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细水长流 >

第101章

穿越之细水长流-第101章

小说: 穿越之细水长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菜的李满囤大呼好吃,不敢相信自己现吃的都是野菜。

    如此三番,就连余曾氏至晚回家也禁不住与余庄头感慨人生。

    “当家的,”余曾氏说:“你说,咱们吃了几十年野菜疙瘩,咋就不知道熬煮时要多添两勺油呢?”

    “这野菜经了油,整个的味道就全变了!”

    “口感不差似白菜,但味道却比白菜香。”

    晚上刚吃了三十来个荠菜腊肉饺子的余庄头闻言只觉得好笑:“刚你说啥?吃野菜加两勺油?”

    “这也就是今年,咱年下熬了二十斤猪油。加上马上山上的黄花开了能卖钱,咱们有来钱的渠道,能有钱买肉。所以,才舍得这样吃。”

    “搁以前,咱家一年杀一头猪,就熬十斤油。”

    “这十斤油,要打年头吃到年尾。”

    “好家伙,你吃个野菜,就要搁两勺油!”

    “如此,年头给你吃两个月的野菜,然后剩下的十个月,咱家就不用吃油了?”

    余曾氏想想,自己也觉好笑:“可不是。”

    “先前,我烧菜,都是拿筷子挑一小块。”

    “现今,不过是给老爷太太烧了两个月的菜,我现再搁油,都是拿勺子舀了。”

    “我现这毛病,一准都是让小姐给催出来的。”

    “每次我烧菜,小姐都在旁边看着然后嚷着让我加油,再加油,搞得我现在端到油碗,啥都不想,就先往锅里舀两勺油再说。”

    余庄头闻言也笑:“咱们小姐厨艺上着实是有些天分。”

    “野菜搁她眼里,就能变出这许多的花样。”

    “芦蒿炒肉丝。这菜都是怎么寻摸出来的?”

    “野菜也能和肉炒?”

    “吃得上肉的人家,还吃野菜?”

    “偏这芦蒿和肉炒了,就是香。”

    “香……”

    说着话,余庄头忽然想起城里有钱人多,吃得起肉的也多,而现在没人卖菜,如果这芦蒿能卖钱,那么这粮店,也能多点进项。

    李家粮店自正月十八开门,至今已有四天,还没发过市呢!

    想到就做。早起,余庄头不及早饭便去河滩上割了两筐芦蒿。回家后,他把芦蒿按照正好一盘菜的分量扎成小把,然后去寻了潘安,使他驾车送粮店里交给他弟余财多,让他看着卖。

    潘安看余庄头让他进城送野菜,心里存疑,便问道:“余伯,这野菜能有人买吗?”

    野菜,不是他们庄仆家里粮不够吃,找来填嘴凑数的吗?

    余庄头一想也是,便就叫儿媳妇拿腊肉现炒了一盘让潘安尝。潘安尝了一口,当即就疑心尽去,套车去了。

    余庄头把碗拿盘子盖上,放到筐子里做样品,一起带过去。

    如今粮店虽然没生意,但潘安还是每天一早来粮店看情况。李家粮店的伙计兼掌柜的余财多,瞧见潘安,依旧摇头道:“估计这一个正月都不会有生意了!”

    “喏,”潘安跳下车,把两个竹筐搬下车后交给余财多:“余伯让你看看这个能不能卖?”

    “芦蒿?”余财多一愣。

    芦蒿其实和芹菜一样,都有股奇特的香味。但现在这个时节,芹菜还没下种,所以他哥便拿这芦蒿来充芹菜卖吗?

    这倒是一个主意。余财多想:城里芹菜即便是夏天卖得也挺贵,要三文钱一斤呢!

    “还有这个,”潘安把碗自筐里取出搁在柜台上,然后揭开盘子道:“你尝尝!”

