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赠品夫人 >

第82章

赠品夫人-第82章

小说: 赠品夫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先除去一些放在毛麻垫子上倒好。

    赵兴雅不想大壮娘这个技术人员心寒,便说到:“那些毛线能纺细些就尽量纺细些,我打算找染坊把你们纺出来的毛线染色,若是染料不易褪色,我打算织出一些长带子,冬天围在脖子上会很暖和,也可以充当装饰的毛领。要是易褪色,就织成小块再拼成大块的毯子,柔软的可以当被子盖,硬一些的可以卖给贵族铺在地上。北齐早就有这样的毛毯子卖了。”

    大壮娘觉得赵兴雅的做法还是很可行的,她母亲一生都耗尽在织坊行业里,手上有很多特别的技艺传授给了大壮娘。因为忌讳刘氏家族,大壮娘一身的本事无处施展。如今有了新鲜的事物让她琢磨,她巴不得多花些心思在上面。赵兴雅虽然想尽快看到成品的毛线,却着实担心人手和场地的问题,她考虑着是不是应该把五个女人送到自己的屋子里和大壮娘一起工作。

    那些奴隶户也是被她安置在山里了。如今山里的外院已经住下了十五个人,都在做乌泥薯的处理,两百匹布的染料可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最快一个月之后染料才可以交付,要是少了五个女人,这些活计就要推后完成了。赵兴雅想了片刻才很认真地对大家说到:“这些羊毛和兔毛并不多,我不去找人做了。就你们两家一起完成。大壮娘负责成线,你们打下手。如今我身份未定,那些奴隶不好叫来。不如你们慢慢做。能出多少是多少,务必精细。”

    大壮娘等人答应下来了,赵兴雅则取了羊毛和兔毛,混合毛线,预备以后躲在内院里完成给羊毛线染色试验。如今染料才是山里必须秘密赶工的事情。这项工作不能停下来,一方面是为了玉娘子母子有正式户籍,二来想赶在年前卖一批黑布给各路贵族的府兵当赏赐,黑布每年在这个时候才最值钱。迎春节是天禧大陆最重要的节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各家贵族都很愿意讲排场。很多颜色鲜艳的东西都好销售。

    玉娘子那边处理乌泥薯有些麻烦,因为一旦被发现囤积乌泥薯就很可能被官府问罪。如今带谷壳的糜子都涨到了五文钱一斤,好乌泥薯也买到了五文钱两斤。实在是因为今年好乌泥薯比较少,官府大量囤积充当国家奴隶的口粮。

    今年为了应对灾年,很多奴隶,包括国家奴隶都在边角的土地上种植了乌泥薯。按理产量本来会惊人的高,不料一场蝗灾加旱灾。让很多乌泥薯都没有成熟就沤在了地里,原因是乌泥薯的叶子都干枯或者被蝗虫吃掉了。地下的乌泥薯也就不能继续生长,个头小,等几天来不及挖出来的都沤老了,全是纤维不好吃。

    明知道今年的乌泥薯品质不好,玉娘子也只能尽量收购。赵兴雅需要成熟的乌黑乌泥薯才能提炼出更多的黑色染料,可惜官家不肯换淀粉多的大乌泥薯。于是玉娘子用糜子谷换了大量次等的乌泥薯,一斤中等的糜子谷换十斤那种淀粉含量不多的下等小乌泥薯,通过几家官署换下来,一共换到了两万斤。

    在荒年这样大的粗粮交易让玉娘子那边惹到了麻烦,好在玉娘子及时把乌泥薯运到了仓库,虎子和阿生又及时送进了山里。玉娘子这才辩解说是有客人请她家帮忙换乌泥薯养猪,不是她家囤积粮食赚钱,官府训诫了刘家,玉娘子也就没有胆子再收集乌泥薯,更不要说雇人处理乌泥薯了。

    本来上好的大乌泥薯处理起来方便,加工之后除了黑色染料之外,还能得到不少黄色染料和淀粉,粗纤维。如今原料不好,处理起来费力不说,两种染料和淀粉的收获比例都少了,不值钱的粗纤维反而多了,不过这种纤维的韧性不好,除了给羊磨牙没有多大用处,赵兴雅觉得成本压力大了,一万钱的乌泥薯能出多少染料,现在还真的不好说。

