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224章

全球三国-第224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秦焉谋心忖你地个皇帝真系想老牛吃嫩草?!虽然消息不算灵通,但秦焉谋还是清楚,那个中原皇帝在中平初年(公元183年)神降,当时皇帝20岁,到现在应该是50岁了,李亦奇面貌仍如同20岁,大肆对外宣扬自己是真龙天子,因此是不老不死,但秦焉谋是眼看为实,耳听为虚,并不相信。

    他心中暗想:“本王今年38岁,要是许了婚,岂不是有女婿大过岳父的咄咄怪事?皇帝这个死老**!满口仁义道德,却想玩一枝梨花压海棠的龌龊事!”

    心中不情愿,敷衍道:“这个,待本王仔细想想,再作打算!”

    司马懿知道兹事体大,也不催促,另转话题。

    由于临行时,皇帝交代他要友好对待夫余,司马懿凑趣就大拍秦某人马屁,滔滔不绝,连夸他英明神武、武力无边,上山能打虎,下海能屠蛟,并恭祝大王寿与天齐,仙福永享……,司马懿满嘴甜言蜜语,马屁工夫跟周星星学来的或许是周星星学他的,实在是无话可形容他的满腔热情。

    一时说得秦焉谋晕头转向,喜形于色。如果是他的臣子这么说他,他可能不一定这么感动,可是上国派来的使节如此说他,无疑是对他的肯定,那感觉是不同的。

    没说的了,盛宴招待司马懿和庞德,宾客情投意合,司马懿一时兴致到来,在王宫上即席为夫余君臣献唱《梅花三弄》。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他苍凉悦耳地念道:“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

    真是满座皆惊!夫余君臣中,汉话有人懂有人不懂,可是美好的旋律却是人人皆懂,沉浸在优美的歌词中。

    唱完一首,司马懿道:“本官忆起青武五年春节,皇后娘娘下诏,召各州剌史进皇宫欢庆春节,观赏梅花和歌舞,当中甄(宓)皇妃亲为我们唱上一曲《梅花三弄》,遥遥献给皇帝陛下,此曲转瞬风靡全国,今日饮宴,偶有所感,特为大家送上一曲,见笑见笑!”

    秦焉谋欣然道:“真是好听极了,本王久闻中原儒家六艺中有个“乐”字,因此人人都有上这么一手,果然是名不虚传!”见到大元副使庞德跃跃欲试,秦焉谋含笑道:“庞大人可否为我等大展歌喉,送上一首?”

    叫我唱我就唱!庞德也不客气,唱道:“浪奔!”他中气充足,一个“奔”字吐出,席上酒杯都颤动起来,大家精神一振,听他唱道:“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关西大汉,正适合唱这类歌曲,一曲《上海滩》,唱尽了拼搏道路上的喜乐哀愁,更让没见过世面的夫余君臣听后为之倾倒!

    曾几何时,不都是女人唱歌,女人跳舞好看的?哪知大元来的二个使节,司马懿和庞德唱起流行歌曲,把大家的观念全部扭转。

    秦焉谋惊讶道:“想不到庞副使也有如此美妙的歌喉,实在令本王不得不服!”

    庞德呵呵笑道:“我们军中,每二星期教唱一首新歌,大家要当政治任务,一个个过关的哩!”

    嘿!“生活”是李亦奇统治的利器,当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胜过外国,这个国家还会哈外吗?说到底,还是内因为主。

    欲罢不能,连续献唱了几首江南名歌,听得夫余君臣如痴如醉!

    这些歌,都是化名为木易的李亦奇谱曲填词,并自己亲唱,或者教后妃、皇子,公主首唱,作为上层阶级的司马懿和庞德,大有机会,听到原汁原味的歌曲,学唱出来,不失真多少。

    夫余地方遥远,大元的著名歌星(这帮人学唱得最好)不少,但根本不会去。虽然有一些大元的小歌舞团曾经远到夫余献艺,也能唱上一些,但岂能唱得与司马懿和庞德相比?

