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为后 >

第64章

盛世为后-第64章

小说: 盛世为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嘉公主再次下拜:“承蒙皇上抬爱,这是聚忠的福气,是聚忠才疏学浅又手无缚鸡之力,辜负了皇上对他的信任。奴才替聚忠告罪”玄烨连忙扶起她:“皇姐言重了,皇玛嬷说得对,是朕思虑不周,怎么能说是额驸的过错。”

    太皇太后满意地笑笑:“你们这些个小的,也终于各有各的主意了,虽说皇帝现在的想法还不成熟,但有你们在他身边,我也能放心了”赫舍里和柔嘉齐齐下拜:“太皇太后谬赞。”玄烨小手揉揉鼻子,眼神里全是小委屈。

    耿聚忠进宫当侍卫的门,算是彻底关上了,玄烨为自己谋福利的路道阻且长。回到乾清宫,小包子老大不乐意:“赫舍里,你早就知道皇祖母不会同意的对不对?”“主子冤枉奴奴才了,前儿主子问的时候,奴才琢磨着耿大人是额驸,是主子的姐夫,他来陪主子读书,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可今儿见着柔嘉公主下跪了。才明白是奴才想得浅了,公主与额驸是新婚,自然需要多点时间相处,太皇太后又一直提建宁公主的两位小阿哥,奴才听出了音儿,这才顺着公主的意思,说耿大人不合适的。”

    “为什么成了亲,就要多点时间相处?有没有小阿哥和多点时间相处有什么关系?”玄烨垂头丧气地趴在矮几上,柔嘉姐姐出嫁了,就忘了和朕的情谊了,早知道以前就不和她说话了现在,朕该怎么办呢?”

    赫舍里在拿铁签儿拨弄灯芯,一听他这话,手一抖火星四溅。这个问题问得好,真像是十岁小孩问出来的问题。还好小包子似乎只是自言自语,并没有强迫回答。不然,给他科普则中知识她得先摸摸脖子上戴铁箍了没有。

    轻咳了一声:“主子,哈哈珠子的事儿,您再去和太皇太后商量一下,让她替您掌掌眼,挑一些可以信赖,家世渊源,出身清白的。这应该不是难事。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读书,主子您忘了去年朝廷开过一次恩科,今年正好有新举子进京会试,等会试过了,还要殿试呢奴才在家中听父亲说,读书人考科举,若是殿试中了,就是天子门生,也就是您的学生了。主子,先生有没有提过,您现在的学问,能不能中举呀?”

    “不就是考个举人么?有什么难的,朕是不参加,朕要是参加,一定是头名状元”玄烨的心思被成功转移,并且一下子来了精神。赫舍里浅笑:“那是自然,谁人敢与主子您争锋啊”“赫舍里你这是瞧不起朕朕五岁入南书房苦读,一日都未曾怠慢,先生们都夸朕进步飞快,区区状元,又有何难”

    “奴才哪儿敢瞧不起您哪主子冤枉奴才了,奴才听玛法说,一个白衣人,从童生到状元,至少得有十年寒窗,主子今年……”赫舍里说了一半就被玄烨打断:”那些都是凡夫俗子,怎么能与朕相提并论哼,不和你说了,朕要温书,你退下吧”

    “嗻,奴才告退,一会儿让宫人送羊奶进来,您记得用,别太熬夜,明儿又让内侍为难。”赫舍里躬身告退。玄烨不耐烦地挥手:“朕知道了,你真啰嗦”

    赫舍里回到自己的房间,珍儿和玲儿早准备好了大浴桶,撒了干花等着她,美美地享受过了之后。她斜依在庄上,玲儿移了灯盏,临睡前看一会儿书,是赫舍里穿来后才养成的习惯,毕竟生物钟额现代同步,而古代的娱乐方式那么少,进了宫就更少了。她只能靠看书和弄盆景来打发时间。

