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元配之训妻记 >

第139章

元配之训妻记-第139章

小说: 元配之训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有这二人在,用丘玉娟和丘如意的姐妹感情,将来便可以通过安世诚,借到袁老将军的力,将来事成后,又可通过丘若兰和丘如意之间的矛盾,抑制卢国公府和袁将军府。

    当然他内心深处的谋算,便是信任如陈先生,他也不是愿全然告知的,此时也只是淡淡道:“她到底没有父亲,母亲认为她福气不如丘茗之女,父母之命不敢违,不过既然那丘若兰既是我知己,我也不是铁石心肠,将来总要给她的名位的。”

    陈先生心思玲珑,话已问出时,他便已大致明白安世弘内心盘算,当下也不点破,而是笑着拱手贺道:“自来英雄难过美人,今日却是美人难过英雄关,种种迹象表明,世子爷乃是上天选定之人,真是可喜可贺。”

    安世弘谦虚道:“八字还没一撇呢,先不要妄言。”

    不提陈先生如何改口转而言论其他,只说这几日丘如意因着娘家众兄弟们的争气,所到之处,听到的无不是贺喜之言。

    丘如意是又喜又郁闷。

    喜的是大哥和丘如承皆中了进士,郁闷的是京城众人皆不知她家与丘若兰一家早闹翻了脸,只因为一个“丘”字,大家贺喜时,便要一同提起。且两亲兄弟双双中进士,这样巧的事情实在少的很,自然更是重点提起的对象。

    大家都是打个照面,随口贺喜几句,可不会给她时间,大家坐着慢慢儿听她讲解两家延续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不独是丘如意,便是宋氏先还因为儿子中了进士欣喜,后便被丘如山兄弟双双中进士的消息给打击到了,丘若兰终还是逃脱了自己的手掌心。

    宋氏想到女儿受的委屈,也曾想直接使出狠招来毁了丘若兰,却被丘敬警告:丘若兰必有防备,若是一招不慎,被人看来马脚,依丘如山兄弟的功名地位,定不会善罢甘休,自己一家便有可能一生不得翻身,以后再寻机会吧。

    顺阳城里,宋氏尚能一手遮天,但丘若兰必是要进京城的,自己哪里还能寻到机会毁了她?

    宋氏越想越气,夜不能寐,不想竟得了风寒,只得卧床调养。

    宋氏这里心不平,田氏那里也是一肚子怨言的。

    原来因为丘如山兄弟们双双中了进士,丘若兰本在顺阳城素有贤名,此时越发的炙手可热,成为顺阳城内最佳的儿媳人选,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差点要把她家的门槛给磨平了。

    丘若兰心志高远,自然看不上,况且她不日就要进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走,自然是要在京城攀个高门才能嫁的,众人心中明白,虽被婉拒,倒也不十分恼怒。

    倒是丘如山兄弟,这些天也有几户人家上门说亲,田氏等人也只以他兄弟二人只是考中进士,此时尚未立业,暂不敢成家,免得耽误了小姐的青春年华。

    那几户人家也不过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见事情不成,便只道无缘份也就做罢了。

    不过,眼看田氏一家日子要红火起来,一些心胸窄的不免眼红说些风凉话:“女儿或许可以高嫁,这儿子虽说是进士却也只是个垫底的,怕是看不到那些达官贵人的眼里的,一次会试进士何止百人,京城哪有那么些千金小姐要嫁,便是有也定只拣那状元榜眼探花了。”

    旁人倒也罢了,田氏心里的兴头不由被浇灭了大半,只是这话是旁人传给她的,她也不好去找那人理论,况且那人所说也不错,儿子们的亲事将来怕真是高不成低不就了。

    田氏心中憋得久了,得了机会,不免要发泻一番,责怪女儿道:“都是你出的主意,说学丘如源,暂放弃这次会试,且按下心研究学问,下回也能中个好名次。偏等你两位哥哥松懈下来,你又催促着不能放过这次机会,先下场试试,多一回经验,如今倒是中了进士,却是最末,中了也不光彩。”

