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200章

放啸大汉-第200章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放心下摇头,这二位,一个是辅国侯,一个是副王,对城市卫生就这觉悟?看来,这净化环境的工作,还真是任重道远啊。不过,自己既然来了,事情就得干好喽!

    这摘星城,归根结底,是他的。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是他的。

    这时宫外传来禀报:“禀君侯,东城门外来了一队人马,是康居大王子……”

    “哦,终于来了。走,诸君与我去迎接。”

    “还有……”

    “嗯?”

    “还有康居公主也来了。”

    娅莎?!屋里所有人为之菀尔,目光转到那个人身上。

    张放坦然而笑,看来此次不光摘星,还可揽月……(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风 起】

    建始二年(前31年),夏五月,当张放在摘星城大刀阔斧搞建设时,三千里外的赤谷城,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客人——追杀三千里解救而回的汉民近六百人。

    公孙覆、墨秦、丘仲、韩重、班行、邓展、刘枫、羽希等十余少年扈卫,一个不少。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个人——林天赐。

    林天赐是听到摘星城的传说,并在邓展、韩重的力邀之下,欣然同意前往考察。

    按西域都护府原来给出的护送方案,丘仲一行只护送到姑墨,并不会进入乌孙。但由于途中发生的汉民被劫事件,经丘仲上报请示,都护段会宗批复,允许丘仲率一队屯骑,继续护送至乌孙赤谷城,直至汉民真正安全为止。

    胜利完成护送任务之后,丘仲与他的屯骑,只停留了短短两天,恢复、补充。然后,连同早前随汉使入乌孙的屯骑一道,离开赤谷城,返回都护府。随行人员也多了一位墨秦。与丘仲一样,把汉民送到赤谷城之后,墨秦也完成了任务。后面三千里行程,交由班稚、邓展负责。而墨秦则要趁季候适宜,尽快返回河东,组织第二批移民。沾上富平侯,这位尉曹,注定是奔波劳碌命了。

    经过合议,众人一致决定,休整半个月后,于六月初,启程西行,争取十月抵达。三千里,四个月,就算是爬也能爬到了。

    好消息接踵而来,都护府传来消息,朝廷已派义成侯甘延寿为副使,随员卫士近百,西巡西域。此时使节团已出玉门关,不日即至乌垒城,而使节团西巡的最后一站,就是乌孙。

    众人闻之,无不喜形于色,长舒一口气。眼下他们这群人,基本上是由班稚与公孙覆领头,一个负责政务,一个负责安保,这两人的官职都是不上不下,与乌孙人打交道很挠头,真可谓是群龙无首。一旦甘延寿来了,一切都解决了。

    五月底,临近启程,却突发一个意外情况。

    确切的说,这个意外情况跟汉民没关系,但是又直接影响到汉民的后勤保障。所以归根结底,这事跟汉民密切相关。

    乌孙小昆弥,乌就屠,死了。

    乌就屠是寿终正寝的。他是翁归靡的儿子,与雌栗靡的祖父元贵靡同一辈,如此算来,他也算活得够久了。

    乌就屠的上位,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当年乌孙“狂王”泥靡残暴,连侍奉过三代昆弥的解忧公主都无法忍受,以至于不得不采取激烈手段,与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副使任昌,共同定计暗杀泥靡。

    解忧公主请泥靡赴宴,在酒宴上,使人刺杀之。但这泥靡还真有几分“狂”的资本,猝遭刺杀,居然躲过要害,只是受伤而逃。

    这件暗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是泥靡长子细沈瘦派大军围攻赤谷城,要求交出解忧公主。幸得当时首任西域都护郑吉出兵,解救了公主。随后,时任左大将(北山大将,匈奴以北为左)的乌就屠猝然发兵,杀掉泥靡。挥师掩杀细沈瘦。陈兵赤谷城,威逼乌孙国母解忧公主。

