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元配之训妻记 >

第17章

元配之训妻记-第17章

小说: 元配之训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进禅房,于氏便嗔着女儿道:“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一来了就在那里和你哥哥,唧唧咕咕说个没完,还不快过来陪着你舅奶奶说话。”

第二十七章 歪打正着

    丘如意便走上前去,叫道:“如意见过舅奶奶。”

    高老太太顿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声说道:“都是自家人,不必这样客气,如意是个好孩子,我可不许你这样训斥她。”

    于氏笑着点了点头,又问道:“舅母怎么这个时辰才来呢?”

    高老太太笑答:“方才我去你们家庙,陪着那府的太夫人诵了会经,看她身子懒怠,倒不好让她费神,这福善庵的斋饭在这顺阳城也是独一份的,便过来拜拜神,顺便尝尝。”

    于氏便笑道:“舅母既然有这雅兴,那我今天便陪您一同用斋。”

    二人说话间,便有比丘尼上前来,请高老太太各处转转,因为于氏等人已经拜过神位,高老太太也颇为体谅,便只扶着小丫头随比丘尼去了前头。

    于氏命人再送一份香火钱过去,丘如意便道:“老太太这点子便宜也要沾。”

    于氏低叹道:“人穷志短,有什么法子,况且她与咱们家有亲,对咱们又有些恩情,能帮着些就帮一把吧。”

    丘如意冷笑:“怎么算是穷?她家虽没法与咱们家比,可比起寻常人家来,也算是小财主了,一大把年纪了,也要自己尊重才是。也别再提什么恩情,别以为女儿年纪小就是个缺心眼的,那时她可没安什么好心,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

    于氏摇头笑道:“你还年轻气盛,眼里不是黑就是白,却不知世上的事情,总是福祸相依的,只看你看的是哪一面了。这世上赤诚纯粹的人能找出几个来,难道咱们就都不与他们相交了?交情交情,只是他不是真正黑心烂肠的,总能交出一分情来的,说不定以后这一分情便用得上。所以有些事情上难得糊涂,你将来接触事情多了,慢慢就会明白了。”

    丘如意心中却不以为然,只管扭头看向房间案上摆放着的拂尘。

    说起这高老太太来,虽然于氏口称舅母,却不过是自于氏外祖那边论起的拐弯亲戚罢了,巧的是,高老太太又与这边丘府的太夫人也论得起亲来,她两家又都富贵,故此高老太太便时常两边走动讨些好处。

    丘如意一介千金小姐,不懂平民生活的艰辛,自然有些看不上,至于所谓高老太太的恩情,更是让丘如意一点也感激不起来。

    原来当年丘府欲跟随光宗皇帝迁都时,曾将产业处置了大半。

    那时北夷即将逼进京都,人人都急于往外跑,也只有丘家钱多人傻,于是高老太太得了丘府太夫人的请托,做了回经纪人,劝说于氏尽数买了下来。

    谁知兜兜转转,皇帝仍迁回了原京都,丘氏家族到底还是回到了顺阳城,如今看来,竟是于氏得了大便宜,所以高老太太便自恃是丘家的一大功臣,有事没事也要找于氏说话拿点好处。

    所以在丘如意的眼里,这高老太太是个居心不良的,就该立时绝交,再也不相来往,免得反受其害。

    于氏见女儿仍嘟着嘴,便笑道:“你不用担心,母亲岂会不知她的为人,自然会防着她的,这些人情世故母亲心里清楚的很。”

    丘如意倒从不担心母亲看走眼着了人家的道,只是不喜欢高老太太的势利眼,虽为长辈,做出的事情让晚辈无法尊重。

    不多时,高老太太便转了回来,自然也知道于氏帮着出了香火钱,便要还她:“这烧香拜佛,得自己的钱才显得虔诚。”

    于氏笑道:“菩萨看的是舅母的虔诚之心,至于钱财乃身外之物,管它出自谁人之手,反正跑出外人去,还不是自家人,再者也是甥女的一片孝心。”

    高老太太便对于氏笑道:“你自小便是个极爽利会待人的,当日谁见了不夸一声?果然是个有福气的,我今日看如意,这相貌人物竟一点也不比你当年逊色,也定是个有福气的,将来一个诰命夫人是跑不了的了。”

    说到这里,高老太太又扯着于氏,冲如意努一努嘴,小声笑道:“可有人家了?”

