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19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9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理不睬,一看到刘东来就热情的打招呼,有时还会到副食品商店买些糖块糕点给刘琅吃,他知道,要不是刘琅替他出头,恐怕那一次就会出大事了,这刀扎进去容易,再想要没事似的拔出来可就难了,所以他从心底里感激刘琅,更不用说那位省里的大领导还给了他一个电话,虽然他不会轻易用,可是对方对他的重视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非常羡慕刘琅的学识,于是他买了两本小学的书本,刘琅在时就教他学习知识,可以说,李铁的生活轨迹已经被刘琅改变了。

    生活还在继续,王抗日每过半个多月就会到刘琅的家里看看,一是看看刘琅的学习,二是会询问一下刘家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刘琅的父母当然不会给对方添麻烦,不过王抗日还是把刘琅的姑姑安排到了教育局工作,这并非全是因为刘琅,毕竟刘琅的姑姑也是高中文化,在这个时代高中文凭已经不错了,跟刘琅前世大学本科也差不多,而且刘琅的姑姑也是位“文学青年”,熟读四大名著,还懂现代诗,这比很多老师都要强,王抗日对她也非常欣赏,姑姑自己也对这个份工作很满意。

    倒是刘琅的爷爷,对自己的女儿到教育局工作有些不赞同,不因为别的,是因为教育局的工资不高,就是王抗日这位教育局局长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块钱左右而已,连刘琅的父亲都比不上,像刘琅姑姑刚去上班的基层职工,一个月下来也就是十五六块钱而已,还没有工厂的一级工赚的多,所以他还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去工厂工作。

    “爷爷,我赞同姑姑到教育局去工作,虽然工资不是高,但那里可以让姑姑施展自己的才华。”

    刘琅站在了姑姑这一方。

    他当然要站在姑姑这边了,别看现在工厂的工人赚的多,可到了十年后,工厂倒闭工人下岗,连钱都没得赚,反观政府部门,虽然工资不是太多,但可是铁饭碗,一旦成了头头脑脑,“灰色”收入那可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在前世,刘琅的姑姑高中毕业后到了一家弹簧厂工作,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弹黄厂也随之倒闭,他的姑姑因此下岗,而姑父也是如此,一家人生活过的很是局促,为了培养他们的女儿四处打工赚钱,两人可是没少吃苦,而现在,刘琅的姑姑进了教育局,以后必定是体制内的人,即便没有刘琅帮忙,那也会比前世好很多了,起码不会为了生存而奔波。

    刘琅姑姑的生活轨迹也因刘琅而改变,

    阜城的夏天非常难熬,最高温度都到了四十度,没有冰箱、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只能拿着一把扇子拼命地扇着,一动不动汗水依旧如同水一般从身上流淌下来。

    对刘琅这种已经习惯了空调冷饮的人来说,这种日子实在难熬,不过他的父母已经习惯了这样高温,顶着烈日在院子里劈着木材;拿着木盆在阳光下洗衣服,身上的汗水和盆中的清水混在一起,另外喂鸡、倒水等等,所有的工作都要做,这跟气温高低没有多大的关系。

    只有到了晚上,温度才让人舒适一些,刘琅就拿出板凳坐在院子里仰起头看着天空,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格外的清晰。

    二十多年后,这样的星空在城市中已经看不见了,微弱的星光全部被雾霾和都市的霓虹掩盖,甚至刘琅都已经忘记在前世自己最后一次看到这样浩瀚而迷人的星空是什么时候了。

    刘琅常常再想,自己现在是否在做梦?或许还是在临死前的回忆之中?

    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无比的真实,每一个细节都不是自己能够记忆的,这就是真实,自己是真的、父母是真的、洪玉是真的,整个国家也是真的,而他所做的一切也是真实的。

    夏去秋来,炎热的阜城再过了国庆之后终于变得舒适,但是大风又开始刮了起来,本地不是有那句话嘛,阜城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半年………。

    每到了这个季节,刘琅的嘴唇都要干裂,母亲就把她心爱的友谊牌雪花膏抹在了他的嘴唇上,在母亲的眼里,这款化妆品是润肤、滋润、祛痘、美容于一体的护肤“神器”。

    刘琅已经不记得前世是否用过这种化妆品了,但是现在嘴唇抹上后还真的有了效果,两天的时间那些细小的口子便全部愈合,这可是让他惊喜不小,要知道即便在他三十多岁时,这种“顽疾”也在困扰着他,想不到竟然被一瓶不起眼的雪花膏给解决了,也不知道是他这一世身体变得不同,还是这瓶雪花膏的效果超过了前世那些价值不菲的化妆品。

    过了国庆节,天一下子就凉了下来,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冬的物品,刘琅吃得多长的就快,一岁半大的孩子跟普通三四岁的孩子差不多,父亲一个多月前又买了三只鸡,一只公鸡两只母鸡,现在家里一共养了六只鸡,一天下来能产出两只鸡蛋,母亲天天给刘琅煮鸡蛋,吃的他快要吐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的男人们就闲不下来了,开始了北方人特有的一种活动━━拖煤泥。

第三十三章 “大事”发生() 
煤泥是北方人过冬的燃料,这种东西就是洗刷煤炭后的泥水沉淀后留下了的杂质,可以燃烧,在掺加入一些黄泥就成了煤泥。

    阜城的老百姓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储存煤泥,给工人提供煤泥是工厂和政府给员工的福利,当然,这还是需要花钱的,一般都是两块钱半吨的煤泥,只需一吨,一家四口人过冬的燃料就够了。

