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73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73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李隐将众将招来的原因,看看能有什么法子,搞些钱粮来。

    李隐现在手下嫡系的将领官员,武有周安、吴汉、黄君汉、苏定方等人,文有张亮、宋正本等人,至于刘弘基,他当着文官的职位,却做着武官的事,倒是不好区分文武。

    李隐手下的将领官员,人数虽不多,但都是有大才的人,所以李隐暂时不觉得缺人手,当然,以后单靠这些人手是不够的,李隐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招揽人才,以备后用。

    对于李隐提出的问题,众人议论了一会,宋正本不久前才被李隐劝动,投入李隐麾下,所以有心立功,便道:“郎将大人想要钱粮,无非开源节流二法,开源方面,一可通过剿匪获取军资,二可征收有恶名的地主、豪商的钱粮,三可施行一些政策,吸引商人前来我们这里做生意,从中收取商赋税,四可以……”

    宋正本一连说了好几条开源方面的办法措施,基本都是可以切实执行的,使得在场的众人立即对他刮目相看,其中,张亮的眼神中还流露出警惕之意,以前只有刘弘基跟他争抢文士的发言权,现在看来是又有一个强大的竞争者了。

    宋正本接着又道:“至于节流,办法虽也不少,但基本都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少用为好,目前我认为可行的节流之法,便是裁剪一些多余的官员以及剔除一些军中的老弱。”

    李隐听后,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宋正本之言,其他的将领官员又补充了一些方法后,钱粮之计便基本商议妥当。

    李隐本打算让众人退下各忙各的,但张亮却显得有些兴奋的道:“郎将大人可有听说过今日以来,民间流传得甚广的歌谣《桃李章》?”

    李隐有些不明所以的道:“这个自然是听说过,有什么问题吗?”

    张亮正色道:“我认为,《桃李章》中所指之人,便是郎将大人您。”

    李隐感到有些好奇的问:“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第129章钱粮

    张亮回答道:“《桃李章》中唱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听闻郎将大人曾经因为为母报仇而逃亡到翠云峰为盗,正应了‘桃李子’之言,而‘勿浪。语,谁道许’,是说不要向人提及的意思,这不正是大人名讳中的‘隐’字吗?”

    李隐听了张亮之言后,略感好笑,并未放在心上,但刘弘基、宋正本等人听后,心中却颇为震动。

    在这片土地上,数十年前先有“李氏当兴”的谶语流行,几年前又有“当有李氏为天子”广泛流传,现如今,《桃李章》更是传唱甚广,妇孺皆知,所以基本所有的人心中都是这样认为:如果真是有人能取代杨氏坐皇位的话,那个人必定是李姓之人!

    不过天下李姓之人那么多,究竟谁才是真命天子,这就不好说了。

    刘弘基、宋正本等人张亮此时的言论后,都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李隐似乎就是《桃李章》中所说之人!

    张亮见了众人的神情后心中感到有些得意,然后向李隐道:“郎将大人现在兵强马壮,何不趁机率兵南下占据河东全地,然后再图谋关中?”

    占据河东,图谋关中的言论,张亮在以前也曾对李隐说过,但被李隐拒绝了,不过此时张亮认为局势已变,李隐也该重新考虑了。

    这个世界,应该没几个男人会不想成为九五之尊,权倾天下,李隐自然不例外。

    不过,做人虽不能妄自菲薄,但也要有自知之明,李隐觉得此时的自己,如果扯旗造反的话,确实能较为轻松的占据河东全境,至于图谋关中,难度虽大,但也并非是没有机会。

    但是,得到关中之后呢?李隐他能得到关中门阀、百姓的支持吗?如果将不支持自己的人都杀光,能稳定的自己维护统治吗?如果不能稳定统治,李隐能够与窦建德等枭雄争夺天下的最终归属吗?

    如若李隐扯旗造反,未来的一切,都将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李隐觉得,那些诸多疑问的答案,基本都是偏向否定的多一定。

    所以,此时面对张亮的询问,以及众将有些热切的目光,李隐还是选择了摇头,不过为了避免打击众人的积极性,李隐还是较为隐晦的说了一句:“将来李氏必为天子,而天子必为我陇西李氏之人!”

    虽然拒绝了张亮的询问,但这不代表没有野心,李隐选择的,是另外一条在他看来较为稳妥的道路,而且他也已经着手在做了……

    自从李隐在那天与众将商议完广获钱粮的对策后,一队队人马便立即离开雁门关,杀向各地的叛军,准备抢夺叛军的钱粮。

    李隐辖下连山大王也不多,跟不用说较大规模的叛军势力了,不过其他地方现在最不缺的,所以从雁门关出发的士兵大都往河北等地而去。

    几日后,抢夺叛军钱粮的行动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战果,抢夺而来的物资络绎不绝的运回了雁门关中,致以现在李隐地盘附近的各处叛军,都会派人放哨盯着雁门关,一旦发现雁门关中的士兵往他们的方向而去后,立即大呼:“李强盗又派人来抢东西了!”然后个个脚底抹油了一般,跑得贼快。

    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辛苦抢来的钱粮,最后被李隐抢了去。

    通过剿匪获取军资的同时,李隐也开始着实准备征收有恶名的地主、豪商的钱粮。

    李隐并非统治残暴之人,他为人最讲究的是以理服人,所以虽然大概知道那些地主豪商作恶多端,但仍是先派人去调查清楚、收集罪证,以达到堂堂正正征收那些人家中钱粮的目的。

    一般的地主豪商自然会有李隐的手下去处理的,但有雁门郡中一个最大恶地主,却需要李隐亲自出马。

    这天,李隐亲率上千士兵,来到了雁门关东北方的繁峙县,县令彭尚热情的将李隐等人迎入了繁峙县的县衙之中,并让儿子彭滨亲自为李隐斟茶倒水。

    彭尚的儿子彭滨,与李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知李隐身份,所以曾怂恿娄烦太守的儿子葛东向李隐寻衅。

    这时的彭滨自然是早已知道李隐是谁,所以为李隐斟茶倒水的时候,态度十分恭敬,害怕有丝毫招待不周。

    李隐喝过茶后,向毕恭毕敬的彭尚道:“彭县令最近我吩咐的事情都可曾办妥了?”

