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247章

放啸大汉-第247章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商勃然变色,朝廷大哗。

    面对这样的指控,王商有点懵,却不得不当廷自辩。声称频阳人耿定,原是他府邸的“行人”(家臣),早在七年前因犯家规被逐出王府。此番上书,必是衔恨旧主,谣言中伤。

    王商最后怒道:“如此恶奴,当弃市!其恶毒诽谤之言如何能信?”

    夏言秋则请司隶将此人按系入廷狱,严加审讯,以验其言真伪。

    “……若其言属实,丞相难辞其咎;若其系诽谤,亦可还丞相清白。”

    将作大匠解光表示反对:“一弃奴之谤,如何能定大臣之罪?若一有谤言,便盘根究底,举朝岂非人心惶惶?徒乱朝纲而已。”

    廷上口水仗打得热闹,始作俑者王凤却老神在在作壁上观。心下冷笑不已,这正是当年石显用以交换官位的有关王商的阴私。石显宦海沉浮数十年,早就看出二王必有相争之日,所以才用这份东西与王凤作交易。

    与王商发难的迂回、谨慎相比,王凤可就彪悍多了,以阴私暗算,可谓不择手段,一剑封喉。

    这下王商再也顾不上弹劾杨肜,而是手忙脚乱清洗泼向自家身上的这盆脏水。然而自古至今,作风问题,永远都是不能细究的,否则就如同在黄河边清洗污秽,越洗越脏……(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釜底抽薪】

    局面演变到这般不可收拾,王商不得不接受史丹的建议,把联盟中比较有份量的人物请来。

    光禄勋张放、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史丹、将作大匠解光、京兆尹王章。还有一位虽然秩禄不高,但份量绝对不轻的人物:杜钦。

    这些人中,张放算是同盟。辛庆忌当年任右将军时,王商是左将军,二人搭档多年,堪称莫逆。史丹不用说,姻亲。解光、王章是小弟。而杜钦就比较特殊了。他本是王凤的智囊,然而因为阿离的关系,与张放成为姻亲。二人又惺惺相惜,成为忘年交。王凤对此很不满,多次告诫。直到夜郎之变,王凤欲陷张放,而杜钦上书开脱,王凤与杜钦最终决裂。

    对于这位盲杜子夏,王商也是很希望借重的。

    除了这几位,王商还亲自登门,向许嘉发出邀请。但不得不说,王凤在处置淳于长之事上很克制,也很策略。这使得许氏态度暧昧,不置可否。其置身事外,不参与二王之争的态度很明显。

    这些重量级人物,就是王商眼下比较能信任,又能帮得上忙的同盟及班底了。

    “恶奴耿定被按系入廷狱了。”互相见礼之后,王商开口第一句话就告之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解光讶然:“当日某曾在廷上有言‘若一有谤言,便盘根究底,举朝岂非人心惶惶?徒乱朝纲而已’。彼时陛下亦纳某之言,曰‘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怎么……”

    “这个,丹近日宿卫禁中,略有所知。”史丹轻咳一声,道,“王孝卿数入禁中,与陛下固争,坚持下其事司隶。陛下不得已,诏令司隶将耿某系狱。”

    “陛下更下了严令,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探监此人。并以司隶王尊及廷尉左监施贤主监审。”王商说这话时,嘴里有点泛苦。

    众人面面相觑,张放也不由咂了咂嘴。居然动用司隶校尉王尊以及廷尉左监这两位高官专门监守把门,互相监督,还真是不给王商这边一点机会啊。不用说,这必定又是王凤“固争”的成果。看王凤的架势,是打算把王商搞臭了,污其名节而后折其冠带。在重视名声、甚至可凭名声当官的汉代,不能不说是一招狠棋。

    王商有没有干过如耿定所言之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审讯的结论是否认定他干过。如果耿定一口咬定上书之事属实,在王商缺乏有力证据洗清自己的情况下,会对他的形象造成沉重打击,所谓“贼咬一口,入骨三分”是也。

    虽然这二人身份相差巨大,与王商相比,耿定不过鞋底泥一般的存在,但在特定情况下,却能给予王商重创。

    解光忍不住问王章:“这奴才之前藏身在何处?”

    王章是京兆尹,长安治安正是他的职权范围,这事问他倒没错。

    王章苦笑:“章也是事后才知。此人当年离开长安,回到频阳,力耕度日。但在半月前被贾氏兄弟所遣游侠秘密带回长安,一直藏身于贾氏酒楼,由贾宏、贾万兄弟看管。陛下一发诏,这耿定当即‘落网’,直接被缇骑押入廷狱。我等根本无从插手啊……”

    王商摆摆手:“仲卿无须自责,王孝卿早有准备。收罗某之‘罪状’,唆使御史上书,请陛下收系耿定,旋即将早已暗藏之人犯交出……一环扣一环,根本不容我等插手,也插不上手。”

    “眼下木已成舟,前事不论,只能看看能否亡羊补牢。”史丹把目光投向杜钦,这位眼盲心亮的智者,曾多次展现出众的智慧,这一次,能否为王商化解危局呢?

