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627章

寒士谋-第627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的车辆,往疏林内进发。

    “我呸!!这诸葛孔明算什么东西!我等兄弟在这等候足有数年,就为求见此人!平日依大掌柜之命,在此地赠送无数物资给当地百姓。卧龙岗里谁见到我等不是笑脸相迎!

    先前日子,这诸葛孔明回来此处,我等连日带上重礼求见,但却都被那诡异的树林所困,每番都要迷路好几日,才找得出路。

    我听人说,这乃那诸葛孔明特意设下阵法,以阻慕名求见之人。你说,这一般人物就算了,我等明明都在树林上刻上我等幕后之人的身份,他竟然连我等也拒之门外!

    可见此人是何等嚣张!今日若是再见不得此人,我等就一把火将这树林烧了!!”

    某个壮汉满脸不忿之色,扯声喝道。他话音一落,其同伴就纷纷附和。只有一人,脸上带有几分惧色说道。

    “大掌柜可万分交代,一定不能得罪那诸葛孔明。而且自大掌柜得知诸葛孔明回来卧龙岗后,立即就往此处赶来。他此番叫我们送礼,乃是教我们先是讨好诸葛孔明,之后之事等大掌柜赶来,再做计议。大掌柜如此重视此人,若是我等烧了树林,惹怒了诸葛孔明,被大掌柜得知,定然免不了一番重罚!”

    那人一说,其余人皆是脸色一变,烧林的念头顿时压下。这数十人正行间,快入树林,忽见一身穿鹅黄衣裳,身影如同仙子般的女子,正抱着两只受伤的兔子,急急奔入树林之内。

    “这女子竟敢入此树林,必是有办法解那阵法。兄弟们,快快追上问路!”

    这数十人内的领头者见状,连忙一喝。其余人立即一拥而上,往那有着天仙般身影的女子追去。那女子听得后面有脚步声,脸色一急,忙转入一处,随后就诡异地消失了。那数十个汉子追不上,更误入了一处,周遭忽然风沙大作,一道道旋风卷起无数树叶,往那数十个汉子袭去。那数十个汉子以为是有妖法,吓得慌乱而逃,忽然那一棵棵树木,变得飘忽不定,看是在这,实在是那,不少人撞在四周树木之上,撞得头破血流,一时间一声声惨叫声连连而起。

    那数个汉子,快要被这诡异的地方逼得癫疯。就在此时,一声弱弱的,却如黄莺般好听的声音响起。

    “我家夫君不愿见你等。我教你等如何走出,你等莫要再来了。”

    这如同天籁之音的声音传来,那数十个汉子听得心神一震,纷纷止住了慌乱,往声源处望去。只见刚才那有着天仙般背影的女子又再出现了,不过当众人望向她的脸蛋,皆是齐齐变色,失声叫道。

    “哇!好丑的女人!!”

    “妖物!妖物呐~!!”

    那数十个汉子,仿佛见到十分恐怖的景象。只见那身形美得如同仙女般的女子,那张脸蛋却布满一颗颗黑色的麻子,异常恐怖。那女子听得那些人的叫声后,那双晶亮如同星辰般的眼眸,顿起几分水幕。不过她还是忍住悲痛,弱弱而道。

    “你等不必惊慌。我不是什么妖物,你等快快随我而来,否则一阵后此处阵法又再变化,到时你等就需在此处困上好些日子才能逃出。”

    女子善意地要带这些汉子走出树林之阵,可是这些汉子却不领情,当这女子是害人妖物,连连破口大骂。有一个汉子,更是掣出了腰间跨刀,要来杀女子。

    那女子见那汉子凶神恶煞而来,受到惊吓,泪水不由落下。

    “不要!”

    “月英!!你等该死!!!!!”

    就在此时,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鹅毛扇,英俊如同神仙般的男子,蓦然出现在树林某处,厉声大喝!

