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极品书生混大唐 >

第179章

极品书生混大唐-第179章

小说: 极品书生混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刻,梦蝶居然迫切希望孟星河能早日回江都。在她看来,孟星河聪明的有些锋芒毕露,不适合在朝堂做那玩弄权术和阴谋的权臣,如果待在长安那复杂的地方,欣赏他的人不少,但讨厌他的人也有很多。而且现在魔门和李家的恩怨摆在那里,梦蝶更不希望自己的相公,成为李家对付魔门的一枚棋子,到时候,那岂不是让孟星河左右为难?

    “相公。你早点回来吧。我、凝儿,还有施雨姐姐,都希望你早日回到江都。”这一刻,梦蝶就像叮嘱外出的相公,迫切希望他明日就能回到家中,免得长久的相思之苦。

    “会的。东都是我的根,无论如何,都会回来。”孟星河静静站在船边,望着远处的海天一角淡然说道。不过,他觉得现在太压抑,随即露出常见的笑容,只为让梦蝶不随他此时内心的变化而受到感染。

    这一刻,梦蝶体会到这个男人身上细微的变化。同他一起攀在栏杆上,望着眼前波lang滚滚的海水,道:“相公,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小东海吗?”

    “因为这里有仙女。仙女一般都住在东海边上的蓬莱仙岛上。”孟星河胡编乱造说道。

    “猜对了一半。”梦蝶送给他一个奖励。亲了他一口,道:“小东海,是我们太平教的圣王,为一个他一辈子都觉得愧疚于她的女子修建的。而后面那三座仙山,更是圣王依照当年和那个女子在蓬莱仙岛上生活时修建而成的。我师父也说过,那个女子的确不是凡人,她是东海边上的仙子,只不过,后来圣王却辜负了她。”

    梦蝶感慨的说了一句,放佛为那个被抛弃的女子鸣不平。而孟星河倒是好奇了,这小东海居然是太平教圣王修建的,而非隋炀帝所建,看来这历史还真有偏差,若非自己亲身经历,简直不敢相信那些很严谨的史书,会出现不相符的一面。

    梦蝶多次提到圣王二字,而且以前还是一个和李家争夺江山的霸主。孟星河觉得有必要下来仔细对此人认识一番。不能单凭在魔门地宫中看见那副帅得几乎无人能比的画像,就忽略了对此人整体的了解。这太片面了。

    此刻无语,孟星河轻轻挽上梦蝶的细腰,将她枕在怀里。梦蝶也安静的像一只乖巧的小猫,不动步躲,只享受此刻孟星河带给她的异样宁静。

    次日清晨,天才刚刚鱼白,孟星河就让江叶枫把马匹准备好,以便于回长安。东都的事情,昨日柴少回来后又向他报告一番,说成立的集团公司经过大家商议改叫华夏联盟,和萧家的合作也在一步步进行中。而且还放下话来,给他柴少一年的时间,东都的生意立刻步入正轨,绝对不会比江都差。

    听到这些,孟星河稍稍宽慰。走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多余的顾虑,去柴少房中告别一声,然后来到隔壁丫头和梦蝶的房间,轻轻推开房门一角,见她二人还在熟睡。露出一丝放心的笑容,随即就出了客栈,骑上马匹往长安方向赶去。

    “梦蝶姐姐,孟大哥回长安了吗?”房间里,丫头露出一个脑袋,不舍的问了一句。

    “没。他还在隔壁。等会儿他走的时候,姐姐再叫醒你,安心睡吧。”梦蝶撒了个小小的谎言。眼中已经落下了难见的泪花。

    这一去,又是多久才见,人生,又经得起几个这样离别的日子?悄然离去,落泪无声?

