    大业十年的时候,离石胡人刘苗王佣兵数万造反,自称为皇帝,以儿子刘季真为太子,刘苗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刘季真却逃脱了。

    刘家自称来当年南匈奴单于刘渊之后,在离石的影响力很大,刘武周准备南侵太原时,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将逃亡的刘季真与弟弟刘六儿找到了,并助他们返回离石,重新得到了稽胡人的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