    此人正是,这些汉子连日求见不得的诸葛亮。而那丑如妖物的女子,正是诸葛亮之妻,黄月英。黄月英虽是奇丑无比,但却有一颗最善之心,她虽身出荆州豪门黄氏一族,但却因其善,屡屡受人欺负。黄月英从小到大,受尽他人欺辱。就连府中从人,亦常对她出言不逊。有一次,正好被其父黄承彦曾,当面听得。黄承彦大怒,欲将那从人舌头割掉,但黄月英却是哭言跪求,替其脱罪。黄承彦奈何不住黄月英,也只好作罢。不过后来黄承彦怕其女受到伤害,故将家迁离出城外清幽之地,只带数个心腹为仆,平日照料黄月英。善良的黄月英自此和山中野灵为伴,日子过得也是快乐。之后黄月英渐渐长大,在木匠造艺中更有过人的天赋,研究出许多新奇的工具。而且黄月英更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凡是看过的书籍,只要看过一次,便能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年少的诸葛亮,从其师水镜先生口中,闻之黄承彦对阵法造诣极高,乃天下第一者。诸葛亮遂向黄承彦学师,而在路途中,诸葛亮刚上山林。忽听得林内风声大作,一声虎啸声起,随即又有一声惊叫之声。诸葛亮一听,就想有人遇险,连忙跑入林内去救。

    诸葛亮闻声奔去,却见到一幕极其不可思议的景象。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女子,用娇弱的身躯,挡在一头猛虎面前,在她身后有一只颤抖不停的小鹿。

    “在这乱世间,人人只求自保。竟有如此奇女子,为保一只小鹿,而不顾置身于险,敢于面对一头猛虎!!”

第七百四十二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中)

    诸葛亮看得一阵失神,忽然间那头猛虎大张血盆大嘴,一声咆哮震得整个森林为之一震,这才把诸葛亮震得回过神来。诸葛亮眼光四方,记住周遭地势,迅疾心起一计,在地上拾起五、六颗石子,蓦然大喝一声,将石子奋力投向猛虎。猛虎暴怒,张牙舞爪地就向诸葛亮一扑而去。诸葛亮拔腿就跑,猛虎连声咆哮,追着诸葛亮满林子的跑。诸葛亮被猛虎追得险象环生,却还是不断地投石子去打猛虎,以求将猛虎激怒。猛虎怒不可及,一双虎目尽是血红,恨不得将诸葛亮撕扯成碎片。眼见诸葛亮就快被猛虎追上,退至一高处,用上最后一颗石子,砸向猛虎的‘王’字额顶,猛虎怒不可及,张大着血盆大口,往诸葛亮纵身一扑。诸葛亮却忽然猛坠在地,一个大窟窿猝然而现,诸葛亮瞬即坠往地下窟窿。而猛虎因为受势不及,一直飞出,刚要以为要落地,却不知底下空荡荡的,原来下面竟是悬崖。猛虎立刻坠落下去,然后砰的一声巨响,不用去看,也知这头被诸葛亮激得神智全失的猛虎,定是摔得粉身碎骨。

    这时黄承彦闻声带着几个从人手执兵器赶来,黄月英一见其父,立刻哭成一个泪人,她以为诸葛亮被猛虎一口吞下,她一边哭着,一边将先前之事告之黄承彦。黄承彦脸色连变,对这个智斗猛虎的少年不觉生了几分喜色,后来又笑着向黄月英说道,诸葛亮并无大碍。黄月英不信,黄承彦带着她赶去猛虎坠落的悬崖边处。果见那里有一个大窟窿,诸葛亮正在里面大喊。

    因为此林内常有猛兽出没,而黄月英又喜在林中玩耍,黄承彦故而在这林内,多设陷阱,以防不测。这个窟窿正是黄承彦所挖。而在刚才,诸葛亮观察四周地形,正好发觉悬崖边有许多挖取过的土泥,推算到那里很可能有在林中四周生活的乡民挖下的陷阱,正好可以用来藏身,故而急中生智,想出这个办法来对付那头猛虎。

    之后,黄承彦令人将诸葛亮救出,报之名号。诸葛亮得知此人正是他此行欲拜师之人‘黄承彦’顾不得衣裳凌乱,连忙执礼拜见。

    “呵呵。原来是我那好友的徒儿,诸葛孔明。你这名字,我多有从我那好友那里听到。他说你非池中之物,若是学有所成,管仲,乐毅恐也不及于你!!!”

