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放啸大汉 >

第91章

放啸大汉-第91章

小说: 放啸大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郅支的宝藏存放在内宫的地宫之下,首先发现的是最先杀进去的张放与杜勋。张放还在单于地宫中找到了当年汉使谷吉的两个符节及所带的诏令帛书,证实了郅支杀汉使罪名,于是立即命令士兵封存。这些东西,将来都是将来汉朝诏示天下,占据道义至高点的铁证。

    其实张放对大义什么的并不很在意,但他比谁都明白一点,只有朝廷有了面子,有了堵住诸胡悠悠之口的铁证,陈汤、甘延寿才会好过点。

    至于财宝什么的,张放倒很坦然,他知道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的身家。没有谁不想要财富,也没有人会觉得满足。张放也想要,而且多多益善,只是他的眼光已不局限于眼前这些沾血烫手的财宝之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财路——财宝是死的,财路才是活的。

    每一个看到这堆积如山的财宝的人,眼睛都是红的,呼吸都是乱的,身体都是抖的,包括那些纯朴的青溪少年。

    张放对此只问了他们一句:“这都是郅支的财宝,郅支又在哪里呢?”

    少年们发了一阵呆,连忙告罪退出。邓展亦深吸口气,与陶晟向少主鞠躬致意,然后头也不敢再回,快步退出地宫外。

    张放走出地宫,与扈从打着火把,沿着宫墙内梯而上,登上王庭最高点,扶栏遥望,俯瞰全城。

    月出雪峰,长河如带,深蓝的夜空下,满城火光点点,如繁星眨动,长风劲吹,驱散了浓郁的血腥……

    张放双臂高举,天空的星子仿佛触手可及。张放若有所感:“举手可摘星,就叫‘摘星城’吧。”

    郅支城——嗯,从此刻起,这个名称将永远埋入故纸堆里了。

    “后世不会再有怛罗斯了。”张放转首对扈从说了一句,在众扈莫名其妙的目光中,仰首大笑,笑声在夜空下的都城远远滚荡开去。

    ……

    战争结束了,战果达到了最好的预期,陈汤与甘延寿压在心头大半年的巨石,终于落地。尤其是甘延寿,绷紧了大半年的脸,终于有了笑容。不过,这顶多算是个好的开始,并不表示他们可以高枕无忧。朝廷会怎么处理还不好说,而眼下战后也有太多的事务要处理。

    陈汤首先召见的,不是诸国王将,而是张放。

    张放一进军帐,就见陈汤指着帐角一个黑漆大箱子道:“斩杀郅支,是为首功,这是给公子的嘉奖。”西征结束了,张放这个议曹也没有再当下去的必要,他又恢复了富平少侯的身份。

    张放的确是立了首功,纵然如此,也没可能分得到这么多的财宝。真相是陈汤以嘉奖之名,将郅支的宝藏分一部分给这位富平少侯,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张放看了一眼,也不打开,只走到陈汤案左安然跪坐,微笑道:“东西我就笑纳了,但奏章上千万别提我。”

    陈汤盯住少年恬静的面容,再次确认:“斩杀匈奴单于,如此不世奇功,公子当真不要?”

    张放摊摊手,无奈道:“不是我不想要,你知道,我是见不得光的……”

    张放身份敏感,而西征又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矫诏行动,暗地里参与还好说,若是写进了明面上的奏章里,会给富平侯家族带来多大的麻烦?会给政敌多大的把柄?谁也不知道。这里面所牵扯的厉害关系,就算张放在政治上还没入门,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西征对张放而言,是一场可做不可说,可问不可认的秘密。

    “每个人都看到杜勋挑了郅支的脑袋,这首功,就给他吧。”张放说这话时很诚恳,如果没有杜勋及他所率的屯卫力战,光凭张放与扈从,能否过得了铁甲人熊那一关都不好说,更别提斩杀郅支了。

    陈汤点点头,认可了张放的提名,再问一个问题:“公子当真要这郅支城?须知这同样会给君侯带来不小的麻烦。”按陈汤与甘延寿的打算,本是要烧毁这座城的。他们也承认这座城的确有价值,只可惜实在太远了,鞭长莫及,留之无益。

    张放恬然道:“没错,我要这座城,但这座城里不会有我的身影,也不会有人知道,我是这座城的主人。”

    陈汤若有所悟:“公子是要与康居人……嗯,辅国侯父子达成协议?”

    张放笑而不语。陈汤也就心照不宣地笑笑,不再追问。

    张放起身告退之时,无意间扫了一眼,看到陈汤案上正摆放着一卷木简,旁边摆放着笔墨,心头一动:“这是……奏章?”

    陈汤点头:“是,刚写完,正要送给君况过目。”

    张放道:“我能不能看看?”

    陈汤笑道:“放心,没写公子大名。”话虽如此,还是做出个请看的手势。

    张放慢慢伸手,缓缓展开,眼睛越来越亮,他看到了、看到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 获】

    (感谢大盟、小胖、沸腾中心、书友151219195153563、随波逐流与心灰意冷)

    ~~~~~~~~~~~~~~~~~~~~~~~~~~~~~~~~~~~~~~~~~~~~~~~~~

    新的一天,整个军营充满轻松欢快的气氛,一路走来,触目所及,无论汉胡,无论正辅,甚至连随营的妇人都喜得咧开嘴,点数自家新进的牛羊。许多一路跟随的牧人,最初只有一匹马,几只羊,这会已是牛羊成群了。

    战争的红利,永远都是暴富的捷径,这也是游牧民族为何喜欢攻掠的原因。

    张放没有太多的感慨,只有对自己参与这场战争的满足,虽然在官方文档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知道,无论是西征军,还是匈奴人,都会记住他。

    “少主,我们要随都护府兵返回乌垒城么?”

