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241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241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刻在新兵营最明显的地方,于禁身为新兵教官,更得以身作则,不然他以后怎么在陆城军立足。

    夏侯兰也知道此番后果,哽咽道:“教官保重,另外要严防祝智一方的骑兵叛乱或逃走。”

    “好。”

    于禁在晋水河大举渡河,把阵势做得极足,他的心腹人马不断从河北渡到河南,河南的旌旗越来越多,占据河岸的地块也越来越多。

    如此声势,梗阳城外的匈奴怎么会探测不到,右贤王闻听这消息差点摔下马来,又有数万大军从晋阳来,自己麾下这三千余骑还能否撑得下来?

    右贤王目露凶光看向那文士:“先生不是说晋阳城内已无兵了吗?”

    右贤王醯落一说,须卜骨都侯也怀疑的看向那文士。

    那文士面不改色的道:“黄忠所部的确是晋阳最后的新兵,其中不少还是士族私兵,至于晋阳为何又派出数万大军,屁股想也能知道这是晋阳守将穷兵黩武拉起来的民壮,他们别说成军,恐怕连甲械有没有都是问题?右贤王若被吓得退军,定然是美名传天下。”

    “你?”

    美名传天下,他醯落恐怕就成了别人的背景。

    醯落与黄忠数战,然而黄忠都能逃脱,而且黄忠越来越狡猾,给匈奴人的伤亡越来越大。

    这时代若有高清摄像头拍摄,醯落研究以前的战例,或许会发现每次黄忠与之战,本部是血战,其余各部略战便自行溃退。

    “本王若进击来援汉军,这梗阳城的汉军该当如何?”

    右贤王醯落愤而问道。

    那文士道:“右贤王数次大败黄忠,黄忠早已闻风丧胆,如今援军将至,某料黄忠必不会出城,右贤王留一部看守便可。”

    须卜骨都侯诧异道:“先生何以如此自信?”

    那文士道:“大王,黄忠连战连败,那来援的将领率民壮一战而胜,那不是显得黄忠无能吗?他丧尽数万大军,刘备如何会放过他?”

    “不错,不错。”

    醯落连连点头,汉人的计谋醯落是学过的,当然这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学,文士一点他倒领悟的透彻。

    “吩咐下去,留五百骑看守梗阳城汉军,其余儿郎随某去战河岸援军,汉人兵法云:兵半渡可击之。先生,可对否?”

    醯落笑着问道。

    文士点头:“右贤王深谙中原兵法,不愧为匈奴智者。”

    “哈哈哈!”

    须卜骨都侯看着醯落肆意大笑心里更不是滋味,一路上自己分明就是醯落的傀儡,军事上的事根本醯落不容他插手,心里对醯落恨极的同时晓得这或许是自己唯一的掌兵机会,道:“贤王,此番大战本单于就不参加了。”

    醯落一愣,随即点头。

    须卜骨都侯不参加,他就可全拦此功,以数千骑兵破汉军数万,他醯落的大名将传遍美稷地区,守成的左贤王怎比得上自己,还不得乖乖让位?

    “此战凶险,单于留在梗阳,某便可放心决一死战了。”

    醯落说完率三千匈奴骑兵北上。

    须卜骨都侯看着醯落远去的身影双拳紧握,不料这一切都被那文士看在眼里,那文士感叹道:“右贤王定能大破汉军,从此并州之地将有其来去自如。”

    文士的话果然让须卜骨都侯眼孔一缩,须卜骨都侯突然朝文士一拜:“先生,此处无外人,还请先生教某如此重掌匈奴大权?”

    文士道:“这不好吧!”

