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为后 >

第248章

盛世为后-第248章

小说: 盛世为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烨是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的。照他想来,他想削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要不然吴应熊不会冒死把长子偷运出去。那时,朝廷和三藩表面上还在蜜月期呢!

    他以为大家都会支持他,会想一篇言辞激烈的批复让吴三桂脸上无光,没想到的是,结构居然是无力的留中不发,以静制动。

    他的朝廷,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休整,还没到可以发动战争的时候吗?这几年,明为发展,实则积极备战,还不够吗?东北只能看着,南方也只能看着。玄烨觉得自己的头都快挤爆了。

    开会结束,各回各家,让他们底下去暗潮汹涌,反正朝廷要削藩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了,能进军机处的三位,都是玄烨反复考察并且打了预防针的。建宁公主他又已经准备好放弃了。

    这个时候传点流言出来也没什么。

    只是玄烨的心里,还有一点小不爽,不能酣畅淋漓的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施展,还得憋着,心里窝火。都这么久了,我忍了那么久了,还要再忍多久,才能动手呢?

    带着一肚子闲气,原本想去景仁宫看看表妹的,走到半路却没了兴致,来人,摆驾慈宁宫,朕要去见皇玛嬷。”

    车子到了慈宁宫门口,玄烨进去,太皇太后正在念经。玄烨在佛堂外面恭恭敬敬地等了好一会儿,苏嘛拉姑才出来请人:“皇上,请进吧。”

    玄烨默默走到观音像前,弯身行礼,而后才转向太皇太后:“孙儿给祖母请安。”“皇帝来了。坐!”太皇太后指指身边的蒲团:“你来得正好,方才念诵经文,我有所得,与你说说。”

    “孙儿洗耳恭听。”玄烨平了平气,依言坐到了太皇太后身边。“皇帝没来的时候,我正在研读《心经》。皇帝也读过吧!”

    “是,小时候祖母常常念给孙儿听,孙儿记得,还能背诵。”玄烨恭敬道。“如此甚好。”太皇太后笑了一下:“《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孙儿可明白,这其中的境界?”

    “孙儿愚钝,未曾明白。”玄烨低声说。“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越想成功,就越害怕失败,你在算计胜利果实的时候,会想更多失败的可能性。往往一种可能,就足以让你裹足不前了。”太皇太后慢悠悠地说着。

    “皇玛嬷明鉴,孙儿的确是顾虑重重。请皇玛嬷给孙儿指一条明路。”玄烨诚恳地求助道。“我已经命内务府在畅春园里添建一座佛堂,并且从莲花寺里清理一尊鳌鱼观音,供奉在那儿。”太皇太后答非所问。

    “畅春园里,的确是缺一座佛堂,日后祖母去那儿小住。礼佛也方便些。”玄烨点头。却不明白祖母为什么答非所问。

    “我建那佛堂,另有用处。”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孙儿:“今年中秋家宴,就在畅春园举行,在这之前,我会让建宁先到畅春园陪我住两天。”

    玄烨恍然大悟:“谢祖母提点,孙儿明白了。对不起,孙儿至今仍然还是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毅力和勇气,让祖母失望了。”

    “大事面前多三分思量,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太皇太后微笑着说:“为了犒劳的能干的孙儿,今天的晚膳,你就留在慈宁宫用吧,正好看看你的儿子。瑞儿现在可了不得,能写蒙文了,写得还真不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冷热交替 中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玄烨放下心来盛世为后。拟旨,以财政压力过大为由,拒绝了吴三桂的请求,并且冠冕地说,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及其附属地域,财政军政是藩王一把抓,你们可以全权处理一切事务,财政赤字什么的,是不需要向上汇报的。

    熊赐履把拟好的圣旨给玄烨过目,玄烨看过之后,大加赞赏:“措辞得当,意思清楚,你在这个位置上是越做越有心得了。”

    “承蒙皇上信任,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是做臣子的本份盛世为后。”某人很是客气。在满朝都是满洲亲贵的朝廷里,汉人的话语权真是太低了。不能不谨小慎微。

    “你倒是谨慎,这样吧,朕命你为副主考,自己组个班子,去江宁见索大人,替朕督一场乡试如何?”玄烨明为征求意见,实则却是直接任命了。

    陈廷敬和高士奇的年纪偏大,翰林院也还需要他们把持。玄烨想来想去,还是把熊赐履派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至于索额图,是时候该回来了。让他做主考,也算是给他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这些只是小事,让熊赐履领命退出去,玄烨又开始盘算三藩王接到圣旨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但随即,他又想起老婆说的,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光是兵临城下怎么够,在沉头变幻大王旗之前,一切都是空的。

    因此,光是断粮饷,还不够,接下去,就是调整两江绿营的兵力配置了。康亲王说绿营兵不可靠,那就多练,派强将下去练兵。虽然时间是很紧迫。但玄烨相信,两三个月的加急练兵,壮声势,给三藩压力的同时,没准还能给自己增加一点筹码。

    主意一定。马上把明珠找来,让他举荐合适的人选。明珠现在是和硕公主的亲家。又是玄烨倚重的大臣。小日子过得滋润。人也不是当初内务府总管时期卑躬屈膝的样子,举手投足之间已经隐约有了宰相的气度。

