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2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2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刘琅判断失误,这芯片未来并不重要,甚至是一文不值,那这个电子产业园区可就白搞了,国家可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损失。

    白为任这么想,国家高层的很多人也这么想,特意还叫白为任此番认真的调查一下,最后形成一个书面的材料汇报上去,所以万贺在考察沪市的同时,国家也在考察万贺。

    “白市长,我去年曾去过美国一趟,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件事您应该知道!”

    “当然知道,你去美国一趟得了三枚金牌,咱们国家谁不知道?”

    白为任笑着说道。

    “嗯,不过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金牌,而是在美国发现了第三产业即将迎来一次大浪潮,那本书就是我有感而发写出来的!”

    “好家伙,你到美国去一趟就写出了这本著作,如果住上一年半载,还不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全都摸透了?天才就是天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真是比不了!”

    白为任半开玩笑的说道。

    “白市长,我之所以看出这个发展形式,其实就是因为和万安公司有了很深接触后才突然领悟的道理,您试想一下,未来如果商品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势必会形成激烈的竞争,那么什么样的商品会在同行业内脱颖而出呢?”

    “当然是物美价廉的商品了?”

    白为任不假思索道。

    “没错,物品质量好,而且价格还合理,这才会让老百姓喜欢,那么如何做到物美价廉呢?”

    刘琅再次问道。

    白为任也是学经济学的,如果他不当官,凭经济学的知识足以到大学当一位经济学教授了,正因为他是经济学专家才知道一件好的商品需要的成本必然要比质量差的商品高,所谓的物美价廉实际上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这……!应该是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后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商品吧?”

    白为任思考了片刻说道。

    “没错,就是生产力提高了才会有所谓的物美价廉,就如落在沪市的大众公司,他们现在年产汽车不过一万多辆而已,供西方发达国家也就是刚刚好而已,未来面对我们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凭现在的生产力怎么能做到?难道他要不断的修建厂房吗?修建一百个厂房可以,那几千个乃至数万个显然就不合实际了,所以要想提高产量只能在生产力上下功夫,而唯一能提高生产力的就是自动化的生产线,从零件到组装成车,一天下来就能出厂数千辆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而这样的生产线只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只能靠数控机床,这种数控机床的核心就是控制芯片,没有芯片,他们什么也造不出来!”

    “哦,原来是这样呀!”

    白为任一下子明白了,刘琅的解释合情合理,非常具有说服力。

    “万安公司的电脑芯片技术在全世界都是前列,我们依托他们公司就能不断的取得几步,始终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接触,只要我们能将芯片技术完全掌握,那在未来就是将工业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刘琅说道。

    “好呀!刘琅,你说得我热血沸腾,我相信你,咱们两个联手就大干一场!”

    白为任一拍桌子大声说道。

    “对了刘琅,既然万安公司那么厉害,你为什么不让万安公司在我们国家直接投资,那个万贺是个小年轻儿,只有一个实验室,他的研究项目能达到世界最好的水平?”

    白为任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白市长,首先万安老先生的电脑在我看来已经是过时了,他这个人太自信,如果自信过头就是自负了,没有认清楚当今世界电脑产业的发展趋势,倒是万贺现在设计的芯片才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只要成功,那带来的财富可就是无穷无尽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安公司属于美国的公司,美国对于电脑技术的控制非常严格,咱们国家几年前就想引进相关的技术,可是美国坚决不允许,所以就算是万安公司想来咱们国家投资也是困难重重,到是万贺的那个实验室非常不起眼,他们来不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

    刘琅解释道。

    “刘琅,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好了,你对电脑未来的发展趋势竟然比万安还要了解,这……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白为任之前没有跟刘琅有太多的接触,今天短短的一次谈话就领略到了刘琅的“超能力”。

    另外让白为任更为震惊的是刘琅对美国控制中国技术出口这一条也算在内,这份“心机”他都远远不如呀!

    :。。:。

第三百七十章 沪市新区() 
“刘琅我算是服了,这个电子产业园区必须要建,而且也要加快速度,我这两天就去首都跟领导们汇报,申请资金和申请政策,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个电子产业园区给搞出来。”

    白为任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当然,一个产业园区绝对不是说几句话就能搞出来的,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工厂的搬迁、工人的安置、生产线如何配置等等问题,在就需要政府出面来组织协调了。

    “刘琅这个产业园区是你最先提出来的,这种方式以后可以推广开来,比如机械制造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等,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单一的行业聚合,产品也很有限,沪市最大的目标还是申请成为特区,让国家给予我们特许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沪市的经济发展起来,这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吗?”

    白为任开始向刘琅“讨教”起来。

    “这个白为任白得一个万安公司还不满足,你可知道未来它会给你带来多少财富吗?”

