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60章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60章

小说: 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怜的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费劲了心思,可是他的后代们最后还是因为皇权被削弱,不能掌握帝国的全部资源对付内忧外患而亡了国,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话题继续回到明朝皇帝的饮食上,由于明朝后期光禄寺做的饭实在是难以接受,皇帝们只好另辟蹊径,找其他人做饭。

    这群人就是太监。

    根据《酌中志》记载,凡是皇帝大人每天所吃的东西,都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以及东厂提督太监这两三个人轮流操办。

    当然,具体做饭的不是这些伟大的公公们,他们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怎么可能跑到厨房里抡大勺子,就算再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也不会做出这么掉价的事,让人看笑话。

    具体负责做饭的是那些太监家养的厨子,太监是断了根的人,这辈子也不想着为后代留家产,他们一旦混大就只想着尽情享受,而由于他们某些方面的缺陷,有的娱乐活动他们不能参与,因此也只能尽情的满足口腹之欲。

    基于上述原因,太监们的口味都很叼,为了享受美食极尽能事,一般的厨子还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凡是能被这些大太监看上的厨子,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皇帝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就吃他们的厨子做的菜,沾手下人的光。

    朱从京城就藩时,虽然也带了厨子,但那个厨子的手艺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远不足以满足朱对极致美味的追求。

    来到甘肃后,朱不是忙着搞建设就是忙着打仗,没有时间去找一个新的厨师,所以吃的方面就这样一直讲究着。

    现在又要和家人聚餐,朱一想起那个厨子做的那几样菜就感觉倒胃口,但问题是让他做他也做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朱突然猛地一拍脑门:怎么不吃火锅呢?这不正好是冬天吗?火锅这东西怕是谁也会弄吧,当然底料要费些心思,不过还是可以研究的嘛。

    拿定注意之后,朱搂着孙云琦说道:“王后,本王今天请你们吃火锅怎么样?”

    火锅这个料理在宋代就有了,孙云琦自然也吃过,坐在朱的怀里,轻轻地靠在他的肩头,微笑道:“好啊,臣妾也很喜欢吃呢。”

    听薇和吟荷伺候了十几年人,早就将眼力劲练出来了。听薇听到朱和孙云琦的决定后,立即向他们二人行了一个屈膝礼,道:“臣妾去准备材料。”

    吟荷也和她一起行了一个礼,道:“臣妾去通知其他两位娘娘。”随后二人一齐退出,分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过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原本有一些空旷的坤和殿瞬间热闹起来,蓝幼澄和黛昱竹分别带着自己的贴身丫鬟,笑盈盈地赶了过来,见到朱和孙云琦后立即急走两步,跪到二人的跟前,满脸开心地说道:“臣妾叩见王爷、王后,谢王爷、王后赐宴。”

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实边

    朱和老朱一样,最喜欢的是一家人和和气气,见到两位爱妃如此开心恭顺的样子,心中也是大为开怀,连忙虚扶了二人一把,笑道:“二位爱妃快快请起。奉贤夫人也来了。”

    蓝幼澄缓缓站起来,向前走了两步,体态甚为轻盈,对着朱笑道:“启禀王爷,吟荷妹妹去臣妾宫里的时候,臣妾的母亲刚好也在,臣妾就将她带来了。还望王爷、王后不要见怪。”

    朱一把抓住蓝幼澄柔若无骨的小手,笑呵呵地说道:“爱妃说的哪里话?本王请大家吃火锅图的就是一个热闹,怎么会嫌人多呢?再说了,奉贤夫人又不是外人。”

    李安谊没有说话,冲着朱甜甜一笑,微微的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就是大忙碌时间了,由于朱想吃一顿完完全全的家宴,因此这顿饭没有用任何下人,完全是他们自己张罗的。

    朱将一个火炉放到桌子上,然后将盛满水的专用涮锅放了上去,虽然他不知道火锅为什么要设计成中间高高隆起的样子,但也懒得研究,只要能吃好就行了。

    黛昱竹以及听薇、吟荷三个人都是丫鬟出身,多少都懂一些料理,黛昱竹毕竟已经贵为王妃,不好再做一些低级的事情,只是负责调理沾酱。

    火锅沾酱的主要材料就是麻酱,所谓的麻酱其实是芝麻酱,是用芝麻研磨而成的。黛昱竹先将稠稠的芝麻酱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加水,每加一点水,就立即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再继续加水。直到将芝麻酱搅拌成粘度适中的糊状,然后再放适当的盐。

    听薇负责切肉,她的刀工不错,不管是羊肉还是猪肉,切得都恰到好处,就算是放到后世的大饭店里也不会比别人逊色。

    其实朱还喜欢是涮牛肉,只是明朝严禁宰杀耕牛,家里的牛生病了,要先到官府报备才可以杀,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朱身为王爷,在某些方面悄悄地搞搞特殊不是不行,只不过现在肃国才刚刚成立,底子还不是特别强大,朱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奢侈的印象,他要爱惜自己的民力。

    至于剩下的一个粗活洗菜自然是由吟荷去做了,她做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打理起来也是十分的得心应手,用不着别人多费心。

    就连最麻烦的调料问题都有人解决了,这一点朱应该感谢蓝幼澄。虽然蓝幼澄自己不会弄,但是她带来了一个大师,这个人就是她的母亲。

    李安谊从小就喜欢摆弄些酒菜茶水,嫁给蓝玉之后由于备受冷落,便将自己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女儿吃的更好一些上面去了。