    余财多见这碗芦蒿竟是拿腊肉炒的,心说:这倒是新鲜啊。拿野菜来配腊肉。

    拿筷子夹一筷子菜送进嘴中,余财多立刻就为芦蒿的清香脆嫩所俘虏。

    这芦蒿,余财多想,一准能卖。

101。野菜也卖钱(正月二十三)() 
店面太小; 潘安不能久待; 放下菜筐就驾着骡车先回了庄子。

    经了元宵节踩死人的事,现巡街的衙役; 可不许牛车骡车在路边驻留太久。

    余财多候潘安的骡车一走,便就拿两张长凳将两个筐子摆到铺子前面; 开始吆喝:“芦蒿哎––; 新鲜的早春芦蒿哎––!”

    “便宜卖喽––!”

    余财多这一辈子虽只卖过两个月的粮,但市面上呆久了; 见惯了门口小商小贩的叫卖,所以当下铺子里上新货,他开嗓叫卖; 没一点心理障碍。

    听到便宜两个字,李家粮店两边的铺子立刻有人探出头来张望。

    “余掌柜; ”左边卖馒头窝头等吃食的季有财季老板问道:“你这是卖啥呢?怎么吆喝上了?”

    “芦蒿!”余财多见是熟人,立把筷子递过去:“我们老爷刚让人送来的野菜。”

    “您尝尝这芦蒿炒的菜!”

    季有财知道余财多是个庄仆,现在只是替主人看店。故而素爱沾便宜的他不愿叫余财多看低; 当下拿着筷子便不夹腊肉——他只夹了一筷子芦蒿送进嘴里。

    不过嚼了两口,季有财便问:“这什么芦蒿咋卖的?”

    “一扎三文钱; 正好炒一盘。”

    虽然一扎芦蒿半斤不到还带叶; 但余财多依旧按一斤芹菜的价格来报价。毕竟; 这芦蒿生长得靠着水; 一般的菜园子可长不出来。

    三文也就一个鸡蛋的价钱; 季有财也是吃久了白菜想换个口; 当下便拿了一扎菜; 丢下三文钱。

    余财多一边收钱一边嘱咐:“季老板,这菜和芹菜一样,吃时要摘掉叶子,只炒杆子。”

    就这样,靠着芦蒿这个和粮店生意八杆子打不着的野菜,余财多做成了开年来的第一笔生意。

    有了季有财这个先例,右手的烧饼铺子也很干脆的来买了一把芦蒿。如此,不过一刻,周围临近的十几家铺子老板或者掌柜都来买了把芦蒿。

    经了这一波的生意小高峰,接下来就都是散客生意了。

    托去岁年卖枸杞的福,现北街的住户,即便是轿夫纤夫这样的苦力,手里也都有余钱。所以不过一个时辰,两竹筐,近五十斤芦蒿便就卖了个一干二净。卖完结账,余财多数了数足得了三百二十多文钱。

    这野菜生意,余财多想:能做!

    午饭后,潘安架着骡车来粮店看情况。他眼见芦蒿全部卖出,得了三百钱还多,当即大喜过望,便赶着回庄子抱信。

    余庄头得了信也是大喜。他赶紧地安排家里孩子去割芦蒿,然后又嘱咐四丫再挖点荠菜、马兰头之类,明天也带进城去看看是否也能卖。

    嘱咐好家里人,余庄头方来告诉李满囤。李满囤一听不用本钱,就能得钱,有啥不乐意的,当然极力支持。

    于是没疑虑的,李家粮店次日不止依旧卖芦蒿,还添了荠菜和马兰头。芦蒿依旧一扎三文,荠菜、香椿和马兰头则是一扎一文。

    说实在话,三文一扎的芦蒿对于北城的苦力而言,还是有点小贵,但一文一扎的小菜,确是能够承受––不过是在原来的豆腐、鸡蛋,甚至啥都不要,只要一点盐的基础上加一文钱,便就能让全家老少一起尝个早春的新鲜。这样的账,是个人都会算,于是,李家粮店这试水的荠菜、香椿、马兰头反倒是比需要腊肉配的芦蒿卖得更快更好。

