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10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0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要远强过前世,这些小人书他看了一遍后每一副图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爷爷考考你!”

    刘琅的爷爷拿起一本书。

    “大孙子,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意思?”

    刘琅抬头看了一眼。

    “这是官渡之战,写的是曹操和袁绍打仗,曹操虽然兵少,但是足智多谋,袁绍虽然兵多,但是骄傲自大,结果被曹操杀的打败。”

    “这本呢?”

    爷爷又拿起一本平原作战。

    “这本是抗日战争的故事,写的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带领着部队保护老百姓,把鬼子打的屁滚尿流。”

    “这本呢?这本呢?”

    刘琅的爷爷又拿起几本,结果刘琅都讲的清清楚楚丝毫不差。

    “哈哈,神了,真神了,我的大孙子就是神童呀!”

    爷爷高兴的把刘琅抱了起来大笑道。

    “咯咯咯!”

    刘琅在爷爷的怀里也笑个不停。

    “哎呀,我这个大孙子是个神童,咱们可要好好的教育培养,东来,文秀,从现在开始,我大孙子要看什么书,你们就给他买什么书,嗯,等以后他肯定能考上首都大学,为我们刘家光宗耀祖。”

    这个时代毕竟还封闭的很,刘琅的爷爷能想到的最好培养孩子的方法就是让他看书,然后考上国家的最高学府,要是放到二十多年后,一个人家里要是出现一个五个月大就会看书的孩子,恐怕一下子就会被媒体知道,然后就会被冠上天才的名号,不知有多少媒体上门来采访。

    刘琅的性格是喜欢低调,他可不喜欢自己穿着开裆裤去接受采访,好在这个时代没有炒作这个概念,就算是自己稍稍地展露一下也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儿子以后会上首都大学,成为一个大学生,哈哈,那咱家可就祖坟冒青烟了!”

    即便在这个时代,首都大学的名声也是天下闻名,在普通人眼里能到那里上学的人都是状元一样的人物,毕业后必定会成为有名的人,当个厂长都不在话下,或许努力努力还能当上市长高官这样的大人物,对于刘家这个只出过中专生的人家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攀,现在刘琅被认定为能到这种大学上学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家里的宝贝,一家人几乎都要把他供起来了。

    “唉,我的爷爷爸爸呀!你们的眼界能不能高一点,成为一个大学生就把你们乐成这样?未来你们的孙子和儿子可是要改变国家的人物,到那时不知你们想起今天的事情会怎样。”

    刘琅偷偷想着。

    刘琅开始读书了,而且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学习着各种知识,老叔和姑姑他们的书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被他看完,当然,这是刘琅给父母家人看呢,因为这些书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半个月后,家里人凑到了一起在讨论刘琅什么时候去上学。

    在爷爷看来,自己孙子现在的知识水平应该不亚于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水平,要不去上学恐怕会耽误了他的学业,刘琅的父母有些拿不准,倒不是因为刘琅的能力,而是他现在毕竟是个六个月大的孩子,算起来还是婴儿,虽然刘琅的身体长的很快,但也就相当于一岁多一点孩子的身体,让一个婴儿去上学?他们可舍不得。

    “我先不去上学!”

    刘琅坐在炕上突然说道。

    “不去上学?”

    爷爷一愣。

    “爷爷,我准备三四岁时再去上学,现在嘛,家里不是有很多书吗,我先看完了再说。”

    “大孙子,那些书对你不都是看完了吗?而且学的很好。”

    在爷爷眼里,现在这个刚刚六个月大的孙子已经和自己这样的大人正常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嗯,姑姑叔叔他们的书我都会了,爷爷,你上学时不是还也有书吗?都给我,我都看。”

    “什么?我的书你也看?你看得懂吗?”

    爷爷吓了一跳。

    爷爷上学时学的是化工专业,有的都是专业类的书籍,自己这个孙子再厉害也看不懂这种书吧。

    “没事,我就是看看,爷爷你把你的书都给我看吧!”

    刘琅可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算起来他的知识足够他在这近四十年里“叱咤江湖”了,但既然他重生在这一世,可不只是想赚钱而已,他有他自己的情怀。

    刘琅的情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要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刘琅前世在阜城的发改委工作,负责的是制定规划,什么每年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八,什么年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七,这样的数据不知写过多少遍,事实上呢,很多都是虚假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都是为了上面的政绩罢了。

    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好与坏,根本的是看其产业是否健康。

    就如八零年的阜城来说,每年今千万吨煤炭的产出,纵然大多数都给了国家,但是也给整座城市带来很大的财富,矿工们的工资超出普通人三成还多,工资收入多就具有更大的购买力,更多的资金进入流通渠道就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

    但在二十年后,阜城的煤矿全部破产归了个人,十几万矿工丢掉了工作,整个城市的经济一落千丈,从全省前五名的位置一下子成了地级市中最后一名,虽然阜城也提出了转型,但积重难返,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想要翻身淡何容易?别说是阜城了,就是被誉为新中国长子的辽北省,在经历了建国初的辉煌后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飞速衰败,二十年后也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

第十八章 过年() 
刘琅的爷爷把自己上学时学过的书籍都拿给刘琅,都是化工类的专业书,对于刘琅来说十分难懂,但闲着也是闲着,一个多月下来对于简单的化工产业也都有所了解,最让刘琅感兴趣的是在这些书里有几本俄语教程,掌握一门外语成了他这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或许这就是做为一名重生者的福利吧,刘琅的记忆力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基本上看过一遍的书就能完全记住,说是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也不为过。

    转眼之间到了年底,几个月的时间刘琅的俄语突飞猛进,虽然刘琅不知道自己的俄语水平能达到几级水平,但他估计已经基本上能够和俄国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了。

    “唉,自己还是太小呀!”