    彭尚道:“卑职都办好了,从那些行事不端之人中收缴而来的钱粮,现在都存放在府衙中,随时准备运往雁门关。”

    李隐点了点头,“做得不错,不过我却听说彭县令,似乎还是没有将繁峙最大的一个恶霸地主给惩治啊!”

    彭尚立即颤颤跪下道:“大人冤枉啊!卑职自从接到大人的命令以来,兢兢业业做事,绝对没有偏袒任何人啊!”

    李隐哼了一声,将茶杯猛的放下,指了指彭尚的儿子彭滨,“你儿子这些年来,仗着你的名头,不断侵占他人的天地财产,近日更是将打着执行我命令的旗号,将那些恶霸地主的财物先行拿走了一半,以为我真是就什么都不知道?”

    彭尚听后,立即起身扇了彭滨一个响亮的耳光,将彭滨的半边脸都打肿了,然后痛哭流涕的向李隐道:“大人,这都是这个逆子瞒着我做的,我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啊,您放心,我定会好好惩治他,将那些财物通通送往雁门关。”

    如果彭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也就罢了,但偏偏他做事还是颇为干练利落的,就这么一个人,会不知道自己儿子在他眼皮底下做的事情?

    李隐打了个响指,有几个士兵带着十多个富商地主走了过来,他们见到李隐后,纷纷向李隐控诉彭尚父子的罪行,每个人说的都不是空口之言,都能拿出田锲、地契等证据,彭尚父子的罪行是板上订钉的事。

    李隐站起身来,看着彭尚道:“我看你还是将身上的官服脱去吧!”

    彭尚听后,脸色一阵颓然,瘫坐在地上,富商地主都大声欢呼,称赞李隐英明,能为民做主。

第130章劝父造反

    处理完繁峙县的事情后,李隐便押着一车车的钱粮返回了雁门关,繁峙县令彭尚直接被李隐罢了官,职务则被李隐交给了另外的亲信处理。

    回到雁门关后,李隐又忙碌起来,他要亲自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制定政策吸引商人来此贸易、裁剪一些不必要的官员,而另行增设一些重要的职务等等。

    但就在这时,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传来:刘文静因犯有与李密家通婚之罪,被关在晋阳牢狱之中!

    李密因在大海寺杀了张须陀,带领瓦岗军攻占了荥阳郡,已是朝廷心腹大患,不过朝廷也奈何不了李密,所以只能处置他的亲戚了,刘文静作为李密的姻亲,就这样受到了牵连。

    刘文静不仅与李隐关系很好,还是李隐与李渊联系的重要人物,李隐自是不会置之不理,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人往晋阳疾奔而去。

    李隐到了晋阳后,很快见到了刘文静,李渊是太原留守,自然不会让狱卒亏待了刘文静,所以刘文静在这牢狱中只是不自由而已,并没受什么罪。

    李隐带来了饭食与小酒,与刘文静坐下边吃边聊。

    一会后,刘文静看着李隐道:“郎将大人可还记得当初你我在雁门关会面时说的话?”

    李隐轻轻的点了点头,“当初先生叫我早作准备,囤积兵粮、扩充兵源,广招人才,以待天时。”

    刘文静神色有些激动的道:“那时我说过,‘天时’到底会几时到来,谁也不知道,但现在,我可以肯定的说,‘天时’已经到来了,若想成就大事,现在就是最佳的时候!”

    李隐知道刘文静的话还没说完,便不多言,静待他的后话。

    刘文静接着道:“如今皇帝困居江都,瓦岗军祸乱中原,阻隔朝廷政令,逼近东都,天下群盗数之不尽,此时起兵河东,朝廷想管都管不了。而太原百姓为躲避盗贼都搬入城内,我作了几年县令,了解其中的豪杰之士,一旦把他们收拢来,可得到十万人。

    你与你父亲所率领的军队加起来又有几万人,李家若反,谁敢不服从!以此兵力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王之业就可以成功了!”

    李隐道:“这些日子,先生可有劝动我父亲?”

    刘文静叹道:“你父亲顾虑太多,现在仍是犹豫不决,我观你三弟李世民,也是英明果决之人,我看劝服你父亲的重任,还是得交给你们兄弟二人去做才行。”

    李隐起身道:“那先生就再在这里委屈几天,不用多久,我定能劝服我父亲答应起事!”

    刘文静点了点头,对于李隐的手段本事,他是知道的,李隐既然这样说了,那这件大事看来便是八。九不离十了

    李隐刚走出牢狱后,便见道李世民迎面走来,“二哥,你是来看刘先生的?”

    李隐道:“不错,我刚和刘先生交谈了许久。”

    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二哥与刘先生都说了些什么?”

    李隐看了看四周,来到李世民身边,压低声音道:“刘先生要我劝我们的父亲起兵造反!”李世民当即显得颇为吃惊,“那二哥可答应刘先生的请求了?”

    李隐先没回答,反问道:“三弟觉得我该不该答应刘先生的请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