第八十二章 校场驭马

    一路星辰,孟星河以披星赶月的速度,很快就来到帝都长安。对这个阔别没几日处处彰显热闹的长安城,孟星河总感觉到一丝陌生,好像他根本就不属于这里,注定是个匆匆的过客罢了。

    在东城门和江叶枫告别之后,孟星河便直径来到国子监。跨进这个代表全大唐最好教育和文人辈出的地方,孟星河带着与之格格不入的表情,一头扎了进去。

    绕过几条鹅暖石路,孟星河很快就摸到自己厢房门前。

    房门半掩着。看样有人在才起来。瞧了瞧天上并不高攀的太阳,孟星河嘴角撅起一丝笑意,想到几日没和云姨小打小闹,也不知道她看见自己回来会不会吃惊。

    带着小小的疑问,就像鬼厉那样,走路都不发出半点声音。孟星河已经钻进屋里。可是,他正准备给云姨带来一个惊喜的念头还没有运作出来,他自己反到被屋子里面两个女人“惊”了一下。

    云姨满脸惊疑的望着孟星河,好像对他突然出现有些欣喜,不过也没有刻意表现出很在意的样子,芊芊玉手也有条不絮的拿着一只白瓷小勺正津津有味的喝着一碗孟星河以前经常品尝到的红豆小米粥。而另一个女人,也是很斯文的拿着云姨才从外面早市上买来的热包子,细细品尝,甚是幽雅。她好像对孟星河这个主人的到来毫不关心,很心安理得做那吃白食的白眼狼。

    对于国子监那个看不惯自己的杜夫子,杜大人家的千金小姐能出现在屋里面,孟星河就觉得此事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升起还稀奇。不过他也没计较什么,说不定是杜小姐见云姨一个人独守空房过来串门。为此,有杜小姐在这里,孟星河也不敢和云姨开那些很大胆的玩笑。他笑着移臀坐在了两个女子中间,不客气的拿起一个碗,开始享受云姨每早都会准备的早餐。

    匆匆几碗下肚,又吃了几个包子,幸好云姨的早餐准备的较多,不然还真不够填饱孟星河那饥肠辘辘的肚皮。

    拍了拍鼓鼓的肚皮,孟星河意犹未尽道:“还是在家好。云姨的早餐就是舒服。”

    好久没有听见孟星河那熟悉的声音在这屋子里闹腾,云姨也不对他嗔言相向。依旧是那般平静如水的收打理桌上的战场。留下杜小姐一个人坐在屋中和孟星河四目相对。随时都可以爆发唇舌之间的战争。

    回屋,休息,舟车劳顿,也该好好休息了。孟星河伸了个懒腰,准本回自己的房间睡个回笼觉,毕竟昨夜在河清县没有睡踏实,现在必须补上。

    也没有礼貌性的向杜小姐打声照面,孟星河选择回房。

    杜小姐终于受不了这个平时多话的男人去东都一趟就变得沉默寡言,她更不想和他多待在同一间房中受罪,走出房门的时候,出于好心,杜小姐淡淡提醒道:“给你半个时辰的时间。从屋子里走到国子监的校场中去,否则你今年科举考试,要想金榜提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这里会给你很差的品状评价。”

    杜小姐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门前。孟星河从房中退了出来,莫名其妙的看着杜小姐远去的身影。这婆娘搞什么名堂,老子才回长安,还没有时间去招惹她,她到先骂街骂道家里面来了。

    品状评价,老子从县学到省学,品状都都很差,不需要你为我多提高几分,那不是我读书的风格。根本不把夫子说的品状放在心上,就算它是读书人对待科举还要珍贵的东西,可对孟星河这个学生来讲,那和大学里的操行分差不多,只要不想拿三好,不必操那份心。

    铁了心不拿品状当回事,决计想要回去睡觉。这时,难得关心孟星河云姨慢慢从远处走来。看见孟星河不悦的神色。她就猜出,这两人相处在一起就是冤家,总会对嘴取乐,而两人都是好强不服输的人,谁也不甘心落后于谁,剑拔弩张在所难免。真是头疼啊。云姨淡淡道:“杜小姐在你离开长安之后,每天都会来这里,将当日在学堂上讲过的内容,全部操录在一个小册子上。”云姨扔给了孟星河一个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用娟秀的字迹,写满了科举考试中重点考察的《明经》和《论语》上面还有颇为深刻的见解,恐怕是国子监那群课堂上的学生,都没有学到的杜夫子对这两门难倒万千学子的功课最深刻的解析。