    当人过了三十岁后就会感叹自己的压力太大,常常会羡慕那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但是现在,刘琅恰好反了过来,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个时代机会太多,随随便便就能赚到大钱,可是他连一岁还没到,一个没满周岁的孩子总不能抛头露面跑到社会上去翻云覆雨吧,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慢慢等待,待自己再大一些,哪怕是四五岁的时候再找机会。

    转眼之间就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刘琅的父母和爷爷一下子买了十几斤猪肉、五斤鸡蛋和不少的面粉大米,另外还有苹果、糕点等等,还买了几挂鞭炮,刘琅的老叔看到这些食物高兴的不行,而最让他兴奋的还是那几挂鞭炮,他每天在这些鞭炮跟前转悠,趁着大人不注意就卸下来几个零散的炮仗偷偷燃放,外面零下二十度的低温根本挡不住这些野孩子们的热情,纵然是脸手被冻出道道口子也不在乎。

    在这个年代,虽然食物匮乏,吃上一顿饺子都觉得不易,但那种年味可不是二三十年后所能相比的,家家户户辛苦了一年,就等着过年时吃上一顿好吃的,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一周的时间,酸菜缸里的酸菜就被捞了出来,刘琅的母亲和奶奶把酸菜和猪肉剁碎开始包饺子,数百个饺子放到盖帘上放到外面冻上,还有数十个豆包也被冻的能砸死人。

    除了包饺子外,家里还买了两只鸡、两条鱼,有鸡有鱼才算圆满,可以说,这样的饭菜一年下来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聚到了一起,母亲和奶奶下厨,其他人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打着扑克,刘琅闲着无事就窜到了外屋看着母亲和奶奶烧火做饭。

    只见母亲在一个不大的罐子里用汤匙挖出了一大块乳白色的荤油,这可真是荤油,完全是用猪膘熬出来的,这个年代人的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在几十年后,一个人去买猪肉只会买瘦肉,但是现在,去买猪肉时没有人喜欢瘦肉,都希望副食品商店的服务员多割些肥膘,越多越好,最好全都是肥膘才好。

    把这些肥膘买会回家后放在热锅里,不一会儿的工夫就会被炽热的温度烤出油来,人们就把黄橙橙的猪油收集起来,等到温度降下来,这些猪油就变成了一坨乳白色如同皮冻一样的物体,每次做菜都挖出一勺来,这样做出的菜就会香气扑鼻很有味道。

    这种做法放在二三十年之后,怕是没有人会吃,但在这个人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代,没有荤油的菜就不叫菜。

    现在是过年了,刘琅的母亲特意多挖了几勺荤油放在锅里,不一会儿的工夫乳白色的硬块就化成了黄橙橙的液体,散发着浓郁的肉香,然后再把酸菜和鸡肉扔进锅里,加上味素大粒盐盖上锅盖后就等着出锅了。

    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在做饭,男人们则在家里打着扑克,而小孩子们就跑到外面的院子里,你放一挂鞭炮我扔两个二踢脚,霹雳吧啦的鞭炮声伴随着孩子们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过年的气氛也不断的热烈起来。

    至于说春节晚会,那是一九八三年时才会出现,更何况现在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只有一台好似箱子般的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放着广播电台的新春歌曲,这种简单到了极致的娱乐项目都听到一家人如痴如醉。

    午夜时分,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刚刚出锅的饺子和豆包,男人们还喝着散白酒,刘琅的爷爷就从兜里拿出一块钱递给了刘琅。

    “大孙子,这是给你的压岁钱!”

    已经有些微醉的爷爷说道。

    “谢谢爷爷!”

    刘琅接过了钱。

    “儿子,我替你保管,留着给你上大学。”

    父亲从刘琅手里把钱拿了过来,此时的他脸也带着一丝醉意。

    “嗯,好吧………!”

    刘琅撇了撇嘴,在他记忆里,从小到大大人给他的压岁钱就从没有在自己手里逗留过一分钟的时间。

    “霹雳吧啦!”

    外面的鞭炮声已经响作一团,尤其是那二踢脚,高高飞上天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刘琅这一世第一次经历的春节没有春节晚会、也没有漫天的烟火,但是这种浓浓的家庭气氛注定会让他终生难忘。

    虽然三十晚上睡的很晚,但大年初一刘琅的父母还是起来的很早,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刘琅的母亲又照着镜子抹了点友谊牌雪花膏,这是一种在这个时代唯一的化妆品,绿色的铁盖子加上乳白色的瓷瓶子,打开后就会飘出浓郁的芳香,用手蘸出一些涂抹在脸上或者手上,既有防冻润滑的作用也能起到香水的功效,可谓是一膏两用。

    刘琅的母亲现在也不过是名作二十八岁的年轻女人,爱美是任何女人的天性,但因为刘琅的母亲在一家机床厂工作,整天接触的就是各种运转工作的机器,所以平时她是不会擦的,现在过年放假三天,每天她都会在镜子前打扮一番,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