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极品书生混大唐 >

第250章

极品书生混大唐-第250章

小说: 极品书生混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

    哈哈,这个借口不错。孟星河终于有了合理的理由去相国寺见那个吐蕃的度母菩萨。

    叫王龟年将自己送到相国寺,孟星河熟门熟路的走进去,随便叫了扫地的小沙弥过来。“你们三藏法师住在哪里?”

    “西厢!施主请随我来!”

    孟星河跟着小沙弥到了西厢。在一间幽静的禅院前,孟星河看到了那日同三藏法师走在一起的一个敲木鱼的小和尚。小沙弥跑了过去,对着他道:“悟能师兄。这位施主要见主持!”

    被小沙弥称作悟能的小和尚看见是孟星河。知道以前师父叫他画过观音像。悟能走到禅房前轻敲房门,道:“师父,孟施主来了!”

    “一说就到,孟施主果然与佛有缘啊!”禅房里响起三藏法师的声音:“悟能。让孟施主进来吧!”

    悟能好像不喜自己的师傅为什么对这个俗人如此厚爱。显然觉得孟星河抢了他师父对自己的爱。所以对孟星河的没多大客气,道:“我师父让你进去。”

    孟星河推门进去。正对面是那个披着袈裟的三藏法师。他此刻正坐在**前和坐在五色经幡里的度母菩萨彼此讲经论佛。见孟星河进来,三藏停止说话,等孟星河坐后下。他又开始继续和度母菩萨谈经论佛。

    他讲的佛经孟星河一句都听不懂,都是关于善恶美丑、爱恨情仇的佛法,孟星河对此方面的造诣为负数,如同听天书。反而那个坐在五色经幡里面,不愿意真面目示人的度母菩萨却听的极为认真,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能和三藏相互请教各抒己见。

    等他们讲完好像叫什么小乘佛经的内容。二人才停止论佛。孟星河也终于从那些高深的佛音中走出。顿感舒服的他,不得不对着两人道:“三藏法师。还有我身边这位叫什么菩萨来着。依我这个还有七情六欲的俗人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佛法要求普度世人,当年达摩祖师能够苦行数十载终于在菩提树下修的正果,这也就告诉以后的修行者,尝尽人间磨难,才能够真正成圣成佛。”孟星河不知哪根筋不对,可能是听他们讲佛法,满脑子都是那些佛经,不过,他见三藏法师和那经幡中的女子都在望着自己,孟星河反倒不好意思,道:“我也就是瞎掰的,你们姑且听听就行。继续讲,讲了小乘佛经,还有大乘佛经。”

    他这话,让两人更是诧异的望着他。

    “施主怎么知道世上有大乘真经?”提问的是三藏法师。他也是在某些古佛经上提到往西一带有一种能替亡灵超度,生者祈福的无上佛法。曾一度往西行经西域十六宫,也未曾求到。如今听孟星河提及,更加肯定了世上有此佛法,他若能求到,就是为天下苍生做了一件功德。

    孟星河知道有大乘佛法,总不能对着三藏法师说是从西游记上看到的。咦,西游记?孟星河突然想到此三字,上面那主角叫什么来着,对了,唐三藏,孟星河顿时语塞,不会就是说的眼前此人吧?

    他就是唐三藏?孟星河看了看眼前的三藏法师。应该是他,难怪对讲解佛经之事如此在意,原来他就是被李世民派往西天取经的人。不过,看他样子,好像还没取到大乘佛法。孟星河倒是关心道:“三藏法师有所不知,以长安向西南直走数千里有个叫天竺的地方,相传是佛主释迦摩尼诞生之地。哪里就有大乘佛法。”

    “阿弥陀佛!”三藏法师从孟星河的话中,也叹了一声:“以前贫僧都是往西域十六国之地去寻求数年未果,如今才知道行错了方向,今听孟施主一言,即日起,贫僧就要西行天竺。为我大唐求来无上真经。”

