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征服之全面战争 >

第263章

征服之全面战争-第263章

小说: 征服之全面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些士气崩溃却不肯投降的俄罗斯士兵,心里并不清楚或者说紧张的头脑让他们一时没有想起来,这种将后背暴露在坦克枪口下的行为,与自杀毫无区别。

    对于这些俄罗斯正规军士兵,汉军装甲部队并不介意多杀一些,而坦克的行进速度也远比步兵快得多,就这样,汉军坦克一路突进一路屠杀,除了因为自身故障抛锚了一些外,没有一辆被俄罗斯士兵炸毁!

    这就是反汉同盟国最惊恐的地方,无论他们的士兵多么勇敢,阵地修建的多么牢固,在汉军装甲军团面前都显得如此无力,他们甚至连击毁汉军坦克都做不到。

    好在,系统出品必属精品,汉军坦克的故障率比历史上二战时期的德军低的多,因为每一辆德式三号坦克和其他类型的战斗载具与火炮,都是按照质量最完美的标准拉出来的,只不过是机械就会有磨损和使用寿命,才会使得这些战斗载具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一些故障。

    当然,这些故障对于汉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全面战争系统很体贴的定期从补给站中发放修理补充的零部件,而且汉军中有足够的军事工程师可以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全方面大修。

    这些军事工程师都是随军人员,一场大战后就会将那些故障的坦克与装甲车进行零部件换装,有些使用过久,耗损较重的坦克,在军事工程师手中几乎等同于重新生产一辆一般。

    虽然费事很多,但这些东西毕竟是无法生产补充的,翻新整修对汉军来说并不算亏本。

    汉军对于罗马尼亚边境的俄罗斯军队进攻,如同标准的闪电战教科书一般,利用装甲部队强悍的机动力和突破力,从50万俄罗斯军队俩翼进行突破挺进,迂回包抄。

    俄罗斯军队的俩条腿根本跑不过汉军装甲部队的滚滚车轮,当他们发现俩翼阵地被突破,汉军正要向中央主力后方迂回包抄的消息时,他们根本来不及向后撤军!

    因为根据俄罗斯指挥官们的速度计算,他们一旦撤军很可能在空旷的野外跟迂回包抄的汉军装甲部队迎面撞上。

    在堑壕里至少能杀伤一些汉军步兵部队,微微阻滞一下汉军的进攻速度,要是放在没有工事的野外地区,那真是成为了汉军装甲部队肆意屠戮的目标了……

    然而,就这么干瞪眼也不是爆发,等汉军装甲部队完成包抄后,这数十万俄罗斯主力部队,就成为了瓮中之鳖,在汉军装甲部队四面合围的碾压下,土崩瓦解!

    因此,俄罗斯人只剩下了俩个选择:投降或者是向前方的汉军堑壕阵地发动强攻。

    俄罗斯人也知道在如今的堑壕战中,步兵向火力优势一方发动强攻,几乎就是用人命堆砌战果,但后路已经被汉军装甲部队截断,俄罗斯指挥官们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万一攻破了正前方的汉军阵地,或许就能一路突破到罗马尼亚内部,到时候分散部队搞破坏也能让汉军视为珍宝的产油工业区损失惨重。

    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反汉同盟其他国家,从未想过依靠一场或几场战役击败林皓达,他们的作战目的朴实的很,尽可能的对汉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明确来说就是,林皓达想要保护什么,反汉同盟就摧毁什么!

    因为反汉同盟国无法理解林皓达召唤军队的原理,只能依靠汉军的军事行动来推断如今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汉军无法失去的,然后不惜一切代价进攻汉军保护的目标!

444 强攻的惨烈

    俄罗斯人主动强攻在战略层面上是绝对正确的,但在战术层面上对俄罗斯士兵而言,却是一场**裸的灾难!

    汉军的堑壕阵地虽然驻守的兵力远没有俄罗斯军队多,但汉军配属的机枪、火炮等武器,却要比俄罗斯人先进的多!