    过了十月份街上就出现了大量的马车,马车上载着煤泥跑来跑去,稍一颠簸就有一股煤泥被甩出马车落在路上,结果全市的道路随处可见散落下的煤泥块,有一些人就背着箩筐沿街行走,半天时间就能把箩筐装满,有时几天下来就能捡一两百斤的煤泥,可以剩下几毛钱了,有时路上还会有绿皮的解放卡车出现,这些卡车上运载的可不是煤泥了,而是燃烧率更高的煤块,这些车上的煤都是阜城煤矿给员工的福利,远好于其他工厂的职工,就是政府部门的职工也无法相比,在先在的阜城,煤矿上的职工可是香饽饽,各项福利好到爆,娶媳妇都不愁。

    这些煤泥运到一户家门口后直接堆放在门前,一座城市家家户户门前都堆起来一座“山包”。

    刘琅父亲的单位分给他一吨半的煤泥,堆起来有两米多高,按照规定,刘东来也能分到一吨,不过厂长特意吩咐多分给他半吨,虽然没说是什么原因,但也能想到恐怕是那位省里的领导肖南光的缘故。

    刘琅的爷爷家分的多,一共是两吨煤泥,堆在门口足有近两米高,湿乎稠密,跟没有凝固的沥青有些相似。

    接下来的男人们的工作就很有趣了,即使是在刘琅的前世都记着这个过程。

    堆积如山的煤泥不能这么随意放置,要制成大概四十公分长,二十公分宽的煤泥砖,这时你就会看到全城的男子都在干着一件事,把这些还潮湿松软的煤泥用铁锹放在地上一个木质的模具中,再用铲子把模具外面的煤泥铲掉,然后一块标准的煤泥砖就被制了出来,不过这个时候泥砖还是软的,需要晾晒两三天的工夫,待晒干后一块块收起来放到院子中避雨的地方,用的时候敲碎了放在炉子里就能燃烧取暖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集**热,每家每户都要拖煤泥制煤砖,大街小巷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煤砖,甚至连房顶上都被铺满,这算是北方城市的一景了。

    刘琅还记得前世的童年时代,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和一帮小朋友跑出去,然后就在这些没有硬化的煤泥砖上跳来跳去,一个个脚印被刻在了上面,刘琅自己家在烧煤泥的时候就常常看到上面有不大的脚印,就如同化石一样。

    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天,阜城里出现了两件让全城疯狂的大事,第一件是广播电台播放了一篇名为“岳飞传”的评书,播讲的是一位女人,声音嘹亮情绪激昂,尤其是那传神的语调,似乎都把千年前的人物带到了人们眼前。

    这部评书一问世就让所有人为止疯狂,每天各个工厂下班的铃声响起后所有人就疯狂地蹬着车子往家赶,因为五点半钟岳飞传就会准时开播,此时全城有一半的人都守在收音机前,一边吃着饭一边如痴如醉地听着,刘琅的家人也是如此,每到晚上下班的时候一家人就跑到了爷爷家,打开比皮箱小不了多少收音机,一家人围在跟前,刘琅的母亲连饭都不做了,直到半个小时后播讲结束才意犹未尽的回到家中,一边做饭还一边和父亲讨论着接下来的剧情,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刘琅没有听过这部评书,但是播讲人的声音他是知道的,就是那位非常著名的评书大师刘芳,想不到这位大师竟然火了三十多年,不过既然她出现了,想必很快田芳大师、阔城大师、连元大师也要出现了,这些人可是他十岁时的“偶像”呀!

    另外一件让全城人疯狂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的确良”终于出现在了百货商店里。

    在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基本物品都是凭票供应,老百姓所选择的东西实在是没有多少,大米、白面以及牛奶鸡蛋这些细粮不是你想吃就想吃的,一个月下来还要混些粗粮,穿戴上也是如此,在阜城这种小地方,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用卡其布制成的,这种布由国家统一销售,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牌子“人民英雄卡其布”,听上去给人以高大尚的感觉。

    这种卡其布是一种主要由棉、毛、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的织品,摸着紧密,厚实,但是很不耐磨,对于工厂的工人来说,一般穿上半年就会磨出洞来,同时还容易粘毛,要是到了春夏交际的季节,穿着这种衣服出去走一圈就会沾上一身了柳絮,而且这种布颜色非常单一,只有蓝色、土黄色等几种单色调,穿在身上可以完全彰显工人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当然,这种“人民英雄卡其布”在国家如此流行,绝非是因为代表老百姓的品性,而是这种布匹的制造非常容易,只要通过简单的纺织就可以给弄出来,不用多么复杂的轻工业制造技术。

    国家之所以缺乏材料,说到底就是因为生产力严重低下,粮食产量低,轻工业基础差,这才是根本原因。

    这种叫做“的确良”的布料,学名为聚酯纤维,其实就是涤纶,是一种化工产品,特点是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易洗快干。

    但缺点也很明显,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差,天凉就冷,天热就闷;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极强。

    可是在这个时代,美观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缺点也是优点。

    这种产品和卡其布相比技术含量就很高了,需要一定的轻工业基础才能制造出来,当然,所谓的技术含量高放在刘琅的后世那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国家就是制不出来,只要七九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化工设备,这种布匹的产量开始提升。

    其实早在两年前涤纶就已经开始投放到了市场,但是供应范围只在首都、魔都以及南方几个大城市,这“的确良”的名字其实就是gd人“的确靓”的谐音,因为这种材料的颜色很鲜艳,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