第三十五章 征伐高丽

    听唐三藏说他要西行去天竺取经孟星河一点都不奇怪,他想不到历史上玄奘西行却是因为自己一句话引出,传出去这简直恐难令后人相信。不过,还好,这里有人证,此时吃惊的恐怕不止我一人吧。

    孟星河自言自语念着,趁此时眼前两个佛学大师都未讨论佛法的时候。他将目光落在那个和自己同样带着传奇故事的吐蕃女子身上。

    “度母菩萨是吧!在下孟星河,其实,刚才在四夷馆就想和菩萨单独聚聚。原因是我的确有许多事想请教菩萨?”孟星河坐在那个吐蕃女子的身边,先试探性的问了几句。待话题打开之后,那就可以知道她究竟是否和自己一样,不是这个世代的人。

    那吐蕃女子听孟星河称呼她为菩萨,菩萨在佛经中可是大智者,尽管吐蕃的赞普赐封她为度母菩萨,她自认还没达到佛经上所赞颂的菩萨修为。在听过孟星河说话之后,隔着与他之间仅有的五色经幡,就听见里面传出来很亲和的声音,放佛雪域高原初春融化的冰魄,一点一滴颇为动听。

    “孟施主过谦,靥奴愧不敢居菩萨二字。施主若有什么话,请说便是,靥奴倘若能替你解惑,何尝不是在修行。”那吐蕃女子靥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和孟星河说话,三句不离佛字。让孟星河都头疼和她交流。

    大家都是现代人,说话怎么如此多的客气呢。孟星河不打马虎眼,直接道:“那我想问靥奴姑娘,如果一个人能够记得前世。知道许多过去发生的事情,这该如何是好?”

    “那就要看施主怎么想了。能记得,未必是坏事,一切但求随缘。前世、今生、就如同因、果,有前世,就会到今生,施主若能记得前世的事情,种下了因,那就说明,施主今生还有放不下的果。若施主苦苦纠缠于此,我这里有一本静心经,施主可以拿去早晚诵读。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欲念。”

    一条雪白纤细的手臂从五色经幡里伸了出来,一本汉译版的经书,递到孟星河面前。对吃斋念经之事最没兴趣的孟星河,大感这个叫靥奴的女子究竟听没听懂他话中的意思,还偏偏弄出一套套高深的道理说教。真不知她是真的准备忘记自己前世要吃斋念佛,还是她本来就和自己不是同样穿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问的事情。

    还没有那次办事遇到有如今这般挫折。孟星河不死心,道:“靥奴姑娘可能误解了在下的意思。既然这样,不知道三藏法师这里有没有纸笔?”

    三藏摇头。不过却吩咐门外弟子悟能取来纸笔。

    拿着纸笔。孟星河就在上面草草写了两个字。接下来,他可能是出于平常反应,轻轻拨开靥奴姑娘莲花坐台上的五色经幡。正欲把手中所写递进去。当眼睛第一次接触到靥奴法师庐山真容时,量是孟星河胆大,也不得小小吃惊一番。

    “罪过,罪过,我不知道你有裸修的爱好。”孟星河并不像才偷窥了女子洗澡被人抓住后惊慌失措的样子。望着眼前无比香艳的美色。他平常心望了一眼,已经把手中所写交到靥奴手中。

    靥奴也并没有因为被孟星河看见了自己全部的身子而懊恼,佛家所说四大皆空,身体只不过是一副皮囊,在吐蕃很多修行僧人都信奉天葬和裸修。当她们认为,自己可以走出五色经幡的笼罩,将赤|裸的身子暴露在世人面前,遵循先人道后天道的大悟真境界,对修行者来讲,就已经功德圆满。

    她拿过孟星河所写的字条。望着上面两个和唐朝文字并不相像的字,道:“孟施主所问,难道就是这两个字?”