    须卜骨都侯见文士不愿说,下马而拜:“某乃前单于之子,这匈奴单于本该某继承,是张残暴,立羌渠为单于,某才流落于外,如今被迎回,又被左右贤王架空,某不想落得先父下场,还望先生救我。”

    文士犹豫一二道:“此本匈奴内事,某不该干预,既然单于如此求某,某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就为单于谋一计,不过单于要答应某一个条件。”

    “别说一个,纵然十个某也答应,先生且先说条件。”

    须卜骨都侯大喜。

    文士道:“嗯!单于要发誓夺得大权后,终身不得再犯太原郡。”

    “好。”

    只是太原郡,须卜骨都侯当即立誓。

    文士道:“匈奴人敬仰勇者,单于只有表现出悍勇、睿智才能收匈奴小部落之心,以对抗左右贤王,悍勇,单于一时没得机会,睿智吗?如今正是好机会。”

    须卜骨都侯问道:“先生怎么说?”

    “劝黄忠投降。”

    “什么?”

    须卜骨都侯一愣,黄忠屡战屡败,能劝降吗?

    进手机版秦汉三国分类的首页了,夜色十分激动,今天怎么也得三更才是。

第六十二章黄忠背荆条

    梗阳城,县廨府。

    黄忠设宴款待一文士,道:“公先生,何以脱身?”

    公先生者乃北海孙乾,大儒郑玄郑康成的弟子,与简雍三叔简琦是同窗好友。

    随着刘备名声昌隆,天下纷乱起,郑玄门下,如孙乾、公孙方、国渊等人纷纷来投,华歆也兼其同乡王烈来投,一时间刘备麾下谋士大增。

    孙乾曾游学并州,与祝智有交。

    祝智猜到耿祉未死,曾派人去联系耿祉,苦恼无人,孙乾便送货上门,祝智不知孙乾已投刘备,自虑孙乾乃忠义之士,便委托其去联系耿祉,外加他派死士相陪也不怕孙乾告密。

    殊不知,他的死士不过两天便被戏志才算计,与孙乾里应外合下全军覆没,祝智派去的使者完全在按戏志才的思路办事。

    孙乾更是忽悠的须卜骨都侯准备说降黄忠而入城。

    孙乾不顾形象大吃大喝,道:“匈奴人真野蛮,连饭食也难以下咽。”

    “公兄辛苦啦!”

    左原去介休,黄忠身边也不是没有文士,简琦便一直待在黄忠身边,虽然简雍这位叔父谋略不足,不过也能震慑夏侯兰、陈到等将,毕竟黄忠刚来陆城军,纵然武艺不凡,没有心腹坐镇,难保他们心里有别的想法。

    简琦、黄忠都是刘备亲眷,一文一武足以服众,以后这二人或许会相互算计,如今刘备基业危机,大家都是刘备姻亲,算计自然不如一心对敌。

    “不过,公先生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休息一番,且看黄中郎大破匈奴骑兵。”

    简琦道。

    黄忠亦点头:“简参军所言极是。”

    简琦在军中之职乃录参军事,不出谋不划策,只是记录黄忠每一战的用兵事略。

    当然这只是过度阶段,随着刘备身边谋士越来越多,这看似鸡肋般的职位将成为参谋系统重要的一角,以后的调兵权也将统归参军。

    孙乾却摇头:“某以为既然须卜骨都侯希望黄中郎投降,那为何黄中郎不来次投降呢?”

    黄忠一愣:“先生的意思诈降,而后趁机偷袭匈奴人吗?”

    孙乾摇头:“非也!中郎有所不知,匈奴人连战连捷,他们认为黄中郎败亡乃迟早之事,可见黄中郎骄兵之计亦奏效。既如此何不弄个投降仪式,把匈奴骗进城来聚而歼之。”

    黄忠有些犹豫,全歼匈奴人势在必行,如果被匈奴小股骑兵托在梗阳,势必会耽误晋水河畔的歼灭战。

    孙乾又道:“匈奴骑兵入城,黄中郎大军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出城追击右贤王的部队。”

    “不可,万万不可啊!”

    简琦闻言脸色大变,连连摆手:“若匈奴人有察觉,公兄将万劫不复也!不可,某不同意。”

    简琦坚决反对,黄忠不好直言,孙乾脸色一整:“叔德兄,如今大战在即,敌我战力相差甚远,这五百骑可都是匈奴精锐,一旦他们跟醯落汇合,醯落很可能就跑了,一旦匈奴人跑了,再想围他们可就难了,为这一机会我们付出多少代价,数县近十万百姓被匈奴骑兵掳掠、残杀啊!”