    淡淡翻看了几眼,还别说,杜萱这小妞做笔记的习惯真的很正派,而且学问也比孟星河这个只会抄录后世名家大作的冒牌货要货真价实许多。有了这本走后台的小册子,到可以恶补前几天耽搁下的功课。纵然孟星河是铁石心肠,也在夫子这种潜移默化下,渐渐软弱不少。

    “云姨,我先去校场看看。”孟星河改变自己原先的初衷,已经走出房门。

    毕竟是嘴硬心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云姨无奈的摇起头来,对孟星河如此快速变脸动作,她早就习惯,不以为然道:“小心点,校场可不是学堂,那可是动刀动枪的地方,小心戳穿了身子,没人替你收尸地。”

    “放心,保证不让云姨孤枕难眠。”孟星河背对云姨,伸出一只手使劲摇晃。随即招来房中颇有几分成熟端庄的云姨一只绣花鞋砸来。

    “打死你个小兔崽子。竟拿你云姨开刷。”女子嗔骂了几句,放佛觉得自己年轻许多,竟然自嘲的笑了起来,倾国倾城。

    虽然孟星河没去过几天学堂,也没有上过校场,接受那些国子监特意请来锻炼文弱书生们体质的武夫子的培训,只为让这群饱读诗书的文人能够去掉手无缚鸡之力的帽子。这在他看来,无疑是徒劳无功,让这群自命清高的书生,更加增长学文天下无敌的想法。

    顺着一条宽敞的青石大道。就来到国子监理学馆中专门设置的校场。之所以设置在理学馆中,无非是把对学子们的训练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平时诗经论语读多了,也要让他们来活络活络身板,也算满足古人礼、乐、射、御、书、数,对这六艺的附庸。

    从校场入口出望去,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学子,或拿弓提刀,或引马弄枪,大多开始在校场各个场地蠢蠢欲试,想要努力展现自己的臂力或者魄力。

    孟星河混乱走进一堆学子中间,听说此次参加最后科举考试的人数是三千多人,如今看校场热闹的架势不像是造假。密密麻麻的学子根据自己喜爱或者不感到恐惧的冷兵器打上交道。孟星河也不例外,相比那些能割破肉身的刀剑,他更喜欢御马,特别是性子比较野的马匹,如果真能驾驭,的的确确是一种最大的征服感。

    所以,孟星河走到了校场上围观人数不多的马厩之前。看着那一匹匹高过他半个马头的骏马,蹭着油光焕发的皮毛,在马厩中嘶鸣着粗气。孟星河就有些手痒的想要牵一匹出来溜溜。虽说他的马术是穿越到大唐之后学得的,但从江都到长安,数千里之遥,除了运河那段靠船行走,其余都是马匹代劳。这不知不觉长途旅行中,到对唯一快捷的交通工具,马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子想学习马术?”见孟星河站在马厩前面,比其他学生都要离得近一些。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头笑着抚摸着马厩中马匹的脑袋,就像对待自己儿子那样,神色中露出无比的关心,好像马厩里那十几匹骏马,就是他最亲切的人,恨不得形影不离那般。

    孟星河点头,道:“夫子,我想学习驭马之术?”国子监中,不管是教马术,还是教论语诗经,都是夫子,只不过在大多数学子眼里,这些只懂得奇yin技巧的人,不受那么尊敬而已。但孟星河没有那心思,在他看来,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很多都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应该值得尊敬。

    那老先生笑的倒也憨厚,与其与人打交道,倒不如和畜生打交道。人有高低贵贱,畜生眼里只有熟悉和陌生。而孟星河没有那些学子身上的自负,似乎更能入老先生法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