    不过三天功夫,余庄头就摸清了适合店卖的野菜,每天使潘安往店里送芦蒿一百扎、荠菜、香椿、马兰头各两百扎,以及柳枝、榆钱各五十扎。

    如此一天差不多能得1吊钱,其中主家李满囤能得600钱,庄仆们能得400钱。

    虽然,主意是余庄头出的,但等生意稳定后,余庄头又把挖菜的任务分到各家––他家正在建房,只靠自家孩子,实在是挖不了这许多的野菜。

    如此,算上整个庄子所有庄仆家的孩子,差不多就能担下这个活计,然后给每家每天能多添个二三十文钱。当然,似余财多和潘安两家,则是要多得一份钱,毕竟一个卖菜、一个送菜,都是辛苦。

    李满仓天天送接送孩子进城念书,所以他大哥的粮店卖野菜的事立刻就知道了。

    李满仓看粮店的野菜生意不错也很动心。于是他便去细水河边割了两筐芦蒿,然后趁早起送孩子的进城的机会,到南城自家宅子附近叫卖。不想生意也很不错,一会儿便得了三百来文钱。

    确实拿到了钱,观望中的郭氏就在李满仓去给李满园帮忙建房时自去了细水河边割芦蒿。

    对于郭氏的举动,李高地极为赞成––满仓家有四个孩子的婚嫁呢,儿媳妇心无成算,不知道剩钱还能行?

    在看到野菜的确切收益后李高地终于原谅了郭氏先前不养猪的过错——他原先坚持养猪为的也是钱,现卖野菜来钱更快更多,他自然就改弦易辙支持卖野菜了。

    于是,李高地和刚在李满囤村里宅子厨房给李满园收拾好午饭碗家来后坐炕上喝茶的于氏道:“难得有个剩钱的路子,郭家的要去忙钱。”

    “家里的活计你也帮忙看着点儿。”

    于氏嘴上笑道:“这还用你说!”心里却不大得劲:儿媳妇出门挖个野菜而已,这又是多大的点事儿,哪里就至于耽误家里活计呢?

    现这老头子人是钻到钱眼里面去了。他也不想想她都多大岁数了,现一天两顿给李满园盖宅子烧饭就够累的了,还要使唤她做家务。

    李高地也笑:“我不过是白嘱咐你一句罢了。”然后又叹:“可惜满园在建房,不然他也挖了野菜,然后让他家买的人在家门口看着卖卖,也不耽误家务和带孩子。”

    于氏听着也有道理,但她想到儿子满园得了钱不说孝敬自己,反倒买了人伺候他媳妇钱氏,而自己这把年纪还要去给他家帮衬家务,心里膈应得厉害。偏这话还不能和人抱怨,于氏心中气恼,懒得接话。

    李满仓能看到李满囤卖野菜赚钱,买了骡车日常在北城门口拉活的刘好当然也知道了他大舅哥卖野菜的事。事实上,不止他知道,整个大刘村、甚至大半个高庄村的人都知道了——大刘村不说了,原就离城近,而高庄村则是因为最近盖房的人多,族人多聚在一处,其间只要有人进城瞧到,然后随口一说,可不就全知道了吗?

    野菜这玩意,不似百合,除了细水河河边有外,麦田里多得是。

    现麦田里麦苗、野菜和杂草混长。等清明后,还要全家一起下地锄草。现能边挖野菜边就把草给顺手拔了,倒是便宜––野菜卖钱不说,麦苗也能长得更好些。

    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雉水城的居民发现家门外大街小巷,充满了卖野菜的农人。

    惊讶之余,掏一文钱买一把野菜尝尝,结果发现味道竟然还算不错。于是,家常的就买一两把做菜。

    由于卖菜的人越来越多,似荠菜这种漫山遍野的大路货,价钱很快就跌成泥了。一文四把,还不够工夫钱。

    余财多自第一次发现荠菜卖不完后就一边减价卖,一边让庄子减了送货––毕竟孩子们挖菜也不容易。

    如此不过几天,余财多就发现他这店能卖的便只剩了芦蒿。

    这年头,还不流行分河段到户。所以自知道芦蒿能卖钱后,河边的芦蒿很快被想钱想疯了的人给挖绝了种。以致现雉水城里还有几个卖芦蒿的,都是家里有骡车,可以到远地野河岸里割芦蒿的。

    刘好现在每天天不亮,就去离家三十里的野湖边割四筐芦蒿,然后再拉回到城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