    他们唱得好,秦焉谋却稍稍觉得有些失意,人家什么都好,自己能拿出什么上得台面的东西来向他们夸耀?

    饮得太多江南的美酒,酒精上脑,仓促间,秦焉谋失了计较,为争面子,他不合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终生让他后悔的决定。

第五十二节 朕来沟(二)

    家有珍宝,不宜外露,以免宵小之辈打主意。秦焉谋知道儒家法度,汉人最讲仁义道德,可是他和其它各族的头头脑脑一样,没想到大元的子民们除了大量吃青菜喝茶好通大便,吃肉更是成了每天必须纳进的营养,端的是静如处子,动如饿狼……

    秦焉谋叫道:“来人,请王后和公主来听听大元使节的美妙歌曲!”

    所谓她们来听,其实是向客人介绍女主人的美丽!

    果然,当夫余王后阿鲁特氏(译音)和珊珊公主来到王宫大殿上,司马懿和庞德大为惊叹!

    首先是珊珊公主,如情报一样,长得不算很高(1米60)、胸部是平的,小屁股瘪瘪(两个大元使节很下流的估算),这是她的缺点,优点也很明显,她的皮肤很白嫩,粉嫩无比,吹弹可破,她的面容异常精致,甜美可人,笑起来一对小酒窝娇俏地浮现。她腼腆地向二个使节问好,他们赶忙向这位有可能成为他们女主人的少女请安。

    看到阿鲁特氏,就大不一样了,珊珊公主不过是个青涩苹果,阿鲁特氏却是熟透的胀鼓鼓的葡萄。

    她容貌之美丽,称得上是倾国倾城、天下少有。比珊珊公主高了半个头,一双摄人心魂的凤眼,眨动时如同天上的星星在闪。她年龄大约在三十岁,一般地,到了她这种年纪,保养得再好,皮肤也会因失去水分而变得苍白。可是阿鲁特氏完全推翻了这种观点,她头发向上梳成一团,插了个金凤钗,充分地显现出甜润的容貌,柔和的五官轮廓。她的肌质,极为特别,如同凝了一层冬日里梅花上的薄薄霜雪,晶莹剔透,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生丽质,赏心悦目至极!

    阿鲁特氏穿着应该是从江南特订的大红花卉旗袍,合体的翦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的绝好身材,饱满又膨胀的胸部随着走路而发出阵阵RU波,摧残着男人们的神经,她的腰肢很细,完全不类生育过的女人,腿很长,可惜旗袍的开气太短,看不出什么,不过听她走路时的叩叩声,肯定穿了高跟鞋。

    看到这成熟透的美艳尤物,以致久在花丛的二位使节也不禁看呆了,阿鲁特氏足可以和帝国的后妃们比美,帝国后妃们各具惊人美态,可是肌质却是千篇一律的水嫩(吃了可保十年不老不死基因药的后果),而阿鲁特氏她成熟的风情万种,配上她的独特的容貌肌肤,实在是扣人心弦,令人神魂颠倒,

    二位使节定定地看着阿鲁特氏,本为十分失礼的事,秦焉谋却得意地哈哈大笑:他终于有件东西能让上国使节要甘拜下风了!

    拉着阿鲁特氏的手,秦焉谋满面春风地道:“本王的这位王妃,得来真是上天注定的,二位大人可有兴趣一听?”

    司马懿和庞德反应过来,大感不好意思,不敢再看,忙洗耳恭听秦焉谋说道:“十五年前,小王出外打猎,雪地中发现一条白狐,精灵可爱,小王一路追赶,追了足足十里,然后白狐不见了,就见着了小王现在的王妃,于是小王就娶了她!”