    听到身后随行的邓展的问话,张放笑了笑,知道这忠心耿耿的护卫,又在隐讳地提醒自己了。

    “这个看情况吧,跟大部队行动比较慢,我们自己走会快一些……不过,得等处理完一些事之后。”张放边走边答,周围不时有胡人向张放行礼或打招呼。这些人中,既有贵人,也有普通牧民。而张放也含笑回应,无论贵贱,笑颜如一。

    这大半年下来,张放与参战十五国的王将无一不熟,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就算是焉耆国王那样曾经闹过不愉快的,也都慢慢化解了。甭管焉耆王内心对他有多忌惮,至少表面上,大家是一团和气,这就够了。

    可以这么说,张放只要在天山北道这条线上行走,或者他的手下在这条线行商,只要亮他的名号,沿途大小国(部),没人敢不卖他的面子。这也是邓展敢于提出不随大军行动,自行返回的重要原因。

    在草原上,无论是贵人还是普通牧民,最看重的情谊,就是一起驰骋沙场、一起饮酒高歌。即便在后世,一起扛过枪,那关系也是最铁的。

    这是张放此次参加西征,除得到郅支城之外的最大收获之一——广泛的人脉。

    就冲着这两样,这趟历险,就值了。

    正招呼间,就见一身假小子装扮的青琰背着一个黑漆木匣远远跑过来,向张放一鞠:“公子,青琰来了。”

    张放点头,示意她随行,于是青琰欢快地加入扈从队伍里。

    韩骏奇怪地看她一眼:“你怎么来了?”

    青琰向他顿首为礼:“当然是公子叫我来的。”

    青琰的致礼,让韩骏有点懵:“你、你这是干嘛?”

    青琰嘻地一笑:“你是公乘嘛,民女当然不敢无礼呀。”

    邓展等扈从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韩骏也是一脸讪讪中夹杂着得意。没错,他现在是第八级公乘了,这是平民授爵所允许的最高等级。除非挤身士人阶层,否则再有勋爵,也必须分授亲族。这是对韩骏射伤郅支的奖励,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一群牛羊马匹,及金帛谷酒的嘉奖。眼下的韩骏,不但爵位在诸扈从之上,连身家也是第一。

    张放昨夜就问过韩骏,回国之后,想不想自立门户,在三水或马领或长安当个小地主什么的。韩骏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就算他没有经过万里征途,开阔眼界,也都明白一点,好似他这样的平民,若无靠山,这点钱财还不够吏胥吸榨的。只有跟着公子,到手的财富才能保住,甚至更多。这个道理,连韩重都明白,更何况韩骏呢。

    论到韩骏的好运,众扈从也就自然而然地为公子鸣不平起来。射伤郅支的韩骏都能有这样的嘉赏,而手刃郅支的公子,却只得一箱财物,也太令人不忿了。

    “那杜勋,挑着郅支的首级满城跑,结果人人都当是他杀的郅支,也太……”韩重很为公子不平。

    陶晟也抖出一个不知从哪里打听出的消息:“听说功曹名册哪里,记录的就是杜勋斩郅支。”

    这一下,扈从们都炸锅了,群情激愤。

    张放一直笑而不语,有些事,就算说出来,手下也很难理解,或许要等到回长安后,身处其境,他们就会慢慢明白。

    渐渐的,激愤声讨弱下去,不是因为张放喝止,而是他们的目光都看向一个方向。

    前方有几个汉军,为首的军官大步近前,两臂平举,向张放深深一鞠:“杜勋参见公子。”

    张放畅笑着上前几步,扶住杜勋的臂膀:“老杜啊,恭喜你了,赏赐不少吧?”

    杜勋满面惭色:“公子就别讥讽我了……”

    张放摇摇头,盯着杜勋的眼睛,认真道:“你错了,我绝无讥讽之意,这是你应得的。”摆手止住杜勋欲言,续道,“扪心自问,当时若不是因为我的身份的缘故,老杜你会把这天大的功劳拱手相让?”

    张放这么说是有其道理的,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张放,杜勋同样能斩杀郅支。但反过来,若无杜勋,张放能不能顺利突破,杀入内宫,与郅支面对面,都不好说。换而言之,张放得以顺利杀郅支,是杜勋甘心成全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勋占一半功劳,半点不为过。

    杜勋那粗豪的大脸,除了激动,哆嗦的嘴唇再说不出半句话——不仅仅是因为让功,更重要的是,理解!人家是高高在上的侯爵子,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理解他一个大头兵……难怪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他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张放瞟了眼杜勋背后的负羽,笑道:“还是假丞啊,晋升令还没下?”

    杜勋嘿嘿笑着,惭愧中难掩欢愉:“都护说了,要上报大司马署……”

    张放明白了,笑容真诚:“可喜可贺。老杜,说不定将来你我还能在长安共事哩。”

    杜勋深深稽首:“若有此幸,杜勋必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西域都护府有权直接任命六百石以下职官,放在军队里,也就是军侯以下军官及文吏,如果职务达至军侯以上,就必须上报大司马署,由朝廷任命。也就是说,杜勋最少也能当个军侯。想想半年前,他还只是个小小的队率,而且在这个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