    内院自己种出来的乌泥薯收获了,大约七千斤的样子,赵兴雅没有舍得用立刻于做染料,四千斤陆续充当工钱给了合作户那些人家当口粮。那些做工换来的糜子根本不够他们活到来年收夏粮,有了乌泥薯就不用看着熟悉的人一个个饿死。剩余的三千斤乌泥薯至少要留一千斤做种子,因为饥荒,种子不够,次年的乌泥薯也不会有好收成,赵兴雅还打算多收集一些做染料。于是这三千斤乌泥薯都被存在地窖里等着日后看情况在动用。

    没有了乌泥薯这种已经开发好了的染料,黑色染料就要找新的替代品。赵兴雅知道柿子树的叶子,还有好些植物的根煮水都能提炼出黑色染料。唯一的问题是这些黑色染料的原料数量太少,煮出一百斤柿子叶的水大约只能染成一匹黑布,而且黑色还不及乌泥薯黑色的亮度,用了明矾,铁浆也无法稳定色彩,看来要使用别的酶染剂才能利用柿子树的叶子。

    几种树根赵兴雅也试用了,混合出一种带亮色的黑,像漆皮一般美丽,可惜数量太少,还需要一种山里的特殊草根来酶染,这还是飘红在山里乱试出来的,不然赵兴雅也不一定能配出这样的染料方子。眼下的原料只能染出两匹这样的布,赵兴雅还试染了羊毛,发现这种黑色能固定于羊毛线,便扣下了这些染料,预备用来染色上等的布料或者全用来染毛线。

    蓝色染料是赵兴雅最多的储藏,山里收获的山蓝足足存下了六十个大缸子,可染出二百多匹布。赵兴雅觉得这些染料太占地方,玉娘子便和染料司的人商议了,用染两百匹蓝色布的染料抵去了六十匹黑布的染料。玉娘子也明白赵兴雅的为难之处,那些乌泥薯估计提炼不出两百匹布的染料。

    为了赶进度,最后赵兴雅还是动用了大公子的力量,要他在崇府借用了几头牛,专门负责推碾子磨碎乌泥薯,在十一月初完成了两万斤乌泥薯的处理。这次的两万斤乌泥薯只做出了一百九十匹黑布的染料,七十匹黄布的染料。黑色染料,赵兴雅全部交给了玉娘子,除去玉娘子母子赎身用的染料,剩余的染料全部由玉娘子自己找地方染布出手出售,赵兴雅不分红,只要年下玉娘子送一头肥猪给赵兴雅这边过年也就够了。

    赵兴雅带着奴隶养出的成品猪和鸡都被卖掉换成凭证,赢取赌约了。除去了本钱开销,赚来的两万多钱也投在存粮食和布料上。如今赵兴雅的吃喝全靠大公子那边供应,虽然本来这也是应当的,可赵兴雅这边还养着不少人,花销也不少。等到过迎春节的时候,赵兴雅想分猪肉给帮过自己的人家,山里的十五个奴隶也多少分吃些。赵兴雅永远不会是恶毒的奴隶主,总是想着给底下人谋些福利。要是奴隶们现在知道她的心思,不知道会不会感动地哭出来,跟着穿越女有肉吃。

    除了大量的蓝色染料,赵兴雅还有十几缸子红色染料,只是品种不同,着色效果也不一样。不过有了红,黄,蓝三种原色,勾兑出新的颜色就是时间的问题。赵兴雅的实验室很暖和,要不是她不能长期不出现,几个月之后就会有很多特别的染料方子问世了。

    因为染料的事情,赵兴雅几乎在山里的内院待了二十天,直到乌泥薯的事情处理完了,她才想要去见大公子一面,顺便送上一些她加工的粉条。两万斤乌泥薯只过滤出了三千斤不到的湿淀粉,掺上豆子粉做粉条,晒干就是二千多斤,这些事情足够十五个奴隶干到迎春节。赵兴雅把最先出品的五十斤包了起来,送到大公子那边,算是给家里多一种吃食罢了。

    ps:

