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79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79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静见此暗松了一口气,不过始毕可汗接着又道:“狼头大纛不接也可以,但唐国公的儿子李隐,先是接受我突厥叛族定居在其辖下,去年十二月,又率军杀伤我突厥许多人马,是我的敌人,唐国公要想得到我的支持,必须让李隐来我王帐中为质三年,以示惩罚!”

    刘文静听后,暗暗叫苦,这个请求他当然也是不能答应的,李隐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他实乃李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李家能有现在的境况,可以说是离不开李隐的,而且即便除去整个家族,李隐本人的实力,也一点不差。

    在这种情况下,刘文静怎能答应让李隐来突厥王庭中为人质?

    不过刘文静却怕连接两次拒绝始毕可汗的话,会让他恼羞成怒,所以使了拖字决,表示这关系重大,要亲自回去问过唐国公和李隐才能回答,始毕可汗也答应了。

第140章 刘武周起马邑(修)

    刘文静拿着始毕可汗给李渊的回信,与苑君璋、郭子政以及洛仁一起离开了王帐,刘文静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的向那三人旁敲侧击,得知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刘武周和梁师都刘文静都是知道的,但郭子政之兄郭子政是什么人物刘文静却没听说过,这时经过一番打探后才明白了了一些。

    蒲城人郭子和,原是左翊卫,后犯罪被流放到榆林。正逢榆林郡遇大饥荒,郭子和暗地结交了敢死之士十八人进攻郡门,抓住郡丞王才,历数他不体恤百姓疾苦的罪状,将王才处死,开仓赈济百姓。

    郭子和自称永乐王,改年号丑平。尊他父亲为太公,任命他弟弟郭子政为尚书令,郭子端、郭子升为左右仆射。他拥有两千余名骑兵,南面勾结梁师都,北面依附突厥,两边各送一个儿子作为人质以巩固自己的势力。

    知道这些后,刘文静愈发感到时间的紧迫,希望李渊能尽快起兵,不然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不过在刘文静出发前往草原的时候,老成持重的李渊却曾表示过,一定会等他的消息后才起兵,而刘文静从突厥王庭返回晋阳至少要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所以刘文静这时只能寄希望于果决的李隐与李世民能在关键时刻劝动李渊了。

    第二天,刘文静便开始南归,他这一次出使突厥,看似什么成果都没达成,但其实只要让突厥没与李家交恶,便已算成功了一半,所以刘文静并不感到失望。

    就在刘文静南归之时,马邑郡正面临着巨变。

    曾经骁勇善战的马邑太守王仁恭,自从到任之后,整天以酒色自娱,而且喜欢收受财物贿赂,不理政务。

    马邑郡在近两年灾情不断,导致饥民遍地,马邑郡的库存虽有许多粮食,但王仁恭他却从不向百姓赈济施舍,所以马邑郡百姓无不对王仁恭怨恨在心。

    马邑郡人刘武周是本地豪族,骁勇且有侠义之举,又是鹰扬府校尉,本地人无不对他推崇,而且王仁恭也对他非常亲近信任,令刘武周率领亲兵驻防在太守官署。

    刘武周利用职务之变,与王仁恭的几个小妾都有私通,导致王仁恭的几个小妾近几年来接连怀孕,王仁恭自认为宝刀不老,倒没有怀疑什么。

    不过刘武周却害怕事情泄露,于是早有图谋作乱之心,又见天下已然大乱,更坚定了他叛乱的决心。

    于是刘武周便在今年先派人北上联络突厥,然后又暗中派人四处扬言道:“如今百姓饥馑,僵尸满道,而王府君关闭粮仓不肯赈济抚恤百姓,这难道是父母官应作的事情吗?他恐怕是希望见大家都饿死了才开心!”

    郡中之人对此都极为愤怒,刘武周趁机称病躺在家里,当地的豪杰便都前来问候,刘武周杀牛置酒大摆宴席,并夸口说:“壮士怎么能坐以待毙,如今仓里的粮食腐烂堆积,谁敢和我一起去取粮?”

    “我愿往!”

    “算我一个!”

    顿时之间,刘武周家中一阵人声鼎沸,在场的众豪杰都许诺共往,于是刘武周带着众人杀气腾腾的直往太守府而去。

    这时,王仁恭正坐在厅堂接见一个自称是李隐派来的人,那人向王仁恭说刘武周即将作乱,要他快作准备,要是实在没办法,也可到雁门关投奔李隐。

    王仁恭听后却哈哈大笑了几声,“你回去回去告诉李郎将不必听信谣言,刘校尉是我一手提拔的,绝无可能背叛我的。”

    那人听后,没再反驳,以看死人一般的眼神看了怡然自得的王仁恭一眼后,便退了出去,心中想起李隐交代他的话:“如果王仁恭不听劝告,便不要勉强,我也只是看在以往的交情上,略尽人事而已。”

    李隐派来的那人走后,刘武周上堂谒见,王仁恭热情的迎了上去,笑道:“武周,刚才还有人向我说你要对我不利,你说这好不好笑!”

    刘武周心中一惊,暗道好险,不动声色的道:“是谁对你说的?”

    王仁恭随意的答道:“是雁门的鹰扬府郎将李隐,当年平刘苗王之乱的时候,你与他见过的,对了,你的部将尉迟恭的乌骓马,不就是他送的吗?”

    刘武周听后,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了,王仁恭这时似乎也察觉到了气氛似乎有些不对,他本有些醉酒的,这时定神一看,见随刘武周进来的,还有十几个当地豪强,每个人都手握武器,脸色不善。

    王仁恭脸色有些发白的道:“武周,你……你这时要做什么?”

