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混在1275 >

第872章

混在1275-第872章

小说: 混在127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孟松侃侃而谈:“京师沦陷已成定局,可元人连一座空城都没有得到,三天三夜的大火,烧得萧山县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实不相瞒,不才是从那里而来,如今,官家朝廷俱已离去,府内人心惶惶,抚帅踟躇无计,想必不欲转投鞑子吧?”

    “想如何,不想又如何?”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咄咄逼人,王霖龙心里很不舒服,言语间也不怎么客气起来。

    赵孟松毫不以为意,微笑着说道:“抚帅若是有意投敌,下面的话不说也罢,在下转头走,是捉是放全在你一意之间。”

    “若是无意,便请即刻离城吧,同时出具钧令,晓谕城百姓,鞑子大军须叟即至,此城已不可守,宜速速离去,躲也好,逃也好,都坐困愁城要强。”

    王霖龙张口结舌,他万万没想到,此人巴巴得跑到他的帅司,是劝他跑路的。

    “本官不明白,公子为何有此一举?”

    “因为,在下欲借此城,与元人周旋,守护先祖陵寝,拖延鞑子追兵,为官家他们赢得一点时间。”

    看着这个年青人郑重其事的表情,王霖龙动容了,他明白这句话的份量,也由衷地为此而感到钦佩,因为对方做了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16/16078/l

五一快乐() 
又一个自然月结束了,明天照例休息一天,天气很好,大家也都出去晒晒太阳,陪陪家人吧。

    这个月一共更新了十九万字,平均每天超过六千五百字,字数上是达标了,也基本上没有拖延到第二天的情况发生,至于,没有太多的冲突,剧情就会显得比较平淡。

    因为这一章的题目就是种田,中间会穿插一些剧情,比如山东变乱、迁都等等,接下来还会有,其实这样的安排,都是剧情有所起伏主角更好地装逼罢了,借一句流行语,都是套路。

    这个月让酱油感受最深的,就是朋友们的热情,几乎每一天都有打赏,对比文章的质量,酱油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种鼓励,正是这种鼓励酱油每天都在思考,要怎么写,才能让剧情更流畅人物更生动。

    历史人物,最难的就是让他们符合史书上的评价,因此写起来就快不到哪儿去,虽然已经写了两年,在写书这件事上,酱油还是个新手,说来很难相信,写了这么久,酱油从来没有得到过编辑的指点,一切都是靠着自己的悟性,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这么过来的。

    有时候返回去看自己前面写的东西,既有惨不忍睹的一面,也有偶尔的闪光点,只希望后面的会比前面的要强一些,那也就代表,酱油是在前进,而不是越写越烂。

    这一卷大概还会写一个月,种田嘛,总要有个过程,然后才会有结果不是吗,当然国内的剧情也会有,我认为双穿门就应该双线并进,不然没有特色了,如果只是把它看成一个金大腿,那还不如直接魂穿呢,反正主角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都造得出来。

    闲话说完,下面是感谢时间,这里头也包含了没有更新的三月份,正是你们的热情这本书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了月票榜的前五十,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因为它很不容易。

    首先感谢打赏的朋友:

    威虎山老八、longtu168168、柔和庄主、青东、5977、书友21710496、书友31695502、leaf_1978、tommin62、动力特区1970、色龙@百度、书友21439708、xl12011@百度等等

    一看就知道都是老朋友了,你们的慷慨让酱油非常感动,谢谢大家!

    还有许多送上月票的朋友:

    飞天熊猫、不会取咋整、yanqing734、dsd、书友31695502、zhengy1935、69、猪小熊、书友41802681、jerrysx、可园、安逸anyi、未来8爱、包谷豆、风小旗、fu、老肥笨熊、回风舞雪1321、书友4965963、老李大叔等等

    人数太多了,酱油找花了眼,如有遗漏,还请担待,谢谢朋友们的捧场!

    最后,是感谢的朋友,你们的持之以恒,是酱油最大的安慰。

    在此,祝的朋友们,五一节快乐,劳动最光荣!

    最快更新无错访问om请访问:。

第一百零一章 搭桥() 
“又是空城?”

    得到消息,高兴下意识地打出了全军缓行的手势,宋人会故计重施,以为他们会再一回陷阱么?

    “确是如此,小的们直入城,到处都是弃物,却不曾见到人影,宋人的官府大门洞开,里头狼籍一片,许是走得匆忙,连灶底都是热的,小的们推测,他们走了应当不到四个时辰,可是。。。。。。”侦骑有些为难地看了他一眼。

    “有什么,说。”

    “可是他们多半是坐船走的。”

    高兴闻言一怔,来人说得没错,江南特别是两浙一带,河流湖泊纵横,绍兴府境内,一条运河连通大大小小的水系,会稽县城更是舟揖便于陆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明知人家走了没多久,又靠什么去追?

    临安城的余火、背的巨痛还在提醒着他,高兴果断决定将消息传向后方的同时,率军绕城别走,沿着镜湖的湖岸、跨过若耶溪,直奔下一个目标。。。。。。虞县城,他还不信了,宋人这一路全都坐在船不下来。

    四月的江南,繁花胜景、绿树如荫,行走在这水乡之间,原本应该是惬意而极富风雅之事,可若是一路尽是逃难的百姓,任是谁也不会有附庸风雅的心情,他的人说得没错,宋人的确是仓促离城的,当官道的百姓越来越多,见到他们便四散逃去时,高兴愈加肯定了自己判断,同时不断地催发马力,以求获得更快的速度,身后的两千余骑如同狂风一般掠过,将那些闪躲不及的百姓殛于马下。

    哀声传遍四野,更是加速了百姓们的逃亡,官道走不了了,循着乡间小道没命地奔跑,可怜过了一百多年,他们才是第一次见识传说的鞑子是个什么面目,哪里晓得在别人的眼,他们连只蝼蚁都算不。

    “这些该死的鞑子!”离着官道百步左右的一处野地里,一个男子恨恨地一拳砸在树身。

    “噤声,这是什么去处,不知道么?”