    堑壕战最重要的是在步兵进攻前发起连绵的火力打击,历史上一战的堑壕拉锯战中,甚至有火炮准备长达一天一夜的记录。

    如果不这么做,步兵在机枪和敌军火炮的轰击下,连迈过铁丝网的一成希望都没有,火炮洗地其实也是为了清洗密集的铁丝网和排雷。

    当然,在林皓达这个时代中,地雷还没有被反汉同盟国发明出来,林皓达爆出来的军队武器中,没有任何一款地雷,而一直以为林皓达的科技代表着先进武力,并以此作为榜样的反汉同盟国,自然也不会想到地雷这项发明……

    反汉同盟国满脑子都是被汉军装甲部队碾压,和大威力火炮吊打的战役,拼了命的督促研发部门发明出射速更快更稳定的机枪,射程更远口径更大的后膛炮,以及可以用燃油驱动的装甲载具。

    这些等待发明的项目,足够欧洲的科学家研究好长一阵子了……

    林皓达的存在对欧洲人来说就如同悬在头顶的战争魔剑一般,容不得他们去搞其他研究,一切的资源都会向战争倾斜,所有的科学家都被政府以各种名义下达仿造汉军武器的严格命令!

    如果无法消灭林皓达,欧洲就不会有未来,反汉同盟国自然不会做其他‘无用功’。

    如今的反汉同盟国倒是有点像历史上的东方世界国家,在看到西方国家各种先进发明和体制后,嗷嗷叫着又是派留学生又是引进工业设备的,恨不得将欧洲国家那一套完完整整的复制过来,至于研发什么的……

    在大多数眼中,先追赶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才是正理!

    人类在落后挨打的时期,很少会去发明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生存的压力会迫使大多数人试图走复制和仿造的‘捷径’。

    显然,在反汉同盟国中,汉军那一系列经过实战检验,将白人军队打的稀里哗啦的武器装备,更值得重视!

    俄罗斯人正面强攻汉军堑壕阵地,无疑是在用几十万俄罗斯大兵的鲜血,活生生的给反汉同盟国上了一堂堑壕战中防御胜于进攻的实战理论。

    俄罗斯人的火炮射程方面的缺陷,让他们在进攻汉人堑壕阵地时,几乎没有发挥出什么用途,只要一冒头就会被汉军炮兵‘点爆’。

    而且,在俄罗斯大兵山呼海啸漫山遍野的呼喊着‘乌拉’发动著名的猪突冲锋时,密集的交叉火力和成片的掷弹筒弹幕,将俄罗斯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前沿阵地。

    前线几乎每一处铁丝网上都挂满了俄罗斯灰色牲口的尸体,这是进攻中的俄罗斯士兵企图剪短铁丝网时,被汉军机枪屠杀的人,因为俄罗斯人无法用火炮开路,只能用生命去剪短铁丝网……

    好在,俄罗斯主力的兵力是汉军的几十倍,耗得起!

    实际上,在汉军那几乎不停歇的火力杀伤下,俄罗斯士兵很少有剪短铁丝网的成功战例,大多数时候,都是俄罗斯士兵用尸体生生将铁丝网压断或是叠成一个人肉组成的斜坡,供后面进攻的俄罗斯士兵跃过……

    在驻守的汉军士兵眼中,俄罗斯大兵简直就是一群疯子,他们用自己人的尸体‘堆平’了一道又一道铁丝网,用大量的肉盾密集的人墙,成功挡住了掷弹筒的弹幕,和马克辛重机枪的死亡射击地带!

    就好比历史上一战军事专家所说的那样,当进攻的单位面积内的人数超过单位面积的火力投送烈度时,进攻方就能成功突破到防守方的堑壕前面。

    俄罗斯人用生命诠释了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灰色牲口之名名副其实,不惜命的俄罗斯大兵头一次让汉军动员兵感到了震惊!