    杜钦眼神虽不好,其余四个感官却异常敏锐,史丹目光投注过来,他便有所觉,当下道:“为今之计,只有釜底抽薪让耿定翻供或闭嘴。”

    杜钦此言一出,现场一阵沉默。

    眼下的情况是,想接触这个耿定都不太可能,更别提让他翻供了。至于让他闭嘴……任谁都知道,这闭嘴的意思是永久闭嘴。只是廷狱禁卫森严,此人又系钦命重犯,看管必定极严。而且王凤必定也有所防范,论起阴人及狠辣,王商差王凤老大一截。想让此人闭嘴,何其难也。

    但仔细想想,确实舍此别无他法。

    杜钦只说了这一句,便闭紧嘴巴。他只管出谋划策,策略提出来了,能不能做,怎么做,那就是你们的事了。

    解光好几次看向史丹,想请这位有着从龙首功、在天子心目中份量颇重的外戚入宫陈说,看能不能让天子改变主意。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史丹份量再重,也重不过王凤啊,有这位大将军压着,天子也难松口。

    辛庆忌则从头到尾没说话。此公长于军旅,不擅权谋。他应邀而来,只为表明姿态。而王商也深悉这一点,只要此公帮个人场就行,出谋划策不指望他。

    应对方法有了,但说了等于没说,在场一众公卿达官,皆束手无策。

    “诸君既无良策,某只能求请皇太后了。”王商微喟,神情透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

    王商这句话,解光、王章、杜钦这些外臣或许不解其意,而似张放、史丹这等可行走禁中、消息灵通的内臣却顿时明白。

    王商这是要献女以解危局了。

    就在两个月前,皇太后王政君问及他的女儿,想让她入宫为妃。而当时王商的女儿恰好生病,王商本人也不愿女儿入宫,便据实奏言,婉谢皇太后美意。如今王凤算计他,要躲过此劫,唯有皇太后出面。同时女儿入宫的话,最起码封个婕妤,争取封昭仪。这样后0宫上下发力,方可破局。

    “我准备请于婕妤代为说项,请皇太后俯允……”王商说这话时,多少有些难堪,毕竟当初是他婉拒皇太后,如今再做冯妇,这脸打得酸爽。而且走后0宫路线终究不是正道,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将事情压下,不致于闹大。而名声受损,怕是难以换回。

    王商端跪合袖行礼:“诸君不畏强势,应邀而来,云天高谊,商铭记于心。便请……”

    “丞相且慢。”一个声音响起。

    王商一顿,诸人一怔。

    张放按膝而起,摊手:“我来釜底抽薪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堵 枪 眼】

    张放之所以等到最后才出声亮相,既不是玩心跳,也不是搞压轴,而是看到诸君实在没法子,王商都被逼得“卖”女儿了……他只好伸出援手。

    论审讯与洗脑,天下无出其右。但张放并不想、也不愿在长安展露自己的异能这玩意是用来傍身的,尽量少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少出手。过早暴露,会让对手警觉。对手有了防备,难以下手还不是最糟的,若是被有心人扣上个“巫蛊”的帽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张放基本没出声,就等着哪位大能有招,把事情给办了,他能帮忙的地方就尽量帮忙。遗憾的是,没有谁拿得出办法。王商的献女之策明显是下策,就算行得通,也会对其声望造成重大打击,这丞相肯定没法干了而这就是王凤的目的,否则他怎会坐视皇太后向王商提出纳女?好歹人家是兄妹好吧。

    王商献女,也改变不了结局。没法子,张放只好出手了尽量少用不是任何情况都不用,眼下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

    要探监,接触耿定,有两个人是绕不过去的。一是司隶校尉王尊;二是廷尉左监施贤。没有这两人同时签署并用印的公文,就是大将军、丞相来了,也请向后转。

    司隶校尉王尊,是出了名的严厉耿直,秉公执法。王凤动用此人,不是因为王尊是他的人,而是因王尊是个坚定的中立派,除了皇帝,谁的账都不买。就此事件而言,王凤要的就是他“不买账”。

    这样一个人,王商以丞相之尊,也莫可奈可,余者可想而知。

    廷尉左监施贤,也素有“铁面”之称,想让他睁只眼闭只眼,那也是难上加难。

    在座诸公,包括智者杜钦,都想不明白,张放要用什么办法,从这两人手里拿到公文。更想不明白的是,就算真拿到公文,他又有什么办法,让耿定翻供……

    张放对此只说了一句:“山人自有妙计。”

    诸公都没了言语,也不再问,只等看结果了。

    回府路上,张放与杜钦共乘一车。屁股刚沾上软垫,杜钦突然道:“你不是要找王尊及施贤,而是……”杜钦没说下面的话,只是用手杖向未央宫方向指了指。

    张放哈哈一笑:“知我者,子夏也。”

    阿离毕竟只是妾,二人又是忘年交,故以平辈论交。

    诚如杜钦所言,张放根本没打算从王、施二人身上打开突破口,因为这样做风险很大。张放固然能用强制催眠从二人手里拿到想到的东西,但后果难料。这二位放到现代,一个是内务处处长,一个是最高检副检察长,那警惕性与分析能力绝对岗岗。要是对他们使用相同的手段,事后这二位必定要一查究竟。只要他一碰头,一合计,必可看出端倪。这样做实在太冒险,错非性命交关,张放不会采取此等下策。

    要想探视耿定,其实不只王、施二人签押署印的公文这一条路,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直接向天子讨一纸诏令。诏令在手,比什么公文都管用。

    绕开王、施这二位难缠的老江湖,直接从年轻的天子那里下手,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釜底抽薪。

    “正好,后日便是我值庐。”张放笑道,“看来又得顶住皇太后一顿训斥,与陛下痛饮一番了。”

    杜钦没问张放为何如此有把握,能让天子抛开对大将军的顾忌而下这道手诏,他只是再次提醒:“羿啸讨来手诏,大可让心腹持之入廷狱面见耿定,届时威逼利诱皆由之。实不必亲自涉险,与大将军公然作对……”

    “子夏好意与担忧,放焉能不知,只是……”张放知道杜钦是一片好心,也明白自己这样做无异于跳上前台,公然与王凤唱对台戏,不排除事后恼怒的王凤会对他采取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