    “恩。对。不知道靥奴姑娘有没有看懂。”孟星河静静等待她的答案。刚才那一幕至今还遗留在心里,他甚至忘记了那个叫靥奴的女子面容何种精绝,只对她赤|裸修行大为震惊,若不是自己对各种前卫思想都能接受,指不定刚才已经惊叫了起来。

    靥奴仔细揣摩孟星河所写那奇怪的字究竟是何意思。量是他精通佛法和汉文化,也猜不透孟星河想问什么,她将孟星河所写字条递出来,交给三藏法师,道:“靥奴也猜不透孟施主所写,三藏法师可否也一起来猜猜。”

    唐三藏接过靥奴递来孟星河所写字条,见上面两个很奇特的字体。他不解道:“贫僧不知,孟施主所写是哪国文字?”

    孟星河当然知道自己所写是简体字。不过,既然靥奴不认得,那就说明她并不是和自己一样穿越而来。略显失望的孟星河也不敢说这是千百年后的文字,看着三藏法师手上所写“穿越”二字,他轻轻笑道:“这两个字,从佛经上讲叫往生。它是指人死后,灵魂到了另一个地方。我是在某些古籍上看见,如今写出来,不过想问靥奴姑娘一些问题,不过,现在看来我想要的答案已经得到了。”

    自从知道靥奴姑娘和他不是同类的人后。孟星河放佛整个人都轻松许多。恰在此时,禅房外面有声音传来。是三藏法师的弟子悟能。

    “师父。外面有施主找孟施主。”

    悟能已经敲门。三藏法师在房内问道:“是谁?”

    “宫里来的,姓王。”

    难道是王龟年。孟星河道:“是在下一个朋友,现在找我恐怕有事,三藏法师和靥奴姑娘,我先出去看看。”

    孟星河走了出来。看见来者正是王龟年。到不知他匆匆前来难道出事了。

    “龟年兄。此番赶来所谓何事?”

    王龟年上前一步,道:“圣上让龟年前来宣孟大人立刻去两仪殿议事。”

    李世民急招入宫,恐怕有要事相商,孟星河话不多说,先进禅房向里面二位告别,随后就同王龟年一道入了宫去。

    到两仪殿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两个大臣在等候,分别是老臣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还有个不知道是何官职的魏明也在场。李世民坐在正前方的龙椅上,见孟星河漫步而来,,李世民气不打一出出,孟星河进门就被他呵斥,道:“孟星河,你这个尚书,当的可真清闲啊。让朕和两位卿家都在此等你。”

    孟星河不接话,就站在房玄龄后面,等待李世民接下来一顿痛斥。

    李世民骂了两句,消停了,开始说正事道:“刚才在四夷馆中东瀛使臣递给朕一份皱褶,你拿下去看看。”

    李世民的贴身内侍魏明将一份东瀛奏章递到孟星河手上。孟星河就算不用拆开观看,也知道里面写的必定是想和大唐联盟共同侵占高丽。他早就从东瀛使臣哪里得知这条消息,很郑重的翻开奏章,看了眼,竟然吃惊道:“什么?东瀛想和我大唐联盟侵占高丽?圣上,你怎么看?”

    孟星河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演的太逼真了,连李世民都被他蒙骗,道:“朕若能判断,又何必让尔等到两仪殿来议事。此事关系重大,高丽虽和我大唐交好,但辽东一日不统一,朕就食之无味。但若是贸然举兵兴讨,又怕会重蹈前朝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后尘,朕不想因为一个高丽,阻挡我大唐千秋万世的基业。诸位卿家有什么见解但请直言,朕但求有生之年,势必直取高丽完成天下一统的霸业。”

    没有敢质疑李世民的雄心壮志。听他此话,隐隐中似乎对取下高丽势在必得。在场都是老狐狸,老谋士了,揣摩到圣上话中意思,自然是迎合圣意,道:“圣上早在三年前,就在辽东屯兵五万,等的就是他日能够完成天下一统的霸业。如今有此名正言顺的出兵方式,但可叫军中大将进殿商议如何行军之事。只是东瀛人想同我大唐平分高丽,这点,万不能答应。”

    说话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