    前段时间的磕磕碰碰终于熬到头了,应该能安稳日更下去,求个收藏,后面的种田经商部分很精彩。

118 8爱心毛衣

    《赠品夫人》最新章节。。。

    赵兴雅进到大公子的屋里,大公子正在屋子里读书,也许是看到入迷之处,没有发觉赵兴雅走进来。不知道为什么赵兴雅看见大公子读书的样子就会觉得心灵出奇的平静,往日的种种风风火火都在此刻化为安静,或许这也算一种心动。

    大公子看书很入迷,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小雅凝望着他。等到他读到妙处,会心一笑抬起头来,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小妹妹居然傻乎乎站在一旁等着他,不由地尴尬起来,起身拉住小雅微凉的小手,说到:“雅,你到哥哥这里来了这么不说话,这样站着着凉了怎么办?”

    赵兴雅顺势扑进了大公子的怀里取暖,却感觉到了大公子身上的凉意,不由地摸了摸大公子贴身的衣服,说到:“哥哥,你穿得太少了,你的皮背心呢?”

    大公子指着椅子上的东西说到:“我脱掉了,乳娘给我做了新皮袄子,屋子里的炭火又过于暖和,我觉得热就脱掉了。我不喜欢毛皮的味道,有时候穿新皮衣袄子觉得又害死一个生灵,心里很不安。只是绫罗绸缎都不能保暖,只好穿这种血腥肮脏的东西。”

    原来是这样,大公子还是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和平主义者,对于身上的裘皮充满怨念,真是个好人。赵兴雅早就知道大公子不喜欢肉食,还以为是他体质弱的原因,现在看来还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赵兴雅感叹到,这个小帅哥比自己善良多了,自己平时喜欢肉食,还抢小羊羔的奶水吃,饲养动物也是为了谋利,实在是很现实主义,跟高洁的大公子是两个世界的人。

    了解大公子更多。赵兴雅想亲手织成一件毛衣送给大公子的心愿更强烈了。在大公子这边用过午饭之后,赵兴雅就不顾大公子的挽留,赶紧回家去了。回家之后,赵兴雅首先过问毛线的事情。没想到短短二十天,每种毛线都纺出了一些成品,赵兴雅拿着这些线团看过了,最好的居然是八两羊绒线。

    那些羊绒线是大壮娘洗干净了手,辛苦两个白天纺出来的细线,够匀称也够柔软。八两线足够打一件贴身的小毛背心,大公子正在长个子的时候。毛线背心就打大些,这样可以多穿几年。赵兴雅立刻招来石头爹,让他拿三年生的好竹子给她做八根毛线针来。

    赵兴雅要求用韧性好的竹子做器物。石头爹赶紧动手,用竹子削出一套赵兴雅要求的毛线针来,石头打下手,用细沙把毛线针打磨光滑,不会起一点毛刺。八根毛线针。赵兴雅用了小号的四根,其余的她是给大壮娘准备的。几个月的接触让赵兴雅对大壮娘的女红佩服地不得了,这打毛线的方法要是交给了大壮娘,想必不出一个月,她的手艺就会超过自己这个半桶水的师傅。

    当初赵兴雅学打毛衣还是被养母李爱梅逼着学的,第一件成品是为李爱梅打的一件内穿的毛衣。赵兴雅大一寒假的整整一个月晚上空余就耗费在上面了。李爱梅坚持说这是一个女孩子嫁人前的必修课,赵兴雅不敢马虎,到大三的时候。她手里的毛衣毛裤,外套的图样都有好几本了,所有的织法都涉猎了。因为学业紧张,赵兴雅除了给奶奶打了一顶帽子,给养母钩花了一个披肩。就没有用心织过什么毛活,但愿这次给大公子打出来的毛线衣不会显得太磕碜。

    大壮娘没想到赵兴雅在一根竹棍子上绕了几下就开始了一种自己从未见识过的编织方式。四根竹棍配合着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一截圆筒,用去了半两毛线。大壮娘惊喜地问到:“雅小姐,你这样就能用毛线织成一件衣服?这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赵兴雅说到:“这个是北齐贵族中流传过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