    边的另一个做农夫打扮的男子低声喝道,眼睛却一眨不眨地贴在千里镜,嘴唇地嚅动着,将镜头里的骑兵一一数过。

    “两千七百余人,只多不少,太快了,无法做精确计数。”过了一会儿,等大队骑兵尽皆过去,他放下千里镜,在心里默记了一下,转头骂道:“都怪你这厮,分了某的心,叫你们来,不是打抱不平的,想要杀鞑子,要做好自己的事,再这般鲁莽坏了事,自行滚回后头去领罪。”

    之前的男子被他训得低了头,却是一句嘴也不敢还,谁不知道如今的他们,已经不再是某个松散或是挂靠在某个帅司下的无名之辈,而是堂堂机宜司勾干,各种规矩已经不限于口头了。

    “还傻愣着做什么,赶紧通知前面的弟兄,鞑子骑军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到,过江怕是来不及了,尽力疏散百姓吧他们离开官道,离开码头。”

    听到他的指令,受到训斥的男子收敛心神,从随身的包裹取出传音筒,学着之前教予他们的那些步骤,开始朝后方呼叫。

    曹娥江与运河的接口处,大致呈一个十字形,位于江岸边的梁湖堰东关渡码头,距离后方的会稽县城和前方的虞县城都是四十余里路,从这里船,既可以汇入运河,也可以渡到对岸,是府内一处极为紧要的隘口。

    因为渡船总共也那么几只,四五天功夫下来,码头过江的百姓依然还有许多,等到昨日里绍兴本地百姓蜂拥而至,使得原本拥挤不堪的渡口,更是雪加霜,而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排队等候船的百姓们陷入了混乱当。

    鞑子的大队骑军,离此仅有不到半个时辰的路了!

    “不成,这样下去,他们非但跑不了,还会被鞑子赶进江。”收到消息,在渡口附近打探的几个男子都感到了事情的棘手,从传来的消息已经证实了,鞑子的骑军根本不会去管百姓的死活,他们赶得这么急,抢占渡口和船只才是唯一的目地。

    “来不急了,救得一个算一个吧。”

    半个时辰,容不得他们慢慢商议,几个人一合计便开始分头行事,为首的一个男子佯装慌乱地挤到码头前面,一番做作之下,将这个消息进一步推向高潮。

    “鞑子无恶不作,见人杀,俺那可怜的叔伯咧,这么给撞死了!”

    他的话顿时在人群引起了骚动,人们开始自觉地传播,而也不免会有所夸大,再加之男子如丧考妣般地嚎哭,更是令人侧目,在他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际,从人群传出了一个个的声音。

    “鞑子要来了,可怎么办?”

    “说得是,这船也不知道多久来一趟,趁着没人,赶紧跑吧。”

    “跑吧,船不会来了。”

    。。。。。。

    像造谣生事引发混乱,混水摸鱼从取利之类的技巧,是一个优秀的探子的能力,在他们不停地鼓动下,那些排在后头的百姓首先站不住了,纷纷跟着他们离开了码头,顺着曹娥江的江岸一路下去,是当初璟娘遇险的那个方向,严格来说,这条路起运河来还要直些,只是要翻越天台山。

    情急之下,哪还管得了那么多,越来越多的百姓都跑向了那个方向,等到最后,连排在前面的百姓也难以再撑下去,因为他们发现码头的人数少了许多,再不走也许真的走不了了。

    于是,当高兴带着他的人赶到梁湖堰时,码头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了,一条大江将官道一分为二,也挡住了他的去路。

    “千户,宋人似乎朝那头去了。”

    高兴转头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不过是些流民而已,大帅要的不是他们,咱们之前一共收集到了多少船只?”

    “萧山那儿截下十多条,山阴还有些,都是些渔户用的小船,一次运不了多少人,且都交与了后头的步卒,他们至少也得明日才会到。”没法子,提高速度,他们怎么可能带着船前行。

    高兴点点头:“命人下河去探,看看有没有法子趟过去,其他的人顺着江水去找船,无论什么船都行。”

    其实对于结果,他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要不是绍兴府内的疏散工作滞后了些,他们可能连那十多条小船也抢不到,可知道归知道,事情还是要做的,两千多骑兵沿着曹娥江一路扫过去,更加加剧了百姓们逃亡的趋势。

    在骑队大队被挡在东关渡码头的第二天,阿刺罕亲领的步卒主力也赶到了梁湖堰,他们带来了在绍兴府所能收刮到的船只,可要是将这五万多步骑全数渡过曹娥江去,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可当探子们也这么以为的时候,千里镜的镜头里,出现了让他们想不到的一幕。

    “他们在做什么?”

    为首的男子疑惑地看了又看,与同伴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想到了这一点。

    以他们所拥有的船只数量,一次只能渡过百余人,全部过完得五百多趟,非得好些天不可,真的如此,也达到了阻滞的目地。

    可镜头里的那些步卒,并没有马用船将人渡过去,而是将那些船全串在了一块儿,后面的人扛着从县城的空屋子里拆下来的门板,一块块地搭在面,眼见着那些船一只一只地被联成一线,还能不知道元人的意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