    之前的羊杂汤已经让朱领教了她的手艺,此刻她又主动承担起做火锅底料的重任,更是让朱兴奋不已,看来自己的吃货大业也有着落了。

    由于材料限制,李安谊做的火锅底料也比较简单,主要材料有大豆油、食盐、八角、花椒、葱、姜、蒜、山楂、丁香、枸杞、甘草等。但是这些材料在她的调理分配之下还是爆发出了魔幻般的味道,让朱等人大饱口福,吃得很嗨皮。

    在大冬天的夜里,在众位美女的环绕之下,吃着火锅唱着歌,喝着美女亲手烫好的小酒儿,什么是生活,这才是生活。

    明朝的官员也是有休假的,一般情况下正月是不开工的,但问题是朱元璋是个很不一般的皇帝,他自己是个劳模,所以也就要求所有人都变成劳模,仿佛那些当官的多歇一天,他朱老板就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因此,在洪武年间,官员们过得是很苦逼的,不仅工资待遇低,危险系数大,连节假日都少得可怜,具体来说一年只能休息三天,分别是春节、冬至和他朱元璋本人的生日。

    也就是说,你如果有幸穿越到朱元璋手下做了个尚书侍郎,先别忙着高兴,春节的时候,过完年初二就得上班,连走亲戚的时间都没有。

    曾经也有人就官员的待遇问题向朱元璋提出过建议,说你老人家将当官的待遇弄的这么低,以后就没人来当官了,谁给你干活啊?

    然而老朱不为所动,用了一句十分睿智的话便让对方哑口无言:“这世上还会缺想当官的人吗?”

    凭这句话就完全可以断定朱元璋能得天下绝非偶然,精明啊,精明到脑袋上都快冒烟儿了,谁要是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玩点儿花花肠子,那纯粹是作死啊。

    但是朱毕竟是从后世来的,大过年的只让歇一天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他认为后世的七天法定节假日都太少,最起码得让人过了正月十五啊。

    然而朱无力改变后世的现状,只能为大明朝的肃国官员谋福利了,早在春节之前,朱就已经下令,过了十五再来上班。

    这条旨意让无数的肃国官员感恩戴德,忙活了一整年,终于可以陪老婆孩子过个好年了,就冲这一点儿,他们就不后悔留在肃国。

    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十六日,朱开始了他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在接受了群臣如同机器般的叩拜礼后,朱精神饱满地大声说道:“众卿有何事要奏啊?”

    户曹判书张文远站出班来,作了一揖,恭恭敬敬地说道:“敦煌布政使石一德上奏称:敦煌乃新附之郡,胡人众多,单靠现在的军民难以驯服,请求殿下移民十万,一来可以同化胡人,二来可以实边,防备哈密。”

    张文远原来是王府长史司审理正,区区的正六品小官,掌管着王府那些鸡毛蒜皮的诉讼。朱建国后,选择留下来跟随王爷,以求在肃国谋得自己的发展。

    朱没有亏待他,见他干活细致,处理诉讼十分公平,就将二品户曹判书给了他,让他替自己打理国家的财政。

    张文远接到任命的时候,高兴的一宿都没有睡着觉,从一个六品小官一下子升到二品大员,这怕是古往今来都没有的事吧,虽然他的二品只是一个藩国的二品,但这足以让他和他的老婆激动地恩爱一晚上了。

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标准

    张文远接任后,为了报答朱的知遇之恩,更是为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前程,始终以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户曹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朱十分满意。

    张文远所说的敦煌布政使石一德原本是他的副手正七品的王府审理副,同样是因为对朱的忠心和对工作的用心负责,被朱提升成从二品的布政使,替他去管理刚刚归附的敦煌。

    朱听完张文远的报告后,心里带有一丝赞同的点了点头,但群臣的意见还是要征求一下的,笑着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客观来说,石一德的建议很有道理,敦煌自唐代以来就被外族统治,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百年了,那里早就连根汉人的毛都看不见了,若想同化他们,那我们这边的人口绝对不能比他们少。

    朱刚收服的敦煌郡连同沙洲蒙古在内共有大大小小六个部落,总人口有十几万人,他现在只在那里驻扎了两万多名士兵,派过去了几个甲长、保长,要想统治那些畏威而不怀德,丝毫没有中原王朝大一统观念,甚至还有些仇恨汉人的胡虏确实很不容易。

    况且敦煌也是个大郡,在西汉时也和张掖、武威一样,属于水草丰美之地,这里有发源于祁连山高山融水的疏勒河水系,自汉代以来,灌溉农业就十分发达,在后世耕地面积达到三十多万亩,还有广阔的林地和畜牧业用地,资源十分丰富,单单靠那些个除了放牧和抢劫什么都不会干的胡虏,是绝对不会将敦煌的潜力全都开发出来的。

    所以,向敦煌移民是必要而又正确的选择。

    这条建议既合理,又得到了领导的首肯,这个时候再唱反调就属于没事找抽了,因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员纷纷附议,称颂声此起彼伏。

    每解决一件事,都会让人心里有成就感,尤其是解决了移民十万人开发一个郡这样的大事,更加让朱心中大块,于是趁热打铁道:“本王还有一件事要与众卿商议。”随即,将自己想要养士的想法提了出来。

    话音刚来,群臣又是一阵交头接耳,武臣听后面露喜色,因为这代表着朱对武将的重视,今后他们的地位肯定不会下降。

    文臣听后自然是脸上都有哀戚之意,在他们看来,国家应该用高福利来养秀才和举人,万万没想到朱对这件事提都没提,上来先想养一群大老粗,这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前程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