    于氏也悄声笑道:“她年纪还小,我还准备多留她几年呢,不过也该准备起来了,还请舅母帮着多瞧一瞧呢。”

    高老太太连声道:“那是自然。”

    二人又聊起别事来,丘如意始终泰然自若地坐在一旁喝茶,倒引得高老太太频频偷着看她。

    丘如意就是个傻大姐,她认为男婚女嫁乃天经地义之事,用不着避讳什么,有什么事敞开了说,总比羞羞答答误了事强,故对说亲一事,从不回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尤其在她认为对方不怀好意之时。

    原来方才高老太太与于氏说话间,丘如意便试着拿往日苏嬷嬷所说的内宅争斗手段,往这上面套,顿时觉得高老太太还是颇有些顾左右言他的手段,先借着夸母亲,再引申到自己的亲事上来,这不就自然地将香火钱笑纳了,还落个关爱晚辈的美名。

    仅看出这些还是不够的,丘如意根据高老太太说话老是偷看自己,才后知后觉,有些话题是不适宜闺阁女孩子的,自己如果知礼,就该起身避让。

    却不知丘如意向来是个倔脾气的,别人越想使法子摆弄她,她就偏不如那人的意,即便被人说失礼,也毫不退缩。

    再则,因为苏嬷嬷的强行讲解,丘如意怎么着也算是有了宅斗的根本基础,此时见高老太太总想支她出去,便心中一凛:这怕就是调虎离山之计,哼,我就偏不如你的意。

    所以丘如意心安理得地呆在禅房里,听母亲与高老太太说东道西的。

    于氏也看出高老太太有事想对单独自己说,她看一眼女儿的神态,便知女儿这是要与高老太太死磕到底了,不由觉得好笑。

    她向来娇宠女儿,自然不会为了一个高老太太就撵了女儿下去,况且她也不觉得这个不太着调的高老太太能有什么正经事与自己说,至于她二人口内的家长里短,女儿也大了,多听听了解一下人情世故,也不是什么坏处。

    高老太太倒是几次三番地说,如意是个年轻女孩子,好容易出来一次,也别太拘着她了,不如让她出去松泛一下。

    于氏笑道:“她是来礼佛的,可不是闲着没事来游玩的,在庵里到处走动,恐对神不敬,况且您老在此,她身为小辈的,自然要在旁服侍才是知礼数。”

    丘如意心里暗自佩服母亲会说话,越发的寸步不离于氏,倒让高老太太找不到说话的合适机会来。

    一时众人吃过斋饭,略歇了一会儿,于氏等人便要起身往城里赶去。

第二十八章 说客难做

    第二十八章说客难做

    高老太太不由急了,说道自家的马车出了点问题,说罢一味地叹气:怕不能及时回城了。

    于氏便礼节性地邀请高老太太与自己同坐一车,高老太太倒真怕于氏是虚客套,也不敢推脱,打着哈哈就爬上了于氏的马车。

    丘如意在旁瞧见,不由觉得可乐:有什么事不能敞开了说,非得这个计谋那个对策的,劳心累脑的,要是别人不接着,还不是自己难受?