    就这样,俄罗斯人用超过十万人的伤亡代价,硬生生突破了不足一万汉军动员兵防守的第一道阵地堑壕。

    而后面还有整整俩道堑壕……

    如果按照简单的数学运算来看,剩余的俄罗斯军队似乎真的可以用人数突破后面俩道堑壕阵地,可惜,哪怕俄罗斯灰色牲口再玩命,牺牲如此多士兵突破第一道阵地后,也变得后继无力起来。

    俄罗斯士兵的士气在成吨的尸体和鲜血浇灌下,已经无法保持最初那旺盛的战斗力。

    剩余的俄罗斯士兵大多数都是进攻过汉军第一道阵地,知晓那种九死一生场面的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俄罗斯士兵都很清楚,如果再让他们发动一次如同第一道阵地战的冲锋规模,他们活下来的几率不是约等于而是完全等于零!

    俄罗斯士兵不惜命不代表他们不怕死,在夺下第一道汉军阵地,放眼四望遍地残尸的场面时,那股狂热的‘乌拉’声过后的空虚感,迅速被对于生命的眷恋所取代。

    如此惨重的损失,甚至让不少俄罗斯士兵认为他们这是一场失败的进攻!

    毕竟,此时俄罗斯士兵还没有被教育成二战时期满脑子效忠和同归于尽思想的日本疯子,军国主义思想在俄罗斯内部并没有产生,此时俄罗斯帝国更多的是大沙文主义。

    俄罗斯帝国的沙文主义即为扩张和侵略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之巅的根本,这正是俄罗斯灰色牲口打仗疯狂的核心思想,因为他们本身也渴望胜利和扩张。

    可惜,这种思想远不如军国主义那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来的犀利,俄罗斯士兵面对不计其数的伤亡,士气已经濒临崩塌!

    果不其然,在随后对汉军第二道阵线的进攻中,俄罗斯士兵再也无法打出第一场战役的声势,这一现实也让俄罗斯指挥官不得不做出最痛苦的选择投降!

    于是,继奥匈帝国之后,又一支编制超过十万人的白人正规军,正式向汉军集体放下了武器!

445 想捡漏的奥斯曼

    汉军对俄罗斯50万大军的围剿战虽然比较顺利,但由于阵线地域广阔,直到开战后一个多月,才彻底肃清俄罗斯军队的残余兵力,除去少量失去建制的残兵逃回俄罗斯境内外,这支俄罗斯帝国主力大部分不是阵亡就是成为了林皓达的俘虏。

    这一下,林皓达在罗马尼亚开垦的集中营式农庄算是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汉军虽然人数不多,对于后勤粮草压力小,但时间一长也会让地方上的白人平民不堪重负,即便林皓达不在意这些白人平民的死活,将他们手中仅存的口粮抢来也毫无愧疚感,但这种一锤子买卖终究是有极限的时候。

    被抢光了口粮的白人平民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成群的人口,然后就会没有人口在田地里耕作,在第二年秋收之际就会出现粮荒,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林皓达每打下一处基本盘时,都会设立集中营式集体农庄的原因,战争带来的大量无主土地,以及汉军用各种理由强取豪夺的肥沃田地,足够汉军安排大量的青壮战俘在其内开垦荒地了。

    在饥饿的威胁和刺刀的逼迫下,这群战俘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可以的。

    他们就好比欧洲中世纪毫无人身自由的低贱农奴一般,整日里进行俩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排泄的粪便也会被汉军士兵驱使着收集起来,当作农田中的肥料,纯天然无污染的‘粪便肥料’无疑会让田地的收成更好。

    最重要的是,这些被俘获的白人士兵,出身往往都是底层的百姓,对于农事并不陌生,在这个时代中虽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农业为本的思想并没有脱离,特别是对于俄罗斯帝国这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而言,灰色牲口其实就是原本的底层农奴,俄罗斯帝国以不足万分之一人口的上层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