    丘如山兄弟闻言,忙劝母亲:“天下举子何其多,每次会试落榜的不计其数,白头举人比比皆是,第一次参加就能考中,儿子们何其有幸。”

    田氏心里总是有些不甘,嘟囔道:“若不是反反复复,只一心研究学问,你兄弟二人的名次也不至于这样低,被人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九一章 日益兴旺

    丘若兰不由冷笑,前世丘如山兄弟数年之年才得中举人,如今托赖着她,才能早早中了进士,真真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懂知足。

    田氏原本心里火气早就消了,见女儿虽不言语,嘴角却含了讥诮,不由又动了气,忍不住再次唠叨起来。

    果是人善被人欺,丘若兰不愿再忍下去,冷声道:“女儿如此安排,自有女儿道理,母亲一个妇道人家是不会知道的。”

    田氏被女儿看轻,立时变了脸色,丘若兰径直说道:“若不是女儿设计从继祖母手中讨出几万银子出来,只怕咱们一家现在正衣食不济饥寒交加,兄长们终日为了温饱忙碌,哪里有工夫读书,便是想读书,又去哪里寻摸钱买书买笔墨纸砚?”

    田氏想起当年三餐不济的艰苦生活,不由心中黯然,偏自己没有本事,幸好女儿施计讨回自己一家应得的财产,这结束了噩梦一般的日子。若不是女儿,儿子们也确实读不起书。

    丘若兰只装没看出田氏的愧意,她是存了心要教训田氏一顿,免得她时时摆着母亲的款儿教训自己 。

    不顾兄长求情的眼光,丘若兰又继续说道:“回到这里,也是女儿忍辱屈意交结丘如意,然让丘如源等人肯接近兄长,并得以和卢国公府的大公子交结,借势在凤临郡拜得名师,这才将功课赶上,中了举了。后来也是女儿帮着兄长到京城遍求名师大儒。只是女儿是人不是神,也只这一件事反复犹豫了一回。母亲就要全盘否定女儿的苦心和功劳,真真让人心里生寒。”

    田氏又气又愧,丘如山兄弟心里也不好受,只得道:“没有妹妹,便没有咱们兄弟的今天,以后我二人唯妹妹的命是听,绝无二话。”

    丘若兰转怒为喜,笑道:“兄长这里说的什么话,若兰自小受父亲教导,长幼有序的规矩还是懂的。妹妹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替去了父亲争个荣光。母亲兄长只管放心,女儿将来必会让整个丘氏家族以女儿为荣的。”

    田氏被女儿的一席话说的没了言语,丘如山兄弟心中五味杂陈。这场吵闹便算过去了。

    再说丘如意这边。因为丘氏子弟的榜上有名和丘如意两姐妹的好姻缘。京城众人不免也生出丘氏必复兴的念头来,便有不少人在丘如意面前表现出欲与丘氏结亲的想法来。

    当然,鉴于不知丘氏众人能走到哪一步。丘氏女在各方面定是逊于京城名门闺秀的,所以这些人断不会拿宗子长孙与丘氏结亲的。

    丘如意也明白这个道理,脸面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只要乐见其成,丘氏确实弱了些,只要丘氏子孙争气,何愁别人不高看一眼。

    丘如意不介怀丘家一时的被人小觑,大家倒是谈得其乐融融,当下真有几家前去顺阳城提亲。

    也有人问起丘若兰来,丘如意这才得了与她撇清的机会,忙装出不甚在意的模样,淡淡答道:“我家与她家虽同出一个丘氏,两家却并无甚来往,竟不知她家姑娘如何。”

    此话一出,那问的人便知丘若兰有些不妥。

    既然开口问了,早前也是打听过一二的,虽然有不少人称赞丘若兰的蕙质兰心,但顺阳城内有宋氏把控,打听出来的,自然是毁誉参半,京城丘府上的仆从们早得了主母的命令,没说少丘若兰的不是,如今丘如意又是这个态度,立时打消那些人去提亲的念头。