    当时汉朝已经动员上万大军,陈兵敦煌。西域都护府也抹马厉兵,随时侯令出击。

    这时,才有了冯嫽出使,说服乌就屠,分乌孙大小昆弥制,消弥了一场汉乌之间一触即发的大战。

    由于后果严重,当初参与暗杀的正使卫司马魏和意、副使任昌,归国后都被论罪处死。

    而因斩杀狂王上位的上昆弥乌就屠,也因此获得雄厚的政治资本,在乌孙人中有着相当高的威望。当时大小昆弥分人口,大昆弥元贵靡得六万户,而小昆弥乌主屠得四万户,但连汉朝史书都不得不承认,乌孙人心却尽在小昆弥一方……

    这个在位数十年,一手分裂了乌孙,却获得极高声望的昆弥去世,对乌孙造成的震动可想而知。

    此时的大昆弥雌栗靡,无论是从辈份上,还是从身份上,都需要亲自去参加吊唁,以示敬重。乌孙大小昆弥这几十年来,虽然多次兵戎相见,但都是意识形态不同,归根结底,彼此都是同出一源。更重要的是,即将即位的乌就屠次子拊离,与雌栗靡关系不错,而且在政见上与其父不同。

    乌就屠的母亲,就是当初的匈奴居次,他的母族是匈奴人,所以天性偏匈奴。而这位次子拊离的母亲,却是莎车人,天生对匈奴的向心力不足。尤其当年陈汤、甘延寿挥师一举灭北匈奴,传单于之首万里。就算是顽固的反汉分子乌就屠,也震惊得说不出话。随后,撤回边界大军,此后与赤谷城方面交往大为缓和。

    拊离并不亲汉,但态度比乌就屠好很多,确切的说,他是中立,并且,略偏汉。

    因此,经王宫会议讨论后,同意雌栗靡亲至北乌孙王帐,参加吊唁。

    六月初,大昆弥雌栗靡、大禄安国,率一千骑扈,前往北乌孙,祭奠乌就屠。

    乌就屠的王帐,距赤谷城五百里,位于阗池西岸。这阗池,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而乌就屠的王帐所在地,大概就在现在的雷巴契耶一带。

    雌栗靡走了,代理监国的是他的叔祖左大将大乐。为什么是左大将监国而不是王子监国呢?原因很简单,雌栗靡的长子、次子尚未成年就先后夭折。眼下他的幼子不过十岁,无法担当监国重任。

    雌栗靡离开的时候,正是汉民原定计划启程的时间。但因大昆弥出行,涉及到大量粮秣、牲畜调用的事,临时监国的大乐不便做主。因此,汉民也无法按期启程。好在雌栗靡此去并不久,预计在半个月后即可返回,基本上不会耽误事。

    可惜,令所有人料想不到的是,半个月后,风云突变。

    六月中,刚即位小昆弥,屁0股还没坐热的拊离,就被他的亲兄弟,左大将日贰杀了!

    随后,日贰发兵,包围了雌栗靡。

    乌孙风起,西域雷动。(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你刺我也刺】

    日贰发兵包围雌栗靡,不是想杀他或生擒,而是要雌栗靡承认,他即位小昆弥的合法性。

    乌孙俗与匈奴同,弑君上位家常便饭。细数乌孙历代昆弥,正常继位的与弑君上位的各占其半……可真是够乱的。

    雌栗靡身边有上千骑扈,而日贰也并不想真个动手,所以只是围而不攻,不断派人入帐,催促威逼雌栗靡承认其合法地位。

    说实话,雌栗靡倒是很想答应,反正再怎么乱也是你家的事,跟我没关系。但问题是,乌孙是大汉的属国,任何一个昆弥上位,都是需要汉朝的金册印绶的,他答应也没用。最重要的一点是,雌栗靡深受曾祖母影响,知道汉家最忌讳这样的弑君上位。搞不好汉朝会派兵讨伐,拨乱反正。他若是擅自开口,到时里外不是人就糟了。