    刘武周尚未答话,在他身边的党羽张万岁便忽然一个箭步登上了台阶,然后一刀捅向王仁恭的肚子,一时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王仁恭双目死死的看着刘武周,死不瞑目。

    刘武周一刀砍下王仁恭的脑袋,然后手持王仁恭的脑袋出厅堂示众,郡内官吏无人敢动。

    三月十二日,刘武周开粮仓赈济饥民,在马邑郡所属各城驰马发布檄文,马邑郡各城都降附了刘武周,刘武周共收得兵马一万余人并自称太守。

    三月,十七日,刘武周率兵南下,袭击攻取了楼烦郡中除李隐占据的秀容县之外的所有地区,楼烦郡太守葛观也随之归降了刘武周,不过刘武周对他不怎么重视,派他去一个马场养马。

    刘武周随即又夺取了太原郡的汾阳宫,获得钱粮兵器无数,并俘获了宫中的宫女,用她们去跟突厥始毕可汗换取军马,以增强自身兵力。

    刘武周起兵造反并占据了汾阳宫的消息传到晋阳后,一时间人心惶惶,李渊召集将领僚佐,对他们说:“刘武周占据汾阳宫,我们却不能制止,论罪该当灭族,这该怎么办?”

    王威、高君雅等人都很害怕,再三请求李隐拿定主意。

    李渊叹道:“朝廷用兵,行止进退都要向上级禀报,受上级控制。如今贼人在数百里之内,江都却在三千里之外,加以道路险要,还有别的盗贼盘踞,靠着据城以守和拘泥不知变通之兵,以抵抗狡诈与狂奔乱窜之盗贼,必然无法保全。我们现在是进退维谷,怎么办才好?”

第141章 太原起兵

    王威等人都没了主意,只好道:“要是等着奏报,哪里赶得上时机,唐国公您的地位崇高,既是宗亲又是贤士,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要是能平灭刘武周,偶尔专权也是可以的。”

    李渊佯装不得已而听从的样子,“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当先招募更多的军队。”

    于是李渊命令李世民与长孙顺德、唐俭等人各自募兵,远远的百姓投奔汇集,十天之内有近万人应募,比过去几个月李家偷偷摸摸招募人马时,快了不知几倍。

    至此,由李渊直接控制的兵力已达三万。

    王威、高君雅见李渊大肆招兵,又不断安插亲信,已是十分肯定李渊有不轨之图了,他们都知道李渊若反,肯定会拿他们两个祭旗,所以时常私下会面,商讨对付李渊之策。

    而这时,有消息传来,梁师都已攻占了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就即皇帝位,国号梁,改年号为永隆,并接受了始毕可汗赠送的狼头大纛,始毕可汗还给了梁师都大度毗伽可汗的称号。

    梁师都占据之地,都是关中的北部地区,离长安很近,要是被他南下夺得了长安,那关中可就没李家什么事了。

    这时再拖下去,已是徒劳无益,于是李隐面见李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家欲成大事,就在此事!”

    李渊听后,在屋中来回走动了半响,最后在窗边停下,抬头仰望窗外的天空,沉默许久后,转身看着李隐,毅然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如此,那我们李家就反了吧!”

    ……

    三月二十日,王威、高君雅邀请李渊明天到晋祠祈雨,李渊答应了,王威、高君雅心中暗喜,双目寒光闪动,他们计划明天在晋祠埋下伏兵,等李渊去祈雨的时候,突然发动,一举将李渊击杀!

    不过王威、高君雅不知道的是,当天夜里,李隐与李世民便带兵去了晋阳宫城的外面,晋祠就在晋阳宫中。

    翌日,王威、高君雅随李渊一同前往晋祠祈雨,晋阳宫城的外面的时候,忽然喊杀震天,杀出一队人马,将王威、高君雅团团包围了,率领这些人马的人,自然便是李隐和李世民了。

    王威、高君雅脸色发白的看着李渊道,“唐国公,你这两个儿子是要做什么?”

    李渊露出笑容道:“有密报称,你二人暗中勾引突厥人,欲祸乱太原,你们这种乱臣贼子,我作为太原留守,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的。”

    高君雅捋起衣袖大骂道:“真正的乱臣贼子是你这老匹夫!”

    李渊听后,并不生气,向李隐与李世民点了点头,二人见此,立即指挥军队冲杀上前,一举将王威、高君雅生擒,李渊将他们暂时投进监狱之中。

    随后,李隐带着人马假扮突厥人,在晋阳城外耀武扬威了一番之后才扬长而去,投进监狱。

    太原军民都以为确实是王威、高君雅把突厥人招来的,于是李渊便顺理成章的将王威、高君雅二人处死,并悬首示众。

    李渊随即传檄河东诸郡,要诸郡奉其号令,然后开仓赈济贫民,招募士兵的,从军者络绎不绝。李渊命令将招募来的人分为三军,分左、右军,通称为义士。

    裴寂等人、李隐等人联名给李渊上尊号为大将军,三月二十四日,李渊自任大将军,设置大将军府。

    李渊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仍和他弟弟温大有共同掌管机密,任命武士为铠曹,刘政会和武城人崔善为、太原人张道源为户曹,上人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王君廓、窦琮和鹰扬郎将高平人王长谐、天水人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其余的文武僚佐都按照才能授予官职。

    李渊又封李建成为陇西公、中领军大都督,中三统军由他统辖;封李隐为灵武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由他统辖;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归他统辖;封李元吉为姑臧公,李智云为平凉公,李建成、李隐、李世民三人人各设置官府僚属,李元吉、李智云则分别挂名了副右军大都督、副左军大都督,但不掌兵。

    中领军府、左领军府和右领军府,都归属于大将军府,按理说来,李渊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