    司马懿胡乱猜测:“阿鲁特氏很有可能是白狐所变,狐媚迷得秦焉谋完全不知东西南北。情报上说,夫余王就她一个王妃,再无待妾,而且她就生育一个女儿,以夫余受中原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夫余王不娶待妾以生儿子,完全是沉迷于阿鲁特氏了。”

    他边想着,边恭维道:“王妃娘娘如此青春美丽,与大王恰成神仙美眷!……”猛灌迷汤,秦焉谋得意至极!

    接下来,二位大元使节使尽浑身解数,唱尽肚中的存货,取悦阿鲁特氏和珊珊公主。

    他们能说会道,连清清冷冷,如万年冰川令人高山仰止,话都很少说的阿鲁特氏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不识事的珊珊公主更是把玩着帝国送给她的手镯、戒指,对帝国悠然向往

    ……

    宴罢,夫余人安排司马懿和庞德带一百人在城里馆舍住下,另外九百人驻扎城外。

    二位使节回到馆舍,随来的部队中有CAC(元军谍报队)的军官话事,仔细清查过地方,不用夫余人伺侯,自家士兵把定四方,司马懿和庞德方可放心谈话。

    司马懿带了三分忧色地道:“庞老弟,此番任务不容乐观啊!”

    庞德疑惑道:“怎么会呢?司马大人,我看夫余人很热情啊!”

    司马懿摇摇头道:“貌似热情,却不松口!”

    见庞德茫然的样子,司马懿耐心道:“以我朝皇帝之尊,纡尊降贵,向他女儿求亲,是件很荣耀的事,条件已经好得不能再好,可是他却不当场答应下来,所谓商量,就是托词!”

    “那该怎么办?”

    “尽力去办吧!双管齐下,一方面走夫余大臣的路子,另一方面,走阿鲁特氏的路子,要他们去向夫余王吹风,我想啊,如果阿鲁特氏点头,那夫余王肯定答应!”

    ……

    第二天一早,士兵来报,城中元商前来劳军,

    司马懿大喜,忙传唤请他们进来。

    来的二个家伙,进到屋内,向司马懿和庞德鞠躬45度道:“大元驻夫余商会会长梅十、副会长刘弯向大人问好!”司马懿稍稍点头道:“好!”

    儒家的礼仪,几经修改,最终定型:

    任何子民接近皇帝,见到皇帝的御面,均要双膝下跪,因为皇帝是神,向神下跪不算失礼。另外,见到皇帝的女人,也要下跪,不过,见皇子们不必下跪。这里不是绝对,一般地,大臣见了二位皇后和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肯定要下跪,但普通的妃嫔,有时仅仅鞠躬,不为失礼,例如首辅张昭和六部尚书,见到吕蝉儿,鞠个躬就为礼了。

    在军中,军人见皇帝不用下跪,行举臂礼;

    如果皇帝出巡,子民们就算见到御面,只行举臂礼,不必下跪。

    一股人之间见面,下级见上级,晚辈见长辈,不用下跪,就是鞠躬45度。

    不过,在很正式的场合,例如大婚,新人应该向父母下跪,以谢养育之恩。新生入学、毕业时,也要向先生下跪,以谢教诲之恩。祭祖、拜神时侯,也要下跪。

    礼仪煞费苦心,讲究“天地君师亲”,为了维护皇朝的统治,李亦奇要求子民们向他下跪;为了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百姓日常之间不用下跪,毕竟平时见到皇帝的机会不是很多的。

    且说回梅十和刘弯见了司马懿,说了一些慰问的话,送上礼单,无非一些牛、羊、猪之物,比较珍贵的是一些菇类,梅十说是在地洞里种出来的。

    送给二位使节的有些土仪,但不超过一两银子,法律规定的。

    奇怪的是,土特产的包装上夹了一张纸,上面没头没脑地写着“天王盖地虎”的隶书,司马懿问道:“此为何意?”

    梅十满脸堆笑地道:“这是一道符,用来驱邪镇恶,祝大人顺顺利利,办事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