    反正日贰一时也不会把他怎样,雌栗靡打定主意,不松口,扛下去,看西域都护府那边反应再说。

    雌栗靡这一扛,日贰一时奈何不得。于是,也只能跟雌栗靡一样,等待西域都护府回话。然后,再根据反馈情况,与雌栗靡达成协议,收兵撤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桩弟杀兄、臣弑君、窝里反的闹剧,原本正趋向缓和,如同乌孙历史上历次政变一样,以谋逆者胜利而告终。谁也想不到,仅仅十日后,事态突变,急转直下。事情的起因,同时也是日贰杀兄的后续。

    拊离是死了,但他有个儿子,名叫安日。所谓父仇不共戴天,安日怎也不可能咽下这口气。日贰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后患,在杀了拊离之后,派兵袭杀安日。可能是安日有备,也可能是日贰要分兵包围雌栗靡,兵力有所不足。结果安日逃脱,只抓到他的族亲、家眷及手下臣属。

    按草原胜者为王的惯例,家眷、族亲俱被日贰所收,而其臣属亦改换门庭,投入日贰帐下。

    草原部族间你吞我、我吃你,都是常态。胜者得利,败者臣服,千年以降皆如此,一切看上去很正常。

    但这一次,正常之下隐藏着异常。安日是跑了,但他埋下了一颗暗雷,这个暗雷,就是他的心腹家臣,名唤姑莫匿。

    姑莫匿,也是一个贵族,任职舍中大吏。他本就是安日的心腹,在安日逃亡之际,更是许诺,会娶其女为妻。这样,姑莫匿的命运就等于与安日牢牢捆绑在一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姑莫匿决定铤而走险。

    姑莫匿借口他家下了一只白鬃乌蹄的双色马崽,请日贰去看。这也算是个吉兆,日贰不疑有它,带着扈卫去看了。结果,双色马没见着,只见到自家披红挂彩。

    就在马棚之外,姑莫匿让两个手下隔开扈卫,掏出利刃对日贰发动暗杀。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乌就屠病亡,拊离即位,日贰杀兄,都在同一时间发生。只有安日派姑莫匿刺杀日贰,是若干年后才发生的事。但也不知是否张放乱入的缘故,历史的翅膀意外扇动了一下,刺杀提前,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日贰没死,只伤了手臂。姑莫匿早已布置下埋伏,一击失手,立马逃走,跑去与安日汇合了。

    日贰差点步其兄后尘,不用说,那个暴跳如雷啊。

    于是派人追查,这一查才知道,不光是姑莫匿,就连幕后指使安日,全躲在赤谷城。

    七月初,日贰发三万骑,包围赤谷城,要求将安日、姑莫匿交出。

    乌孙局势,就此恶化。

    就双方实力而言,大小昆弥其实差不多,区别只在于谁准备得更充分。日贰处心积虑,图谋上位,自然早有准备,早就完成兵力调动,能一下拉出三万骑便可想而知。且不管这三万骑里面,有多少有经验的战士,有多少是普通牧民。总之,他把人马组织起来了,并顺利拉到赤谷城下。

    而另一方面,赤谷城这边,事先没准备,事后没动员(投鼠忌器,怕刺激日贰伤害大昆弥),伊利草原何等广阔,各部族分布何等分散,消息传递又是何等迟缓?想召来足够的兵力对抗,一时半会,何其难也。

    所以眼下的局面,是日贰占优。如果不是因为赤谷城具有很高的防御功能,而是如北乌孙那样结帐而居,日贰早挥兵踏破劫掠了。

    安日也好,姑莫匿也好,与南乌孙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安日,是有继承小昆弥之位资格的人物。对南乌孙而言,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

    在日贰兵围赤谷当日,赤谷城最高首脑,左大将大乐派人传讯日贰,交不交人,由不得他,一切但凭汉朝决定。请日贰先撤兵,静待上国使者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