    孙乾的愤慨让黄忠一凛,问道:“先生将如何应付匈奴单于?如无良策,恕某不能放先生离开。”

    孙乾闻言神情一松,道:“来时吾告诉匈奴单于,以贰师将军李广利之事来说将军,更许以重利,中郎可索要护匈奴中郎将一职,这样中郎就不是反叛了。”

    黄忠点头:“先生所言甚是,只是还要劳烦先生再去匈奴营中一趟。”

    孙乾闻言大喜:“中郎明断。”

    简琦眉头紧皱,待其与孙乾一起出府后,问道:“公兄,你此番前去匈奴营中卧底已是危险至极,好不容易脱身,又何必再回那虎狼之地呢?”

    孙乾这一路上看到匈奴人的残暴,无数人在他眼前被屠戮,无数妇女被弓虽女干而死,对他的震动比黄巾之乱还大。

    这些事孙乾自然说不出口,只是道:“叔德兄,某只想快些平定匈奴人之乱,以玄德公之能必能还三晋百姓一个平安的盛世。”

    匈奴营内,孙乾孤身入梗阳,须卜骨都侯见其迟迟不出,心中依然后悔,别管他说的大义凛然,可谁会投降蛮夷呢?

    孙乾此去恐怕不会回来了吧!毕竟给匈奴出谋划策可不是好名声。

    须卜骨都侯的亲信道:“单于,要不要向城内索要先生?”

    须卜骨都侯摆手:“再等等吧!”

    至于等什么?须卜骨都侯也不知道,他只是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会如此命衰,他迟早有一天会重振大匈奴的声威,而黄忠投降于他将是上天眷顾他的开始。

    在须卜骨都侯期望的眼神中梗阳城无动于衷,就在须卜骨都侯期望值降到最低几乎是失望时城头出现一个黑点。

    须卜骨都侯顿时喜出望外,他的亲信大呼:“单于,您看,您看,城上有人下来了。”

    “知道,某知道。”

    须卜骨都侯激动拍马上前,却被身边的勇士给拦下,须卜骨都侯大叫:“不要拦我,我去见先生。”

    “单于等候,某去接先生。”

    须卜骨都侯的亲信立刻上前。

    孙乾一脸疲惫的赶回,对须卜骨都侯作揖道:“单于,某幸不辱使命。”

    果然是如此,果然是如此,须卜骨都侯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不断回响,他一把抓住孙乾的手道:“先生辛苦啦!先生辛苦啦!”

    孙乾看着激动的须卜骨都侯暗笑:须卜骨都侯还是太年轻,太急于求成了。

    “单于,只是那黄忠还有个要求。”

    孙乾开口道。

    须卜骨都侯一愣,投降还有要求?

    不过他随即冷静下来,应该的,黄忠没有要求才怪,毕竟他跟匈奴交战多次,没要求会投降才怪。

    “先生说说他有何要求?”

    孙乾见须卜骨都侯很快冷静下来,有些诧异,没想到他也是个人雄,道:“黄忠希望单于立他为护匈奴中郎将,这样他就不算投敌,第二吗?黄忠希望保留他的人马不被拆散,第三希望单于在美稷地区划一部分县城给他,让他休养生息。”

    “什么?”

    须卜骨都侯闻言有些愤怒,这是投降吗?

    孙乾却不言语。

    须卜骨都侯好一会才平静下来,朝孙乾问道:“先生以为他是真投降,还是诈降?”

    匈奴人不是没脑子的,须卜骨都侯的话就很有水平,可惜他此刻很相信孙乾,因为孙乾一回来,如果黄忠不投降,孙乾就是投敌,没了再回中原的路,除非隐姓埋名,可是他愿意来匈奴营中献策,会是甘于隐姓埋名之辈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