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286章

寒士谋-第286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计?

    “取一刀便可。”

    “汝不怕死?”

    “诩最怕的就是死。但是若文冠军要铲除后患,此计最是直接。”

    贾诩口中虽是如此在说,但脸上却不显丝毫惧色,反而气定神闲。文翰压缩着眼中的杀意,心中好似有一股魔力,在不断叫他,杀了面前此人。

    但是,他的良心又在提醒他,贾诩为他出计挽救了很可能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罪孽,若是杀了他,实在有失情理。

    文翰大大地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不杀你,是看在你挽救了近百万凉州百姓的份上,替我弥补了大罪过。只要董卓一死,我便会修书一封,让你毫无阻碍地从河东带走你的家人。”

    “如此,诩便谢过文冠军了。”

    贾诩好似早有预料,淡淡地点了点头。

    “二哥,给师傅送信一事,关乎天下大势,百万生命。而且董卓一死,长安必乱,到时师傅只怕会遭他人毒手。其他人我信不过,还需劳烦二哥,到时将师傅安全带离长安。”

    “三弟莫忧,关某定会不负重托。”

    关羽一拱手,神色不觉凝重几分,他明白这封信的重要性,当下便是抖数精神,心中暗道即使是死,也要将信送到王允的手上,并且将王允安全带出长安。

    “呵呵,有关云长在,此事便是十拿九稳。”

    在文翰的麾下,少有人能让贾诩敬重,而忠义无双,勇猛绝伦的关羽是其中之一。

第三百四十九章 会师潼关

    “贾文和,这信是你写还是我写?”

    文翰皱了皱眉,显得有些不耐烦地向贾诩问道,:。

    “王司徒为人谨慎,还是由文冠军来写此信,比较合适。”

    “如此,汝便在旁边指点吧。”

    “自然如此。”

    文翰说罢,便走到一张桌案坐下,贾诩带着一抹轻笑,在旁边为文翰磨墨。而文翰落笔后,时不时还会在一旁指点。

    大约半柱香后,文翰将写好的信,给贾诩观阅,贾诩看了几遍,确定无误后,文翰将信交给了关羽。

    关羽慎重地将信收入怀内,又听文翰和贾诩各交代一番要注意地细节后,便是离去。

    却说,曹操领着义师大军往潼关疾奔而来,在关羽刚离开潼关一日后,便是赶到了潼关,其他书友正常看:。潼关上的守军,见远方马蹄、脚步响个不停,又是旌旗蔽日,便知有大军压来,连忙向文翰禀报。

    文翰算算时间,猜到这很可能是义师的大军,立马便派出斥候去打探,一会后打探完毕的斥候回来禀报,这大军果然是曹操所领的义师。

    文翰大喜,便是领着一众将士,在潼关下迎接义师大军。

    随着那似能踏破天地的行军之声,越来越接近,文翰渐渐看到了,走在大军最前的曹操身影。曹操骑着宝马绝影,披着漆黑狮头兽面鱼鳞甲,身穿黑绸金龙纹战袍,尽显其霸气本色。

    而曹操亦同时发现了在潼关下的文翰,顿时脸上就升起了笑容,策马飞奔潼关而去。就在距离文翰仅有十步之遥时,飞身下马,快步向文翰走去。

    看着面前这个男人,曹操神色很是复杂,他不得不让曹操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愿意牺牲的男人。

    “文不凡大义,请受曹某人一拜!”

    文翰不知曹操竟会有所一举,当他想要阻止时,曹操已是深深地施完这礼。在曹操身后的各诸侯,亦是纷纷下马,朝着文翰就是一拜。

    “文冠军大义,请受吾等一拜!!”

    而很快,在各诸侯身后的义师大军,亦是异口同声地齐声呐喊道。

    “文冠军大义,请受吾等一拜!!”

    文翰领八千人夺取潼关的义举,几乎传遍了义师内的各支兵马。无人不被其将置生死之于外的豪气义举所感动。所以这一拜,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油然而发。

    而在义师内,除了总盟主曹操受过此等大礼外,现在又多了一人,那就是文翰。

    “诸位莫要如此,文不凡实在受不起大礼。”

    若是贾诩未将他阻止董卓迁都而带来的影响告诉他的话,或许文翰会欣然接受众人的拜礼。

    但此时他却是心中有愧。

    “哈哈,汝这文不凡又在故作谦虚。实在该罚!”

    曹操哈哈一笑,以为文翰在作谦虚,也懒得理他,然后又转身道。

    “好了,诸公此番跋山涉水,一路赶来这潼关,想必皆是疲惫,快快领各将士入关歇息吧。”

    说毕曹操便一把捉住文翰,甚是凝重地问起文翰在潼关经历的战事,文翰脸色沉了沉,想起潼关昔日惨烈的战事,在潼关周围已被大雨清洗的血色硝烟宛如又是历历在目。

    文翰一边和曹操述说,一边与他走入关内。在其中曹操少有发言,不过当他听得潼关曾遭滔天大火吞噬时,神色刹时变得紧张无比,而后又听忽然来了一场及时雨,将这大火扑灭,这紧张便转为了唏嘘和惊叹。

    “如此死境亦被能化险为夷,不凡汝的命可真够硬呐。看来汝是这天下为数不多拥有大气运之人!”