    也只有一些低阶位的官宦人家,本就到不了丘如意的跟前,又看丘若兰乃是梁王府世子妃的堂妹,便想趁着丘如山兄弟根基浅无所作为的空档,赶来上门求娶。

    田氏实没想到自己家还能有这样风光的时候,觉得女儿果真是个有福气的,眼看就该嫁人的年纪了,本想不过嫁个小康之家,不想儿子们中了举人,竟能嫁个官宦人家做个官夫人。

    田氏便有心在这几家里为女儿挑选,丘若兰哼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家,女儿可看不上。您也别只在家里闲坐,也该让人出去多打听些消息,再做决定不迟。”

    这一打听,田氏心里便不平衡起来。

    随着丘氏家族的日渐兴旺,丘氏的女孩儿,倒是成了香饽饽了,顺阳城里家家争着聘娶丘氏女,就连丘玉凤都被顺阳城的知县夫人说给自家家财万贯的举人侄子,虽说那位举子此次落了第,但胜在年方二十,已算难得的轻年才俊了,以后有的是机会中进士,况且他家父辈也都是做过官的,同窗不少,将来前途远大,竟一点都不逊色上自家门上提亲的那些人家。

    更让田氏不服的是,丘玉盏那个小丫头竟然被安国公老夫人看中,便派人上门为自己的孙子提亲。

    原本,丘玉盏之父丘芸在顺阳城县衙当差,前段时间正巧来京城公干,丘玉盏言语中流露出想看看京城风光的意思来。

    丘芸公干自不会拖家带口,倒是宋氏得知此事,她恰好也要进京亲自照顾会试的儿子,便欲做个人情,况且她与玉盏母亲孙夫人交情一向不错,于是开口邀请其一同进京游玩。

    孙夫人也是个爱女如命的,细思过后,便携欣然同往,一同住到京城丘府。

    既然是丘氏族人进京,虽然丘如意不喜宋氏,却为免落人口实,也不得不开口相邀。

    丘玉盏虽长得不是十分颜色,却也是个极清秀的小姑娘,偏她亦是个性情直率的,与丘如意又有不同,丘如意率直中带了几丝凌厉,丘玉盏却多了几分娇憨,又是青春正好的年纪,很是得卢国公夫人的欢喜,命丘如意一定要留丘玉盏多住几日。

    丘如意和丘玉盏从前有些摩擦,不过后来二人相处多了,颇有几分知己的感觉,一来二去倒成了好姐妹,今日好容易见面,原本也是不舍得分开,如今见丘玉盏得了婆婆的眼缘,心里也是十分高兴,自然忙不迭地应下来。

    朱夫人却知自家寒微,与那侯门公府地位不对等,虽然此时得了贵夫人们的喜爱,但女儿到底性子直率了些,说不定转眼间就又犯了她人的忌讳,便不是如此,非亲非故的,朱夫人也不愿女儿屈意承欢于这些贵人们身边。

    倒是宋氏为了家族着想,极力压下心中嫉妒,从旁相劝,丘如意也一再保证不会让丘玉盏受委屈,朱夫人终架不住丘如意的情真意切,勉强同意了,却又将女儿叫到一旁,好生嘱咐了一番,这才和宋氏告辞而去。

    卢国公府人口简单,有了卢国公夫人的喜爱和少夫人丘如意的细心照拂,丘玉盏在国公府的日子过得极快活,每日里也不过是和丘如意一同陪着卢国公夫人说笑。

    说来也巧,那日安国公夫人偶然到卢国公府造访,遇着了丘玉盏,也是二人有缘分,竟也得了她的喜爱,光是见面礼就比当初给丘如意的厚了一倍,又邀请卢国公夫人婆媳二人做客,言明“不带玉盏姑娘过来,恕不奉茶”。

    后来丘玉娟和梁王府结了亲,又有丘氏众子弟中了进士,安国公夫人便谴了人上门为自己的孙儿提亲了。

    这事若是搁在别人家里,便是天大的喜事了,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