    刘琅心中不由得“腹诽”道。

    不过沪市的确在全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未来那是国家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经济城市,巨大的活力吸引着无数年轻创人到来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白市长,要想成立特区,恐怕国家未必会同意,毕竟沪市可是全国前两名的大城市,国家绝对不会让沪市成为试验品的,即便这种试验是正确的,影响也大,风险太大,一旦出了差错没有人能承担起这种责任!”

    特区可不就是个名字而已,它享受着跟其他城市不同的政策,比如深市现在就可以贩卖土地获取资金,这在其他城市谁敢做?另外蛇市的市长“袁老板”都敢在政府中实行选举制,让那些区长县长通过“选举”上岗,其他的城市敢吗?

    如果把沪市列为特区,土地政策还好说,难道也要让市长去参加选举?这不是开玩笑吗?所以在八五年,沪市根本不可能被列为特区,就是最高层的那几位老人儿也不会允许。

    “唉,我也知道这些,就是有些不甘心,而且我个人觉得,沪市要被列为特区不一定全部按照深市和蛇市那样,只是针对经济政策进行特区化对待就可以。”

    白为任其实也知道沪市照搬深市和蛇市的制度是不可行的,但经济方面或许能够得到国家的批准。

    “白市长,特区这种形式,国家也还在观察,到底是好是坏,现在看来是好的,可未来如何,很多人也不敢下定论,深市和蛇市始终都是一个“试验品”,在上面高层们没有下定论前,沪市是绝对不会被允许进行特区化的!”

    “嗯,刘琅,那你认为特区最终会怎样?到底是好是坏?”

    白为任反问。

    “当然是好的,而且是大大的好!”

    刘琅马上回答。

    “既然你认为是好的,那你有没有办法说服那些老人儿,让他们允许沪市搞一下!”

    白为任知道刘琅在那些老人儿面前非常“吃得开”,如果他开口,或许还有一些希望!

    “白市长,我觉得整个沪市申请特区是不可能的,不过,你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形式,或许得到的效果会更好!”

    刘琅笑道。

    “哦?另外一种形式,什么形式?你快说!”

    白为任立刻精神起来,现在高层之中都流传的一句话:刘琅轻易不开口说话,只要他开口,老头子们就要马上执行。

    现在刘琅就是要开口说话了。

    “深市原本是个小渔村,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起来?国家的政策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首先是深市地处南海沿海地区,在珠三角的腹地上,与港岛近临,设立特区时主要也是为了承接港岛的工业转移,这一点他们做得非常好,遍地是高楼遍地是工厂,另外他们还有有优良的深水港,海运陆运都非常便捷,在沪市中也有一个地方,其地理位置与深市不相上下,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让这个地方成为一个新的特区,嗯,或许特区这个名字有些敏感,叫做新区可能会更好一些!”

    “什么地方?”

    白为任马上问道。

    “就是这里!”

    在白为任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沪市地图,刘琅走过去指着一个地方说道。

    “川沙县!”

    白为任看着刘琅指着的地方。

    “没错,就是这川沙县!”

    刘琅点了点头。

    未来这个地方可是著名的浦东新区,地位不亚于深市特区,一年为沪市创造的价值就有数千亿之多,在前世,开发浦东新区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刘琅不介意提前几年将这个大战略告诉对方,如果提前五年进行开发,势必会更快的促进沪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川沙县可是个小地方,的确不算富裕,刘琅,你说说为什么这地方会和深市相仿?”

    白为任问道。

    “你看这里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优越的,它是中国海岸的中点与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外可出海远洋,近可沿江深入内地,交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腹地广阔,一片平原,多大的工厂都能在这里建设,同时这里的海岸线占沪市大陆岸线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道条件,可以将这里打造出一整套港口集运体系系统,这种港口的吞吐能力不是其他地方所能相比的!”

    “对呀!没错,川沙县的海岸线的确是全市最长的,而且都是深水区,数十万吨的货轮停泊绝对没有问题,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川沙县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是失职呀!”

    白为任一拍脑袋说道。

    他之前只觉得川沙县是一个靠着扑鱼生活不起眼的小地方,这条件倒真是跟深市很相似,现在听刘琅这么一说,这里简直就是建立港口的不二选择。

    “这里完全可以建设成一个沪市新区,围绕这个新区带动整个沪市的建设,同时依托沪市这个世界大都市吸引全世界企业的进驻。”

    “好,太好了,刘琅,看来你对我们沪市也有深刻的了解呀!咱俩得好好谈一谈,你对我们沪市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了解?”

    白为任两眼放光好似看到了一个金疙瘩一样。

    “我对沪市的了解哪里有白市长多呀!不过我可以说一下这川沙县未来的规划,这倒是我的强项!”

    刘琅笑着说道。

    “说说,赶紧说,你可不要藏私呀!”

    白为任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刘琅面前好似学生一样。

第三百七十一章 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国家每五年就会制定规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