    看着看着,想起玄烨刚才问的问题,忍不住笑出了声,小包子居然也会问这种问题,假设不是问我,而是问了嬷嬷,那些老古董又该怎么回答呢?话说,皇帝绝混以前,是有试婚宫女的,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用懂理论知识就可以直接实践了。他是没什么好可惜的,只可惜了那些稚龄**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第八十六章 成长

    收费章节(12点)

    第八十六章 成长

    会试一般在金秋九月,所以也叫秋闱,古代没有九月一日开学的规矩,考试放在九月进行,实在是因为考场规矩大,考生进考场,要考上好几天。期间吃喝拉撒睡全在窄小的考棚里面解决,因此,不能挑太热的天。不然蚊子苍蝇臭虫齐上阵,考生就没法考试了。当然,太冷的天也不行,因为古人规矩大,近年关的时候坚决不出远门。

    可怜一个远在广州的考生若是进京赶考,得提前大半年出门,水路陆路齐头并进,长途跋涉就为了一场考试,如果会试及第了那还好,可以留下来参加殿试。如果没考中,又得跋山涉水地回去,那才叫悲哀。

    康熙元年,新皇登基,照例开了恩科,因此,今年就多了一场会试。原本顺治十八年年初的时候,顺治就加开了博学弘儒科,康熙元年的这一场,在江南文字狱盛行,书生时期最低落的时候举行,江南又是考生输出大省。因此,这一届的参考人数是历届最低的。

    参考的人数少了,录取比例就相对提高了不少,赫舍里故意提起科举考试,原本是想让玄烨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地钻研男女之道。谁知道她这一提,提出了一件祸事。第二天上课结束后,康熙就问他的老师之一的陈廷敬:“您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那年的题目难么?”

    “回皇上的话,但凡科举之题,总跳不出四书五经的范围,只要熟读典籍,凡事成竹在胸,就没有什么难的了。”陈廷敬回答的中规中矩,玄烨却进一步追问:“那依先生看,朕现在的学问若是在当年,能考中么?”

    “皇上这些年发奋苦读,学问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若您要和天下举子比学问,您还不到火候,您现在的学问,在秀才中算是个中等偏上水平。”读书人直肠子,陈廷敬有什么说什么。直到看见玄烨垮了脸,这才发现失策,连忙不久:“皇上不必妄自菲薄,一般读书人年及弱冠,方才参加童生考试,皇上未及弱冠就有了秀才的水准,实属不易了”

    玄烨哼了一声:“那依照先生看来,朕到什么时候,才能有参加殿试的水平?”陈廷敬很想对小皇帝说:“您下巴托好了再来说这话行么?”九岁多十岁不到的小奶娃,连科举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就想着殿试了。真是连爬都不会就想跑了。

    但是作为皇帝的老师,绝不能说打击弟子积极性的话,因此他委婉地表示:“皇上,科举文章自有定式,单靠背书,不懂其中规则不行,因此,大凡读书人无不把练习写八股文作为日常学习的重中之重。皇上若是对科举感兴趣,臣可以把八股文的形式要点教给皇上,您闲来做个消遣也是好的。”玄烨两眼放光:“教,快点教给朕,朕倒要看看,这科举究竟有多难。”

    就在玄烨背着赫舍里潜心钻研八股之道的时候,朝堂上却在为这次会试要不要如期举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苏克沙哈力主考试如期举行,鳌拜却以皇太后仙逝为由提出会试延期,两派人马争执不下。原本应该只管军务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今因为苏克沙哈和鳌拜的对立,也分成了两派,互相角逐,挤扁了安亲王和索尼的头。

    索尼推说自己哮喘病犯了,连着几天没来上班,鳌拜当然没什么意见,他早就已经当索尼不存在了。苏克沙哈原本指望利用索尼和鳌拜抗衡,但再发现索尼不领情,他就不再被索尼脑袋上的光环迷惑,转而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某些人寻求合作了。