    义师大军已赶到了潼关,而此时在长安的董卓还未得知。

    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为长治久安。

    而汉高祖刘邦,定都期间,曾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后又建造了未央宫。之后到了汉惠帝元在长安建造城墙。随后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而在西汉二百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外域的桥梁、丝绸之路的,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城中有近有十万户,数十万人。

    只可惜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如今汉献帝在董卓的挟持下,再次回到长安,此时长安已无西汉鼎盛时期的繁华,若要与洛阳相比未免有些冷清。

    未央宫内若显破旧,到处还有不少战火留下的痕迹。不过自东汉后,数代皇帝皆有意修建长乐宫,不过此工程实在浩大,每次开始修建不久,又因当时社稷出了不少灾害祸乱,而被逼停止修建工程。

    “还请圣上委屈数日,待本相国将曹孟德等逆贼击退后,定会召集人手,大兴土木,将未央宫重新修建!”

    董卓在汉献帝面前单膝跪下,满脸胡须的大肥脸愣是逼出几分悲伤。

    “实在是辛苦了相国。相国为汉室鞠躬尽瘁,与曹操、袁绍等逆贼激战关中,可惜贼势浩大,直逼洛阳。相国不辞千里,用十万大军护送朕迁离洛阳,此忠义实乃令朕感动。

    朕有意称许相国为尚父,封尚父之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封尚父之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不知尚父可肯接受朕的心意?”

    “圣上隆恩,臣不敢不敢受!圣上放心,臣定当竭力诛除逆贼,为汉室王朝安定天下!!”

    其实,在董卓来之前,早就令一小太监通知汉献帝,要做出此番封赐,其他书友正常看:。汉献帝在董卓手里就如一个傀儡,任由董卓摆布。

    “哈哈哈,朕堂堂一国之主,竟要被迫认贼作父。董卓,汝欺君弄权,玩弄朝纲。朕恨不得那曹孟德早日攻至长安,将汝碎尸万段!!”

    汉献帝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悲痛万分,但却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定会遭到董卓多番折磨。

    “尚父大义,从今日起无需跪礼。”

    “皇恩浩荡,臣在此谢过圣上。”

    董卓缓缓地站起庞大的身躯,对着汉献帝就是呵呵一笑,汉献帝看得头皮直发麻,想这董卓定又想夜宿龙床,奸yin宫妃。

    就在此时,李儒从未央宫外走入,向汉献帝跪礼后,便朝董卓做了一个手势。董卓暗暗地向李儒点了点头,示意他出去等候。然后又安抚了汉献帝一阵后,便是告退离去。

    在未央宫外,李儒闭目养神,静静地等候董卓,听到从未央宫内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后,便知董卓是走出,连忙睁开眼睛迎了过去。

    “文优,让汝久等了。汝有何要事禀报?”

    “秉主公,刚才牛辅、李催、吕布三位将军已领大军归来,原本欲要等候主公,但儒见他们三人皆是疲惫,便是自作主张地先吩咐他们回去歇息,明日再与主公报告。”

    “嗯,他们回来后,长安便是稳了。文优,如今在长安吾等还有多少兵马?”

    董卓和李儒就似在游走自家后花园般,一路漫步在未央宫内。

    李儒听董卓问起兵马,神色略微一变,不免有些感伤道。

    “吾等凉州大军,如今在长安的兵马仅有不到十二万。”

    董卓猛地止住了脚步,恶目瞪得斗大,浑身好似点燃了火焰一般。

    “十二万!!在吾等鼎盛之时,可是有着整整三十万的兵马。这岂不是说,吾等凉州儿郎将近死了十多万人在曹操那群逆贼的手上!”

    “主公息怒。这战事哪有不死人的道理。虽然吾等损失了十多万的凉州儿郎,但曹操那群逆贼一样死伤不少!”

    “可恨,可恨呐!!这群逆贼若是落到本相国之手,本相国定要,断其手足,凿其眼睛,割其口舌,以大锅煮之!!”

    瞬间,董卓的火气好似化作了无尽的恨意,李儒听得直打哆嗦,因为他知道董卓根本不是在说气话,这恐怖的手法,他曾经就用过在不少反抗他的官臣身上。

    董卓咆哮了一阵,连踢烂几块横栏,吓得许多在不远处走过的宫女、太监蜷缩一旁。

    “喝~!”

    董卓大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然后见到被自己踢烂的横栏,好似想起什么,便是向李儒提道。

    “对了,文优。明日传令到凉州十二郡,让各郡太守迁离其郡下十分之一的人口过来长安。如今长安可是大汉的都城,怎能如此冷清。待凉州百姓来后,汝便开始着手准备,重新修复未央宫,让它重显西汉时皇宫的气概。”

    李儒听到董卓要从凉州抽离人口时,顿时就是一惊,然后又涌起了不忍之色。

    “怎么?文优,难道汝对本相国的做法有意见?”

    董卓见此,甚是不喜,恶狠狠地问道。

第三百五十章 李儒的约法三章

    “非也。只是儒希望主公和凉州十二郡的太守约法三章,让负责看押的士卒不得杀人、伤人、行盗。若有所犯者,依法处决。毕竟这些凉州人皆是主公的同乡,主公的根始终在凉州,所以儒不希望主公在凉州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

    “哦,如此简单。本相国会在文书提出,让凉州十二郡各个看押的将领严令执行此三章。”

    “主公深明大义,实乃凉州百姓之福。”

    李儒在心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凡事皆有黑白,人也一样。董卓虽天生残暴、肆意妄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