    黄承彦此言一出,诸葛亮却是颇为老成的拱手又拜。

    “孔明庸庸之才,学师拜艺,全为学得救国安邦之术。眼下孔明功绩未建,岂敢与古之大贤相比。”

    别看诸葛亮说得甚是谦虚,他可话外有话,他先是承认如今的自己,是绝无可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但是未来如何,却又不知。

    黄承彦听出诸葛亮弦外之音,对其那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似乎颇为欣赏。随后忽然话锋一转,向诸葛亮说道。

    “那头恶兽,祸害此地已久。我三番四次将它擒得,但闺女生性善良,不欲我多造杀孽,故而屡屡放生。岂知这头恶兽,兽性不改,今日还几乎伤了我女儿之命。还好贤侄出手相助,否则我悔不及也。在此,老夫先是谢过。”

    诸葛亮听言,随即向在黄承彦身后的黄月英望去。黄月英本在睁着她那双晶亮的大眼打量着诸葛亮,忽见诸葛亮望来,全身又是习惯性地颤抖起来。诸葛亮目光接触到黄月英的脸庞,奇异的是,诸葛亮并未有黄月英所预料中露出异色。只见诸葛亮灿然一笑,向黄月英微微颔首。黄月英一见,顿时整张脸都红了起来,嘤咛一声,好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拔腿就逃。

    黄承彦见状,眼中连起异色,再望诸葛亮的眼睛,见其毫无虚假,当下对这个少年更是喜爱几分。黄承彦遂将诸葛亮请入庄中做客,设宴款待。诸葛亮欣然接受,和黄承彦大喝一场,座谈天下之势,古今博学。黄承彦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言论,更是惊为天人,又想诸葛亮救了他掌上明珠一命,当诸葛亮再次提出学艺的要求时,黄承彦便是答应了。

    当然黄承彦亦有着不少的私心,这私心当然是为了他那个忽然变得羞涩无比的女儿。黄月英得知其父黄承彦,留下诸葛亮在庄中学习阵法,一夜欣喜,喜不能寐。

    之后日子,诸葛亮全心全意在黄承彦坐下学艺,在这期间,以往对阵法从不感兴趣的黄月英,竟然也提出要拜其父为师。黄承彦自知,他女儿心意,自然允诺。自此,黄月英便成了诸葛亮的师妹,与诸葛亮共同学艺。而令黄承彦惊讶无比的是,她女儿天赋之高,就连他也自叹不如。

    一些较为浅易的阵法,黄月英只需学过一遍,便能举一反三。若是较难的阵法,黄月英只需听过两到三遍,便能摆出其阵。若是较为深奥的阵法,黄月英只需三日时间,便能摆出七成精妙。

    当然比起诸葛亮这个名副其实的妖物,黄月英还是较为逊色一筹,诸葛亮学习阵法的速度,几乎是黄月英的一倍。有时甚至能无师自通,研究出新的阵法,那新阵法之精妙,就连黄承彦这个天下第一阵法宗师,也被其难倒,需要不久的日子,才能想出破解诸葛亮阵法的办法。

    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黄月英和诸葛亮越来越是熟络。诸葛亮一心求学,望能早日学有所成,拯救天下黎民。诸葛亮心怀大志,迟早离去,眼看黄承彦将其平生所学几乎都被诸葛亮学去七八。无论是黄承彦还是黄月英,都是心中着急。

    黄承彦心知,诸葛亮这等旷世之才,若要引得其注意好感,必要有一方面能够胜过他。黄月英有一颗至善之心,已能引起诸葛亮的注意。诸葛亮也因此与黄月英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但若是要取得他的好感,就凭这点还是不够。黄承彦思定后,某一日忽然出了一条题目来考诸葛亮和黄月英。

    题出如此。

    “最大者,为之何物?”

    诸葛亮和黄月英一听,顿时皆脸色一凝,即使智多胜妖的诸葛亮一时间也被黄承彦考住。过了许久,两人还未思出答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