    时间飞逝,很快就是中秋节,这在中国古代是一年中的大节,家家户户都要团圆。赫舍里是一万个想回家,奈何太皇太后用她用得顺手了,就是不放人。还让她在八旗家宴的时候,和自己坐在同一桌。

    到场的女眷里,有二公主,柔嘉公主,和顺公主,端敏公主,仁宪皇太后,当然还有先皇的一众博尔济吉特氏太妃。唯一缺席的,恰是淑太妃。据说她是感冒请假了。太皇太后并不在意少她一个人就跟没少一样。

    赫舍里眼观鼻鼻观心,不去卡公主和太妃们探究的眼神,只管自己吃喝,心里惦记着玄烨早上出门前跟她说的,要她帮忙探探太皇太后的口气,到底来的都是些什么质素的少年。奈何太皇太后一直把她绑在身边,她就算有心探得了消息,又怎么知会他呢?

    心里叹气,最终决定对不起小皇帝,还是事不关己的好。谁知,饭吃到一半,场地中间唱歌跳舞的宫女全部退去,玄烨带着十几个少年进来,除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全部起立,玄烨领着众人请安。太皇太后笑眯眯地:”都来啦?今儿来的可真齐整,皇帝过来,和哀家坐到一处。“

    玄烨蹭到太皇太后的右手边坐了,与赫舍里正好面对面。玄烨对赫舍里笑,赫舍里只好低头看菜,让皇帝的笑容在空气中挥发掉,她没看见,太皇太后的眼神在她和玄烨之间来回扫,随后眉头打结。

    轻咳了一声,太皇太后发话了,是对边上玄烨说的:”孙儿啊,这些可都是皇玛嬷挑选过的,你也与他们见过面了,可有满意的人选啊?”赫舍里听了这话,头埋得更低了。这话问的,哪儿像挑选伴读,这分明实在挑选娈童有木有?

    玄烨的视线落在赫舍里身上,却发现她根本没有看自己,扁了扁嘴:“赫舍里……”可怜对面的姑娘正在极力缩小存在感,被他这么一点2,努力全白费了。小心翼翼地抬头:“奴才在”“你就这么饿么?朕让你办的差事呢?”

    “奴才……奴才……方才主子进来的时候,奴才匆匆扫了一眼,额,扫了一眼。”没办法,太皇太后实在是坐得太近了,皇帝可以无视她的存在,他做不到啊果然玄烨不满意了:“你怎么能这样”

    赫舍里这会儿就像找个地缝钻下去算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她才意识到爷爷“高高挂起”的态度有多么明智。然而,她现在想明白,已经太迟了,她不得不面对太皇太后的x光照射。因为太皇太后开口声援孙子了:“丫头,既然皇帝信得过你的眼光,你就帮皇帝掌掌眼把”

    话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在八旗家宴这样一个半公开的场合,在那么多男男女女的瞩目之下,她老人家的声音也没有放低半分,赫舍里无语问苍天了:玄烨啊,我此刻是多么痛恨你的天真

    痛恨归痛恨话还是要回的,赫舍里低着头,装作不敢看两人的脸色:“回太皇太后和皇上的话嬢,既然太皇太后降旨。那奴才就斗胆僭越一回。”说完,直接把视线转到了会场中央跪着的少年们身上。

    可怜这些孩子,在家都被家长们耳提面命,进了宫个个都想泥塑木雕,推一推动一动,刚才太皇太后让玄烨起了,没叫他们,所以他们依然跪着,赫舍里望下去,只能看到他们穿的衣服颜色槣俽各异,其实看不到他们的长相表情。

    但她还是很认真地看了好一会儿,看到玄烨等地不耐烦了,这才收回视线:”果然都是上三旗子弟中的精锐,光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和身形,都是不错。只是皇上选的是伴读,总要识些文墨才好,他们将来都是黄山的近侍,难免要宿卫内廷,所以……”

    “丫头,你有话就直说,别这么拐弯抹角的,哀家是听懂了你说的。可皇帝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