    于氏的马车也算宽敞,坐四个人倒是绰绰有余,但丘如意仍嫌马车挤,便将小丫头撵下车去,她坐在一旁,亲自为两位长辈添茶倒水。

    这马车行驶速度不快,又是乡间小路,摇摇晃晃的,还挺舒服的,于氏母女便只管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时刻,于氏微眯了眼睛品茗,丘如意添过茶水后,则打一个哈欠,靠在一边闭目养神。

    高老太太却如坐针毡,实在憋不住了,高声对于氏说道:“外甥女儿,听说你们丘家要大修祠堂呢,这次你可要大大捐一笔银子,让那些人瞧瞧你的威风,也好一雪当年之耻。”

    于氏正拿着碗盖轻轻拨动茶汤,欣赏着茶叶舒展时的美态,闻言,淡淡笑道:“礼节在那摆着呢,我们又是远支,不好越过她们嫡系正族,不然白花了银子,反显得我们粗鄙不知礼,实在不划算。”

    高老太太只好嘿嘿干笑:“外甥女儿说的是,倒是我老太太想的不够周道了。”

    于氏轻轻一笑,不再多言。丘如意听到她二人交谈的声音,睁眼看一圈,便又闭目靠着淡蓝暗银纹引枕打瞌睡。

    这边于氏母女越来越轻松自在,那边高老太太却急得有些抓耳挠腮。

    最终高老太太按捺不住,看一眼在旁假寐的丘如意,轻声说道:“我今天见着那府里的太夫人了。”

    于氏点头,高老太太早就已经说过这话了。

    高老太太见于氏不接话,只得又道:“她身子不太好呢。”

    于氏点头道:“太夫人一心向佛,菩萨会保佑她老人家的。”

    高老太太叹道:“她这是心病难医啊。”

    于氏笑道:“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意,谁还没点心事。只要她老人家心中有佛,早晚会想开的。”

    高老太太叹道:“再怎么礼佛也无济于事,她是心中觉得愧对祖宗。”

    于氏惊讶地“噢”的一声,便闭口不言:长辈的是非,晚辈不得非议编排。

    高老太太不由悠悠叹息,说道:“太夫人嫁入丘府以来,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如今儿子也做了官,一家子在她手中也是兴兴旺旺的,偏她心里一味地看不开,只说祖产在她管家期间没了,她百年以后难见丘家列祖列宗。”

    于氏早就猜到是这么一件事了,便淡淡笑道:“太夫人确实看不开,丘氏祖产一分一毫也没流入外人之手,丘家祖宗自然不会怪罪后人的。”

    高老太太便笑道:“说起来这事也是我的罪过呢,谁让我当时多嘴多舌的,她如今这般模样,倒让我老婆子心头不安。外甥女儿,我老婆子厚着脸皮劝一句,这十年多的收成,也赚得不少了,你不如抬高些价钱,再赚她一大笔银子,将田庄产业卖还给那府,这样既能落了实处,又可得她家的感激,那府里毕竟是丘家嫡派,以后一些事上也能得他们照应,竟是一举多得了。”

    丘如意虽闭着眼,耳朵却竖得如兔子,此时不由“嗤”地笑了一声:这老太太也管得太宽了,这是打量母亲是个好性的,她便要再做好人,讨好丘太夫人呢。

    于氏瞥一眼女儿,微皱了一下眉头,丘如意忙自引枕上坐起身来,真个是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

    于氏面上便带了难色,对高老太太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敢做这个主?更不敢和我家老爷商量,前两天,我家老爷休沐回家,花匠在园中折了几枝花儿插瓶送上来,他就大发雷霆:‘那是太爷在世时种下的,怎么能随意就折了枝去,告诉下人:凡是太爷时添下的一草一木都不得有一点损失,不然我百年后难见父母。’这好端端地,家里也没什么使钱的地方,我就提出把太爷在时添置的地亩给卖了,他还不气得把我给休了。”

    高老太太不由牙齿咬得吱嘎响,谁不知道丘荣只管做他的官,于氏才是丘家真正的掌舵人。

    但于氏话说到这个份上,高老太太也只得偃旗息鼓,在旁干笑。

    本来就是高老太太多事,其实也是因为她是个心里没成算的,只当自己帮于氏整下那些产业,便以为自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