    一听玄烨要他举荐将领下江南训练绿营兵,毫不犹豫地举荐了三个人。富察氏,昭陵守陵家族之一。

    富察氏世代出强将,族人遍布丰台,密云,盛京各地军营。在明珠看来,富察氏随便走出一人,都能南下为将。

    另外两人。是汉军镶黄旗,年遐龄。他是老将,不但有勇还有谋,虽然是汉人,却是深得铁帽子王们的赞誉。

    世宗皇帝还专门给他们全家抬了旗。赐下府邸田产,让他们家享受满洲贵族小豪强的待遇,现在若是皇上下旨征召。他是肯定会出山的。

    第三个人,明珠却是犹豫了一下。本来,他要举荐的人,是姚启圣的儿子。这是姚启圣向他请求的。但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相比年遐龄,明珠并不信任姚启圣。

    没办法,这是满人对汉人的种族歧视。在玄烨的再三催促下,没奈何,明珠躬身一礼,奴才推荐的第三个人选,是索家叔侄中的一人。”

    索家的叔侄,说的是索尼的小儿子法宝,以及赫舍里的两个哥哥,他们三人在密云跟着庄亲王当兵,已经很长时间了。

    论能力,足以下江南历练了,三人又是赫舍里氏,忠诚度也不用怀疑,可是,皇上不一定舍得。这样,他犹豫一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果然,玄烨在听见索家的叔侄之后,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年氏是前朝旧将,富察氏是军人世家,这两人皆可用。

    这样,至于这第三人……”玄烨沉吟了一下:“就依卿之言,让索公的幼子替朕走一趟。这三人,年氏为总兵,剩下两个为其副将。命他们带领各自亲信,南下扬州为朕督军。”

    事情就这样被安排下去了,明珠的心里,对战争是抱有强烈的信心的。他是最坚定的主战派,玄烨的心思,他也是自负摸得最透彻的。

    皇上想平三藩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时候,做奴才的,一定要表现得果决。才能让皇上觉得欢喜,引为心腹。

    晚上,玄烨传膳坤宁宫,恰巧四个孩子都在。赫舍里正在给承瑞做测验。测验的内容是法语。对于太皇太后教儿子学蒙语的事情,赫舍里觉得很是无奈,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观念。

    太皇太后是蒙古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够永远记得蒙古族的好。接受蒙古问话的熏陶,认同并融入蒙古文化。

    可是,赫舍里是汉人,对于现在看着落后又粗鄙的草原问话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野蛮,不服教化,奢靡成性,实不可取也。

    但是,上面有个太皇太后顶着,赫舍里又不能明着跟儿子说,小心被异族文化给毒害了。只能盯紧他,不要因为多学了蒙语,而把本职工作给忘了。

    她甚至在想,儿子十岁了,可以做一些基本的锻炼了,男孩儿,光有机智的头脑和不行,更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虽然上书房也有负责教导皇子骑射之术的谙达。但并不是那么上纲上线,毕竟承瑞是皇长子,身份尊崇,谁有那个胆子练他啊!

    眼看儿子有向文弱书生的方向发展,赫舍里又开始操心他的体育锻炼问题了。真是儿女债前世帐,生了下来就注定要为她们做牛做马。

    看看大儿子,再看看正埋头背诵《诗经》的小儿子赫舍里也是不住的摇头。这个时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太少了。小小年纪啃那些之乎者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每次遇到儿子奶声奶气地问自己:“皇额娘,这个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她就头疼。要是这个时代有幼儿园就好了,早上送出去,晚上接回来,自己可以少操心很多。

    不过,她知道,这些烦恼都是甜蜜的负担。儿女们都在身边,认真学习,也就是这十几二十分钟的事儿。最长不过半柱香,外面就该来人带皇子公主们下去歇了。

    赫舍里不禁想着,等玄烨和太皇太后出去避暑之后,她就自由了,想和儿子们呆多久,就呆多久。正想入非非呢。外面一阵公鸭嗓子叫唤:“皇上驾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五章 出毛病了 上

    相比之下,赫舍里觉得自己比福全幸福多了,玄烨和太皇太后一走,她又翻身做主人了盛世为后。老规矩,免了属下们的请安。

    天气热,来来往往的也累人,自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该干嘛干嘛。她只负责盯紧了内务府和太医院盛世为后。

    把该发的防暑降温的用品发下去。该严防死守的夏季多发疾病,以及夏季防蚊虫等卫生工作搞好了。

    大家该有的福利都有了,有孩子的叮嘱多留心孩子,怀着孕的两个自不用说了,孕妇注意事项自己都知道,出了问题别怪到别人头上。

    只是这一次,有一个地方却是赫舍里特别重点关心的,太后所在的宁寿宫。要是以前,尤其是太皇太后在的时候,她对宁寿宫一直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态度。

    可现在不同了,一来太皇太后不在宫里。二来,宁寿宫里多了一个六阿哥。赫舍里相信,这个孩子一定是能健健康康载入玉牒的。

    到时候,他的排行还得往前挪,变成四阿哥,昭嫔领养的那个则是五阿哥。承玹和承玮则因为幼殇而不齿序。这也是玄烨一直都没有给六阿哥七阿哥起名字的原因。

    所幸,赫舍里不是个迷信数字的人,要不然她一定觉得非常不淡定,因为昭嫔身边的,才是皇四子。

    不过,对于已经出生的皇子公主,本心上她是希望他们都能见健健康康地活下来的。毕竟当年昭嫔的第一个孩子,死得太可怜了。

    宁寿宫里,多了一个皇子。赫舍里可以以他为借口顺便多多问候一下皇太后,不厚道地说,孝庄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